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my111

被扭曲的古人治未病本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8 16: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没有说如何治未病,也可以说是不知道人家说的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7/1/18 16: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医易 于 2017/1/18 16:34 编辑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所谓治未病,即预防疾病从已病脏腑向未病脏腑传变,即是治还没有病的脏腑,又叫既病防传。所以要“治未病”,是因为疾病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一脏有病,通常按照乘克相传的规律传变到其所克之脏,例如肝病传脾即属此例。但疾病的传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尤在泾说;“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则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以肝、脾为例,即在肝实脾虚的情况下,肝病才有可能传变到脾。由此可见,在某一脏患实证时,若其所克之脏正气先虚,那么疾病就会发生传变。因此必须依据“治未病”的原则预防疾病的传变。根据“治未病”的原则,在治疗本脏疾病的同时,必须注意调补其他正气先虚的脏腑,使之正气充足,抗邪有力,预防疾病从有病的脏腑传变过来。
就以小柴胡汤为例;小柴胡证的病位本在肝胆。张仲景在使用小柴胡时用柴胡、黄芩疏解肝胆邪热的同时,又用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脾。治肝补脾预防肝胆疾病向脾脏传变。这就是仲景的一个典型治未病的精髓!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医易 发表于 2017/1/18 16:17
楼主也没有说如何治未病,也可以说是不知道人家说的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治未病的理念是伏气说,和传变说
在未形之前有目的性的把这个伏气“化”掉,“未有形而除之”这才叫治未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