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474|回复: 10

民间中医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7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6/10/7 11:03 编辑

民间中医的未来是被历史淘汰,所有民间中医、必然没有出路。这个残忍的现实,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是我二十年来,由梦想到幻想、由幻想到现实、由现实到希望、由希望到绝望的真实写照。


这二十年来,在网上充斥着对民间中医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人看到习大大、胡大大说要扶持中医,说了几句赞美中医的话,就认为民间中医的春天就要来了。民间中医的春天来了吗?民间中医的春天来过么?

首先我国不是君主独裁制,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国家主席的话不等于圣旨,具体落实上是有人大代表决定的。在一些原则的问题上,是全党服从中央,但是民间中医的事是不属于原则性问题的,所以还是人大代表决定。

那么谁来决定人大代表的思维呢?不是民间中医、是权威中医。是以中医科学院为先锋的权威中医,现在是他么说了算。而他们思维的依据,是科学,他们将中医科学化、用科学的思维支配中医。一定程度上要听从中国科学院的有关专家。

也就是说,关于中医的话语权、立法权、表决权全在权威中医、也就是以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为代表的少部分学院派权威手里。他们这个少数几个人,就是所有中国中医的神。神叫你活你就活,神叫你死你就死。你的职业生命,完全被捏在,少一部分人的手里。有几个民间中医是人大代表?有几个中医是说的上话的权威。而这些权威说话的资本,不是他的医术,而是他的背景。有学历、有本事的中医也不少,但是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利。


一旦中医不按照中国科学院为其制定的既定方针走,于是何祚庥、方舟子就开始说着说那。他们是永远不会被说倒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工具。

民间中医在那些人眼里,是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关系、落后的生产资料。改革开放的首要问题,就是消灭落后生产力,改造落后生产关系、改良落后生产资料。


具体表现是:

消灭民间中医:取消所有统招院校报考医师考试的资格,给民间中医断根。
改造民间中医职业模式:组织师承考试,指导老师必须为学院派医师,诏安民间中医,使其成为学院派中医的弟子。
改良民间中医职业手段:中医院重视西医检查,轻视中医传统检查,鼓励中医运用西医方法治疗。

这几年的执业医师考试,说要加大传统中医经典的运用的考察。很多人认为是复兴传统文化,其实不然我问过出执业医师考试的老师,他指出,加大传统经典的原因,是要加强传统经典的现代化实践联系。也就是说是改造、改良传统方法,不是沿用和继承传统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一种革命、革新的哲学。而中医哲学,却不是那样。我国要培养的中医,是马克思主义中医人才。中医里一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全要改造、打倒。挖掘出中医的精粹,什么是先进精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就是精粹。

光符合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还要符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重要目标是发展经济,用一部分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刍狗是大众,富翁是权威。因此现在我国需要的是什么中医呢?


第一 思想上保持先进性,什么是先进性,符合三个代表。
第二 具有经济头脑,能赚钱。
第三 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经得起包装。
我们看各大电视台的电视,播四十分钟红色连续剧、再播二十分钟神医广告

民间中医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这代人是最后的民间中医,教育使然、体制局限。没留下九零后以后的人,成为民间中医的余地。





发表于 2016/10/7 1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
奉劝诸位,别抱幻想,有‘权威中医’在,你的幻想永远是幻想。现实点吧,将你的才华用到你家人身上,让中医这一瑰宝为他们的健康保健护航,既实惠且也是心灵上的一种自我安慰。若抱‘慈悲为怀’之念而行‘悬壶济世’之实,当心自身难保。
发表于 2016/10/7 18: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7 18:24 编辑

依据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如果好中医师越来越少,西医越来越多,那么今后必然是——中医变成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物以稀为贵)。西医成了穷人的唯一医疗选择——后果是:大病或死或残废(坐轮椅的患者现在多得是);慢性病患者终身服药,与吸食鸦片无异;小病治成大病(此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医患冲突愈演愈烈;中产患者家庭变无产,人财两空是常态。
面对此社会发展趋势,觉悟过来的精英分子只能靠自学中医药知识来自救——罗大伦、梁冬、黄剑等人是其部分代表,但学会运用中医药知识治疗小病说难不难(薛振声老中医的全息汤能运用的纯熟就不难),说难也难(如果不改变导致富贵病的生活方式:喝牛奶,多多进食动物高蛋白食物,蔬菜与五谷杂粮素食吃的少;以机械论的思维方法理解中医、运用中医,那么连感冒咳嗽都很难治疗好!)。
如何具备忧患意识,趁着年轻记忆力好的时候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知识(网络有着很丰富的中医药教学资源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以备不时之需,全靠自身的决心与觉醒,路就在脚下,10年之后才能看清自己的选择正确还是错误,不过真等到那时候认清事实真相,就没有时间与机会来纠正错误啦!
【以下是《医学见能》一书的序言,说明以前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现在是更为迫切而已!】
《医学见能》原序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医。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中则己身, 偶有疾苦,均资乎医,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医,听其措置为之。医者又复混乱阴阳,颠倒寒热,投剂不中,至于垂危。明哲之士,鉴前车思补救,奋然求济于方书,而诸书率皆大海茫茫渺无涯矣,深则摘要钩元,浅则捕风捉影,仓皇检阅,两俱无益。病家既穷于医,又穷于书,惟抚膺扼腕,白恨其不能医已耳。噫! 医固若是之难能已乎,抑亦所见之书,有未遽能者乎!夫纪昌之射,六年方工;伯牙之琴,三年未妙;天下事安有一见而能者哉!顾事之在所缓者,不必求诸一见;而事之在所急者,要无取乎难能;况不测之来,危在顷刻,非开卷了然之书,何以供家俗急时之用?余因感此,集为是书,即不知医家,临证查对,无不了如指掌。 且是书也,虽非钩元摘要之微,亦匪捉影捕风之陋,果能洞书中之言,通言外之意,将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而吾一见能之,裨于世用也,讵有涯哉
                                                                                                                                                                容川唐宗海自题
发表于 2016/10/7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61007185042.png
发表于 2016/10/7 18: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61007185430.png QQ截图20161007185507.png QQ截图20161007185643.png
发表于 2016/10/7 2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未来确实抱着幻想,现在已心恢意冷,政府特别是管理部门,对中医限制真是“极重难反”。
发表于 2016/10/9 0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在理  从现在的架势看 那个坏事做尽的组织不完蛋 中医难有出头日  自保吧 有能力 弄个纯粹的中医圈子 为己为民为延续
发表于 2016/10/9 2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否极泰来,不用太担心中医的未来!
发表于 2016/10/10 07: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10 07:53 编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办民间中医药调研及整理利用研讨会http://www.catcm.ac.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gzy/dtxw/201105/9915.html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5-26  
2011年5月2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民间中医药调研及整理利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法监司副司长桑滨生、办公室副主任赵明,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国医大师陆广莘、科研处处长雷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副所长胡晓峰、首席研究员李经纬,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沈志祥、副会长陈浩,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中心主任莫用元,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局局长田康立等40余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就我国民间中医药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刘剑锋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组对民间中医药的认识、了解情况及将要开展的工作。柳长华所长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旨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加强民间医药的整理、研究、调查和利用”,以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去年民间医药工作会上讲话的精神。桑滨生副司长传达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对该课题的支持建议和对民间中医药工作的指示,许志仁司长、桑滨生副司长、刘保延常务副院长、陆广莘国医大师、莫用元主任、赵明副主任、田康立局长、李经纬研究员先后发言。与会领导与专家肯定了民间中医药的价值和调研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

  民间中医药与现代中医药、民族医药一样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医药以家传和师带徒为主要传承特征,在长期传承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学继承发展的重要内容。近现代以来,由于人文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变革,民间医药的生存受到影响,其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部分特色诊疗技术等面临消亡的危险。近些年来,随着民众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民间医药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高,认识到更好地管理和推广民间医药、整理研究民间医药的特色技术和方药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增强民众健康的重要意义。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是具有“迫切性”的问题,要求“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11月首次召开全国民间医药暨民营中医医疗工作座谈会,决定对民间中医药要坚持“挖掘、整理、总结、利用”的工作方针,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强对民间中医药的收集整理。王国强副部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工作报告中把“重视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总结提高、推广利用,制定完善掌握民间医药技能人员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措施。”作为国家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民间中医药的重要价值和濒危现状已得到政府重视,加强民间中医药研究势在必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民间医药现状调研与整理利用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调研,收集民间中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与方药,逐步开展系统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新闻办刘智利 韩玉)
以下为领导和专家的讲话摘要:
刘剑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的组成部分和继承、创新的源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S(2006—2020)把中医研究列在“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提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纲要。我们认为中医的继承和创新主要有三个来源:文献、文物和人,前两者显然是由人来完成,人是三个中的主体。在人的传承中,一个是官方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和名老中医带徒等,另外一个是民间中医的传承,而且在近代之前是中医传承的主流。现代中医药也是政府遴选民间中医举办了大学、研究院等,国家30位国医大师中28位由民间而来,因此,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继承和创新的源头。
民间中医药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概念,我们认为,民间是与官方相对的一个概念,现在的民间中医药应该包括民间中医药技术、人员、机构三个方面,它与现代中医药、民族医药一起,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中医药技术是指主要通过家传和师徒相传的方式,在某一地区应用,无《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或与现有中医理论不同,但明显具有中医思想理论的诊疗技术和方药。民间中医药人员(一般称民间中医),是指主要通过家传、师承、自学等方式学习中医,可以应用中医的方法解决医疗保健问题的人员。民间中医药机构是指由民间资本兴办的民营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机构。
民间中医药的现状:中国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等的调研结果表明,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依然生存、活跃着一批民间中医,大概有15万以上的人员队伍,这批人中的大部分人在传承中医精髓、保存中医特色、保障农村基层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文凭,不懂西医,不会外语,拿不到行医执照。我们初步调研的情况是:建国后全国30所高等中医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0万中医人才,现在的注册中医医师数量30多万,基层和农村基本情况是,院校毕业的下不去,民间中医又遇到很多制约。另一组研究数据表明:1949年我国中医人数27.16万。
对一些地区的调查表明,规模越大、越“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使用西药、做西医手术的比重就越大。从提供的中医药服务量的比例看,以山西运城为例,民间中医在95%以上,民营中医专科医院在90%以上,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不到40%,有的几乎不用中药特别是汤药。民间中医药受客观环境和条件所限,能较好地坚持用传统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诊病用药,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据山东省调查,农村中小医院及卫生室,自采自种自制的中药,剂型很多,62.3%的人员拥有验方、秘方。但由于无法取得批准文号而被视为假药,无法在临床试用,亦难以授受流传,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消亡。
同时,由于老百姓对民间医药的需求市场巨大,致使江湖游医混迹其中,良莠不齐,非法牟利,草菅人命,民间医药市场十分混乱,给民间医药的健康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一些民间中医药人员,由于未受过现代医学教育和科研方法的培训,经常讲过头话,给支持民间中医药的人士带来顾虑和尴尬。
整体来说,民间蕴藏着大量的优秀民间中医药技术;民间中医是中医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传承和使用着中医药技术,较好的保持和发挥着中医特色优势;民间中医机构在我国医疗保健工作中发挥着很多作用,民间中医药是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研究和重视的部分。
我们的一点研究经验及本课题研究目的:民间中医药的现状已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要求“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王国强副部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工作报告中把“重视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总结提高、推广利用,制定完善掌握民间医药技能人员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措施。”作为国家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种民间医药机构的工作,都为我国民间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2006年由我发起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特色诊疗专业委员会,多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学术研讨会,每次参会人数都在200人以上,以推动民间中医药技术研究为目的,向国际社会推广经过现代科研方法验证的诊疗技术。
作为院校教育出来的一名普通中医,我个人在2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民间中医药,目睹到不少民间中医药的让人“怦然心动”的技术及确切的疗效,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同时又是民间中医药的受益者。如研究发明的气色形态手诊,从民间发现了好素材,在临床效果基本肯定的前提下,沿着→文献研究(从古籍找理论)→开展随机、双盲、对照等的现代临床研究(国家中管局专项)→实验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项)→标准化研究(国家中医局项目)研究路线,一边研究,一边推广应用,形成了比较过硬的技术和理论,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人在使用。
基于以上的形势和个人的一点思考和实践,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民间中医药课题申请,所领导和同事们站在国家和行业高度,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对团队创新项目“民间中医药现状调研及整理利用研究”立项,这也是我院历史上第一个民间中医药立项课题。
现有研究方法和思路是按照片区并根据经费使用情况,以县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民间中医药技术调研为主,目的是收集民间中医药技术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中医药技术(诊疗技术、方药)奠定基础,培养一支民间中医药科研团队,团结更多的学院派中医学家与民间中医相结合,取长补短,用学院派掌握的现代科研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民间中医药,开展文献、临床、实验及标准化等研究。同时对人员和机构现状开展调研,将相关调研结果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开展用科研方法解决政策问题的探索。

李大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桑滨生副司长代读):
  我对民间中医药非常重视。在此对民间中医药发展提四点建议:第一,中医药的发展要“百花齐放”,在人员管理和发展模式上既要有高层次的,服务高端的,也要有服务民众的实际医疗诊疗技术。第二,我非常赞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这项课题的做法,从纯科研的角度转向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工作需求、面向中医药事业发展、面向政策法规来研究问题。第三,推进民间中医药发展非常有意义,要起步,认真对待每个过程,不能求全责备。第四,做好科学研究,促进民间中医药的发展,对民间中医药发展如何定位、它的目标、范围、路径、办法、政府和社会各是什么责任,以及它的标准,做一个整体设计工作。通过科研,力争解决保障民间中医药服务的疗效、质量、安全以及服务项目的提供等问题。
桑滨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政策法规的角度也非常关注民间中医药,从立法角度考虑怎么促进民间中医药发展。
首先,中医药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巨大的动力存在于民间。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在发生转变,我们中医药发展模式也需要转变。中医的发展模式,也应该从单一的政府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转变成为政府、民间和整个社会共同推动,这也是卫生发展模式的要求。
第二,从中医规律来讲,过去是靠实践经验这种模式来推进中医理论的产生,来指导实践,这种规律需要经验的传授,这是中医的本质规律。发展民间中医药能让中医这种特色和本质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来讲,目前面对一个前移,一个下移。前移就是预防保健,包括慢性病的防治,下移就是基层和社区。但是中医和这个规律是相反的,是上移,自己在象牙塔上,捆绑固定到一个机构和医院当中,在基层中医阵地越来越小,人员、技术越来越少,在预防保健领域和治疗慢性病领域的阵地也在萎缩。转变这个发展模式,推动民间中医药发展会解决中医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我建议,民间中医药调研及整理利用课题的目标从技术入手,还要通过研究解决民间中医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以科研作为技术支撑,对民间中医药的技术了然于胸,到底有哪些技术,有哪些人,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数据来说话。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准入。用这样一种管理方式来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从汇报的情况来看,我提三点建议:首先研究的目的还要再进一步明确。从题目来看,“民间中医药现状、调研及整理利用”范围太广泛,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才具有可操作性,我建议可以再细化。
我们要把一些地区或者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分布的特别有效的东西,而且把民众都觉得非常好、公信力比较高的东西给找出来。另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们如何界定民间医药?很多在民间应用的中医药,其实就是我们传统的方药,不是什么秘方、验方,也可能有独特的药物。常有这种情况:单方或验方用得好,就成了民间传下来的东西了。所以,对民间的药方,一定要仔细考察。我觉得这个研究,可能还是要偏重在怎么发现、怎么界定民间医药,用什么方法把最好的东西找出来。
民间医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在实践中去考验。如果我们把好的民间医药找出来以后,对它从理论上、渊源上和中医文献的考察结合起来,把民间医药的观点、思路纳入到我们中医的理论里边来。
许志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年底就民间医药问题召开了会议,国家对于民间医药如何发展、发展重点、以及发展目的何在等问题有了相关的精神。目前中管局也正在起草一份近两年的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民间医药发展。我个人认为,“民间医药现状调研与整理利用研究课题”应发挥软课题为政府提供行政依据的作用,围绕局里相关精神,配合行政工作,依据政府关注点,确定研究任务,才能有用。我建议具体从以下两点开展研究:
第一是技术:民间确实有好的技术,但究竟有多少,家底并不清楚,应重点从三方面调查研究:一是界定:什么技术才是民间中医药特有的技术,要先划定范围,进行筛选,筛选确定哪些技术进入研究视野。相关概念也要界定,什么是民间医药?什么是民间医药技术?什么是民间医药人员?比如自称技术很好,也确有很好地疗效,并且官方确实没有,临床上也在使用等等,这些条件要界定好。二是程序:通过什么程序来界定,不能一哄而上,但又要用好民间医药。三是方式方法: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收集民间医药,文革中收集了大量的单方验方,但没法利用,这就是没有注意方式方法问题所致。广州会议提出要做技术目录,民间医药有多少可以进入目录,有效的技术有哪些,开展条件需要哪些,需要哪些临床管理办法以及分级。这些都需要研究确定。
第二是人员:民间医药人员的管理,还应依据现有框架进行:一个是乡村有中医诊疗能力的人员,亦农亦医开展中医服务,可以走乡村医生渠道,现在已经在做试点。一个是师带徒人员,取得出师证,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另一个是确有专长人员,当地卫生部门考核确认,可以以确有专长人员身份报考执业医师。
调研过程中要通过抽样,调查民间医药人员的蕴藏量,有实际本领的,究竟有多少人,这个数字要定出来,卫生部始终不肯开放乡村医生,其中一点顾虑就是没有掌握蕴藏量。通过调研确定这一数字,对于后续工作很有帮助。
医政方面,在民间医药这一问题上,关注的就主要是技术和人员这两方面,通过研究厘清资源、确定程序方法,测定蕴藏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好的东西也不能埋没,不能不去整理利用,所以一定找好研究的切入点。
沈志祥(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
各位领导和专家讲的我也是深有体会。第一,民间中医很重要,民间中医是中医药的源泉。第二,民间中医药仍然在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第三,民间中医是中医药事业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民间中医也有很多困难,包括地位、定位、人员困难。但民间中医的困难也是中医药的困难。民间中医保留了原始的中医状态,是规范前的东西,它得到整理后可以上升到标准化的中医理论。我们民间中医协会已经成立25年,经我们调研,现在民营机构有4万多家。人员增长也很快,现在有十几万。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次立题,专门研究民间中医药课题意义很大。刘剑锋博士对民间中医的认识也很全面,第一是技术,第二是方药,第三个学术思想,第四个民间的药物很多和教科书上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我们还了解了一些没纳入药典的草药情况。
民间中医的技术和方药调研的探索,这个工作量很大。所以课题第一个可以先开展民间特色技术和方药的调研,要重视特色。第二个是在我们农村基层真正发挥作用的技术和方药的调研。这个整理出来后能对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很有实际作用。所以我建议能把这个课题的目标定位在六个字“界定、底数、路径”。界定是对民间使用的一些方药是不是民间进行界定,底数是弄清民间医药有什么的问题。而路径则是通过什么方法调研的问题。关于学科方面可以再理顺,小儿科肿瘤科有没有?到底哪些有效?可以先把常见病理一下,把简单有效的先找到。

莫用元(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应该做。这个题最终要达到两个目的就可以。一是在所设计的调研地区摸底。深入了解,摸清情况。看看有什么民间的医药技术、方药。包括民间医药的人员,现在什么状态?当地的管理、体系怎么样。二是要实践,最后优化形成一个民间医药收集整理的一个技术路线。因为民间医药无论从概念、定位到目前状态,到现在的搜集整理,确实都存在一定难题。如果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技术路线、优化,再实践一下,也是很好的。
第二,我们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了大量有关民间医药的东西,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有困惑,也有经验。所以我们对民间医药的筛选、评价、收集整理做了一些相当于科研的工作,建立了一个叫做中医药特色技术方药筛选评价中心。科技司建立了100个重点研究室当中,有一个就是民间医药筛选评价与优化的重点研究室。我们还总结了大概9种民间医药的搜集思路和方法。
第三,“十一五”的规划中建设了一个国家级中医药特色技术方药的筛选评价中心,我相信各省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会重视民间医药的工作,建立相应的筛选评价中心,不同层次,分层管理,这样才能把这个体系建好。
第四,研究的思路体系,要在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确立、优化,使这个研究体系确实明确了。成果的优化推广应用还牵扯到一些政策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促进政策法规的形成。
另外,民间中医药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需要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国医大师):
对民间中医药的调研,关键是顶层设计、指导思想、整理利用和中医自己的疗效标准。
首先指导顶层设计、中心思想要明确,做法要斟酌。历史上,从民间中医药上升到官方中医药,真正的实践来自于民间,民间中医药的调研要回到中医药的本源上面。上世纪40年代我是在农村行医的民间医生,我们30个国医大师上国医学院的很少,多是师带徒和家传的。
整理利用民间中医药是大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个课题为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政策、为下一个五年计划起草中医法提供依据。
中医药的效果是什么?中医要总结自己的价值标准。后续有大量的工作,首先,考察这些方子是不是我们古人来源的。里面有很多是古代经方里来的。其次,要研究疗效。我们中医界自己对疗效评价的价值标准没有建设,还是用外来的手段,让别人来评我们。中医对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个医理,不是药理也不是病理。
赵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我觉得中医药调研这个课题论证点,包括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目前我们整个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药这支队伍,都离不开民间医药。
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解决民间中医药发展政策层面的问题。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民间医药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为政府制订出台扶持和促进民间中医队伍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我们这个政策出台过程中,不仅是扶持、鼓励,还要引导和发展。
技术层面入手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需要了解民间到底有什么诊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通过搜集、整理、筛选,提炼出来。应有一个系统的方案。要把民间医药研究会会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曾经做的工作,进行一个很好的资源整合。这就需要我们有整体的、高层次的一个设计。其次,要选择中医工作特别是中医民间医疗工作比较好的、有基础的2、3个做一个抽样调查。通过数据上升到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这才是课题最终研究的。第三,对民间中医药调研,包括搜集、筛选和最后的研究,肯定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需要依靠方方面面的支持,要力争做到资源共享。
田康立(运城市卫生局局长):
我是运城市卫生局分管中医药工作,我认为,民间中医的很大的问题在于管理。山西2004年申请搞了一个山西省第一批也是唯一的一个农村中医实验室,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民间中医工作,开展了民间中医资格认证、中医民间的繁荣及管理立法研究、民间中医药人员调研等工作。近日,我们搞了一个调研,对500多个人搞了文件调查,发了500多份,其中返回有320份,其中最大的年龄有90岁,最小年龄49岁。调研结果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民间中医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是你把民间的所有东西搜集回来,就可以为我所用。“游击队打不了正规战,正规队打不了游击战”,这是代替不了的工作。
第二,民间中医长期生活在民间,就在村里行医,邻里关系很熟悉,不存在欺骗的问题。病人不需要长途跋涉到县里,甚至到北京来,而且治疗费用非常低,从来不收诊断费、治疗费,只收药费,人均药费在15元到20元。一名民间医生一年最多看两万个人,最少几十个人,基本上村和乡里病人占了50%左右。这些民间中医就是游击队,实实在在生活在这个地方,不仅要看病,还要从事农业生产,鱼水情深,这不可替代。
第三,民间中医药是产生中医药的源头。民间中医药的来源有文献、文物和人。我想文献、文物都是从人来的,最终是归到人上,特别归到民间中医上。因此,要保护源头,必须保护民间中医这个土壤。现有人员的保存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法律问题。今后产生民间中医的这块土壤怎么保护,这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李经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我觉得这个题目,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最好是比较局部、能够代表全面的一个小部分,深入细致的做一些调研。比如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个调研每个省报两三项。1958年的百万献方运动,最后集中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医方都给了医史所,所以医史所建所的时候,专门成立了单方验方研究室,全院调集了十多个人,专门进行了整理,出了两本书。
总之,我觉得这个课题研究,不管是作为国家局制定政策的参考,或者是做民间医药学的深入研究,都很有价值。但是一开始这么几个人,要做这么一个大课题难度很大,要把调研的东西梳理一下它的源头,就更难。
柳长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
今天的会议非常有意义,讨论得非常好,各位领导和专家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使我们对这个课题的思路、目标、怎么去做就更清晰了。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的一部分,课题组从科研的角度、技术研究的角度,协助政府解决政策问题很重要。促进民间中医药发展,确实是一种需求,国家的一种需求,政府、局里都很重视。我们将课题作为一个探索,紧紧围绕局里的需求,在中医局领导下,把课题做好。
  (新闻办刘智利韩玉 整理)  
发表于 2016/10/10 07: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手知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
作者:刘剑锋
观手知病---气色形态手诊法自修教程》一书是刘剑峰多年手诊经验的总结,此书最具特点之处,就在于将手诊的不传之秘合盘托出,使读者通过认真修习,能够全面系统地握这门绝技。
    气色形态手诊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准确、无损伤及超前诊断之优点,在不能随时用仪器检查的情况下,手诊具有特别的优势,可算是现今比较经济及方便的一种诊断方法。
手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触觉等,对手上的征象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并可得出中医辨证或西医认病结论的一种诊断方法.人类认识自然,80%以上信息由视觉获得,无论西医的"...",还是中医的"...","".""均排第一位,因此,现在所指的手诊,主要是指对手部的望诊。社会上流行很多所谓自称手诊的方法,其内容不外分为气色形态,手纹和手形三大类.手疗是通过对手部刺激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身体的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气色形态手诊法,是医生运用正常视觉,对患者一侧或双侧手的气、色、形态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对方的健康情况的特殊诊断方法.这种手诊方法,有两个基本要素----“”.,是指人体相应脏腑器官在手上表现的区域;相,则是指有关的气、色、形态的变化.准确率极高。
  一、位与相
  1.
  人体各解剖的脏器和器官在手上的反应区。其大致示意图如下:(暂时无图)
  疾病容易误诊,仔细分析一下并非所有疾病都诊断困难,如皮肤病、毛发疾病、外伤等,困难而容易误诊的是内脏疾病,因此西医学借助现代物理学、化学等手段而产生了X光机、心电图机、CTMRI等设备,旨在弄清内脏情况。
而我们中国的东方文化则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中发现,虽然作为普通人无法看到其内脏,但其在手上的反应区则有共同的规律性,这个反应区就是
显然,如何准确把握脏器在手上的是学好、用好本法的关键。
    上图看上去似乎杂乱无章,其实有很强的规律性,其基本规律是以中指竖直平分线为坐标,上应上、下应下、内应内、外应背、分左右。中指竖直平分线是指以中指中点为上点,(每个人只有一个中指,中指只有一个中点)以手腕中点(每个人是唯一的)为下点,两点之间的连线。根据几何学原理,两点之间的连线只有唯一一条,以此为坐标,确定位置时则变得客观、可重复。
    上应上是指人体躯干上部的器官反映区均在手的上部反应;下应下是指人体下部的器官反应区均在手掌下部;内应内是指内脏反应区均在手掌掌面;外应背是指后背疾病反应区均在手背部。
    具体位置的确定,在正文篇会详细描述。
    2、相:
    相是观察的意思,观察的内容即是位上气色形态的变化。气、色、形态是三个不同的内容,因为观察气、色即可达到西医定位、定性的诊断要求,故形态的内容本书中暂不讨论,待进一步研究时再描述。
气是机体机能的综合表现,即免疫力的高低。气色形态手诊判断的标准是:红润光泽是正常,身体机能良好;如果暗而枯槁则无气,表明机体免疫力差;如果红润光泽超过了正常标准则是血液成份如血脂、血糖、血粘度偏高。
色是位上的颜色,可以出现五种,分别代表不同的病症:白色——代表炎症;红色——代表重的炎症或出血点;青色——表示循环不良;棕色——表示陈旧性或慢性疾病;黑色——表示危重症。
    二、特点和优势
气色形态手诊手疗与现行的中医、西医诊法相比较,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简介如下几点:
    1、简单、直观、方便、准确全面
    简单:手诊手疗不使用任何仪器、设备,对方有只完整的手,医者用自己的视力,外部有一定的自然光线即可。
    直观:手上位的规律人人相同,气色形态的变化直观可见,因此,符合现代科学标准:客观、可重复,人为误差很小。
方便:手诊手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非常方便。
准确:与西医诊断结果及亚健康症状的平均符合率在80%以上。
全面:全身主要脏器几乎在手上均可以观察,应用气色形态手诊一次,等于作一次全面的查体。
    2、无损伤
气色形态手诊手疗不会给对方带来任何损伤和痛苦,也不会产生医源性及药源性疾病。
    3、经济实用
    A:一次学习,终生受用:
实践证明,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掌握以后可以终身受用。因为考古学证明,人体的基本结构一万年中并没有大的变化。
因此,此技术不必象电脑那样要一直升级。
    B、节约时间:
正常情况下,手诊一个病人3-5分钟时间足够,去医院看个感冒需多半天时间。
    C、知识经济:
节约成本,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二十一世纪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水平和技术的高低是衡量个人、公司、产品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气色形态手诊手疗技术同其它技术一样,各个层面的人学习后,应用中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多医务人员学习后很快成了一方名医,诊病快速准确,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在何处,求诊者如云;中老年人学习后提早发现自查出了癌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保健品营销人员,因伸手便知对方健康状况,增强了信任度,因而增加了销量;保险业、美容业等从业人员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经特训考核授权后的手诊手疗教师们教授了很多普及班学生,收了很多学费,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目前,气色形态手诊手疗已经形成一个以手诊手疗为核心的知识产业。

    4、可用于一、二、三、四医学
预防医学又称第一医学,气色形态手诊手疗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这是事实。近十几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早期癌症3000多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更是不计其数。其理论原理见超前诊断。与临床医学符合率在80%以上。气色形态的变化更可动态地反映疾病的轻重、预后、转归。
    5、人人可学,人人可用
白种人、黄种人均具有80%以上的准确率,人人可学,人人可用。黑种人由于其手部皮肤色泽的客观原因,正确率受一定影响。
    6、同时进行中西医诊断
中医、西医因理论体系不同,对疾病的认识自然不同,往往难以沟通融合,而气色形态手诊手疗则即可进行中医的辩证,又可进行西医辨病。
只是由于中医的辨证缺乏法律地位且中医术语一般民众难以理解,故以讲述西医病症为主。
    7、诊治一体
气色形态手诊、手疗可两者兼而有之,即可诊又可治。
    8、拥有知识产权
本方法是由我首次系统而完整的提出,因此,受《世界版权公约》等法律保护,拥有知识产权。
    9、超前诊断
气色形态手诊手疗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即手诊发现患者有某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等,但对方无任何症状,自己自然不会做检查,手诊提示后一查,果然有癌症、血糖高、血脂高……似乎手诊结果超前了,我称之为超前诊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气色形态手诊与西医学模式不同:
西医学: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气色形态手诊:位、相——>
因此,许多病人早期未出现症状时,手上位、相可有表现,可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三、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1、应用原则:
    A、多实践:
和其它应用科学一样,气色形态手诊手疗只有多应用、多实践才可能用好。
    B、扬长避短:
长处:主要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短处:对于胰腺、血液病、甲状腺疾病尚没发现规律。
    C、与中西医诊法结合并重:
中医、西医、气色形态手诊手疗,事实证明各有长短,不能相互取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2、注意事项
   A、自然光线
物理学里光决定色,我们气色形态手诊手疗以察色做为主要内容,因此光线是极重要的条件,提倡自然侧光
    B、被诊者手要:自然、放松,男左女右
自然是指被诊者的手在诊察时要不被外界影响,如手握东西、洗手、过大的温差等。
放松:不用力,大约与胸平,随意放置规定的地方。
    男左女右:男的来看病,观察其左手;女的则看右手。
五指诊断法
一、拇指:(脾、胃),五行属土   
扁小:脾胃不和。   
粗大:脾胃病伤及肝脏,造成肝阳上亢,肝脏疏泄功能失调。   
扁小不易弯曲:脾胃虚弱的表现,人易中风。   
指腹干瘪凹陷:脾气不足,功能虚弱、失调,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等症状。   
指腹凸出:脾脏功能亢进,致使脾生血不足,易出现流鼻血、便秘、月经不调等。   
近节指骨段掌面纹理凌乱,皮肤粗糙:胃消化系统失调,出现头痛失眠,多梦现象,称之为食滞胃脘之失眠,治疗:在此处按揉痛点。   
双手拇指指尖纹理都散乱:整个头都痛;若出现在左手,偏左侧头疼;若出现在右手,偏右侧头疼;左侧是胃体、胃底的病,右侧是幽门、十二指肠的病。   
二、食指:(肝、胆),五行属木   
指腹凹陷:肝脏藏血不足,肝气不足。   
指腹凸起:肝阳上亢,易患高血压。此类人易怒、易激动、多疑。   
食指向桡侧弯曲:肝气不足,肝疏泄功能失调。   
根部尺侧弯曲:胆汁返逆流性胃炎,不能生气,不能受凉。   
食指近节指骨段宽:胆囊肥厚,与中指有间隙,胆囊炎症。   
中节指骨段掌侧纹理散乱弯曲:肝胆同时有病。   
指根掌侧纹理散乱:易头痛、失眠、多梦,称之为“胆郁痰扰”之失眠。前额痛(肝胆为魂魄)调治可按揉肝胆,治胆热症如炎症、结石。   
三、中指:(心、小肠),五行属火   
指腹凹:心气不足,心肌缺血,造成脑缺氧,供血不足,易昏倒。   
指腹凸:特别高,捏有木罗纹,心率不齐,心动过速。   
向桡侧弯曲:心动过缓,心阳虚所致,头顶痛。治疗:按压心脏反射区3-5分钟,每分钟60次,中指桡侧向下推(手腕)。   
食指弯向中指:肝藏血不足,引起心脏供血不良。   
中指指尖弯向桡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早搏。   
向尺侧弯曲: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偏头疼,心阴虚。左手出现左侧偏头痛,右手出现则为右侧偏头痛。   
中指指尖弯向尺侧:房颤、心肌炎。   
中指与无名指相对弯曲,有间隙:肺心病。   
中指两侧凸起:心脏肥大,靠近桡侧中节指骨段凸起,心室肥大;靠近尺侧凸起,心房肥大。   
中节掌侧纹理散乱:在下二分之一,是心火攻击心脏,在上二分之一为小肠温热,上移心脏致心烦躁,口舌生疮。   
根部弯曲:小肠有炎症。   
根部掌侧纹理散乱:吸收功能差,消化不良。   
四、无名指:(肺、大肠),五行属金   
指腹凹陷:肺的水液代谢差,功能下降,易盗汗,尤其背部。易打鼾,搓无名指。   
指腹凸起:肺宣肃功能失调。   
无名指向桡侧弯曲:呼吸系统有问题。   
远节指骨段向桡侧弯曲:肺炎,支气管炎。   
中指尺侧弯曲,无名指桡侧弯曲:肺炎,肺心病。   
中节指骨段出现纹理散乱:易便秘,治疗向心方向推。   
近节指骨段桡侧弯曲:结肠炎,易患便秘和腹泻。   
无名指指根弯曲:胰腺有问题,易出现腹胀、腹泻。   
指根掌侧纹理散乱:升结肠、降结肠疾病,皮肤粗糙,大肠实热。  
五、小指:(肾、膀胱),五行属水   
远节指骨段桡侧弯曲:肾阴虚(手、脚心热)。   
远节指骨段尺侧弯曲:肾阳虚(手、脚凉)。   
指腹凹陷:生殖系统疾病。   
远节指骨段弯向桡侧:生殖系统问题。   
与其它几指不能合拢:肾脏问题。   
指根部桡侧弯曲:膀胱炎症(小肠剩余水渗入膀胱)。   
指根部掌侧纹理散乱:泌尿系统疾病。   
指背部有弯曲:易患泌尿系统疾病。   
藏在第二掌骨间的秘密
一个偶然的机缘,从一本中医古籍上看到一个介绍传统手诊的方法,那就是第二掌骨手诊法,非常简单易,甚至一个没有医学基础的人,都可以按照所说的方法去诊断自己的疾病,现将藏在第二掌骨间的秘密做简单介绍。
   
    大家看看这个第二掌骨图,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大家记下来。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
    当你沿着第二掌骨头的部位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的时候,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比较硬的骨头。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赘肉,也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就说明这个人非常健康,而且不缺钙,骨质很硬朗,属于身体素质不错类型。如果这种人出现了身体不适,大多是由于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比如说,是不是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规律?是不是最近比较忙,严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情不好,事业、家庭不顺?这个时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扰、多到室外运动,再教给他一些饮食、按摩和保健的方法,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如果骨质摸上去较软,肉和骨头含含糊糊地连在一起,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这个人从小就生病,需要去调理他的脾胃,告诉他不仅要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还要将食物尽量做的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并嘱咐他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饮食及时地补足血液。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锻炼身体,散散步就可以了。另外,在睡觉前做一些利于睡眠的简单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头、拍肩、搓膀子,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时间一长,血补足了,睡眠好了,他许多的毛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你并没有单独去治他哪个病,可是整体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的抵抗力,一样可以健康生活每一天。
    另外的大部分人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他们的骨头摸上去还算清晰,但仍会摸到一处或几处的凸起,这时你就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去找相对应的脏器。在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用力按压,病人马上会感到非常疼痛。还有的病情比较轻、患病时间短的,在骨头上的凸起不明显,你就一点点地一边按压一边往下走。如果某处有明显的麻、胀、酸、痛的感觉,都代表此部位对应的脏器有病。
    另外,两个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当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当右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右侧的病重或病在右侧。另外,南方人的骨质一般比较软,而在北方,骨质硬的人比较多,这与当地水质及日照时间有关系。骨质较硬的人,性格一般刚毅、倔强;而骨质较软的人,性格一般比较随和、内向。
    掌握第二掌骨手诊法之后,再去学其他的如手诊、耳诊、面诊等,综合判断起来就更准确。第二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还能用来治病。只要你摸到自己的第二掌骨处有压痛或有凸起,就说明你身体相应的部位可能有病,有空的时候你就经常按按、揉揉。
    如果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边头痛要点右手,右边头痛要点左手,穴位叫头穴。左边的膝盖痛要点左手的膝盖穴,如果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快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佛教讲得好,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也是这个道理。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边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
    心脏病发作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边。颈椎病痛的要命怎么办,赶快用牙签点肩颈穴。左边的颈椎肩周炎怎么办?左边的肩周炎左边的肩颈穴几分钟就好了,就是这样有效,这样神奇,这也是医生搞不明白的地方。糖尿病每天点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花了三十万还没有治好最终死掉了,所以医学越来越落后。左边的牙痛点右手,这是倒边点,如果左边有病点点左边这是顺点。咽喉痛点心肺穴就可以了,心脏病点心肺穴,如果心脏病现在病危,还有心肌梗塞而没有任何药物,这时候点心肺穴就好了。肾衰竭你点肾脏穴位,肾坏死、肾结石都可以点肾脏穴,就这么简单。肝脏病点肝胆穴就好了,脚痛的人点足穴就好了。眼痛的人要交叉点,左眼痛点右手的头穴下面。
    这里有个的秘密,凡是颈椎病、咽喉病、鼻炎、眼睛病、头痛病、耳朵有问题、大脑有问题都是交叉点穴,这个很重要。高血压的从头做到足,低血压的从足做到头就好了,但只能应急,不能总做,太多则泻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