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62|回复: 0

白粹昭:北大对话刘力红 内证是中华文明前进的一只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 12: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纯粹中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6年11月6日刘力红先生在北大百年大讲堂中医讲座,与友人李辛、杨永晓、金亮同往。

最后在答问题环节,笔者问:刘老师,你在《思考中医》中的点睛之笔,我认为是第一章中"理性思考与内证试验"。您及您的师父(指李阳波)对内证是如何认识的呢?

刘先生在回答:"内证是中华文明前进的一只脚!"

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见仁见智,中医的传承之所以式微力衰,正是缺少了前进中的一只脚,蒙昧者甚至不知道是缺少一只脚。一只脚是不能走路的,站都站不稳,这就是中医的现状。

刘力红先生在《思考中医》引用了李时珍的话,经络隧道,若非返观内视者,是难以说出道道的。愚想,李时珍对奇经八脉的考证,就是内证的试验。当时李时珍是具备了内证的素养和能力的。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也讲了任督小周天运行的锻炼,想必是有感而发。经络、气、气化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明代李梃曾说,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经络是人体能量的路径,而经络流动的是气,这个"气"是通过内求体会到的。我们看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中有多少关于"气"的字眼。

我们怎么去察证经络,怎么去体验到这个"气"呢?民国医家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倡医士应参读《丹经》及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可以体会到"气"的运行感受,可以卫生,能沦我灵性,益我神志。张氏且身体力行,谙熟此道。且在著述中引用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阎百川先生之言"中医源出道家,初皆注重修养。功候既深,能明了自身只脏腑,便能得生人气血循行。"张锡纯评其为"此开天辟地之名论也。"自此可看出,阎百川医也谙熟医道,或许是其退隐台湾后得以长寿的缘由。

静坐悟道,其觉在通。前一段时间我曾指导一患者静坐,同时可默念"恬淡虚无"作口诀。来收摄心神,辅助治疗。"恬淡虚无"一词出自《内经》,默念"恬淡虚无"就是一个练功的方法。舌头在口腔的运动,及其这个口形,就是一个交通任督二脉的过程。思想其内涵,也可收摄心神,逐渐体会到"真气从之"的感和受。领悟生命活动的些许奥秘。恬淡虚无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在这中精神状态下体验生命活动,主宰声明活动。

孙思邈要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能安神定志,这需要有内在修养,是一种境界,不是轻易做到的。

中医是本土文化,是讲精气神的文化。治病是调整先是调心调神的过程。医者诊治,需要心神之灵明,患者亦需要恢复心神之灵明。三教圣人治人心病,心不病则身不病,都是在形而上的层次提出要求。我们当今的中医教育,一些所谓"师者"多是形而下的教导,在形而下的层次也是残缺不全,因为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