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13|回复: 2

理论指导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5 2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然植物医学理论已经跟大家说了。下面我就用病例讲解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方法。一个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45左右。舌质淡有口疮、全身无力、脉结代。当时我用当归、川芎、白芷、制附子、麻黄、干姜白术、红参、黄芪、甘草、葛根、川楝子组方治疗治愈。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白芷直接温补心脏,川楝子理气营养动脉血管,制附子能刺激甲状腺素分泌发挥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麻黄能兴奋中枢神经促使心脏跳动。干姜作用小脑能驱寒协调全身肌肉运动。白术能促进唾液分泌,除有利消化外还有利口疮愈合。红参具明显的强心作用,可能与它能营养肾上腺有关。甘草黄芪用以补肾除能间接补血外还能促进肾素分泌。葛根具有雌雄激素的双重作用,即能强心也能促进心血管生长。全方治病一直是把疾病同人的整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发表于 2016/11/26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11/26 10:38 编辑

       理论与实践关系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西医学中伤寒理论之有和无所指导下的两种医学之不同和实效。这点我曾在我的文章《理中合二陈汤治疗寒咳治验两例——试论医学理论对于医疗实践之指导意义》中有如下论述:

      有道是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有了那样的理论,“才会有”那样的实践。西医学虽然在病因学上也有伤寒而引发外感的理论,但其着眼点不是身体受寒引发的发热恶寒等本因体征,而是次发的呼吸道病毒细菌等积极活动引发的感染和继发的发热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只能采取抗菌抗毒消炎以及寒凉药物降温等近乎物理思维的治疗方法。即使有像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安乃近等发热祛寒药剂,但这类药物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而降低体温”,其严重之副作用,早已经使其成为限用药、禁产药;而不是如中医之补充和调动人体内、外的能量,使人体增热祛寒发汗而降温,其卓有疗效的方剂,在历经一两千年后,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西医无法比拟的效益。
       以上是从两种医学之大处着眼,指出两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有什么理论就有什么实践。我的自然植物医学就是以寻找植物能给人体治病的规律为主导,从而才有了重大发现。自然植物医学能让很多不是医生的的人都能治好很多病症成为可能。它将改变现有的医学格局,引导更多的人走入自然疗法(利用自然植物治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0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