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837|回复: 7

出人意料的经方外用法 — 穴位贴敷-经方也可这样用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4 15: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人意料的经方外用法 — 穴位贴敷原创 2016-05-22 毛国安 [url=]中医书友会[/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医书友会第97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毛国安

I导读:毛老师的这节课是小编几个月前预约来的,内容超乎想象的精彩,强烈推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方也可这样用——从治验案例谈经方贴敷在临床的应用及体会

“灵兰书院”的各位老师,晚上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毛国安,网名若谷,来自西北古城西安,自己经营着一家中医诊所。根据中医书友会王超老师的安排,今晚由我来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学习经方、应用经方的体会。

在进入正式交流之前,我先向大家提问一个问题:

当你面对一个小儿患者,他不愿意服用中药,或者说服用中药即吐,无法进行中药治疗时,你该怎么办?当一个成人患者说煎药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煎药条件时,你该怎么办?我是一个个体中医从业者,每天在门诊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是中医人,中药就是我们治疗疾病——还病人以健康的武器。病人不愿服用中药或者无法服用中药,那我们手中的武器,我们的经方、我们的中药,还有用武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医治病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即有内治,还有外治。即有内治的煎剂、膏、丹、丸、散等剂型,还有外治的熏蒸、外洗、灌肠、贴敷等方法。

今晚,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经方贴敷的问题。

中药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求生存,经过无数代人的经验,逐渐积累而成。至清代已发展为治法多样、理论比较完善的一门学科,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就是其集大成者。

中药贴敷有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特点,广受基层群众和患者欢迎。贴敷所用药方,可用时方、经方,也可用自拟方。但我为什么要单提用经方贴敷呢?因为经方已经过至少1800多年的历史检验,虽药味少,但力专效宏,疗效可靠,我们直接应用就行了。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这样的高起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经方不但内服效果显著,贴敷同样效果很好,有时甚至是很惊人的。下面我通过十个临床案例来说明。

【案例1】发热案

王姓小儿,男,5个月,2016年4月23日下午初诊。

其母诉患儿黎明时发热,上午烦躁不安,哭闹不食。查体温38℃,身热无汗,皮肤干燥,咽部轻度充血,舌苔薄白,诊断为“发热,风寒感冒”。予麻黄散1.0克,姜汁调,贴脐8小时。次日二诊,患儿母夜半去掉药贴时,感觉患儿热退。早晨起床时测患儿体温37.1℃,上午精神好转,自己玩耍,吃奶排便正常。门诊查体温36.6℃,无涕嚔,不咳嗽,咽部轻度充血,苔薄白。予小柴胡散0.6克,细辛0.1克,姜汁调,贴脐后愈。该患儿治疗期间未服用任何中西药,治疗两天,贴敷两次而愈。

按:初诊时因发热无汗,苔薄白而诊断为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贴敷;二诊时热退表解,但仍有轻度咽充血,再予小柴胡散和解半表半里之余邪而效。

小儿病的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轻易重,变化迅速。贴敷是每天一次,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处方,能恰当、迅速地应对小儿病情的变化,这是贴敷有别于其它治疗方法的一大特点。

【案例2】腹泻案

张某,男,1岁8个月,2016年4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热腹泻3天。发热第一天上午就在县妇幼保健院就诊,予口服药回家,至下午发热腹泻加重,再次在妇保院就诊,开始输液。但输液3天发热不退,腹泻不止,经别人介绍来我门诊。查患儿精神尚可,体温38℃,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身热腹软,肛周红,诊断为“发热,协热利”,予葛根芩连散解表清里,方用葛根0.4克,黄芩0.2克,黄连0.2克,甘草0.1克,水蔓青液调,贴脐;再以小柴胡散1.0克,姜汁调,贴中脘。次日二诊,发热退,从昨天治疗到现在就诊,共大便两次,糊状,量少,有少许食物残渣,再以葛根芩连散佐少许干姜贴脐而愈。

按:小儿贴敷,病情较轻时可每天每次一贴,病情较重或病情较复杂时,可每天每次二贴。该患儿的治疗主方是葛根芩连散,因有阵发性发热,有寒热往来之意,故加用小柴胡散,第二天热退后停用。和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应该用尽可能少的药物治疗小儿病,以达到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贴敷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案例3】咳喘案

杨某,男,6个月,2016年1月19日初诊。

主诉:咳喘7、8天。在县中医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门诊输液3天,雾化5天仍咳喘不止。查精神尚可,无发热,呼吸喘促,双肺听诊闻及较多痰喘鸣。患儿“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这是典型的射干麻黄汤证,遂用射干麻黄散0.8克,姜汁调贴膻中。次日二诊,双肺痰喘鸣仍很多,没有减轻。这是病重药轻之故,所以再加一贴,仍用射干麻黄散,分别贴于膻中、肺俞两个穴位。三诊时咳喘大减,只早晨起床后较明显,上午不太喘,听诊双肺痰少喘止,继续用射干麻黄散贴敷膻中、肺俞。四诊,夜未咳,睡眠安,晨起轻咳,双肺痰喘鸣完全消失,射干麻黄散再贴敷一次而愈。

按: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冬季,一岁以内的婴幼儿易感。由于婴幼儿不好喂药,父母又心疼孩子输液,中药贴敷有很好的用武之地。对这类患儿,我常用射干麻黄散或小青龙散贴敷,不用口服任何中西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优于口服或输液的效果。

经方贴敷不但对小儿发热、咳喘、腹泻这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效果很好,对儿科一些急证也有不错的疗效。

【案例4】汗后啼哭不止案

李某,男,10个月,2015年8月18日下午6时来诊。

其母诉患儿黎明2点时,突发高热,烧至39℃,随即去县妇幼保健院急诊,输液两瓶后汗出热退。当时出汗较多,浸透了衣服。回家后仍汗出,并烦躁不安,啼哭不止,家长怎么哄也不能使患儿安静下来。刻诊:患儿烦躁哭闹,面色㿠白,头身凉,皮肤湿,手不温。头有汗珠,咽轻度充血,腹软,心肺无异常。视其病历,输液中有地塞米松3mg,诊断为“大汗亡阳,耗伤阴液”。《伤寒论》第20条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之训,遂用附子0.3克,桂枝0.2克,白芍0.2克,甘草0.2克,姜汁调,贴脐。贴敷后患儿啼哭渐少,半小时后患儿身温汗停,啼止神安而愈。

按:小儿外感发热当用汗解,西医汗解的方法除用解热镇痛剂就是使用激素。激素退热疗效确实肯定,而且迅速,但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过汗伤阳、损伤阴液的现象。该例10个月大患儿,用地塞米松3mg,显然剂量过大。小儿输液后哭闹不止,甚至大汗淋漓的病例临床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用抗生素、激素,并输用寒凉的液体,损伤了患儿的阳气。遇到这些病例,我常使用桂枝加附子散或四逆汤(制成散剂)贴脐,大都能收到一贴即愈的效果。

以上4个案例表明,经方贴敷儿科常见病有很好的疗效。对内科患者来说,也常能碰到患者不愿服用中药,或者说工作忙,没有时间或没有煎药条件等推托之辞,经方贴敷也是解决这个问题不错的选择。其实,经方贴敷对内科常见病及杂症也有很好的、甚至是惊人的效果,再举数案予以阐明。

【案例5】感冒案

朱某,女,60岁。

主诉:“流清涕、头痛两天”。身困无力,头脑不清,想睡又睡不着。察其面色萎黄,精神差,无发热,脉沉缓。予麻黄0.2克,附子0.5克,甘草0.2克,姜汁调。贴脐后清涕头痛止,精神好转,自觉无明显不适,再贴一剂,巩固而愈。

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虚人感冒的常见表现,临床上这种病人很多,我常用麻黄附子甘草散或麻黄附子细辛散贴敷,大多都能收到一贴知、二贴已的效果。

【案例6】眩晕案

李某,女,65岁,2016年1月8日初诊。

主诉:“眩晕5小时”。早晨起床时突发头晕,并呕吐2次。因眩晕不缓解,头晕欲仆,不能支持,来诊所要求输液。患者素有高血压、颈椎病史,眩晕经常发作,每次发作都是输液治疗。查体:胖,神志清,体倦容,BP140/80mmHg,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舌边齿痕,脉沉缓。我告诉患者这是体内水液过盛,不能排出,向上犯逆而致眩晕,不适宜输液治疗。患者听后说:“你说的太对了,十天前我两下肢水肿,还住院了。”并同意贴敷治疗。予茯苓0.4克,桂枝0.3克,白术0.2克,甘草0.1克,姜汁调,贴脐。

次日二诊,一见面患者就说:“你的贴太神了,我昨天回家走到半路上,就不眩晕了,直至晚上睡觉前,眩晕都没有再发作。但昨晚我洗了两件衣服,今晨起床眩晕又发作,呕吐4、5次,并出现畏寒项强,坐着不动头晕慢,动则眩晕剧烈。”诊断为水饮未除,又感外寒,继续用苓桂术甘散贴脐,再加用葛根0.4克,麻黄0.1克,桂枝0.2克,白芍0.2克,甘草0.1克,姜汁调,贴大椎。三诊诉,晨起眩晕未发作,也无任何不适,再贴苓桂术甘散,葛根(汤)散巩固而愈。

按:眩晕是内科的常见病,而比较多见的是心源性眩晕和颈源性眩晕。心源性眩晕多是水液代谢失常引起,主要表现为“起则头眩”,而颈源性眩晕常和受寒有关,寒邪导致膀胱经经脉不利,临床主要表现为“项背强几几”。遇见这些眩晕患者,我常用苓桂术甘散或葛根散贴大椎或肚脐,两方单用或合用,往往能收到比口服还快的效果。

【案例7】胁痛案

王某,女,38岁,2016年4月6日初诊。

主诉:左后背靠近季肋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多。每于生气、劳累、天冷或月经来潮时发作,近几天因劳累胁痛又发作。查无明显体征,仅患部酸困疼痛不适。胁痛在生气、劳累、天冷、月经来潮时发作,表明病患为寒凝血瘀所致。用大黄附子散以散寒祛瘀,方用大黄0.3克,附子0.5克,细辛0.2克,姜汁调,贴患处。次日二诊,患部疼痛已除,仅有酸困不适,用大黄附子散再贴一剂愈。

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篇第十五条说:“胁下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胡派传人冯世伦教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哪一体部,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夹瘀所致,用之均效。”说明大黄附子汤治疗胁痛等偏于一侧的疼痛,效果很好,临床应用广泛。但用这个方贴敷有没有效果,效果又怎么样呢?我的这个病案表明,贴敷治疗不但有效,而且效果很好。

【案例8】痛经案

贾女士,38岁,2015年6月19日下午初诊。

主诉:“月经来2天,小腹胀痛1天”。患者前晚在吃冷食后,小腹胀痛,经血色黑,今小腹胀痛加剧,并伴胸闷、口苦、呕吐,诊断为“痛经”。予柴胡0.3克,黄芩0.2克,党参0.2克,半夏0.2克,甘草0.2克,姜汁调贴脐。次日二诊,患者诉当晚即小腹痛止,胸闷、口渴、呕吐解除,唯精神稍差,再贴小柴胡散一剂而愈。

按:我门诊以儿科、内科病人较多,妇科病人很少,对这例痛经患者的诊断治疗,并无太大把握。但患者有胸闷、口苦、呕吐等小柴胡汤主症,就果断应用,效果居然很好。说明经方对证不对病,有是证,用是方,只要方证对应,用来贴敷,同样效果好。

经方贴敷不但对常见病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对一些重症,按常规需要住院治疗的病证,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9】心源性哮喘案

杨某,男,61岁,2015年4月23日上午就诊。

主诉:“痰多咳嗽气短十余日”。来诊所要求输液。患者痰白泡沫状,气短,活动则甚。近几天频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于睡眠中憋醒,坐起方能缓解,一夜反复发作5、6次。观其体型肥胖高大,面色晦暗,唇色青紫,左上睑肿胀(喜左侧卧位),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双肺哮鸣,上腹痞硬。患者感胃脘痞硬则发气喘,胃脘变软则喘止,饮食二便可,下肢不肿。诊断为“心源性哮喘,慢性心衰,心功能三级”,建议患者立即去住院。

患者说此种情况反复发作,每次都要住院,输液5、6天才能缓解。这次他不想住院,他害怕了住院,想在我这儿输液。我说你已心衰,输液只能加重心脏负担,建议中药治疗。他嫌麻烦,说无药锅也无法煎。我说那就用中药贴敷吧!病轻了咱们继续治疗,病不缓解你明天一定要去住院。遂用桂枝0.2克,茯苓0.3克,白术0.2克,甘草0.2克,姜汁调,贴膻中。

次日二诊,患者连声夸赞说:“你的方法太神奇了!我昨晚睡眠很好,只夜解小手起床一次,今天咳嗽大减,咯痰也少,气短减轻,胃脘痞满也大减”。察其面唇青紫大为好转,左上睑肿消,三凹征不明显,再用苓桂术甘散贴敷一次,哮喘心衰竟然而愈,我对这样的疗效感到不可思议!

以上九个案例都是经方贴敷治疗成功的案例,有没有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失败的案例呢?有!我现在介绍一个至今让我不能忘怀的败案。

【案例10】腹泻亡阳误治案

王某,男,7个月,是我同学的孙子,2015年6月15日下午5时来诊。

主诉:“吐泻2小时”。2小时内吐3次,水样便4次。视其神疲,触其头不温,手足凉。诊断为“腹泻”,予理中汤贴敷,嘱注意保暖,并用口服补液盐补液。下午7时同学来电话,说孙子又腹泻2次,但头部手足已热,嘱继续口服补液。次日下午5时去电话询问病情,同学告诉昨晚10点,去掉药贴后(我告诉他贴敷5小时)又水泻2次,去医院急诊,随收住院。

按:这个败案有二点教训:一是辨证不准,选方失当。患儿短时间内吐泻7、8次,阳气已随失津耗伤。头不温,手足凉,为亡阳之象,病已入少阴而非太阴。治疗当急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却用理中汤温中健脾,虽有收效,而终于阳气不复,病重住院。理中、四逆虽然均为温阳祛寒之方,但证治却有很大差别。理中意在温中健脾力较缓,四逆重在回阳救逆力较急。看来,经方之用,贵在准确。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是处理不当,没有向家长告知病情变化的后果及应对措施。本例腹泻病情较重,本应立即住院,贴敷只能做为应急之法。由于处置不当,险酿大祸,教训深刻,永当难忘。经方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今天就介绍这么多。

总结

通过以上十个临床案例的介绍分析,相信各位老师对经方贴敷已经有了大概了解。下面,再谈谈我运用经方贴敷的体会。经过大量经方贴敷的临床实践,我对经方贴敷治疗常见病有以下体会。

一,只要辨证准确,方证对应,经方贴敷疗效显著。经方不仅口服有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经方贴敷同样能做到,甚至有比口服更快捷、更好的疗效。经方贴敷可配合经方口服,形成互补,做为一种替代的选择,甚至在某些病种如腹泻的治疗上,可以成为主导治疗方法。

二,经方贴敷和口服在疗效上有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异。虽然“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但“所异者法尔”。由于给药途径不一样,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进而造成疗效上的差别。例如,发热是临床上的常见证,发热无汗的表实证用麻黄汤,半剂甚至一服就可汗出热退;而用麻黄汤贴敷,若不配合其它疗法,半天也不见得能汗出热退。但用苓桂剂治疗水饮眩晕,贴敷疗效好像要好于口服。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如大家熟知的硫酸镁,有消炎利胆、镇静降压解痉、泻下通便、消肿止痛的作用,但却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来实现的:口服可以消炎利胆,泻下通便;静脉注射则镇静降压解痉;而外敷治疗疖肿包块却能消肿止痛。经方方药做为一种混合药剂,是否也有如此规律呢?同一经方贴敷,是否还有内服所不具备的作用呢?这都是未知答案,需要更多的同仁来研究和探讨。

三,经方贴敷是有适应范围的。和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一样,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包打天下,也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包治百病。高热、严重脱水等是不适宜经方贴敷的,或是要配合其它疗法。

我学习经方、应用贴敷还不到两年时间,所看疾病也都是基层诊所的小病和常见病。所以以上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或偏颇,所举病案在诊断和治疗处方上,有可能不太准确,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效仿,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经方还可以这样用,经方还能贴敷治病。

经方药简力专,疗效可靠;而贴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患者可以随治随贴,随贴随走。经方和贴敷两者结合,经方贴敷可以扩展经方的使用范围,最大程度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的交流到此就结束了。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老师的收听,再见。(毛国安-2016.5.11在“灵兰书院”微信群的讲课)【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附:感谢毛老师如此用心地讲完课之后还亲自打字整理出了这篇文字,同时感谢储小彬和张术强两位同学,他们同时为这篇文章的整理工作付出了劳动,借此感谢所有默默为中医书友会付出的亲友团们!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原创,编辑/王超。校对/闫奇峰、王勤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I导读:毛老师的这节课是小编几个月前预约来的,内容超乎想象的精彩,强烈推荐!

一直审查没有通过,哥哥才通过了,自己顶一下
发表于 2016/6/4 0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穴位贴敷疗法确实是好东西,这一点我是早就知道的
发表于 2016/6/4 16: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发表于 2016/6/5 14: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发表于 2016/6/5 22: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楼主介绍的这个方法又为经方治病拓宽了道路,尤其是不能服中药的人或不具备条件的人开辟出一条新径,值得推广和积累經验。
发表于 2019/3/19 00: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目前拟向领导建议开展穴位贴敷法及其他外治方法,有这贴心里也就有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