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35|回复: 1

“肩周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 1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6/8/3 16:35 编辑

肩周炎
独孤园丁


概念
“肩周炎”是西医病名,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对应中医,则可能是不同的多种疾病。看医书所讲,病机各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所指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故治亦不同,不能以一法或一方统之。
其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多称为“五十肩”。此外,还有“漏肩风”、“肩凝”、“冻结肩”、“肩袖损伤”等等名称。
它是以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其发生多有肩部扭伤,挫伤,或慢性肩部损伤史等前因。在此基础上,或由气血不足,或外感风寒,风寒湿痹,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筋骨损伤,血瘀痰阻等等原因造成。

热痹
肩膀是人体的两侧,本属于少阳部位。但有一类患者,往往有太阳表证的隐匿携带,在肩臂疼痛的同时伴有颈椎疼痛,这是太阳病;由于体表受邪长期不解,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增大,表邪入里,进入阳明地带而化热,阳明亦病;久而热邪流注积聚于两肩膀,成为“肩周炎”,此时已是三阳并病;故此类患者应以太阳、阳明、少阳并病论治,因证之差异又可细分:

1、大柴胡合桂枝加葛根汤证有口干舌燥或内热重者,再加石膏。
患者多为大黄体质。一般体格粗壮,易出汗,往往伴随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食欲较好,性格暴烈。并且颈椎病严重程度往往大于肩周炎。肩膀虽然疼痛,但是肩臂活动尚可。

参考剂量:
柴胡3060枳实915大黄615白芍1530黄芩1224半夏921桂枝1224葛根2142生姜2448(石膏2448

2、大柴胡加葛根汤  这类患者平时出汗少,怕冷,肩周疼痛程度大于颈椎,疼痛时候肩膀手臂活动不能自如,稍微活动则疼痛钻心,严重时不能拿筷子,不能端碗,如厕时手不能系腰带,双手麻胀。

参考剂量:
柴胡1530黄芩915白芍915半夏69大黄69枳实69葛根1530麻黄69桂枝69炙甘草69生姜1224红枣10枚(石膏1530

3、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加四苓散证这类患者有湿热,小便黄,脸色黄,头面容易出汗出油,流黄汗,身体发粘,怕热,往往伴随慢性胆囊炎。无论冬夏都容易出汗,身热如烤,坐板凳上,一会板凳都会发热,坐汽车、坐椅子时,靠背需要垫上手,把身体和靠背分开,不然几分钟后背就会发热难忍。这种病人阳热盛,表证不明显。
如果热势加剧,湿热在下,独阳无阴,则成为大黄硝石汤证。

参考剂量:
柴胡1530黄芩915半夏69大黄69枳实69白芍915茵陈915桅子69泽泻912白术69猪苓69茯苓69知母915龙胆草69银花912石膏1530

4、大柴胡合白虎桂枝汤证此类患者一般食欲旺盛,消化力强,口渴多饮,感冒时则全身疼痛。

参考剂量:
柴胡 1530白芍915黄芩915半夏69大黄915枳实69石膏2142党参915知母915

5、柴胡桂枝汤证此类患者也伴有颈椎病或背部疼痛,但无里证,故为太阳少阳二阳并病。
这类患者多为桂枝体质,患者的体型多偏于消瘦,容易出冷汗,体力低下,容易疲劳,容易腹痛,易失眠多梦,低血压,营养不良等。
久痛入络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

参考剂量:
柴胡15黄芩9半夏9生姜9党参9炙甘草9桂枝12白芍12大枣12枚片姜黄12

寒痹
1、外有风寒,内有痰瘀朱良春先生认为:“久痹疼痛,未有不因停痰留瘀阻于经隧者”。并有专方:

姜黄、制南星、桂枝、蜂房、赤芍、海桐皮、淫羊藿、鹿角、制附片、当归、白芥子

2、外有风寒,内则气血俱虚,经脉瘀阻治以散寒、活血、通络。

方用:
丹参50克当归50克乳香50克没药50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制马钱子10桑枝50桂枝50麻黄30细辛30

上方共研细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两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一般的患者一料以内,可以治愈。

前四味药为张锡纯先生的“活络灵效丹”,本方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加穿山甲、元胡、制马钱子,通络止痛;麻黄、细辛散寒;桑枝、桂枝祛风并引药达肩臂。

肝郁
两臂肩膊痛,病机为肝气之郁的,先贤傅青主有方。

方用:
当归白芍各90柴胡陈皮15羌活秦艽 白芥子 半夏各9 附子3 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而羌活柴胡又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 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

痰饮
指迷茯苓丸证。
《医学心悟·肩背臂膊痛》云: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而亦有不尽然者。
《方剂学》:“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乃是“痰停中脘证”。  
为加强疗效,加理中汤以温化痰湿,加姜黄引诸药达肩部,效如桴鼓,皆不过五剂。  
指迷茯苓丸源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

药物组成:
枳壳、芒硝、茯苓、生姜、半夏。
主治:燥湿和中,化痰通络。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胸阳不足,痰瘀互结
病机为《金匮要略》胸痹范畴。
针对本病本虚标实,治以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标本同治。
仲景有瓜蒌薤白半夏汤。
以此为基础方,随证加味,如兼有气虚,加参、芪。

津液受损,阴血不足
病机为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的肩周炎。

方用:
芍药甘草汤加羌活、桂枝、桑枝。


以上所列,大体涵盖所谓的“肩周炎”,临证个案或有杂合,然多在上述范围,应寻求主证,兼证,随证立法变方,圆机活法论治。






发表于 2024/9/6 12: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