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qhzjliu

真正想学中医的看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7 07: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病案及其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10-22 10:15: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杂谈

前几天一位从04年起就一直追随我的患者,带着他老婆过来找我治她的头晕。我说是追随,也许用词不当,反正这么表示吧,从04年我把他女儿的病治好以后,他就成了我的忠实拥趸者,不但一家人有个痛啊伤啊什么的都是直接找我,连他的朋友们也一一的都拉拢过来,这些年介绍过来的朋友不下几十人,如果再加上他介绍过来的那些患者再互相介绍来的朋友,那真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了。有几次在我诊所里,他甚至当着我的面对另外几位不认识的患者吹捧,把我形容成神医,不管多厉害的病,一两次就搞定!我那个汗啊,只一下感觉鸭梨巨大无比,内心一点没有高兴,反而装满尴尬,这...这赤裸裸的夸张,也太过分了吧?不要害我啊!有时候我都发生错觉,感觉他就好像我养的托儿一样,可我也没给他半点好处,他家人来看病我也依旧是要收钱的,他怎么那么卖力的推销我啊?       只因为他女儿当时在重庆一家大型医院被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医生让他们立即签字,必须马上做手术,否则就可能瘫痪,把患者吓得不轻,痛哭流涕,她还那么年轻还没结婚呢,注意,是“脱出”啊,不仅仅是“突出”哦。根据患者的表述,当时那医生形容的巨吓人,压迫脊髓就瘫痪,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都会失禁,把一家人都差点吓死了,呵呵...症状就是腰痛和右腿剧痛,都无法站立,来我诊所里都是由父亲背着过来的。
      我前面的日志说过,有些症状剧痛的恰恰很好治,最不好治的反而就是说不明道不清的那些症状。而患者们的认识刚好相反,你能解决她的剧痛,那些痛的躺床上都不行的,让她起来行走自如,大家就认为你是神医,顿时对你佩服有加!而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解决了他说不明道不清的那些症状,人家反而认为你没什么本事。
      当然,他女儿的病是被我治好了的,不然也就不会有这几年的一直的追随了。
      这次过来是他老婆头晕,这夫妻俩都是一家驾校的教练。患者症状就是晕糊糊的不想睁眼睛,头不敢转动,稍微转头快一点点就天旋地转要倒下的感觉。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晕的症状也够恐怖的了,之前他们已经先到医院里去做过检查,影像提示大脑和颈椎都没有问题,只颈椎轻微的唇样增生,最后得到一个结果就是供血不足,至于哪里供血不足也没说清楚,反正就是血管供血不足。
      让患者坐在凳子上,我用手指按住她右侧的凤池,令她自己转头,转了两下之后,我松开凤池穴,让她自己再试一下,看看转头还晕不晕?结果马上就不怎么晕了。证明还是椎动脉受到挤压的问题,很好解决,风池和大椎毫针扎两下出针,再手法矫正整条脊椎包括盆骨,两三下搞定,然后患者得到的答案就是惊喜,头摇得拨浪鼓一般也不再晕了,眼睛也感觉明亮了,两公婆一张脸笑的稀烂。
      然后外间屋坐下喝茶,他们才告诉一件让我伤感的事,说前一次那个来找我治疗过一次的头昏的那个人,已经死了,而她也是头晕,正是因为害怕了,所以才先到大医院去做了检查没问题才过来找我的。我大吃一惊,连忙问个究竟。经过他们的提醒,我回忆起来,今年夏天的时候他们曾经给我带过来一位患者,也是驾校的教练,当时症状表现是头昏,但行走很累,连爬三楼都比较吃力,头又晕腿又软。我回忆当时似乎也没看出来什么不对的,只是觉得他气色不太好,一张脸有些苍白,但一般头晕头昏的患者,脸色都不会太好,因为睡眠不好,饮食不好,气色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脸色有些苍白也比较能理解。
      正因为气色差,我当时也没给做太多治疗,简单的刺激了两个头昏的穴位后,就取了几个安神镇静的穴位针灸了一下,当时是在我这边针灸躺了大概有四十多分钟,然后叮嘱他过两天再过来。一般睡眠不好的患者,首先第一步都不要立刻动手解决他的主要症状,最迫切的就是先解决他睡眠的问题,患者休息不好,什么症状都会加重,医生费了十成力,只能得到三成效果。一旦休息好了,什么症状都会减轻一些,然后才谈得上治疗,也许医生稍微三成力,就能得到十成疗效。我当时的想法,是想让他回家睡两天先恢复一下体力再说,可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仿佛身强体壮的,他怎么就会死了呢?
      夫妻两一个说一个补充,把事情前后发展过程描述的很清楚。原来我当时给他治疗之后,暂时是好了一些,没那么昏了,但回去之后还是头昏得不行,后来过了几天就去住家附近的肿瘤医院检查,医院检查之后就让他立刻转更大的医院治疗,结果是急性白血病,后来没得一个月就死了。
      原来如此,令我顿时伤感无比,一方面感叹人的生命如此脆弱,虽说这些年身边已经见到生命消失的现象太多太多了,几乎令我对生命感到麻木,但初闻此消息,还是让我黯然不已。另一方面,再次给我一个经验教训,临床治疗,有很多病,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很多人,特别是初学者,看到前辈医生能治好大病重病,很羡慕很崇拜,也想投笔从医。殊不知,做医生,没那么好当的!治好了病,那是鲜艳夺目的光环笼罩,医生自己和旁观者都只看到彩色光环。一旦治坏了,也许不一定是医生本人治坏了,但风险是经过你的手然后发生的,笼罩在医生周围的那些光环,瞬间就会消失得干干净净,然后笼罩上一层灰暗黑色的光环,两三代人都洗不干净,这就是行医的风险!
     所以,正在从事专治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们,我暂且称呼你为医生,因为你没有执业医师证,没有卫生局颁发的医疗机构营业执照,那就是非法的,虽然你有医术,按国家法律法规来说,你不能算是医生,如果要行医,只是算作无证非法行医,一旦出事,那责任是非常巨大,患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你行医这些年,还没有遇到一个直接死在你手里,或者经过你的手然后死掉的患者,那恭喜你,你太幸运了,祈祷吧!
     风险无处不在,虽不能因噎废食,但我还是提醒,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华佗转世,不是真正的观世音转行,只是一个充满意淫和幻想的凡人,你可以研究发明你的神针,但那些大病重病,奇病怪病,你针灸再神,也最好不要伸手,更不要教唆学生去治疗,那是指使瞎子跳崖的行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如果经你过手之后间隔时间比较久了才发生风险,那还值得庆幸,万一你过手之后患者的生命很及时的就没了呢?
     警醒!此文旨在时刻警告自己,也意在提醒同行。
     阿弥陀佛!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cd73b201017bla.html

发表于 2016/9/27 07: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愚昧,无知,可怜,可悲的癌症病人!作者:小公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cd73b20101bzva.html
    友不停的抱怨西医治疗癌症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医疗手段,说简直就是活地狱,但是病人都心甘情愿的被活活治疗死,而无怨无悔。如果你想救他,说得了癌症千万不要放化疗,那你周围的最亲的人都会谴责你,说你害人,耽误病人的治疗,即使有大智慧的人不愿意去放疗和化疗,最后也会被父母、兄弟、姐妹逼去放化疗。

    缠中说禅的治疗癌症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以缠中说禅如此大智慧的人也被最亲的人逼去放化疗,为了顺从,安慰最亲的人急于救治自己癌症的心情,明知道放化疗会加速死亡,也只有百般无奈的去放化疗!只有这样最亲的人才会死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业力的可怕,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啊!众生的共业!得了癌症的人求生的欲望最强烈!不能做到放下生死,但是不知道越想生,就会丧失理智,丧失智慧,导致病急乱投医,最终就是被西医的放疗、化疗活活治疗死。癌症患者真正可以被癌症这个病魔折磨而死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能够死于癌症的病人是一种幸福。轮不到癌症杀人。放化疗就已经在癌症这个病毒的前面消灭掉了病人,根本就不用癌症这个病毒来杀人!

    癌症病人被西医治疗死了,最亲的人也心安理得了,觉得自己也尽到了责任,认为是亲人的病太严重了才会去世的!却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大多数不是死于癌症,而是被放化疗、手术等活活治疗死的,即使知道了这些道理,也不会忏悔自己的过错,只会推卸责任!即使放化疗后亲人的痛苦加剧,毒副作用都会显现出来,这时候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错误,不愿意承认是放化疗在加速亲人的死亡,这时候会自欺欺人,说别人都是来做放化疗的,西医说了不做放化疗就会死,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能听西医大教授的话,他们是权威专家,我们怎么能够不相信?

    如果是中医治疗死了癌症病人,那会万夫所指,人人唾弃中医没有治疗好癌症,耽误了病情。如果中医治疗死了一个癌症的病人,全国的媒体电视会铺天盖地的指责。西医的医院每天都活活的治疗死无数的癌症病人,全国的媒体一句话都不敢说!西医的既得利益者凭借金钱和权势控制了全国的媒体!这是西医不停的对癌症病人洗脑传销的伟大成果!

    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样的病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医生,这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恶心恶念变现出来的报应!当你抱怨的时候,扪心自问,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是否生产过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出售?如果你是一个工人,你是否生产过有毒的食品、有毒的商品?如果你是商人,你是否做过坑蒙拐骗的事情?如果你是儿女,你是否做到孝道?、、、、、、

    如果你们的一生没有做到一个有道德的人,自己的品行都是缺德的,自己的品行都是十恶不赦的,请问你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医院这个活地狱?这都是你们自己的业力、不善的心、不善的德行变现出来的,医院不过是业力变现的一个场所!

    如果你一生都品德高尚、行善积德,即使生病了,佛菩萨也会保佑你,不会让你去受罪,你会遇到高明的医生、有医德的医生帮你治疗,你尊重医生、遵照医嘱,医生爱护你、帮助你,身体自然恢复健康;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德行恶劣人,就会遇到一个比你更坏的医生收拾你,物以类聚,即使遇到好医生你也会把好医生当成骗子或者牛粪,一切都是因果报应!要怪就要怪你自己,为什么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善人?

    要想改变像医院这样的活地狱等业力变现出来的场所,只有从自己做起,自己要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只有这样医院才有可能转变为救死扶伤的地方。希望大家勇猛精进念佛!念佛就是最大的善!就是为众生的业力转变做最大的贡献!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9/27 07: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佩衡(2011-07-16 23:18:4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杂谈

   当世学中医者不知吴氏,不读吴文,对伤寒论的理解深度就会打折扣。一、附子(附片,乌头) 二、干姜(炮姜,生姜) 三、肉桂 四、麻黄(紫苏叶) 五、桂枝
六、细辛(吴茱萸) 七、石膏(滑石) 八、大黄(大腹皮) 九、芒硝 十、黄连(黄芩,黄柏)

括号内的药是我加上去,有时可作对药同用,或替代灵活用。前六是温药(实是五,肉桂与桂枝小异大同,可当一),后四是寒或泻下。另较为常用用的是:

茯苓 白术 苍术 白芍 黄芪 当归 熟地 藿香 炙草

附文:     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一、附子 二、干姜 三、肉桂 四、麻黄 五、桂枝
六、细辛 七、石膏 八、大黄 九、芒硝 十、黄连
  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即使偶然用之,而用量较轻,虽对一般轻浅之病亦多获效,但对于严重病患及沉疴痼疾,则疗效不显。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与其它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辨证论治之精神,在临床工作中,不但治一般常见疾病效若桴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证及顽固沉疴,亦无不应手奏效。但如诊断不确,或配伍不当,则不但无效,反面使病情增剧,变证百出。惟是不良后果,只能责之于用之失当,决不能归咎于药性之猛烈,更不能将其化险为夷之巨大作用一笔抹杀也。盖病之当服,乌、附、硝、黄,皆能起死回生;病不当服,参、芪、归、地,亦可随便误人。故谚云:“人参杀人无过,附子大黄救人无功”。关键在于能否分清虚实寒热,当用不当用而已。至若此等药品组合之方剂,实不胜枚举,简言之,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承气与泻心,后有四逆与真武。再推广之,针对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即可以东挡西杀,南征北剿,而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效。昔贤所谓“用药如用兵,药不胜病,犹兵不胜敌”。旨哉斯言。能否胜敌,应视善不善用兵而定,此不易之理也。因此,我把这十味药比喻为治病救人之十大“主帅”。

  一、附子
  其母根名川乌,产于四川龙安县高寒山区。由农民每年秋后采回,移种江油与樟明两县,再由人工培养而成。冬月种植入土,到次年二月苗高近尺,始施肥,稍长即打台并割去旁枝小根,使其气坐根长,少生几枚,而附子生长较为肥壮,成熟体大。因该两县是黑油砂土,比较肥沃,其他各县土质则不适合,故附子为此两县特产,四川俗谚有“江油附子龙安种”之说,此为药物中比较特殊之种植法也。在六月至七、八月之间,即可采收。其附子主根(川乌)新生二、三枚者,名曰附子,独生一枚较长形者,名曰天雄,效力更大。新采收的附子,应先用盐胆水(即卤水)浸泡,以防止霉烂,浸数日后取出,再用清水漂洗,将胆水漂净,蒸去皮,切片制晒而成附子片(但亦有未去皮者)。其母根名四川乌头,体质已粗老而轻松,其效用只能驱风逐寒,不似附子体重粉质多而能回阳救逆也。上古及后汉张仲景,系用生附子与火炮附子两种,其量一枚至三枚,煎煮时,用水一斗,煮取三升,或五升,量已煮透,服之不麻口。后世因煎煮不得法,服后往往产生麻醉,始用种种制法而成熟附片,意在减少其麻醉之性。其实附子只在煮透,不在制透,故必煮到不麻口,服之方为安全。现在一般应用,除附片外,尚有一种生盐附子,效力更大。其驱逐阴寒,回阳救逆,可用生附子。用之以温暖水寒,补命门真火,回阳生津,则用熟附片。其作用小有差别,临床时应分别使用。
  《本经》云:“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
  张隐菴曰:“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本经》下品之药,大约有毒者居多。《素问》所谓毒药攻邪也。夫其攻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
  陈修园曰:“《素问》谓,以毒药攻邪,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养等法,是模稜巧术,究竟攻其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也。附子味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本经》云:风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癥坚积聚,血瘕,是寒气凝结,血滞于中也。考《大观本草》咳逆邪气句下,有温中金疮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温,血肉得暖而合也。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肾,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营卫,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即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证,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经》言外之意也”。
  吴绶云:“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能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逐在里之寒湿”。
  张隐菴《本草崇原》论附子云:“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而不下殒,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活命。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嗟嗟!以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肯后利轻名而自谢不及乎?肯自居庸浅,而荐贤以补救乎?必至今日药之,明日药之,神气已变,然后复之,斯时虽有仙丹,莫之能救,贤者于此,或具热衷,不忍立视其死,间投附子以救之,投之而效,功也,投之不效,亦非后人之过。前医惟恐后医奏功,祗幸其死,死后推过,谓其死,由饮附子而死。噫!若医而有良心者乎?医不通经旨,牛马而襟裾,医云乎哉?”按此段论说,痛快透彻,洞见癥结,执行此道者,应熟读勿忘,深入钻研,切勿效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从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勿以人命为儿戏也。
  黄元御曰:“附子味辛苦,性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泄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之上逆,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可见本品为温燥脾湿,温暖肾水之良剂也。
  根据以上昔贤之论证,可知附子对保障人类健康之功用极为宏伟,其主要方剂之组合,仅就张仲景《伤寒论》中最常用者述之:
  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太阳少阴合病,重发其汗,则汗出不止,而现亡阳,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证亦有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之以救里;太阴证用之以治寒湿;少阴证用之以救元阳;厥阴证用之以回厥逆。
  此方以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旂夺关之良将,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
  治太阴伤寒,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以寒水侮土,肝脾俱陷,土被木贼,是以腹胀下利。附子温补其肾水,干姜、甘草温补其脾土也。脾主四肢,脾土湿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厥冷,四肢温暖为顺,厥冷为逆,方用甘草为君,姜附所以温中而回四肢厥逆,故以四逆名焉。
  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以其肾水上凌,火土俱败,寒饮泛溢,胃逆作呕,姜附草温补水土,而驱寒饮也。
治厥阴病,汗出,外热里寒,厥冷下利,腹内拘急,四肢疼痛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微阳不归,表里疏泄,姜附草温补水土,以回阳气也。
  此方,将干姜加倍为三两,名通脉四逆汤,治少阴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是以下利,脾阳颓败,四肢失温,是以厥逆。经气虚微,是以脉微欲绝。姜甘附子温补里气,而益四肢之阳也。
  郑钦安曰:“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救逆之主方。世多畏惧,由其不知仲景立方之意也。夫此方既列于寒入少阴,病见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体畏寒,脉微欲绝,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团阴气为病,此际若不以四逆回阳救逆,一线之阳光,即有欲绝之势。仲景于此,专主回阳以祛阴,是的确不易之法。细思此方,既能回阳救逆,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形,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夫知几者一见阳虚证,而即以此方在分两轻重上斟酌预为防之,万不可致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一旦养成纯阴无阳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不知用姜附之不早也。仲景虽未一一指陈,凡属阳虚之人,亦当以此投之,未为不可。所可奇者,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实有令人难尽信者,余亦始怪之,而终信之;信者何,信仲景之用姜附而有深义也。故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故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以复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观郑钦安先生此段按语,极为精辟,既指出一切阳虚阴盛之病皆可用此方,并说明当用而用之不早,则恐追之不及,其指导临床之意义颇大,切勿草草读过。至于以本方加减分两或药味而成之变方,在《伤寒论》中,总名之为四逆辈,兹抄录如下:
  四逆辈(包括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在内,共十方)
  四逆汤:(详前)。
  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通脉四逆猪胆汤:即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茯苓四逆汤:即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白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方,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本方剂量为老旧称)。
  承气,攻阳之方也;四逆,回阳之方也。以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以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上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而误用汗、吐、下等法,或未经误治而病至阳亡,已现四肢厥逆者,即以此方主之,故名四逆汤也。加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无脉之重证。加参则兼救真阴。加参苓名茯苓四逆汤,并可以救阴制水而交心肾。去甘草则名干姜附子汤,其热力愈强。去附子名甘草干姜汤,专回上中焦气分之阳。去甘草加葱白名白通汤,专交心肾之阳,以收水火既济之效。至于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以胆汁味苦入心,人尿味咸入肾,若咸性寒之品能引阳入阴,而交通心肾之阴阳,故能阴阳并救也。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亦是此意,大补心肾之阴阳,有起死回生之功。加吴萸名吴萸四逆汤,其作用在于大温肝肾之阴寒,而降浊阴之气,治四逆阴盛格阳,阴实之方也。阴消则阳自旺,而病自愈。至于在四逆汤中加参、苓、葱、胆、尿,是防上火热之药伤阴,且或升或降,阴阳并救者也。
  自后汉以还,配有附子之方剂,实不可胜数,兹不过介绍其重要者而已。但是只要切实掌握此十方,且能圆通运用,即可治疗百数十种比较疑难之病,其功用亦不小矣。


  二、干姜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能燥湿温中健胃,行郁降浊阴之气,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止呕吐,降浊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泻。《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止虚汗,逐风湿二痹证,肠澼下利日久,生者尤良”。能散风寒,和胃,止呕,其在方剂配伍中有(一)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二)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牡蛎二两(系汉代分两)。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之证。如加常山四钱,草果三钱,榔片三钱,人弱者加附子二两(今制十六两为一斤之旧衡),治久疟特效。(三)理中汤辈有七方。(四)四逆汤辈有九方。(五)泻心汤七方。此仅就长沙方而言,至于其他文献有干姜者,难以枚举。以上廿三方作用之大,皆得干姜温中燥湿,健胃,助消化,止咳化痰,抑制水湿泛滥,大温肝脏郁滞,温而不燥,化湿生津,逐痰止咳,中宫虚寒,呕吐泄泻,水气肿胀等等。得此加入方剂中,疗效甚高。生者温胃止呕,温散风寒尤良,但凡胃肠燥热,一切邪火阴虚等证禁忌。至于一切中焦虚寒之证,若畏干姜燥热辛辣,不敢使用,而以补中寒中之剂投之,不但无效,抑且轻者变重,重者易转危亡,故干姜为温脾湿胃寒之妙品也。
  三、肉桂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大,有起死回生之功,阳虚肾寒,体素虚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病延年,愈服愈润,阴燥证服之,生津润燥,妙不可言。
  肝属木而藏血,血秉木气,其性温暖,温气上升,阳和舒布,积而成热,则化心火。木之温者,阳之半升,火之热者,阳之全浮也。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阳复则生,阴盛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蠢飞蠕动,尚知死生之美恶,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于贵阴贱阳之家矣。欲求长生,必扶阳气,扶阳之法,当于气血之中,培其根本,阳根微弱,方胎水木之中,只有不足,万无有余也(黄元御语)。肝脾发舒,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故常服肉桂即可以温肝暖血,强心健胃。至于女子月经不调,经来腰腹疼痛,崩漏带下,心腹疼痛,产后虚寒诸病证,以及种种虚寒不足之证,服之颇效。按肉桂是热带植物,出产于越南和我国广西等地,以味辛辣而甘,有油者佳(上好者更妙,中等者亦佳,普通桂效力固差,亦可用之)。体弱有孕,胎气不足,食少无神或胸胃时痛而加呕吐者,桂附姜三味,服之不但不会伤胎,而且安胎之至,无上妙品也。凡温病,暑病,阳明热燥证,又当禁忌。
  肉桂皮厚油多,性味亦厚,守而不走,专温心肝脾血分之寒,去瘀生新。服时只宜泡水,不可入煎,多煎则气体及油质挥发失效矣。因粗皮厚防有孔雀屎,应削去粗皮为妙。桂子降寒气之力较肉桂性味为薄,亦可代肉桂用之,但不可代桂枝尖之作用。现在云南红何、元阳一带发现一种胶汁桂,虽有辛辣等味,性亦温,但泡水后,其汁胶粘,凝结成团,服后阻塞胃肠中,不易溶解,反使胸胃中填寒闷胀不舒,余亦屡试,不宜入药也。
  (一)夏季吃菌子中毒,呕吐或泄泻,用肉桂二、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可解。
  (二)无论真假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绞痛,医药不及时,急宜以肉桂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颇效,有益无损,继则延医诊治,此乃急救之法也。
  (三)如遇天时反常之际,人体抵抗力薄弱,常有发寒痧等证,如医药一时不便,此肉桂一、二至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立效。世风有谓发痧忌服肉桂,因不识之谬论也。
  (四)如到山岚烟瘴之地,常吃点肉桂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气及霍乱吐泻等病。
  (五)如乘飞机车船,遇眩晕呕吐时,吃肉桂末五分至一钱立效。步行途程较远,口中含点肉桂,可以生津液,气不喘促,亦能止行程之渴。
  (六)如附子片未煮透服之被中毒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已屡见屡闻,注意慎之为幸)。
  (七)如中风不语,医药不及时,用好肉桂三、四钱泡水喂之,立即有效,得吐痰涎更妙。暂时救急,有强心化痰之作用,继则方药治之。
  (八)牙痛,咽痛,心胃痛,恶心呕逆,舌苔白润,不渴饮者,好肉桂二、三钱泡水服颇效。至于配有肉桂之方剂,如:
  1.桂附汤:附片二两,先煮熟透。肉桂三钱,研细泡水兑入。
  本方以附子温肾水之寒,肉桂温肝木之郁,强心而暖血中之寒,服之能使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而交心肾,盖使肝木得温升而生心血,肝藏魂,心藏神,肝郁舒鬯,心肾相交,神魂安谧,用治心脏病引起之怔忡惊悸失眠等证颇效,弱人常服,有却病延年之功。
  2.坎离丹:附片二两,肉桂五钱,蛤粉四钱,炙甘草三钱,桂元肉八钱,生姜八钱。
本方治心病不安等证,效果极好。
  3.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本方能回阳救逆,强心固肾,温中舒肝,并治一切阳虚阴盛危急大证,有起死回生之功。至若平素阳虚人弱无神者,常服数剂,易复健康,有枯木逢春,却病延年之效。
  4.桂附理中汤:人参三钱至一、二两(可以党参代之),干姜一、二两,白术五钱至一两,甘草三、五钱,附片二至四两,肉桂三、五钱。
  本方大补先天心肾与后天脾肾之阳,用治久泻久痢,消化不良等肠胃病,效力颇高。
  5.阳八味地黄丸:熟地一两,茯苓五钱,枣皮三钱,淮山药五钱,粉丹三钱,泽泻三钱,附片二两,肉桂四钱。
本方能治肾脏阴阳两虚之证,但有风寒者忌服,阴盛阳衰之证慎服,如多服之,有肿胀及虚脱之虞。
  肉桂对于一切寒湿虚寒证,益处太多,不再赘述。兹仅举以上五方及重要之效能,以供参考。(分两用旧衡)。


  四、麻黄
  味苦辛,气温无毒,其苗叶丛生,形似毛管,体质轻扬,入手太阴肺及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治伤寒之头痛,除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其方剂有:
  1.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治太阳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而喘,项背痠强,系寒伤肤表,闭其皮毛,卫气敛闭,是以无汗,肺气壅遏,是以发喘,寒邪郁闭,里束卫气不得外达,是以恶寒。甘草保其中气而生津液,桂枝温肝,助其疏泄,强心而通血脉,助太阳而化膀胱之气,足以卫外固表。麻黄通腠理,开玄府,而泄卫闭。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方剂化合,专发寒伤太阳肤表之汗,一剂汗出,效如桴鼓。又麻黄汤,是辛温解表治寒伤太阳肤表,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脉浮紧之表实证(太阳证,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此为狭义伤寒,麻黄汤证),服此汤一盏,多则二盏,盖卧,得汗而解,不能尽剂,更勿令其大汗淋漓而损津液也。正治之方,决勿夹杂其他药品,如果加入寒凉之剂,则引邪深入;加入补剂,犹闭门逐寇,必至传经变证,渐转危笃费治。
  2.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炙)。
  治温病或暑病初起,发热而渴,不恶寒或微恶寒,头痛项背强。此系太阳有表邪,阳明有里热,用此辛凉解表之剂,一剂汗出立效。
  3.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治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发热恶寒,烦躁,无汗,渴喜冷饮,此风寒闭束,敛闭卫气,寒风不能外泄,是以无汗,遏闭营血,内热郁隆,是以烦躁而加渴饮,病虽中风,而证同伤寒,桂枝汤不能发矣。甘枣补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开其卫闭,杏姜利肺壅而降逆气,石膏清肺热而退烦躁,并止渴饮。服一剂汗出即愈。
  4.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干姜二两,细辛三两。
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以水饮中阻,肺胃不降,浊气冲逆,故治呕咳,此方已屡试屡效。
  5.葛根汤:即桂葛汤加麻黄。
治太阳病项背几几,恶风无汗之经腧病,及太阳刚痉病。
  6.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
治伤寒少阴病,始得之,身反发热脉沉者。脉沉而反发热,是里寒已作而表寒未退。少阴心肾两虚,寒邪在太阳,因肾气内虚,抵抗力弱,寒邪陷入少阴,而成太阳、少阴两感合病证。此方以麻黄开腠理散在表之寒,附子温里寒而暖肾水,再得细辛温散少阴经络之寒邪,使之由阴出阳,达于太阳,借麻黄之功达肤表得汗而解,为温经解表辅正除邪之良剂。
  7.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者,是寒邪在太阳之表,未入于少阴之里,脉见沉细,是肾阳内虚而里证未作。故不用细辛散里寒,只宜用麻黄以解表寒,附子重温其里,甘草培其中气,使表寒得汗而解,里不伤肾阳,亦助阳解表辅正除邪之意也。期间配伍及份量不同,和麻黄生用、炙用而作用不同,苗叶与根则药性又有悬殊。
  此外还有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名麻杏苡甘汤,治风湿病;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表中寒湿之证;麻黄汤去桂枝,名杏子汤,治水肿在皮发汗之方,再去杏仁,名麻黄甘草汤,亦为治水肿发汗之方。
  伤寒太阳表实证,服麻杏石甘汤,反引邪入三阴,则发热不退,变证莫测;温病服麻黄汤,则汗后伤阴,现壮热谵语;少阴证服麻黄汤,有汗漏不止,甚或大汗亡阳之虞。若服麻杏石甘汤,有真阳暴脱之险。《素问·热论篇》有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者,必不免于死之论,据余粗浅经验,在辨证论治上,如能熟记六经,分经辨证,方药对证,可期一汗而愈。因此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者,必可免于死亡矣。


  五、桂枝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经脉之挛急,利关节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并能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四散通经络,走而不守。
  桂枝一味,仲景用之最广,作用甚大,是领导辛甘化阳之上品良剂。《伤寒》、《金匮》方中用桂枝者,约为七十六方之多,其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出廿八方,桂枝甘草汤加味配伍出十一方。(时方尚不在其内)
  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为《伤寒》首出方剂,治中风自汗脉浮缓,恶风头项强痛之证,是合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桂枝汤苦甘化阴二方而成。观之桂枝与芍药,一扶阳,一救阴,两相对偶,凡阴阳升降表里气血诸方,莫不惟桂芍之力左右也。故能治阳浮之发热,阴弱之汗出,阴阳俱虚,营卫并病,再加入太阳经之主药生姜和大枣完成一家。本方之主证,凡二十三条,加减化裁,凡廿八种,变化无穷,治证最广,为伤寒之主方。如: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为辛甘化阳之方也。化阳即生热,生热即阳旺,气火上升皆谓之阳,化阳莫不以此方为主。太阳伤寒发汗过多,叉手自冒其心,心下悸动,欲得手按者,以汗后伤阳而为之治也。加麻黄杏仁,名麻黄汤,治伤寒无汗表实证,为引药出表发汗之方。
  类方以化阳为主,扶阳,温气,逐水,皆借桂枝之力,化阳之功,故能上升出表也。
  桂枝汤加葛根以清肌热,恐项背强几几以化燥。桂枝加附子以固肾阳,恐汗多亡阳。桂枝汤去芍药,以去通下窍之力,使内陷胸满之表邪,得桂枝以通上窍之力,仍从表解。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以温表虚之恶寒水冷。桂枝汤去桂加苓术以去上升之力,合真武以制水,为表里并治之方。加入葛根麻黄,名葛根汤,以治表实中风清热发汗,更加半夏,可降上逆之呕。
  桂枝应用甚广,是温肝,强心,通经络,散寒,解肌表之上品良剂。但有些医家或病家常畏惧不用,认为“过热”、“过表”、“过燥”,即使用时仅二三钱而已。尚有用桂枝要去皮,每用桂枝木者。盖仲景用桂枝主要是嫩尖枝,性味较厚,于方剂配伍,效力乃显,凡粗枝有皮骨者去之,而非去桂枝之外皮也。去皮用木,已无辛甘温暖之性味,有何力量再化太阳之气哉!以余粗浅经验,凡风、寒、湿三邪阻遏,人身关节经络不通,周身气机不鬯,血络运行受障碍,温经散寒,条达肝郁不舒等等,用之其效宏伟。桂枝不是发表药,更不是发汗药,而是强心化阳生热之药,医者能明其功效,则经方之义,思过半矣。但是,温病与暑病及一切热盛之证,须当忌服,否则桂枝下咽有阳盛则毙之戒。


  六、细辛
  《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张陷菴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于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骨,则为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朝元祐陈承谓:细辛单用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歧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按细辛味辛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凡风寒入肺,湿痰、水饮上逆于肺,使肺气不利,清肃不降,咳嗽痰多而清稀,无论男妇老幼,凡散风寒,化痰止咳,方剂中加入一、二、三、五钱,奏效迅速,真良剂也。如风寒湿三邪,阻塞关节经络不通而疼痛,得细辛一、三、五钱,加入方剂中,效果更好,服之决不令产生发汗闭气等副作用。除燥咳、火咳二症而外(即干咳无痰或咳痰稠粘,咽干口燥,喜饮清凉等),用细辛开提肺气,干姜温肺化痰,五味收敛肺肾之逆气,三味化合,一开一合,治疗一切肺寒咳嗽,其效甚佳。如小青龙汤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促者,方中用细辛、干姜、五味,温肺降逆以止咳嗽。喘咳寒重人无神者,加附子;心中烦,渴饮水者,加石膏,一寒一温,均有特效。又如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一切新老咳嗽,哮喘咳嗽,咳痰清稀,白痰涎沫多者,其效颇宏,皆得细辛之力不小也。
  总之,细辛这味药,温散三阴经之风寒湿三邪,通关节利九窍,配合姜附中,纳阳归肾,温暖子宫,止咳化痰,开提肺气并治慢性偏头风疼,鼻寒不通(鼻膜炎久治不愈)等等。用途太多,不可胜数,其份量由一钱至二、三钱或至一两,都不至出大汗,如能在辨证论治当中掌握八纲八法,用之得当,诚良剂也。


  七、石膏
  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及足阳明胃经,能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辛凉解肌,凉肺生水,清热灭火而救焚。如邪火重,亢阳灼阴而伤肾水,肺为水之上源,金生水,肺胃燥极,水源涸竭,得石膏之寒凉色白而入肺胃,使肺胃之燥热清凉而降敛。秋金降敛而生水,犹热极生阴,沛然下雨,何燥热之有乎?石膏配伍之主要方剂,如:
  《伤寒》白虎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两。
  治伤寒阳明经证及温暑等热证,如脉洪大,壮热烦渴饮冷,舌白而生芒剌,邪热蒸蒸,但头汗出者,服之汗出热退,渴止津生,脉静身凉。
  此外,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以麻黄发汗解表寒,至清里热,则石膏之力,其肺胃之燥热得清,故汗后病退,而不伤阴也。人参白虎汤,治暑热证;竹叶石膏汤,治热甚灼阴之痉挛证,亦以石膏之清肺救燥而奏效。凡瘟疫流行,多传阳明为热燥证,而石膏为主要之品。邪热亢甚,有亡阴之虞,得石膏加入方剂之中,有起死回生之效,真上品之良剂也。但只宜于邪热阳燥证,若虚热阴燥证服之,犹如雪上加霜,不但无效,抑且病变增剧而有生命之虞也。
  石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之热而除烦燥,泻郁热而止燥渴,惟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禁服。其主治之作用,可疗热狂,治火嗽,止烦喘,清燥渴,收热汗,清热痰,并能止邪热内逼之鼻衄,除邪热牙痛,调胃热口疮,理喉咽作痛,清邪热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八、大黄
  色黄根粗,有粘液,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阳脾经、足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之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毒而排浓血。《本经》:“气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张隐菴曰:“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肃清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最滑润肠胃而通便结。其方剂如:
  1.《伤寒》大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一两,枳实五枚,厚朴半斤。
  治阳明腑证,胃肠燥结便难,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等证,并治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
  2.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治阳明腑热方作,大黄泻其燥热,枳朴开其郁滞,微和胃气而下小结也。
  3.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斤,炙甘草二两。只下胃热而无燥结,故不用枳朴之推荡。
  4.大陷胸汤:大黄六两,芒硝一斤,甘遂一钱匕。
治太阳中风,下早而为结胸,因表阳亦陷,阴阳拒隔,结于胸中,寒热逼蒸,化生水气,硬满疼痛,烦燥懊憹。硝黄泻其郁热,甘遂排其水饮也。
  《伤寒》有三阳下法,本太阳经证误发大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情转属阳明,灼伤脾阴,而成太阳阳明脾约证,以麻仁丸润下之。
  5.麻仁丸:火麻仁二升,大黄一斤,厚朴一斤,枳实半斤(炒),芍药半斤,杏仁一斤(去皮尖,研作脂)。
本阳明经证,误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邪转入阳明腑而成为正阳阳明腑证,宜大承气汤下之。(方在上)
  本少阳经证,误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邪转属阳明而成为少阳阳明腑证,以大柴胡汤主之。
  6.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大黄二两,枳实四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阳明证有三下法:大承气汤结热皆下,其性猛烈;小承气汤微和胃而下小结,其性较轻;调胃承气汤只下胃肠之热,而无结粪,其性和缓。
  阳明有三急下证,少阴亦有三急下证,厥阴证尚有热深厥深之应下证,均以大承气汤急下。因阳明燥急邪热之证,亢阳灼阴,肾水涸竭,急下以救真阴,缓则亡阴而逝。
按阳明证,当下不下为失下,不当下而下之为误下,失下误下,均能变证危笃。阳明之阳亢而伤阴者,阳未盛而下早,则亡其阳,阳已亢而下迟,则亡其阴,故有缓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条。
  少阴急下三证:土胜之极,则成下证。少阴证若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是土燥而水亏,失期不下,水涸则死,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若自利清水,其色纯清,心下疼痛,口中干燥者,是土燥水亏,伤及肝阴,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是土燥水亏,伤其脾阴,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水旺火熄,土败人亡,故少阴(寒水)宜负,而阳明(燥土)宜胜,但少阴不可太负,阳明不可太胜,太胜则燥土克水,津液消亡,亦成死证,故当急下,此即阳明之急下三证也。以阳明而伤少阴,故病在阳明,亦在少阴,两经并载,实非少阴之本病也。
  太阴阳明合病,湿从燥化,湿热内逼,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者,宜大承气汤下之。痢疾当大下,下之则畅通而痢止,通因通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义也。还有枳芍顺气汤,痢疾初起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甚则噤口不食,服之下通立效,亦是大黄之功也。
  枳芍顺气汤:大黄三至五钱,枳实三至四钱,厚朴三至四钱,黄芩三钱,杭芍八钱,榔片三钱,广木香一至二钱,甘草二钱(旧衡)。
  可加入车前仁二、三钱尤良;痢疾较重者,加芒硝三钱,更易鬯通,最为速效;红痢多者,加黄连一、二钱。若畏惧不敢用上方等凉下,缓则变剧而有生命之虞也。大黄之功,专下燥结之证,属邪热燥结,咸宜加入方剂中,奏效迅速。至于阴燥便结者,又当温下之。如《金匮》大黄附子汤或温脾汤,大黄通其结,姜附温其寒,大黄走而不守,使下通后毫不伤中损正也。
  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用,细辛二两(这是金匮原方份量)。
  温脾汤:又名双龙汤,即四逆汤加芒硝大黄,附片二至三两,干姜一两,甘草三钱,大黄三钱,芒硝三钱(旧衡)。
若大便燥结不通,其人体素虚寒,并无邪热渴饮等证足征,始可用此温下之方,如口燥渴喜冷饮有邪热者,忌用此法为幸。大黄之用途颇多,不能尽述,凡属阴盛阳衰,肠胃虚寒等证,须当慎用。


  九、芒硝
  又名玄明粉(芒硝用萝卜升过,名玄明粉,比芒硝洁白),味咸苦,性寒。咸能软坚,润下作咸,故加入承气汤中,能软坚硬结粪,润滑大便之燥结。凡邪热壮火食气,亢阳灼阴之证,最能生津补水,大黄苦寒泻火,滋阴润燥,二味同用,有滋阴补水之功,起死回生之效。凡慢性病及一切虚寒、寒湿病,决不可加入,慎用为幸。
  又性味咸苦大寒,下清血分,泻火救焚,软坚破积,利水道而通淋漓,利谷道而开结闭,热结瘀蒸,非此不退,宿疾老血,非此不消,寒泻之力,诸药不及。方剂配伍,灵活掌握运用,经方时方,方书记载周详。因时间关系,不能尽述,只略介绍其主要作用,聊供参考。


  十、黄连
  味极苦,性大寒,专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凉心寒肾,苦燥泻火,但不似大黄之能生津润燥,润滑大便也。黄连的主要方剂:
  1.《伤寒》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本方治太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寒气上逆,腹中痛欲呕吐者,以中气虚寒,君火不降,胸中有热,而至腹痛、心烦、呕吐等证。姜夏等温中止呕,黄连清心君之火而泻热烦也。
  2.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四两,黄芩一两,杭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用水五升,煎取二升,去渣,阿胶烊化(以水蒸化),鸡子黄搅入,温分三服。治少阴病之热化证,心烦不得卧,脉沉而细数。君火上亢,则心烦而不得卧。缘坎水根于离阴,燥土克水,消耗心液,神宇不清,是以生烦。黄连清心君之火而除烦,芩芍清少阴相火而泻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鸡子黄补离中之气,阿胶补坎中之精而交心肾之阴。温证热甚灼阴,身热不退,虚烦不得卧,服之则安静烦止,脉静身凉,效如桴鼓。还有五泻心汤,葛根黄连黄芩汤,白头翁汤,乌梅丸方,时方之黄连解毒汤,犀角黄连汤,三黄石膏汤等等方剂中,都以黄连为主要作用而清心君之火也。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本方治厥阴证,吐下后,食入即吐。厥阴病,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以中气虚寒脾陷为利,相火升火而生上热,芩连清泻君相之火以除烦热,参姜温补脾胃之气以止吐利也。
  白头翁汤: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各三两。
  本方治厥阴下痢后重,渴饮水者。
  乌梅丸方:治厥阴阴证,蚘厥吐蚘,心中疼热,皆用黄连以清心君之火,顺接阴阳而止心中疼热。
  用黄连的方剂尚多,方书中记载可查,不再多述。
仲景用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凡泻火清心之药必用黄连,但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过则中下寒生,上热愈甚,庸工不解,以为久服黄连,反从火化,真可笑也。在邪热重,心火旺时,服之固效;若阴寒盛,虚火浮,君火不降,上热下寒者慎用。真阳素虚体弱无神者禁用。否则,服之则虚火愈浮,而至龙雷上奔,阳飞离根而死矣。
               吴佩衡 时年七十三
          一九五九年六月 于云南中医学院




发表于 2016/9/27 0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9/27 07:52 编辑

李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1-07-04 23:33: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杂谈
林大夫与李老
御源堂堂主徐文波(家妹)与李老
四川虹口中药基地厚朴山地主 孙贵安与李老
梁冬与李老的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家合影,我为之倾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享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cd73b20100w4c4.html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此书可值一看,但不可轻易跟着模仿。药量太大,还有是以前(没有广泛吊水前)的病例多。不作多言。
转贴:感谢梁冬的热心引荐和款待,使我得以有缘拜会仰慕已久的李可老先生!一起共进晚餐,深入请教问题。

    业内的朋友都知道,李可老先生是当代中医临床大家,有胆有识,擅长是用经方治疗危重病和疑难病。他使用所谓的剧毒中药艺高胆大,得心应手。在山西省灵石县当地,急重症病人不是去看西医输液打针,而是直接送到李可先生的中医院。
    我在去年反复阅读买了《李可医案》,禁不住击节赞叹,大丈夫治病当如是,雷霆万钧,霹雳闪电,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顷。也禁不住把书推荐给同道,反复购买了好几次,我因为周六去王府井出诊,路过王府井书店,买书方便。
    2006年有个机会,去太阳宫旁听李可老先生的小型座谈会,匆忙之间提了几个问题,没能尽兴。这次得以拜见真人,真是喜不自禁。
    2007年12月25日,梁冬把晚宴安排在李可老先生驻地附近,我和妹妹文波,四川厚朴山的地主孙贵安一起驱车从东南三环赶往西北三环苏州桥。林之溪大夫和他的助手李春雨先到了,不久梁冬陪李可老先生进来。李老鹤发童颜,穿着一身红色夹袄,带着自己的三个助手。
    寒暄之后,我奉上自己写的《字里藏医》,老先生很高兴,称赞这么下功夫研究是正路,很高兴中医后继有人。梁冬安排大家吃火热辛辣的川菜,借此话题就向李老提起使用附子的问题。李老说自秦汉以降中医就逐渐没落,后世腐儒庸医心虚胆怯,根本不敢用麻黄、附子、细辛,称之为虎狼药。而急重症非虎狼药不可。这与金元医家误读误解《内经》有关。林大夫询问到底是哪些内经原文被误读,李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阴虚自汗”,大家都解释为肾阴虚导致烘热汗出、或盗汗。其实《内经》的阳泛指六腑,阴泛指六藏,所以阴可代表太阴和厥阴,比如肺虚,卫外不固,可以出现自汗。脾虚也会出现动辄汗出。后世医家一见阴虚就误以为是阴液不足,不考虑人的阳气功能衰微,直接给患者大量阴寒的滋阴药,结果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病情。李老的一席话说的我恍然大悟,马上想到(心包虚的人经常会脸红心跳出热汗,心虚的人经常会受惊吓、出冷汗,心气大衰濒死的人会汗出如油)。而这些人是需要温补阳气,回阳救逆的。
    李老接着说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阴虚内热”的问题,很多人同样误以为是肾阴不足,出现低烧。其实手太阴肺虚一样会出现低烧,肺结核,林黛玉就是例子。从古至今,医生们一见低烧咳血就用寒凉滋阴,结果中医治疗肺结核几乎没有成功的。我曾经研究过《红楼梦》的医案,给那些金枝玉叶看病,大夫们唯恐惹祸,用药只求稳当,让人挑不出毛病,用个柴胡还得用鳖血拌了,生怕升举了阳气。哪敢用毒药?有人戏问,如果林黛玉用附子会如何,李老笑而不答。我看过李老治疗重症,耐药的肺结核的医案,不仅治愈而且快捷。想想多少人死于非命,死于不治,起因就是对经书的误解。
李老还说足太阴脾虚也会导致低烧。李老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对中医治疗这种稍微劳动就发热,休息之后就退烧的症状用“甘温除大热”的方法不理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玉屏风散经常用且有效,就是不理解,莫名其妙,以前也有人扯七拉八地解释,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得要领。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语惊醒梦中人,真是醍醐灌顶,酣畅淋漓。
我这厢喜不自禁,林大夫也乐得手舞足蹈,兴奋劲儿还保持到了次日,林大夫来讲印石赏玩课,特意从家里带来了好茶让大家分享,说昨天幸遇明师,今天把玩美石,品尝好茶,真人生一大乐事。
    李老吃的不多,抽烟很凶,自述吸烟60多年,写文章的时候一晚要抽5包烟。我们大学的王绵之教授也是烟不离口,号称抽烟补肺气。哈哈,在北京这个乌烟瘴气的都市,大家每天都在抽烟,呼吸的是汽车尾气、粉尘颗粒。抽烟权当是打预防针了。李老提醒大家,有吸烟史而又突然戒烟的人,往往会出现大病。
   众人提问,李老做答。李老的弟子说,李老平时没这多话,今天奇怪了这么高兴。最有意思的是,有人问李老,如果天下没有附子,您会用什么药?我还正沿着提问这的思路往下想,也许是吴茱萸、细辛什么的。李老却回答说,如果天下没有附子,人们也不会得这种病了。众人错愕之余,不禁为李老的禅机灵动深深折服。
   散席之前,大家与李老合影留念,影像留在磁盘里、像纸上,教诲留在心中,生根发芽。
林大夫与李老
[url=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xwb/×Ã
发表于 2016/9/27 07: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卓同年(2011-07-02 23:47: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标签: 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cd73b20100w32f.html
对卓同年的认识,只在网上的文章。听说是中医传教士。
附文:
作为中医的母国,中国要尽快出台“中医法”
  中国青年报:在国外行医这么多年后,你现在怎么看中医?相比西医,中医“科学”吗?
  卓同年:我国传统的天文学、农学和数学,现在都被相应的西方科学所取代,惟独中医不一样。中医是我国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最成熟的国宝。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已经在尝试了解和认识中医,特别是当西医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会说找个中医试试。到目前为止,在我的临床实践中还没有看到宁死不看中医、不吃中药的地球人。
  中医是不是“科学”,要看怎样定义“科学”。中医或许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狭义的分析科学,却是一门综合性的大科学。在世界传统医学里,只有中医是可以平行、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体系。我知道,几乎所有现代人,心灵深处都对科学有一种祟拜与信任,但世上并非除了科学就是伪科学。中医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天人合一”、“阴阳互生”、“五行乘侮”、“经络学说”,都是难得的创造。中医较西医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的整体性,注重人体各部分的关联,这都是非常科学的。
  中国青年报:你学的是中医,中医的土壤在中国,为什么你到国外去发展?中医在国外发展困不困难?
  卓同年: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是想把咱们民族的好东西介绍给西方人。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是个体化治疗模式,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如阴阳虚实都不同,治疗方式、给药途径也不同。蒲辅周老中医有句名言:“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而西医是群体化治疗模式,不管什么人得了这种病都吃同样的药,药也是化学家的实验室产物,有章可循。所以,有人说,遇到疑难疾病,中医是“糊里糊涂”让你活,西医则“明明白白”让你死。正因如此,目前,中医在世界传播之广、速度之快,其他传统医学根本无法比拟。
  许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部《中医法》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和之后的加拿大卑诗省诞生的。北美人对中医的认识是从针灸开始的,现在针灸已经成功地进入了他们的医疗保健体系,这跟中医立法有很大关系。像卑诗省1998年颁布了《针灸法》,2003年又有了《中医法》。我们在加拿大开始行医时,白人一般只接受针灸,到《中医法》颁布后才逐渐开始相信中药汤剂。法律可以提升民众的认知。但据我了解,国内有与西医有关的法律,中医反而无法可依,所以很多年轻中医都转而恶补西医,把很多中医的特长丢掉了。被西化了的中医成了国内中医的主流。另一方面呢,是老百姓找不到真正的传统名医大家,大部分中医只会开成方或平和方剂——反正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结果使中医临床阵地越来越小,百姓也对中医渐渐失去兴趣和信任。
  我这次回来演讲,意在告诉民众,中医不只是“114”(查询台),还是“120”(急救台)。作为中医的母国,要尽快出台“中医法”。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与中医在国内不冷不热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推崇信任中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卓同年:原因很简单,中医治好了他们的病!我的经验是,白人往往都是在被西医宣布为绝症、治疗无望后才来求助中医的。这十年来,我们在海外治了很多大症、重症、急症和难症。我在加拿大80%的病人都是外国人,世界各地的都有。“重症大疫出良医,物到有时必创新”,我们依靠自己创建的泛系唯象中医疑难病诊疗体系征服了外国人,其中“扁鹊脉诊”,“玄晏针法”和“新复方多法大处方”等平疴大法,受到同行称道。现在我们既有全球不同宗族体质辨识的经验,又有中国人不常见、外国人极易患的难治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纤维肌痛综合症、克隆氏病,以及小儿搐动症等)的独创诊治方法,还有对古书根本没有记载的,比如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放疗、化疗之后形成的疾病的诊治心得。
  我们打破了中医只能看小病、看不了重症大症疑难杂症的“现代成见”,用我们民族的传统医法呵护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也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做了活广告。我们治疗的大部分外国病患,都觉得中医太神了,对中国油然而生敬佩之心,有的干脆让孩子学起中医来了。可以这么说,目前海外近30万中医大军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意义超大。
  为什么说老百姓了解的中医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
  中国青年报:你在演讲中说,几十年来真正中医的原创性研究结果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你认为中医的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卓同年: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中医的研究大都按照西医标准进行,研究方法本身错位,就不必说什么成果了。中医研究的是活的人体,是一门可以使你的生长衰老过程延缓的学问,用小白鼠和实验室去研究中医,从“单味药”中去提取中药精华,对中医临床毫无指导意义,其结果是使中医步入误区。
  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医在百年孤独中不断遭遇生死存亡的困境,尤其是现代中医与传统文化逐渐在断裂。我的研究发现,中医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异化”:
  第一次是“儒医通俗化”。宋代名儒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宋以前,中医地位比较低,人们都追求入仕做官。范仲淹之后情况大有改观,一大批士大夫去研究中医。张仲景在汉代并不出名,是宋朝之后的一批知识分子把他推上了“医圣”的宝座,把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提升为四大经典之一,和《黄帝内经》、《难经》和《神农本草经》并驾齐驱。
  第二次是“医易神秘化”。中医和易经本来并没有特殊关联,是明朝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把中医和易经的关系推到了极点,还把孙思邈的一句话“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的垂训搬了出来。当代很多人也受这个影响,把中医引向神秘化。
  第三次“异化”大家比较熟悉,就是中医西医化。从1840年开始,在我们接受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同时,中医学也开始发生变化,其实质和特色的东西在蜕变和消亡。由于学院派中医基本是在儒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内容不实用,学后自己都不相信,结果是只能做西医的辅助。这批人一般不是以中医传统思想和方法来看病,而是用西医标准和思维方法来诊治。结果中医疗效大打折扣,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说得严重点儿,现在老百姓了解的中医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而是一个被“异化”和“西化”的中医。中医院也基本上只是二流的西医院,里面大部分都是在用西医的仪器和方式治病,顶多有股中药味道。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中医的教育问题严重,学生进校时可能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毕业时怀疑中医,毕业后批判中医、反对中医。湖北中医学院老院长李今庸曾感慨:“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中医如此怎能不让人动容?
  应该让中医成为全球化的大医,主导未来的健康事业
  中国青年报:要挽救中医在国内的颓势,好好发展中医,应该怎么办?
  卓同年:要真正解决我国13亿人的医疗保健问题,特别是9亿农民的医疗问题,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符合自然生命原理的中医是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从医学诞生之日起,“疾病医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当人们认识到21世纪应该是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时,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又有了新舞台。一方面民众重新重视中医,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中医国际化势不可当,到时一定会出现以中国为主的亚州流派,以美、加为主的北美流派和以英、法为主的欧州流派。甚至还会出现三派鼎立的时代。所以,从国际视野看,如何让中医成为全球化的大医,主导未来的健康事业,如何保持中国中医在中医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享有主导权,都是需要从战略上认真探索的大课题。
  而现阶段要促进中医发展,我想首先是思想必须要转变:1.不要再用西医方法鉴定中医,而是要用中医之道审察西医,包容其符合生命原理的思想,解决其违反生命原理的不足。2.不要追求中医理论符合分析科学的内涵,而是要去展现中医超越分析科学的智慧。3.不要再去寻找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而是要去弘扬中医与物质相反的哲学思维。4.不要再试图把中医硬塞到西医体系中去,而是要让西医与中医互相包容、相对独立,各自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5.不要再让中医与国际接轨,而是要让国际与中医联网,在中医标准规范下,让中医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中国。

发表于 2016/12/7 1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16/9/11 22:43
文理不通,极类传销——钓鱼钓到论坛-还须一批托儿配合起哄,制造“气氛”——才能让鱼儿“咬鈎”——*术就 ...

这么说武断了点吧,至少实地看看再下结论吧
比如鄙人,搬砖间隙偷了个空跑到面授班打了个酱油,先购买教材学习下再说啦
发表于 2016/12/11 0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yao 发表于 2016/12/7 15:09
这么说武断了点吧,至少实地看看再下结论吧
比如鄙人,搬砖间隙偷了个空跑到面授班打了个酱油,先购买 ...

“体会不是学会”_________注意此话的玄机——“狠狠地揍你一顿”-让你体会“wo的”拳脚厉害——但不是教会你拳脚——只是让你体会体会拳脚,照着方向,钱途无量-体会是2百无,教会是无百玩_________qing问你“买到”书之后-“体会是什么”?
发表于 2016/12/11 08: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16/12/11 00:38
“体会不是学会”_________注意此话的玄机——“狠狠地揍你一顿”-让你体会“wo的”拳脚厉害——但不是教 ...

书,我正在学习中……
不好评价,因为俺本就不是专业医生,就一搬砖的苦力,挣钱养家的空闲时间读书,想是根性也不咋地,所以需要慢慢读
我倒是比较赞同楼主的做法,本来现在的大势就是趋向末法,肯用心学习的人少之又少,真有了学问想传承下去,有好多时候就需要广种薄收了,至少结个缘阿赖耶识里留个种子也好,待到机缘成熟说不定就找到资质品德都可以的传人了。这个具体可参考当年的虚云老和尚。
体会教会我的感觉是没有必要抠字眼儿,每个人根骨差别很大,笼统的教学本就做不到因材施教的,再说无财不成世间理,办个班租酒店会议室不要钱啊,(我打酱油去购书时顺便蹭了一会儿课,环境不错的,楼主贴出的图片就是在酒店会议室外面天台上照的),收取一定费用本就无可厚非^^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由别人评说。免费讲课群:伤寒论与经方会员群 477186729 。想学的加群,开课时间2017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