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84|回复: 2

反思中医 ---- 谁是中医真正的掘墓人(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7 15: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思中医 ---- 谁是中医真正的掘墓人????????
一.中医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一)中医学的课程体系,没有突出中医特色
现在中医学的课程体系,仍旧是仿照西医学的教学模式设立的,基础理论课与临床理 论课的脱节现象与重复现象共存;几经波折而勉强维持下来的中西医课时6:4的比例, 出现了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

(二)中医教材,“一代不如一代”
1.现在中医所谓的六版规划教材,其错误和不当之处更是俯拾皆是,其“统编”、“规划”本身就说明仍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利用同一种一个或数个人一隅只见编写而成的统编教材,其结果按照一个模子克隆,如何体现中医特色,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六版中医的教材编写,将原本精炼简略的编得繁琐重复,将原本系统整体的割裂得支离破碎,内容惟恐不杂,种数惟恐不多,划分惟恐不细,其结果无非是版权页上的编写人数扩大了,印刷用的纸张油墨增加了,系统科学的联系打乱了,重复的内容更多了,而学术发展则被私欲扼杀了。这正是中医院校教科书“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

(三)中医思维方式的退化
1.宇宙是无限的,大千世界是极端复杂的,即使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也包含着无限的多样性、层面性和可能性。这就决定了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成果,包括基础自然科学,可能而且应当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

2.中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灌输给学生,难免会产生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结果。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尚无突破性进展,没有找到最佳结合点的今天,将两种 从理论构建、思维模式、学科形成、技术应用都全然不同的理论强行汇通,只能是汇 而不通,结果是非驴非马。自清末西学东渐后众多有志于中西医汇通的前辈们的惨 败,就足以说明此路不通。
3.在某种意义上说,西医在中医临床的介入,导致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的退化。 现代临床中医师往往被西医病名牵着鼻子走,一见到炎症,马上就想到清热解毒,一 说是心梗,就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这样的辨“症”论治,渐渐失去的,是中医的精华。
,中医学与西医学不是一个层次的医学 :中医学不是西医学低级的形态物质结构层次的医学,而是更高层次的医学 。如果说中医学是人类认识的高峰,那幺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 中医学更不是朴素自发的哲学。而是大道. 中医学也不是经验医学,而是经过几千年检验的实践医学。 中医西化不过是一个阶段性误区,西学东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中医研究生教育--“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理论和实验见长的代表新时代中医形象的人才辈出,同时真正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临床医疗人才则越来越少。
1.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不硕”、“博士不博”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入校后,围绕其研究方向开设课程,依照其论文选题阅览资料,而在不到一年的以外语、计算机、统计学为重点的基础及专业课学习之后,就进入了选题、实验、做论文的程序,虽然部分经过短暂的临床实习,也多以西医为主,中医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成了点缀。基础研究生或是临床研究生,论文也多以实验性选题为主,这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时髦。且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也往往是对某方治疗某病的机理进行浅尝辄止的探讨,实验的低层次重复、数据的随意改动、结论的苍白无力,使其成为一种无效的验证性研究,同样走在中医科研的误区中,对于中医的深刻内涵则不了了之。

2. 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中不中,西不西”。
从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中医理论的充实已经成为次要,如何运用西医学的理论来验证中医理论是否正确、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中药的有误疗效,成为研究生以及导师的学与导的目标,将中医这些不争的事实,在与中医证候风马牛不相及的所谓模型上,利用西医学研究领域一些已经过时或落后的生化指标,进行中药作用机理或者病症本质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而正是这些被移植的标签性的时髦语言,被一些人们奉为高科技而津津乐道。因此由于这些原因,研究生教育层次越高,离开中医的特色就越远,一些颇有权威的中医老专家,甚至说“中医研究生教育只是培养了大批为小老鼠治病的医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就这样慢慢地被蚕食了,其被取代的命运也为时不远。

3.中医界不研究经典研究“新三论”,搞动物实验蔚然成风。在中医药高等院校,除了文献专业,中医的硕士、博士不做动物实验就不能毕业,而某些从不看经典,连《内经》篇题都读不通,《伤寒论》有多少条都不知道的000000

4.我们的教育花了5年时间,或者8年时间,如果再读博士,那就是11年的时间,尽管花了这么多时间,可是相当多的人对中医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相当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还没有入中医的门。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因为我们花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搞这么一门教育,而最后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这难道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5.刘力红教授还谈到:“在中医博士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中医经典了。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 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博士这个群体无疑是个高层次的群体,所以读些现代的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作为中医博士为什么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愿读经典呢?我想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

6.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以下简称裘老)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中医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医,对中医学的精髓一无所知。其实,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好的很多。中医教育落到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实际上是自己不争气。本来,中医院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高级中医师,最低要求是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可是现在,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中医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还是要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可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

7.“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 广东省中医院的一位师承弟子难过地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别人委托我看了一些博士生答辩的论文,我说不出话来。我只能说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这是铁一样的现实!中医的教育是失败的。”

8.全国著名老中医、湖北中医学院的李今庸教授(以下简称李老)告诉记者:“中医药学的生命是临床疗效。一些人以牺牲中医临床疗效为代价,来换取对中医药学发展毫无裨益的动物实验结果,培养的博士生不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因而不愿看病,还名之曰‘研究型人才’。”

9.“硕士、博士论文的数据大多是假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还谈到一种可怕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现在硕 士、博士论文的数据大多是假的。没有人敢保证自己的论文没有水分,水分太大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也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硕士、博士的论文数据是造假。”
那么,中医院校的硕士、博士们为什么要给论文编造假数据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学友告诉记者:“几千年来,中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可是现在中医界讲究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验证中医,行不行得通呢?行不通。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行不通还要行。那么学生怎么办呢?只好造假。”
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李博安谈到:“中医界硕士、博士的这种严重的数据造假现象,和中医政策的导向有关系。政策导向就是要求中医研究生的实验结果必须是阳性的。这对中医界影响很大。因为在学校和医院,不管是升级、升职,还是申请经费,如果实验结果不是阳性的,就很困难。”

二.中医科研成果 --“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
几十年过去了,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中医理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1.肾阳虚证的研究、脾的研究、活血化瘀的研究,虽然其初期结果曾激励了不少中医人,但是,短暂的兴奋后,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却一直迟滞不前,进展缓慢;

2.经络实质的研究应该是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然而迄今为止还仅限于各种假说并存,未有定论;

3.中药复方的研究,难点重重,关键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中药西化“变异”出的 “毒副作用”,却一次又一次在国内外被炒得沸沸扬扬;某些中药虽然远离了“粗、大、黑”的外貌,但其应用已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严重脱节,不过是在药典里增加了一味“西药”而已……中医现代化陷入了歧路彷徨的困境之中。

4.“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 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参照或按照何种标准开展研究,在中医界始终没有形成共识。目 前,评估中医疗效和科研成果的整套评价体系是来自西医的,造成评价体系与中医学体系相脱节的情况,如以动物模型为核心的中医实验体系的建立。这给以后的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5.如果从党的中医政策一下达,就按照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规矩准绳研究中医,这几十年,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怎么也能出三个、五个成果,就是出一个成果也好啊。没有!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全白花了,时间也耽误了。”

6.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把简单模仿西医当成学术创新的后果就是导致中医的学术水平在一个低层次上重复。他们尖锐地指出:“比如说活血化瘀,现在很多人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去研究,最后的成果是:无病没有瘀,无药不化瘀。可是这种研究就完全失去了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其实是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容给抽象掉了,偷换掉了。 中医的活血化瘀本来是非常高超的、微妙的,要辨人、辨部位、辨脏器……,非常入细入微。可是这样一种研究的结果是把原本非常精妙细微的活血化淤弄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抽象,把中医活血化瘀的内涵降为一个很低的水平。这种研究是不成功的,甚至于导致滥用和治疗方向的错误。”

7.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博士告诉记者:“中医院校的硕士生做实验做到细胞水平,博士生做实验做到基因水平,这种中医还是中医吗?这种中医到临床能看好病吗?实验室里的老鼠能检验中医的成果吗?比如说对中医的一味药进行中药提纯。这味药在整体上却没有毒性,疗效很好。提得越纯、越细,毒性就越明显,疗效就越低。那么是以疗效判定药的好坏,还是以纯度判定药的好坏?而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是以纯度为标准判定药的好坏,这恰恰说明不能用西医这一套标准评价中医。可是,我们中医科研的经费却全都浪费到老鼠身上去了。所谓的科研成果其实都是泡沫。我们中医界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科研是在发展中医还是在消灭中医?中医的学位是不是授予了那些中医学得好的人?”

三.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 --中医西化成了消灭中医的最好办法
中医生存竞争,不仅决取于中医的疗效,还取决于西医无知的摧残. 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医西化,用西医统帅中医,从政策,管理到教学,临床全盘西化,中医西化成了消灭中医的最好办法.只要用西医统帅中医,一切按西化办,中医消耗亡是早晚的事.

1.中医现代化成了崇尚西方科学,同时对自身采取漠视甚至排斥的态度,使中医走上了唯西方科学是从,简单模仿西医的所谓“现代化”之路。
以西方科学方法来判定中医的科学性,行得通吗?从认识论来讲,科学方法完全是为科学认识服务的,从属于科学的认知目标。因此,以是否采取了某种科学方法来判定是不是科学,其实是本末倒置,反客为主。所以,以西方科学方法来评判中医的科学性显然是错误的。如果继续以西方科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标准,结果只能是中医灵魂(理论)的死亡

2.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
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其实是一种中医西的化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现代化,是一种赶时髦。他们不相信中医几千年来通过临床在几亿人身上实践的成果,他们只相信小老鼠身上实验的结果。不相信几千年的伟大传统而相信小老鼠,这是对中医根本不了解

3.不相信中医有独立的学术地位,盲目崇拜西医学方法,再加上对自身传统的冷漠势利之心,就构成了今天中医界的学术现状。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医界把改造传统中医、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被连根拔起。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了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

4.我们看到,在这种“中医伪现代化”的桎梏下,中医与价值之源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了,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完全被窒息住了,五千年来根深叶茂的中华医道已经到了“花果飘零奄奄待毙”的惨境。可是中医界的一些领导和学术领头人仍然顽固地坚持着这样一条不归路,还要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脱胎换骨改造中医”。一位中医界著名学者就宣称:“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要把中医学纳入到现代科学的体系之中,用逻辑、数学语言来描述它,用动物实验验证它……”。一位中医药大学的校长还扬言“中医现代化没商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固执呢?

四.中西医结合---造就了一批批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的半成品 -- 培养了一批批中医学的掘墓人
1.中医和西医应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经过长期的努力,使二者在高层次上实现统一,形成超越中医和西医水平的新医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以西方科学(包括西医学)为准绳研究、判定和同化中医中药,却成为五十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路。

2.中西医结合的结果,造成了一批批中医不通,西医不精的半成品,同时又产生了一批中医学的掘墓人,他们利用一知半解的中医学和西医学知识,来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或 利用一些时髦的标签语言来阐释并未真正理解的中医理论,这种现象在中医所谓的高层次人员中更为明显

五.政策导向的错误 ---把中医带上了一条名存实亡的不归路
1.由于政策导向的错误,所谓的“中医现代化”也就成了“中医的伪现代化”,把中医带上了一条名存实亡的不归路。
就像一位中医界人士所说的,当年为“中医不能丢”所做的努力,中医机构的增加,中医院校数量的增加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空壳,邓老(邓铁涛)称之为“泡沫”,干老(干祖望)称之为“蝉蜕”,是很形象深刻的比喻。而真正有志于中医的学子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在一所中医药大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规规矩矩学习中医,中医死掉;认认真真拜师学艺,自己死掉”。一位从中医药大学毕业不久的硕士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涯:“3年研究生学习的最大收获是‘走出校门,跳出正规’”。也就是说,走出已经学不到中医的中医药大学,到民间参访明师寻求真知;跳出已经“走入歧途”(裘老语)的中医正规教育,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体认中医的正道。

2.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强调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实际上就是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得出个什么结果呢? 中医的理论学说是有道理的。完了!没有一个把中医几千年的成果否决了,都证明中医是对的。几十年来,每年花费多少个亿,多少大学、多少研究所、多少研究院参加进去搞,搞来搞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医是有道理的。

3.全国著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以下简称焦老)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其实就是用西医替代中医,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消灭中医!”

4.邓老的一段话意味深长:“我相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的同志都想把中医的工作办好,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移的。尽管大家诚心诚意想办好中医,可是如果你的方向错了,你就要遭到失败。

面临中医将要消亡的现实,本文只是从中医学不足的视角,讨论中医学发展的歧路,观点难免偏见,另外一人之言,难免以管窥天。
上述观点纯属学术探讨,中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目共睹,故绝无全盘否定中医学之意、也无抹杀中医发展成绩之意
堤出问题,只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06/5/30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理真言!

中医发展问题根结就是“政策导向”!邓老先生讲话是有政策水平、给面子的,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的人果然“都想把中医的工作办好”吗?主管中医发展政策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在用人制度和方法上难道没有缺陷?要彻底解决中医发展问题,还是需要引起国家最高决策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争取全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行啊!
发表于 2006/5/30 09: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都没有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