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56|回复: 1

【深度思考】精准医学视角下的传统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5 1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精准医学”计划,由美国率先提出。随后,我国成立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并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1]。由此,“精准医疗”成为席卷世界的医学发展新高潮,医学界也将从原来的循证医学走向精准医学,开启了一个医学新时代。[/b]
[b]       在新一轮的医学革命中,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如何认识精准医学,如何将精准医疗运用于临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道路,是中医学界需要深思与探索的新课题。[/b]
[b] [/b]
[b]一、精准医学含义[/b]
[b]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定义,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b]
[b]       该内容一方面包括新兴治疗,即个性化的治疗,希望能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以来的“一刀切”方法。遵循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个体差异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基础是个性化诊断,核心是个性化药物,并以基因测序等检测诊断技术的成熟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础。[/b]
[b]       另一方面包括预防,即通过基因筛查,进行诊断或预防遗传性疾病,或社会人群基因变化规律,检测疾病谱和基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行流行病学的干预等。[/b]
[b]       基于上述内容,精准医学包括了人类的未病、欲病和已病[/b][size=2][b][2][/b][/size][b]。[/b]
[b]二、精准医学的启示[/b][b]       (一)架起沟通的平台[/b]
[b]       精准医学不仅只立足于治病,已经开始关注人及相关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外在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开始重视系统论和整体论的发展趋势。而整体观、系统论正是传统中医的特色所在,这充分表明了在研究模式上,现代医学是接近传统中医的思想,而非否定传统中医的模式,这也是对传统中医价值与魅力的侧面印证,同时这一发展趋势更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沟通平台。[/b]
[b]       (二)契合个体化治疗[/b]
[b]       希望实现对疾病的预测,就需要清楚个体的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例如遗传性疾病、肿瘤等基因测序筛查等。每个人(或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等内在因素及外在影响不同,因而需要制订个性化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如药物遗传学与生物标记物核心支撑技术就成为了个体化用药的重要参考。因此,精准医学强调个体差异及个体化治疗这一理念,刚好契合了传统中医个体化治疗思想。由于每个人(或患者)的阴阳气血、特质不同,病因、病机、发展转归也就不会相同,因而才需要个性化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证而异,因时而异。[/b]
[b]       (三)暗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b]
[b]       精准医学除了关注个体,同时还对个体存在的环境予以重视与研究,因为发病不仅与个体基因等相关,还与基因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证实除了遗传病(如罕见病)之外,大部分疾病是多基因相关,并且和后天环境也存在一定关系。[size=2][3][/size]根据WHO的研究显示,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基因所占的权重其实并不大,只有15%~20%,而生活方式等非基因因素却占比高达60%。这一内容与中医所讲的天人相应是相吻合的。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素体固然重要,但顺应时空更重要,正如《灵枢•岁露》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所以精准医学这一内容暗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b]
[b]        (四)结合传统中医实现发展最大化[/b]
[b]       “精准医学”的开展使人类对某些疾病,尤其是由局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但距离全面推广到临床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比如基因组数据与临床医学信息之间的整合,基因组数据无法被医生搜索、共享和理解[size=2][3][/size];又比如大数据智能分析方法有待改进,因为基因及基因组、病证发生因素等大数据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是现行分析方法无法胜任的;新型智能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也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时日落实。[/b]
[b]       与现代医学相比,传统中医学走向“精准”有着体现“个体化医学”特征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理念方法,其精准化且已临床进行了长期的验证与实施,借助传统中医的思想与方法,将有助于精准医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方向性、药物靶向的精准性,促使其发展最大化。[/b]
[b]       通过上述剖析,精准医学其指导思想正暗合传统中医的天人相应理念,个体化理念与中医个体化治疗不谋而合,其理论体系与方法有助于精准医学的研究方向。这也决定了传统中医必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之路,在世界精准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b]
[b][b]三、中医精准医学探索与反思[/b][/b][b]       (一)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精准医学探索[/b]
[b]       辨证论治体现了个体化医学,如中医学在诊断疾病中强调辨证,强调个体特质对疾病的影响;在治疗疾病时又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区别;考虑到环境、季节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在治疗时结合“因地制宜”、“因时治宜”、“因人治宜”。这一理念或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然而,辨证论治也存在一些亟待深度思考的问题。[/b]
[b]       1[/b][b]、脱离天人相应[/b]
[b]       任何事物(包括人)存在于自然(宇宙)之中,都与整个自然(宇宙)发生联系,正如《素问[/b][b]•[/b][b]至真要大论》:“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九 极 中 医》:“人体的构成以及[/b][b]生命活动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是相一致、相通应、息息相关的”[size=2][4][/size]。万事万物(包括人)皆是应天地自然而成,顺应自然而行,因此,事物(包括人)如何变化、显现,除了与实体(个体)本身关系密切,同时还与实体(个体)存在的外部广大领域(自然时空)有着密切联系,即通过实体(个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如女性月经来潮周期与月象朔望周期的一致性;人体各脏腑的气血随着昼夜阴阳的盛衰交替而发生相应的盛衰变化,等等。这些不仅由人的形体本身决定,同时还受制于日月星辰、昼夜四时。因此,事物(包括人)的现象层面,不仅仅是事物自身的形体,它同时还是自然(宇宙)整体在事物身上的“映射”。[/b]
[b]       但辨证论治是以症状和体征这些表现于外的现象为切入点,而这些现象(症状)是人应自然时空的结果。其因为失去了传统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的思维,导致对现象与本质之间认知的误差,也决定了[/b]辩证[b]论治从开始就存在一定片面的、局部的认知。由此可见,以这些症状归纳综合的“证”,就很难反映问题的本质(病因),最终导致[/b]辩证[b]结论缺乏精准。[/b]
[b]       2[/b][b]、无证可辨困惑[/b]
[b]       现代中医的辨证施治体系前提是有证(症)可辨,如果病患是毫无症状、体征等的潜在疾病的治疗或养生保健,辨证论治体系则显得无力,尤其是面对现代医学的疾病谱和诊疗辅助技术,其已逐渐显露出“无证可辨”或者不够精细准确的缺陷,缺乏客观“量化”指标而不被学术界认可的现状[size=2][5][/size]。[/b]
[b][b]       (二)现代科研为代表的精准医学探索[/b][/b][b]       现代医学基于还原分析的理念,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面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这一过程更深深影响到了中医者的思维,以至于认为只有建立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体组织、细胞、分子基础上的认识才是科学的,并在这一道路上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科学研究,如运用数学理论以及数据挖掘的方法量化中医,还包括中医理、法、方药等方面的数学模型的建立[size=2][6-7][/size]、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中医[size=2][8][/size]以及中医药量化研究[size=2][9][/size]等。从某种形式上讲,这些研究确实为中医精准医学提供了方法与参考。但对这个特殊的、肉体与精神共存的人体而言,对其状态的精准把握并非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精准”度所能实现的,更多的与我们作为参照系的状态描述系统的层级、包含状态变量的总数有着更为至关重要的联系。一个状态描述系统的层级越低,引入的参量总数越多,采用它要实现“精准”辨识的难度就越大[size=2][10][/size]。从这个角度讲,这一背离了中华传统人文思维模式的科研道路注定是要失败的。[/b]
[b]四、未来中医精准医学的方向[/b]
[b]       (一)保持中医特色[/b]
[b]       实现中医的精准医学,必须能将天人相应整体观落实到临床上,具体贯穿于理法方药当中,而不是一句理论上的空泛口号;尊重个性差异,专于个体化治疗;一时一法,一人一方。[/b]
[b]       (二)预后转归与治未病[/b]
[b]       临床除了精准诊治之外,还必须将疾病的预后转归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以天人相应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建立系统的、精准的治未病方法论。[/b]

[b][b]参考文献[/b][/b]1、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 21(2):133
2、贾岩.程京:用精准医学解中医方程[N].医药经济报,2015-9-2(10)
3、柴映爽.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二):基因测序的误区和瓶颈
4、林辰.九 极 中 医[M].中国图书出版社,2015:83
5、贺大强, 孙喜灵. 关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36(5):10-13
6、 顾作林,李芳,袁同山,等.中医方药量化研究中“相对药量”数学模型体系再探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2013, 43(11): 166-170
7、 李芳,顾作林,袁同山,等.中医方药归经量化研究中“归经系数”经典数学模型的建立 . 数学医药学杂志 , 2011, 24(3):253-254
8、 孟庆波,尹怡欣,张德政,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医证候量化辨证分型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38(10): 1631-1641
9、刘耀.中医脉象数理量化创新方法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6-7
袁冰.传统中医学离精准医学目标更近[N].中国中医药报,2015-9-16(3)
[align=right][b]作者:小溪流(执业医师)[/b][/align][align=right][b](九 极 中 医 社 区阶梯群)[/b][/align][b] [/b]
[b] [/b]
[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b]【九 极 时 空】[/b][/align][align=center][b]专属于独立版权的九 极 中 医原创理论体系,[/b][/align][align=center][b]欢迎读者分享或转发到朋友圈,[/b][/align][align=center][b]但任何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或抄袭![/b][/align][align=center][b]如有侵权,本订阅号将保留法律追索的权利![/b][/align][align=center]----------------------------------------------------------------------------------[/align]
发表于 2016/6/26 0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就是这篇帖子,读完后感触非常的深,精准医学必将是中医未来之路,而与之相应的九极中医也必将有一席之地。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