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浪里人生

感冒发烧被西医治到病危,花掉4万5千——1个4岁孩子的艰难求医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9 1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9 12:12 编辑

现在网络有中医四大基础-四大经典课程的教学视频,网购相应的讲稿,再对照着视听视频的教学,对学习中医不无裨益,但花的时间比较多,但与其在医院里受罪,倒不如自己在家中的电脑前静心听课看书为好!
上帖介绍些中医儿科的中医参考书,供与楼主有共同想法的学习者作个参考!
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与成年人有根本的不同,所以从中医儿科学有关文献资料入手学习是护理儿童身心健康的必经之路。
发表于 2016/10/9 13: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61009125519.png



儿科心鉴
《儿科心鉴》是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锦善。
书    名  儿科心鉴
作    者  朱锦善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1
目录
1.    1 编辑推荐   2. 2 作者简介 2. 3 内容提要2. 4 目录
2.    儿科心鉴编辑推荐
《儿科心鉴》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通过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和历代儿科名家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进行系统、全面地挖掘、研究、整理,而且以历史的面貌完整表达出来,以利于继承和发扬,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本书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概括古今儿科学术与经验精华,是中医儿科学领域重要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层次特别是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师以及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教学、临床、科研参考使用价值。
儿科心鉴作者简介
朱锦善(1947.8-?)江西省安福县人,汉族。著名中医儿科学家,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深圳市首批名医,名中医,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级医药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年鉴》委员,《中医儿科杂志》、《中医外治杂志》及香港《现代中医药》等8种杂志编委。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并留校工作,师从中医儿科学泰斗王伯岳先生。历任江西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暨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江西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高等学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调深圳市儿童医院创建中医科。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8年,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晓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和儿科各家学说,对小儿脾胃有深入研究,擅长治疗小儿肺、脾、肾相关疾病及疑难病证,擅长小儿体质调理,对男、妇杂证亦颇具心得。注重辨证论治,注重外治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及大学教材30多部。代表作主要有《儿科心鉴》、《儿科临证50讲》、《现代中医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应聘担任国家教委“九五”高校重点教材(供研究生用)《中医儿科学》副主编。十多项科研成果及论著论文获全国及省级奖励。其名录载入《国家级医药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数据库》、《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东方之子》等多种典籍。
儿科心鉴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三卷:
第一卷,中医儿科学术源流。以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历代中医儿科学领域的史料为基础,系统全面深入反映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与临床医疗的演进与发展。这一卷即是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奠基、形成和发展。
第二卷,中医儿科理论学说。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支撑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重要理论学说,包括禀赋学说、体质学说、变蒸学说、小儿生长发育与养护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法学说、惊风学说、疳证学说、温寒流派等,系统地反映中医儿科重要理论学说与寒温流派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三卷,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医疗经验。历代儿科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是中医儿科学的精华所在,本卷自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小儿医扁鹊至今共选取28位历代有代表性的儿科名医大家,内容包括:生平、师承传授、主要著作、儿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创见、古今评鉴以及轶闻趣事、年谱等。全面、如实地反映历代儿科名医的历史风貌和影响,能使读者全面领略这些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和用药经验,突出反映名医名术,为当今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儿科心鉴目录
第一卷中医儿科学术源流
引言
第一篇呀知儿科学的起源
第一章远古时代的医学起源与传说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代对小儿医学的认识
第二篇中医儿科学的奠基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四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三篇中医儿科学的形成
第五章随唐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六章两宋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四篇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七章金元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八章明清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九章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二卷中医儿科理论学说
第一章禀赋学说的学术争鸣
第二章胎教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三章小儿变蒸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四章小儿体质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五章小儿生长发育与养护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六章小儿病因理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七章小儿诊法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八章儿科常用内治法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九章儿科常用外治法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十章小儿推拿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十一章小儿脾胃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十二章疳证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十三章惊风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十四章寒温学派的流流与学术争鸣
第三卷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医疗经验
【按:此书中医儿科资料搜集较全,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使用。】
发表于 2016/10/9 1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9 17:55 编辑

全息汤基础方内科症状加减法(注:这是网络转贴的内容,可能有误,须对照电子扫描版或原著,以求准确无误!
1.发热: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g,知母10g(白虎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2.低温: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桂枝附子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3.自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重者加黄芪、牡蛎各12g,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4.盗汗: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其余按症加减。
5.身酸懒: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如出现纳差、腹泻、浮肿、黄疸等症,按相应症状加减。
6.身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即可。痛重、自汗或恶寒者加附子10g,肩背痛甚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身刺痛,面紫舌暗脉涩者合秦艽、川芎、桃仁、红花各10g、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地龙各6-10g,其余按症加减。
7.浮肿: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水、石水、皮水、里水、阴水、阳水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喘满者加麻黄、杏仁各10g,有热者加石膏15-20g,咽喉肿痛或有疮疡者加银花15-20g,连翘10-15g,肿甚,身重恶寒者加附子10g,其余按症加减。
8.黄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大黄10-12g,小便赤热者加栀子、黄柏各10g,大便干者加大黄10-12g。其余按症加减。
9.嗜睡: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加石菖蒲10g,其余按症加减。
10.失眠: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严重者加酸枣仁12-15g
知母、川芎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1.心惊不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其余按症加减。
12.头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偏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兼身痛者合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g,兼头胀或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其余按症加减。
13.头晕: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10g,兼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加天麻10g,其余按症加减。
14.口渴: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烦渴多饮者合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2-20g,知母、人参(或党参)、粳米各10g),兼纳差、舌淡苔少而燥者加党参12g,花粉10g,兼舌干而裂者合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5.口中异味:一般予全息基础方,口涩、口腻不再加药,口苦者加当归、栀子各10g,口臭者加藿香、佩兰各10g,口酸者加黄连6-10 g,吴茱萸3-6 g,口甜者合泻黄散(藿香、石膏、山栀、防风各10g),口辣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6.项强:一般予全息基础方,严重者合葛根12-15g,麻黄10g,其余按症加减。若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不可视为一般项强,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7.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舒筋汤(当归、赤芍、姜黄、羌活、海桐皮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8.四肢疼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乌头汤(麻黄、黄芪、川乌各10g),或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知母、防风、附子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19.腰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10g,兼痛泻者加防风10g,严重者加附子10g,两侧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尾骶骨痛者合破故纸、小茴香、元胡、牛膝、当归、杜仲、知母、黄柏各10g,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草15g,海金沙10g,其余按症加减。
20.咳嗽: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10g,咳不止再合止嗽散(荆芥、紫菀、桔梗、百部、白前各10g),咽喉不利、干咳无痰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g)或桑白皮12g、地骨皮10g,加贝母、枇杷叶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21.喘促: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杏仁10g,兼咳嗽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各10g,喘甚者再加葶苈子10g,哮喘者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各10g),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各10g,石膏12-20g),其余按症加减。
22.胸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咳喘胁痛者,按相关症状加减。
23.胸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面唇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2-15g。
24.胸中烦热: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失眠、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12g。
25.心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g,兼肢冷、脉迟或结代者加附子10g。
26.嗳气: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嗳气频频者合旋覆花、党参、半夏各10g,代赭石12g。
27.呃逆: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g,呃逆严重者合丁香、杮蒂、人参或党参各10g。
28.恶心呕吐: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g。
29.反酸: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连6-10g,吴茱萸3-5g,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12g。
30.食欲不振: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12g,胃酸者不加山楂。
31.胃脘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量至12g。
32.胁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大枣、加牡蛎12g,右胁痛者再加青皮10g,左肋痛者再加郁金10g,腋下肋间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33.脐腹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乌药、槟榔、木香、小茴香、良姜、川楝子、青皮各10g。
34.小腹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
35.少腹(小腹两侧)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
36.腹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胃酸者加黄连6-10g,吴茱萸3-5g,严重者合生姜泻心汤(党参、干姜、半夏、黄芩、黄连各10g),或再加知母、姜黄、砂仁各10g。
37.腹泻: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无腹痛者去白芍再加防风10g,严重者加赤石脂、禹余粮各12g,久病体虚者加党参10g。
38.大便秘结: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仁10-12g,严重者合麻仁12g 大黄、杏仁各10g。
39.便带脓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g,再加当归、川芎各10g,热毒炽盛者合白头翁12g,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40.小便涩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10g,有热象者加栀子10g。
41.小便失禁: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益智仁、乌药、山药各10g,桑螵蛸10g。
42.小便混浊: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萆薢12g、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各10g,盐3g,小便黄混者合萆薢、丹参各12g,车前子、黄柏、石菖蒲、莲子心各10g。
43.睾丸胀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g,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各10g,睾丸红肿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乳香、没药各6-10g。
44.阳萎: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会阴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g,兼小便不利者加当归、车前子各10g,病久者合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各10g。
45.遗精: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加芡实、莲须各10g。
46.鼻衄: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藕节各12g,赤芍、当归、香附、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各10g。
47.咳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侧柏叶、干姜、艾叶各10g,或十灰散(大蓟、小蓟、栀子、陈棕、荷叶、侧柏叶、茜草、茅根、大黄各10g,炒炭用),慢性咳血者加阿胶、白及各10g。
48.呕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严重者合大黄、黄芩、黄连各10g.
49.便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便血色黑者加灶心土15-20g,附子、阿胶、黄芩各10g,便血色鲜红者合槐花、侧柏叶各12g,炒荆芥、枳壳各10g。
50.尿血: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g,再加木通、竹叶各10g,茅根12-15g。
51.眼睑下垂: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熟地、当归、川芎、藁本、前胡、防风各10g。
52.耳鸣耳聋: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g,或加石菖蒲、木通各10g
53.咽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桔梗10-12g,急性肿痛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薄荷10g,慢性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g)
54.声音嘶哑: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胖大海、桔梗、杏仁各10g,喘者加麻黄10g,有热者加石膏12-15g咽喉肿痛者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病久咽干者合熟地、百合、贝母、当归、玄参、麦冬、桔梗各10g)
55.牙痛: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升麻12g、当归、黄连各10g
发表于 2016/10/9 17: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9 17:57 编辑

十年一剑全息汤”编悟
陈东枢
  面对薛振声先生的这部书稿,我思索了许久。想到他的毕生心血将随着这个薄薄的小册子公谙于世,我心中很是激动,于是写了下面这些话。  中医学的发展体现了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特殊规律,即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临床实践是中医学发展的无尽动力和源泉。我们的文献整理、理论探索、科学实验等工作均应围绕提高中医疗效这一中心环节而开展。从临床中得出的理论若能有效地指导后来的实践,便表明了理论的科学性。薛老的理论便是如此。  这部书稿原名为“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我在与薛老书信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它的来之不易,遂改名为“十年一剑全息汤”。唐代贾岛有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读罢总觉有豪气沛然于胸中。薛老的理论和全息汤也是他“十年一剑”的结晶。他作为一名基层中医工作者,扎根农村,后半生悉用全息汤治病,开了几万张方子,疗效很好,着实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在其中。  中医临床之所以奥妙无穷,大医境界之所以令人神往,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辨证论治灵活不拘泥。但试观今日许多中医专著,将辨证施治圈定在几个证型中,限制了许多医生特别是初学者的思路。疾病的情状是极其复杂的,若我们临床只泥于几个证型,便是将辨证论治机械化了。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粹,综观薛先生书稿中所列疾病的治疗手段,悉以全息汤为基础据症加减,特别是总论第三章“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中针对每一症状的运用,皆冠以“不论”二字,初读确实令人生疑,薛老也谈到“也许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斥为‘数典忘祖’、‘离经叛道’,其原因可能是认为我否定了传统的辨证施治”。出版该书有无价值,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有无贡献?我当时也曾困惑过,但还是一个基本事实使我做出判断,那就是疗效。只要能提高中医的临证水平,出版又有何惧哉!薛老谈到,“整体现和系统疗法脱胎于辨证施治,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的辨证施治”,“整体观和系统疗法不是全面否定辨证施治,而是嬗变成另一种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中保留和继承了辨证施治的优秀成果”。对薛老的理论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如何分析处理,我相信每位有思想的读者都会做出自己的评判。  薛老讲话是朴素而实际的,他说“全息汤不能包治百病”。但他的理论却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我想请中医工作者不妨试一试,至少应在症状复杂,头绪繁多,辨证有一定困难的时候试一试。白居易有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树须待七年期”,全息汤的作用到底如何,放在临床中一用便知。  薛老在后记中讲:“我是一名普通的家传农村中医,今年69岁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到了这个年龄,自知来日无多,也已把名利之类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为什么还要殚精竭虑写一部中医学专著呢?创新和发展中医学理论的愿望及执著严肃的探索,几乎伴随了我的一生”。对于薛老的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止的精神,有诗为证:“藐焉俯仰地天中,遭际嶙峋百虑空,独有拳拳消未尽,同胞疴痒系私衷”。我们热切地希望薛老的理论能得到同仁的检验和理解,我们热切地呼唤对中医临床确实有用的真学问。
发表于 2016/10/9 18: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9 18:03 编辑

【原创】中医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一点体会
  一名七月龄男童,患外感夜晚咳嗽二天(影响睡眠为甚,全家不得安宁),流清涕,大小便正常,曾服用感冒冲剂二天无效,求处方;处以薛振声老中医所创“全息汤”方加减如下:
柴胡4克,桂枝3克,白芍3克,薤白3克,瓜蒌3克,枳实3克,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甘草3克,白术3克,泽泻4克,茯苓3克(捣碎),猪苓3克,生地3克,丹皮3克,
干姜3克,五味子3克(捣碎)当归3克。  取1剂。
注意事项:1、先用冷水浸药1小时,煎沸30分钟取头煎药汁;加入热水再煎沸30分钟取二煎药汁,头、二煎药汁混合煎沸,装入暖瓶,每2小时服用一小杯(加适量优质葡萄糖调和至不苦为度),二天服完。2、饮食禁忌桃、李、鲢鱼。
效果:白天服药一半药汁,当天夜晚即无咳嗽,第二天服药完毕,外感咳嗽愈。

讨论:小儿外感咳嗽临床治疗颇棘手,然自采用“全息汤”加减法之后,临床效果颇为满意,故特公之于众,以期引起注意,或对临床不无小补。另外,小儿外感咳嗽往往与饮食生冷食物有很大关系,为人父母者,当多加注意。那么,日常饮食以何为好?淡食能大补,饮食清淡对任何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具体内容可参考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梁剑辉编著的《饮食疗法》等著作,这里就不详述了。至于对“全息汤”临床意义的进一步深入探讨,请网友参阅《十年一剑全息汤》原著与笔者在本论坛“中医学子”栏目的帖子《【推荐】十年一剑中医路》,以下是帖子连接: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4317&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6/10/9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10/9 18:08 编辑

中国中医药报 >> 总2163期>>《十年一剑全息汤》解惑
《十年一剑全息汤》解惑
《十年一剑全息汤》解惑
薛振声
  拙作《十年一剑全息汤》出版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反馈信息。也许出于对笔者的鼓励,多持肯定态度,说方法管用,有的还报了初步统计,效果很好。有些读者反应的意见,涉及中医一些重大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深入探讨,故略陈管见。
  一、中医的发展创新问题  有的读者说,他对该书的创新思想最感兴趣,此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用新的方法治疗疑难病取得疗效。  这是令人振奋的感觉。笔者在晚年推出拙著,并不是单纯介绍个人的医疗经验,更深层次的愿望是想为中医界带来一缕清风,激发同仁的创新热情,使中医这门古老的学术在现代社会焕发青春与活力。  怎样才能发展创新?就是继承传统而又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以新的医疗思想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确实疗效。怎样发展创新?就是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古代和现代一切有用的思想和知识,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理论,再回到临床中去检验,并在检验中修正、补充、完善,最终基本定型。以上意见是在系统疗法形成和拙著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供同道参考。
  二、八纲辨证还要不要  有的读者说,系统疗法已经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那八纲辨证还要不要?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令人深思。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但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暴露出历史的局限性。以现代哲学思想分析,八纲辨证绝对化、简单化、片面化的思想方法,明显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色彩,不利于辩证思维的发展。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对前人的理论成果应该尊重,对有实用价值的要继承并使用,对经过改造可以继续使用的,要在继承中加以改造。系统疗法除要研究和解决疾病的共性,也重视研究和解决疾病的个性。在研究和解决疾病的个性方面,八纲辨证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八纲辨证仍要保留,而且,对八纲的理解,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义,这样,传统理论和系统疗法就实现了融合。
  三、碰到十八反怎么办  有的读者问,他治疗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想用全息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可后方有附子,和前方栝楼是十八反,怎么办?  这是个实际问题,前人的医学著作中有很多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始前三禁酒家忌桂等等。对前人的经验应以重视,但不应盲目遵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解决之道是实践。在实践中,证实古人的结论是正确的,应该遵从,是错误的,要敢于否定。从笔者个人经验看,使用系统疗法,有些禁忌已经突破。如治疗单纯甲状腺肿用全息汤加海藻(与甘草相反),治自汗身痛用全息汤加附子(与栝楼相反),治妊娠吐加半夏(妊娠用药禁忌),治妊娠病不去五苓散胎前三禁),治饮酒者疾病不去桂枝(酒家忌桂)等等,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以上突破禁忌,是根据临床需要,并非为突破而突破。但是,使用有禁忌的中药还应慎重,必须依赖于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或者求助于科研实验。
  相关链接  薛振声先生,年近古稀,在江苏省邳州市炮车镇卫生院工作。2004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其专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全息汤是薛振声先生所论的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他认为各种疾病的重点虽在不同的部位,但归根结底都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薛先生的整体观又有别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整体观,他是从少阳枢机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去认识的。每一种疾病,不论症状简单或复杂,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是疾病整体性的关键,治疗首先要和解少阳,故选用小柴胡汤;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选桂枝汤;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选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选平胃散;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选五苓散;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选生地、丹皮二味。上述方药便组合成全息汤。    柴胡12桂枝10 白芍10栝楼10 薤白10 枳实10 苍术10 陈皮10 厚朴10 白术10 茯苓10 猪苓10 泽泻12生地10丹皮10甘草10 生姜10 大枣10  薛先生用传统辨证论治的方法,认识到辨证论治能立竿见影,但也有它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近二十余年来,薛先生皆从整体入手认识和治疗疾病。以全息汤为主方,再根据不同情配伍用药,药味多在2530味之间,对于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疗效。一些患者多种疾病缠身,症状表现相当复杂,辨证有一定困难且有顾此失彼之虞,而用全息汤则可从更高处入手,病人反映良好。
发表于 2016/10/10 2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火人生 于 2016/10/10 21:05 编辑

疗效是王道,多谢先生!
发表于 2016/10/11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能够在年轻父母间引起共鸣,堂堂中医大国,被金钱亵渎,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何才能将中医的精髓传承下去,匹夫有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楼主已幡然醒悟,希望有更多的人醒悟,共同努力,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中医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16/10/14 1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学家李宁先: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只好61岁自学中医,自救救人
(2016-09-02 00:47:28)
转载▼
李宁先 化学家、计算机专家、中医学者
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化学系和应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爱华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是一名上个世纪90年代到深圳特区创业的高级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的工作过度劳累,多年不愈的心脏病恶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体内其他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61岁的李宁先开始了自学中医、自我诊断、自我配药、自我医治的中医药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  
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人家小学毕业,去看中医书,把自己女婿的绝症治得这么好,我看书还不如人家吗?于是我进一步向他打听,他岳父看什么中医书。他夫人第二天给我捎来一个字条,上面写了四个字“医宗金鉴”,于是我便叫我女儿到深圳书城买回来《医宗金鉴》这本书,并毅然决定出院,开始了自学中医,自己救自己的艰难之路。
来源:武汉大学李祥齐的博客
朋友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学中医十年的收获和体会。做为一个化学家,我深知一个个西药是如何诞生的,心里实在有点害怕,而面对自称自己的治病理论是阴阳平衡,五行运行及易经的中医来说,也感到实在有点玄,心里也充满着怀疑。在青、中年时,有点什么病,一概不看病不吃药,总是硬抗着,带病生活,一直拖到一身的病痛,坚持工作直到60岁退休。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时实在抗不住了,只好住进医院,任人宰割。
当我进入老年后,由于过度劳累,多年不愈的心脏病恶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体内其它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就在这个时候,同病房来了一个病人,红光满面,我问他:“你是什么病?”他说:“是脑癌。”我惊奇地说:“呀!是绝症啊,是谁给你治的?”他说:“是我岳父治的。”一个快死的人,听说有一个医生能把绝症脑癌治疗的这么好,那么医术一定很高超,如果能求他救救我自己,说不定我也有生存的希望,于是我在绝望中抱着一丝希望,想求求他岳父救自己一命,便对他说:“你岳父医术一定很高明吧?”哪想他脱口说:“哪里?他小学毕业的,自己看中医书,自学的!”
听到这句话,我自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人家小学毕业,去看中医书,把自己女婿的绝症治得这么好,我看书还不如人家吗?于是我进一步向他打听,他岳父看什么中医书。他夫人第二天给我捎来一个字条,上面写了四个字“医宗金鉴”,于是我便叫我女儿到深圳书城买回来《医宗金鉴》这本书,并毅然决定出院,开始了自学中医,自己救自己的艰难之路。
1为救自己,救夫人性命,带着问题开始学中医
自学中医,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看什么书,茫茫的中医学海洋,从何下手?有幸的是那位自学中医的老师,给了我指点。我便从《医宗金鉴》开始学习,这是一本由清朝乾隆皇帝的御医吴谦组织当时全国一千多个医生,收集整理资料,最后由他编写而成的书。它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整理了人体各种生命病症状态,和针对每种病症状态,可选用的中药(或针灸)治疗的方子,以及历代名医对这个药方的评价。开始时,我带着自己身体当时最难受或最严重的病症,从书上寻找相同或相似的症状,然后,找出其对应的药方,用自己的身体做临床试验。为了防止自己药物中毒,我将药方中各种药物剂量降低5-10倍,用保温杯冲泡当茶喝,对身体进行调治和试验。前后经过60-70个药方的试验,花费了近三年时间的调治,我终于使自己的病情逐步缓解,最后基本痊愈。
我在自己临死之前,学一门中医学,把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深深地震撼了我,感到中医学真是太神奇了,在这个异常艰难的调治过程中,我用自己的身体做了各种试验,体验了人体重病时各种外在生命特征与内部脏腑的关系,体验了几十种药方的效果,还体验和尝试了近二百种中草药的药效,为自己下一步中医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长期照顾我这个重病人,极其紧张劳累,加上心理压力太大,我的夫人在2003年突然病倒,经医院检测为甲状腺肿瘤,怀疑为癌,需最后开刀定论,可是夫人宁死也不愿意开刀,只好求助中医。于是,我只好带着如何治疗甲状腺癌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又开始了用中医治疗夫人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中医治疗,夫人的甲状腺肿瘤终于消失了,中医学又救了夫人的生命。随后,通过药物调治,我又治好了夫人几十年的哮喘气管炎和突然性便血等顽疾,使夫人基本上恢复了健康。夫人多种疑难病症的治愈又极大地鼓舞了我进一步去学习研究中医的兴趣,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神奇。
2为救亲戚朋友,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
两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经过了几年中医的调理和治疗,基本上恢复了健康,知道情况的一些亲戚朋友,开始请求我给他们治病,他们找我这个不是医生的人看病,也完全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是得了疑难绝症,大医院已治不好或不愿意治的病。
亲戚朋友请我看病,这大大地为难了我,不看吧?人家会说,见死不救,无情无义;看吧?确实不能随便给人看病。首先,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行医资格,看好了皆大欢喜;不好了,有个三长两短,人家硬说是吃你的药造成的,把你告上法院,说我非法行医,那我可养老都无宁日了;其次,给人看病,的确是生命相关的大事,过去我经常住院,常看到一些医生因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当,将病人的病情耽误了,甚至治死了。如我有一个师兄,平常身体很好,因患上一般急性肝炎,住进了一家医院,不到八天就死了。还有一个老乡,因气管病,自己高高兴兴走进医院,住院不到五天也死了。我自己也有三次,因医院治疗不当差一点送了性命,后都因为自己极力反对,修改了治疗方案,才得以保全生命。每当我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治疗方案提出不同意见时,听到的头一句话都是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这些事深深地震憾着我,使我感到一个医生的责任太大了,一个人要取得给人看病的能力,必须有高超的医术,再加上高度的责任心,不然的话,可能会危害生命。尽管我学中医,主要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病,但遇到要好的朋友硬要你看病,实在推不掉怎么办?而对这种情况,我只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精通中医。
如何精通中医呢?我认为:
第一,必须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研究中医的历史;
第二,必须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三,必须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
第四,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治疗,一方面检验自己学习研究中医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典型病例,解剖麻雀,总结治疗规律,加深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自己的病,坚持自己用中医治疗,亲身体验中医的治病理念和效果。
如何学习研究中医的历史?我主要按两条历史脉络进行学习,第一是学习研究历代中医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脾胃论》、《医宗金鉴》等等。第二是学习研究历代中医名医的医疗实践经验。如《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等等。通过这样学习,虽然不如中医历史学家那样对中医历史发展的细节都能了解,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极大地改变了自己对中医学的看法。做为一个实验化学家,通过对中医学历史的研究学习,我看到了人类最伟大的医学实验知识系统工程,也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修了一个万里长城,早已震撼世界;而中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几亿中国人花了几千年时间用自己的生命做试验,修建了三个“万里长城”——即中医学的三大知识工程体系:
第一大知识工程体系是建立了人体生命过程中各种外在的生命特征和生命状态与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从而根据人体外部生命状态,进一步判断人们当时无法直接看到的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信息,为中医学的人体疾病诊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系统全面地收集人体生命的外在表象(证),然后将这些表象分类归纳转化为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信息,对人体整体的生命体系做出了评估,为下一步中医学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中国人在中医学研究中,采用上述研究方法,在人类认识领域中超前地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研究多参数非线性的极其复杂体系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模式识别法,而这种方法在西方科学界的出现只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事,即所谓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事。
第二大中医学知识工程体系是中药体系。
几亿中国人花了几千年时间,尝遍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天然物质,如:天上飞的,地上长的、爬的,水中游的,脚下踩的,甚至各种动物和人的各种排泄物等等,从中筛选出对治疗人体各种疾病有用的物质,组成一个保障人体健康的中药体系。目前记载的天然药物达几千种,而且对每种药物的药性,如寒热特性;对人体的毒性,服药后在人体内的代谢走向(即归经),能治何种病症和效果,药物的合理用量范围,用药方法,以及药物产地和加工保存的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天然的、环保的、低碳的、廉价的、有效的、能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药物体系。中药体系的天然性在今天大喊环保和低碳的时代来看,包含着中国人多么超前的智慧啊!
第三大中医学知识工程体系是经络体系。
几亿中国人,经过了几千年,用敲打、石头压、针刺、按摩、火烤等各种物理方法从人体外部,对人体皮肤表面的各个地方加以刺激,达到治疗各种病症的目的,在实践中逐步发现某些点与其他点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些联系点随着实践逐渐增加,经过几亿中国人上千年的实践,终于形成了一个人体经络体系。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根据各个点刺激后,能治疗的人体生命外在疾病表现,更进一步联系与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最后将人体经络体系与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利用各种物理刺激方法从人体外部诊断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中医学经络治疗知识工程体系。
做为一个实验科学工作者,通过中医学的历史研究学习发现,中医学居然包含如此巨大的知识工程体系,真是把自己惊呆了。如果有人提出将中医学这三个巨大的知识体系按照所谓现代科学方法再重复验证一次,整个人类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显然,中国人把中医学的三大知识体系,贡献给人类医学事业,将对人类健康做出多么伟大的贡献啊!
如何研究中医学的现状,主要集中在:
1、面对中医学在目前医疗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自己运用中医知识去临床看病体会到,中医不仅在人体常见病的治疗中非常有效,疗效也很快,在疑难杂绝症及老年病的治疗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2、中医学现有知识体系是以几十万张中药药方的形式存在和流传的,这种药方是中医学和药学高度统一的产物,是许多中医医师临床看病的主要依据。研究中医的现状,必然要调查研究这些药方的临床应用情况。
3、中医学是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来进行治病的,前者形成中药学,后者形成经络学,我自己因为知识结构和年龄所限,自己没有能力对经络学说做系统研究,只对中草药的化学组成,有效成分以及中草药内部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等现代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4、经过近十年自身实践证明,一个老人不用西医全靠中医完全可以调治老年人各种常见病,保证自己的健康,而且医疗费用一年不超过一千元。
在研究中医的现状中,我感到由于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误解,加上中医学知识体系自身的表述存在一些缺陷,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和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令人十分担心。
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我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学之前,只听说中医的理论体系是阴阳平衡学说,五行学说,中医的理论基础是易经等等。社会上一些人,甚至有一些名人,他们站在中医学的门外,道听途说,抓住上述几个只言片语,加上自己主观臆想或以西医为标准与西医学比较,说中医学是没有理论、不科学的,是伪科学,即使是科学也是过时的传统科学,需要现代化,他们所说的现代化,也只是以西医为目标将中医西医化的中医现代化。
在我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学之后,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上亿的中国人用自己身体做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上百代中医师的呕心沥血,不断广泛收集积累资料,不断加以总结、综合归纳分析,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保障人体生命健康,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人体为什么会得病?
要研究人体为什么会得病?首先必须弄清人体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面对这样的复杂体系,目前在医学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种分析的方法,人为地、主观地把一个复杂体系,分解为一个一个独立的部分,通过对这一个个局部的研究,企图达到对整个体系的认识。这种方法,即西医学研究方法。
如人体在生命过程存在着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精神心理运动,人体生命的维持是这几种运动互相配合和协调的结果。于是物理学家从物理角度去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化学家从化学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生物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精神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他们从各自的研究结果出发,分别得出了各自的人体得病的原因。
如物理学家认为,是人体内某种物理运动(如力学机械,电磁学,热学)的某种参数失常;
化学家认为是人体内某种原子多了或少了,某种分子多了或少了,某种分子中某种基团(即基因)多了或少了,或者某种基因在分子中的位置移动变化了;
生物学家认为,人体内某种细胞多或少了,或细胞组织形状的变化了,人体内共生的某种微生物,病毒多了或少了,或某种外来生物体侵入了;
精神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的心态失常了;
西方医学家将上述各种原因统统机械地汇集起来形成了西医的人体病因学说和西医诊断学。又根据各自认为的病因(其实只是标,如脑血管意外的病因是高血压等),只要想办法把控制和消除自己的病因(标),人体就健康了,这就形成了西医的疾病治疗学。这种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学尽管来自于不同学科,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参数诊断治疗法,即只根据人体某一个物理或化学或生物或心理的参数变化来诊断人体疾病,也只是用一个人体上述某一个参数作为治疗的目标,而不管整个人体生命状态。
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医院,实际上只是一种医疗超市,分别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心里学家出面摆摊,接待求病的顾客。给他们看病治病,遗憾的是在这种医院里,恰恰没有从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来研究人体得病的原因和治病方法。
第二种是综合的方法,当人们面对一个极复杂的体系,无法直接观察了解其内部情况时,人们往往先从观察体系的种种外在表现入手,大量收集积累体系的外在表现特征,然后将它们分类归纳综合,以达到了解体系内部的信息和内在运动规律,这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医学研究人体的方法。
中医学家通过“望闻问切”(现代医院出现的许多检测化验手段,只是望闻问切的延伸)观测收集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即所谓“证”),然后将这些表现进行分类归纳,综合分析,将这些外在表现与人体生命过程中内部五脏六腑的运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心理活动联系,与人体内部寒热状态联系起来……
由于人体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的、模糊的复杂体系,这种体系生命健康状态是不能用单一参数做为人体整个生命状态的判断指标,而必须用多个指标体系来描述人体生命状态。中医学的人体病因学主要用以下指标体系,即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内部五脏六腑运行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内部寒热平衡状态,内部精神心理状态(即七情六欲)。只有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收集病人外部生命特征(即证),再由这些外部特征判断病人体内上述情况,诊断出病人得病的内在原因(是本,而不是标),然后针对这种病因,采用化学或物理或生物或心理的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并用,对疾病进行治疗。
显然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病理论体系与西医是根本不同的,这两种医疗理论体系,从研究人体的方法、研究过程所得结论是完全不同的。有人为了缓解中西医的争论矛盾,提出中西结合的折中方式,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实际上在医学理论上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体系怎么去结合?实际上,目前所出现的所谓的中西结合,并没有医的结合,只是药的结合,即中医可选西药,西医可用中药而已。其实在我们化学家看来,西药和中药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都是分子和分子的混合物,他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中药多数是纯天然的,是几亿中国人经过几千年时间直接用人体试验选择出来的,每种药物都经过上千年实验检验。西药是我们化学家花了几百年时间,人为地不断地研究造出来的,有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它们并没有参加人类的生命进化过程,人体内部细胞并不认识它,它进入体内,人体也不知怎么处理它。就像自然界的细菌不认识人造的塑料一样,结果容易产生副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会造成人体伤害。因此,大多数西药都是短命的,过了十几或几十年,卫生部门就会宣布淘汰一大批西药。于是我们化学家是生命不息,造药不止,你淘汰一批,我又造一批新药,而且宣布效果一个比一个更好,继续不断让人类用生命为我们的药物做长期药效实验。这种人类的悲剧何时有个终结啊!人类啊!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花了几千年的时间,从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中筛选了几千种天然物质并经过上千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治疗人类各种病的中药体系,你们为什么不用啊!人类啊!醒醒吧!!
我通过对中医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对中医学的认识,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诊断和治病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学习研究中医学水平,对学习研究中医学过程中所感到疑难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我曾经重点研究过以下问题
如:
1、中医学“望闻问切”中关键特征指标体系的研究。
2、中医遥诊的研究,即医生和病人相距遥远时,中医师对病人状态的判断。
3、中医脉诊特效性研究。
4、中药煎药方法的改进研究。
5、中药之间相克相助作用的利用和回避研究。
6、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单线关系,而是每一个器官都与其他器官都存在互相影响的网络关系。
7、中医学中人体中脏腑结构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的差别。研究发现中医学脏腑结构关系是活人脏腑关系,解剖学是死人的人体结构学。对治病来说,中医学脏腑学说更具有应用价值。如中医学说肾除了净化血液外,还管大小便,骨,骨髓,脑髓,生殖系统等等,在实际临床中,通过补肾确实可以医治这些部位的疾病。
8、中医学中“气”的本质研究。西医说,人体血液循环靠心脏;中医说,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是靠“气”在推动,何者对?经过研究后,我认为中医是对的,在西医血液循环理论,心脏把动脉血打出来可能还有点道理,但静脉血靠什么力量回到心脏呢?何况心脏本身运动的动力,也是靠“气”实现。显然,中医学中所讲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内在能量”,这种能量不但存在于动物,而且还存在于植物。几十米高的大树,它并没有心脏,它能把它体内的汁液,克服地球引力,达到树尖,它靠什么力量把它的血液(即汁)输送到树尖和其他部位呢?我认为,也是靠它的“气”。
9、人体经络系统的本质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10、中医学中证和病的互相关系的研究等等。
通过这些专题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自己对中医学的研究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治病水平。
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近十年来自学中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中医学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一门保障自己健康的科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把它做为第二职业,在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学习研究,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面想就医学界、学术界争论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性问题专门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看法。
4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我们常说,客观世界,特别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人们对各种客观存在事物进行研究,得到一种主观的认识,如果这种认识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我们便认为这种认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人们把对某一个领域研究的认识汇集起来,构成某种学科的知识体系。如果这个知识体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某个领域的真实情况,那么我们称这个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如果只是部分正确反映客观实际,那么称这个知识体系部分是科学的。显然就科学而言,不可能有什么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之分,也不可能因为研究发现的知识的早晚而有什么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之分。凡是科学的东西,它一定是统一的,是绝对客观的真实反映。
做为人体医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前我国医学界出现的所谓西医和中医之别,正如前面所讲,主要是由于对人体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对人体生命过程的不同认识所形成的不同医学学派,即西方学派和中国学派,这两种学派究竟谁更真实地反映了人体的生命过程呢?那么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人体?
人体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人体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体系,整个人体生命过程主要决定于器官系统之间协调和平衡,相当于一个军的部队,其战斗力虽然与战士、班长、排长等有关,但主要决定于军的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与协调。这就是中医学所谓的“整体观”。
显然就这个问题而言中医学更客观地反映了人体生命状态,而其他只能称人体原子学、人体基因学、人体分子学、人体细胞学等等,而不是人体生命学。用人体某个局部的研究结果,硬性的、人为的、主观的、简单线性的外延到人体生命过程中,这是很危险的,这种做法是违反科学的。
2、人体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情感信息交流的复杂动态平衡体系。
在中医学看来,由于每个人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工作压力消耗的状态的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一个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健康,他的人体会自然调节到适合于他的、能维持他本人人体健康的、具有某种能级的生命状态水平的物质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状态建立,人体会对周围的食物做出自己的选择,将自己每天消耗的、必须不断补充进来的物质叫食物;将身体需要的、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补充进来的物质叫保健品。如果身体当时不需要,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对人体有利或有害物质,硬要吃进来,则都是有害的,是毒物。   
因此,那种不讲物质的数量,不管人体的需求,单独根据某种物质的某种单一生物效应,片面夸大这种物质的某种效应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把某种物质定义为补品,另一种定义为毒品,告诉人们每天要吃什么,不要吃什么,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坏的健康理念。
关于人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中医学主张,最重要是要调节人体内部与外界的热能之间的平衡。因此,中医学认为,人体寒热平衡的控制是保障人体健康的最重要的条件。
另外,人是一种群居社会性动物,他的生存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别人不断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否则就严重危害到他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3、人体是一个由多种物质运动形式组成的复杂的运动体系,人体生命过程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它是由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精神心理运动组成的。
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她不但继承和保留了动物进化中所有的进化、发展的信息和功能,而且将自己逐步进化为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一种能够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具有强大精神的动物。
西医学派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知识学派,它实际上是由物理学派、化学学派、生物学派和心理学派等等组成,这些学派唯一的共同点是从人体的某个局部去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另外,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精神心理等运动形式中,究竟哪种运动形态对人体生命过程起主要作用呢?西医学中各分学派肯定说是自己所研究的运动形态起主要作用,因此,他们往往主观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人体生命过程的作用,然后转化为人体医学的某个部分,以便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和智慧状态是决定人体生命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人体疾病时,高度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即七情六欲。
相反,如前面所述,中医学是采用完全不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整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直接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并将这种研究结果,作为人体看病治病的理论依据。这种思维和研究方法,应该是更符合人体生命过程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点来说,中医学派就应该比西方医学派更为科学,我的医疗临床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4、人体是一个具有极为强大的自动控制和自我恢复能力的系统。
人体具有七个层次的结构,各层次结构之间协调配合的平衡。人体生命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运动形式的互相交换,互相配合协调的平衡,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心理情感之间交流的平衡……,这些人体生命过程中极其复杂的协调和平衡的控制,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控制任务。人为什么会得病,主要就是人体内这种平衡状态出现了失衡。人体是一个生物体,任何生物体,面对周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系统失衡时,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自动调节和恢复本身系统的平衡的能力。只有当造成失衡的外力远远大于人体自动调节控制能力时,人才会得病。
人体自动控制、自动恢复系统,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控制指挥系统:第一个是经络系统,第二个是神经系统。经络控制指挥系统是一切生物的共存基础调控系统,神经系统是在经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于动物生存的调控系统,现代科学一些人不承认经络系统的发现是几亿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实验结果,而把它看成一种假设理论,他们不承认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千方百计地从人体内部、从解剖学角度寻找经络系统,所以近30年有人按经络路线研究发现,经络具有低阻抗、高频振动特性,于是他们认为他们首先发现了经络系统,这是不对的。他们只是证明了经络系统具有某种物理特性,而不是证明了经络系统是否存在。经络系统实际上早已经过几千年的实验证实它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要认识经络系统的存在,只要人们研究思考一个问题,就会有感受,即一棵大树,它不应该有神经系统吧?但是它的复杂生命过程,也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任务的,它又是用什么来调控自己的生命过程呢?我想,应该是靠它体内存在的经络系统吧!
可是面对人体生命过程种种调控失衡的情况,在如何恢复人体内部控制平衡的问题上,在医学界也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认识和作法:
一种是把人体当成一部机器,什么地方坏了,把它切掉或换掉,或者把人体当成一个化学仓库,什么分子少了,从外面加进去,什么分子多了,想办法除掉,减少一些,或者把人体当成各种生命体,包括细胞生存竞争的场地,体内细胞“造反”或“饥饿死亡”,只是外来生物侵入的结果,只要把外来侵入者杀死或赶出体外就可以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不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从人体内部器官之间关系寻找原因,不通过人体内部自动控制机制来恢复人体的健康,目前医学界就存在一个典型例子--癌症的治疗,遇到癌症就切掉、化疗、放疗,不能切的时候,就把人赶回家,不治等死。台湾一个女的,开始子宫癌切掉子宫,后来乳腺癌切掉乳房,再后来两次肺癌、直肠癌、肝癌、胆癌,一路切除、化疗、放疗不断,最后死于还是脑癌,整整抗癌38年,她的经历说明两点,一是这个女人很顽强,心态好,不怕死,吃尽人间一切苦难,所以她一次一次度过生死关,这也说明了癌症病人的精神状态多么重要;二是面对这种病人,做为医生为什么不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个病人总是癌症不断?为什么不去找找产生病症的原因,想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呢?第二种认识是中医学的观点,在人体生命过程,如果由于内部调控失衡,引起疾病,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恢复人体内部器官之间气血的平衡。在我研究了各种癌症与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任何一种癌症都与人体内部3-5个器官功能低下或者它们之间关系失调有关。一味采取只是单独治疗得病器官,如肝癌切肝、肺癌切肺等手段,不仅不去恢复内部器官之间的平衡,反而采取极端方法,进一步扩大体内器官之间不平衡,怎么可能治好癌症呢?我接触过一个朋友,开始胃癌切除五分之四个胃;接着发食道癌,切掉2寸食道,用肠子接上;不久又发肝癌,肝癌不切了,把放射源打入癌组织中,引起白血球降低,最后又发肺癌多处,这时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中医治疗,终于使他的病情稳定下来,并逐渐好转,中医的治疗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和内脏之间平衡,消除人体产生癌症的土壤和条件,最后,通过人体自我恢复功能,自己把自己治好。我根据中医这种调理内脏的气血平衡理念,还治好一个朋友的眼睛和另一个朋友的胆结石,主要采取调理他们的气血和内脏平衡恢复他们自身抵抗力,然后他们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通过上述描述人体的四种情况,针对上述四种情况,中医和西医各自采取完全相反的思路、方法和作法,如果认真比较他们两者,究竟哪种科学认识更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呢?显然,中医对人体来说,是比西医更科学的,因为它的研究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是完全针对复杂体系,而人体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它是科学的。这就是我对中医学科学性的一点认识。
  
5关于中医学的现代化问题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提法,它的前提是把中医看作是一门古代产生的、现已过时的所谓传统医学科学,不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如果要把中医学融入现代医学,它就必须要现代化。因此在这些人看来,中医的现代化就是西医化,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实践也完全是在将中医西医化,这种现代化比简单地禁止、取缔中医更容易达到摧残和消灭中医的目的。
前面,我们已讲述中医和西医只是现代人体医学的两大不同学派,他们之间区别源于对人体这个极其复杂体系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西医采用分析的方法,中医是采用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无数科学实践证明,对于那种多参数、非线性、模糊动态的复杂体系,是不能采用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如果硬要人为地,主观地采用这种方法去研究,那么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夸大事实真相的。
前面我们也讲了中医学不但是现代化的,甚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远是超前的:
1、建立了复杂体系人体外观特征参数与人体系统内部状态信息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观察人体外观特征参数可以直接推断系统的状态情况,为人体健康状态的诊断、寻找人体内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2、利用人类生存的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天然物质,经过上千年的生命试验,选出了几千种天然物质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用化学方法从人体内部治疗疾病的中药体系。
3、利用物理方法,经过上千年的人体试验,发现和建立了一个人体经络体系,开辟一个完整的用物理方法从人体外部治疗疾病的经络刺激体系。
4、通过调节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气血平衡关系,纠正人体内部器官之间气血失衡,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的医学理论体系。
从上述可知,中医学不但是人体现代医学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实践增加,会越来越证明,中医学必将成为人体现代医学的主流学派。
我们讲中医学符合科学,甚至某些方面是超前的,那么中医学是不是没有问题,已达医学顶峰,不要再向前发展呢?当然不是,经过十年中医学习,我觉得中医学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巨量的中医学知识与个人知识处理能力的矛盾问题。
花费了几千年时间,上亿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又经过成千上万个中医师收集、整理,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库,记录了大量关于人体生命过程的无数的外在表现状态,由这些外在表现状态所推测的无数种人体内部结构状态,针对这些内部结构状态,又有几十万个中药药方和近600个经络穴位排列组合形成的天文数字般的经络穴位刺激治病方案。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即现代中医学的知识工程体系,已经是一个浩大的中医学知识的海洋,它包含的信息量已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一生所能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再有能力和水平的医生,一生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相对于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海洋来说,也只能说是在海边捡了几个贝壳而已。所以中医学中常流传一句话: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一个中医师治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于他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的量和理解处理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浩瀚的中医学知识海洋和一个人掌握处理知识的能力和数量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和阻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在计算机出现后,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发展,它提供了多参数、非线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又为极其庞大和复杂的、以人的实践经验为主的知识信息的处理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处理方法,因此,我认为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首要任务应该集中人力和资金,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实现计算机和信息化,让每一个中医师能够站在整个中医学的高度看病治病,实现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病,也没有不会看病治病的中医师,而且可以使每一个中医师的水平都提高到一个高级专家水平。甚至使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将自己不舒服情况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给你开个药方,你到药店抓点中药,泡泡茶喝,就可以自己把病治好。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医学前景啊!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二、关于中医学知识体系的表述,必须准确、精细化和科学化的问题。庞大的中医学知识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知识组成:
一是大量的实验事实、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整理和系统化知识,即人体生命过程中出现什么症状,吃了什么药,或刺激了什么穴位,把病治好了,这是中医学全部精华所在,即前面所讲的中医学的三大工程体系。
二是历代名医对这些实验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如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药方为什么能治这个病等等,这中间会涉及大量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知识,人体生命过程状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之间关系,这部分知识由于主要是人的主观的认识,必然会打上各个时代的烙印,往往形成参差不齐,错误和正确认识混杂的局面,必须用新的客观事实加以检验和纠正。如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现在谁还认为,世界是金木水火土组成,人也是一个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组成,并把体内的五脏:肺,肝,肾,心,脾与金木水火土相联系,想通过金木水火土之间相生相克之间关系来描述内脏之间关系,实际上人体内脏之间关系并不是五行学说所描述那种简单线条关系,而是一个极复杂的网状关系。另外中医学中许多哲学语言必须用具体科学语言,将它们准确化、精细化,如阴阳、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等等,必须进一步具体化,因为人体医学应属于生物学范畴,应属于实验性科学,如“天人合一”,必须弄清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如何去“合一”;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整体”等等。再也不能大而哗之,成为任人解释的空洞教义,而要变为具体行动的科学指南。
必须按照人体医学的具体情况,加以医学科学化,不然使人们在学习研究中医学时,总感中医学的这些所谓“理论”科学概念范围含混不清,让人难以捉摸。另外,中医学在解释自然环境对人体学的影响时,往往依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四季变化情况来说明。但对中国医学,甚至世界医学来说,有些自然环境四季气候的影响,应该更精确到气温,大气湿度和风速大小的变化。因为有些地方并没有四季的变化,更科学地表示自然环境的气温,大气中水分含量和风速的大小互相变化,才是对人体寒热平衡产生影响的直接、真正的因素。显然要将中医学中那种哲学式语言,地区式语言,过去某个时代的语言,加以全面清理;站在当前整个自然界科学的高度,站在整个人体科学的高度放眼世界,将中医学的知识体系加以重新整理;使它更加简洁、明确,更加科学,更加系统,适用范围更广,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变成人类医学的主流和共同语言,走向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这是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三、恢复和继承中医学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和发展中医学在保障中国人健康中的主导作用,为彻底解决中国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界难题做出贡献。
研究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在历史上对中医发展有贡献,并且医术比较高的人,不外乎两种人:
一是像张仲景那样的人,他是长沙太守,有官饷,不愁吃穿,加上世道太平,官方事情比较少,他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或者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去研究学习中医。
另一类人是有一定文化基础,自己在得了重病后,面临生命危险,别人也救不了自己,为了自救,下决心学习中医,终于救了自己生命的。这说明,中国人历来有自学中医的传统,自己给自己看病的传统,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体验医学道理和药效、针效的传统;不像西医有些医生从来不敢给自己看病,不敢给家人看,要用药,先喂老鼠,然后兔子,猴子,最后到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医术。可是,他却用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医术,每天去给别人治病,许多中草药,中国人用自己的身体已尝试过上千年,安然无事,现在有些人却硬要像西医那样,先将中药去喂老鼠,后喂兔子,猴子,最后才喂人,真是好笑。
近十年来,我尝试了近200种中草药,体验过几百种药方,经常按压近100个常用经络穴位,救了自己的命,恢复和保持了自己的健康。我虽然已年过七十,在中医学知识的保护下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好,而所花的费用,每年不超过1千元,不要花国家一分钱的医保费,确保了自己的健康。而在自学中医之前,我每年要花国家医保费上十万元,自己也要花几万元,可是花了这么多钱并没有给自己买来健康,整天还处于生死边缘,医院的病危通知单,多次袭来、防不胜防。十年的经历深深地教育着我,自己学中医,学会给自己看病,学会自己调理自己身体的气血和内脏平衡,对一个老人实在太重要了。
我国已有上亿离退休干部,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特别是许多人还是学理工的,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整天想着如何使自己健康,他们是最有条件学习中医的群体,也是我国医保费用的主要开支者。因此,他们应是我国自学中医学的主力军。另一个自学中医的主力,是广大农民工,他们经济困难,目前许多农民工都是自己给自己看病治病,其中也涌现出一批未来的好中医师。在两种人中,如何普及中医学知识,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健康问题,走利用中医知识保自己健康的道路。我们整天看报,某人患大病,无钱看病,请求大家捐款救助,你要知道,他们的大病,都是先由小病逐步发展而成,如果在小病时,自学中医知识及时调理治疗,哪有大病可生啊!
我今天来给大家汇报自己学习中医体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要坚信,你的生命,你的健康,只有靠中医才能保证,而且自己带着自己的健康问题去学习中医,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病治好,也完全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一起去自学中医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c2640102wv3d.html
发表于 2016/10/14 1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16/10/14 18:13
化学家李宁先: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只好61岁自学中医,自救救人(2016-09-02 00:47:28) 转 ...

你二啊?你弄本西医化的中医理论骗人?在这里支持楼主的精神。

点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发表于 2016/10/14 2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