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365|回复: 2

余学脉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 0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mc 于 2017/1/2 23:10 编辑

最近在QQ上有朋友问及余当初如何学习脉诊,希冀介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读过一些中医基础书籍后开始涉猎老一辈中医大夫医案。开始时对其中所谈脉诊如何如何暂且略过,后来对多种医案有所熟悉后决定想法过脉诊关。
余之好朋友朱恒辉父亲朱振章先生为退休高中生物教师,非业医而实精于医。某次胃寒胃疼,请朱老把脉,朱老说:左、右脉均寸弱而关、尺弦,毫无柔和之象,中焦弱,胃疼。又一次,余感冒未愈,复请朱老把脉,朱老曰:当下左、右脉类似,但问题重点从右脉体现出来,当系受风寒后未愈,有痰。余当即回家,时约晚上8点,独处一室,静心,或以左手把右脉,或以右手把左脉,连续2小时,始知何为弦中带滑。以后上班于办公室,每有空闲,即与同事嬉笑言及把脉,而诸同事亦积极伸腕,由此逐渐粗通脉诊。
余有以下体会:
1、 练习把脉,必先有一定理论基础。但初始时不宜要求过高,并且最好是先为健康者把脉。待到脉诊有一定经验后,再给病人把脉。
2、 临证当四诊合参,不宜将脉诊神化或者轻视。临证,多数情况下四诊以切诊(脉诊)为主。但极少数情况脉、症不符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时,对其他三诊高度重视。
3、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脉诊犹如瓜贩选瓜,又犹如卖油翁倒油,唯手熟尔!仅知脉象而无理论功底,难以为用。
4、 多总结,多领悟,不然难以提高。
5、 对书本中的说法一定要注意细心体验。例一:弦与紧。弦脉直,但并非绝对直,而是直中略带波动即微微有滑像。弦脉为肝胆正脉,主疼痛、受风、中焦虚寒。紧脉直,无波动,力度大,有弹性,按之弹手。例二:涩脉,书本所言形状俱捕风捉影、模棱两可,令人无所适从。涩脉主气血瘀阻不畅,虚、实均可导致。涩脉形状,犹如小溪水流不畅而在干流附近溢出多出几条更小支流。
脉诊可以为辩证提供极为重要信息,将脉诊神化或者轻视的做法都不利于中医的学习、总结和普及。余学脉诊,因受主、客观条件影响,至今谈不上精通。以上所谈,仅系个人体会。

发表于 2017/1/2 05: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正在学
发表于 2017/1/2 07: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经明师,难得正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