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达夫

【讨论】不明原因突发性下肢不遂病例一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6-20十四诊,服药期间继续稳定改善,只是手足及膝盖部位呈持续性痛甚,每日服用止痛片增加到三片,口不干,身热明显减轻,饥饿感增强,头已不胀,大便日三次质稀,舌质谈苔白薄腻,白腻苔退化很多,脉左右弦滑略细数,节律正常,两尺沉弱,左关稍浮。方药不变,即用前方三剂。
体会:关于肢痛,自从副药以来就发生这种症状,每逢天气变化而加重,先是四肢疼痛,现在局限在手足(主要),而且疼痛加重,但是肢体力度灵活度敏感度都有了很大改善,病人现在的状况很好,所以我认为是好现象,“病入四末”,继续“追击穷寇”,可能离成功不远矣。但愿如此。
发表于 2006/6/21 22: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四肢疼痛,现在局限在手足(主要),而且疼痛加重,但是肢体力度灵活度敏感度都有了很大改善,病人现在的状况很好,所以我认为是好现象,“病入四末”,继续“追击穷寇”,可能离成功不远矣

同意,好转减轻的表现!
发表于 2006/6/22 07: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看法

风寒湿是就外邪而言,痹当指正气而言,即气血不通,诸温热药主要对外邪而设,方中虽有当归川芎活血,力量可能不够。我曾治胞妹老寒腿,用过中西药,乏效,无奈我又不识医,只好用些寻常姜和葱白外敷,寒痛的面积竟然变小,最后小至一个点痛,推测有瘀血,加桃仁捣烂外用竟愈。联系案中之疼痛,盖寒入血分,方中活血药又少,又非温热药所能解,所以疼痛不止。读何绍奇先生书,云老鹿角有活血攻坚之长,与扶阳不悖,又记得张锡纯前辈治腿疼一案中用鹿角收奇效,以为可用,不知然否?湿邪未尽,法则还不变,看法不知是否正确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寒湿是就外邪而言,痹当指正气而言,即气血不通,诸温热药主要对外邪而设,方中虽有当归川芎活血,力量可能不够。我曾治胞妹老寒腿,用过中西药,乏效,无奈我又不识医,只好用些寻常姜和葱白外敷,寒痛的面积竟然变小,最后小至一个点痛,推测有瘀血,加桃仁捣烂外用竟愈。联系案中之疼痛,盖寒入血分,方中活血药又少,又非温热药所能解,所以疼痛不止。读何绍奇先生书,云老鹿角有活血攻坚之长,与扶阳不悖,又记得张锡纯前辈治腿疼一案中用鹿角收奇效,以为可用,不知然否?湿邪未尽,法则还不变,看法不知是否正确
首先感谢为此病提出的建议。很愿意交流看法。
1就此病例的病因病理而言很复杂,“寒湿痹阻肌肉经络”属实,但究竟外邪重还是内邪重?虽然病人经常外感,再加上误治失治,似乎外邪为主,可我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应当属于“正气虚内邪盛”,从治疗体会来看,刚开始时注重解除外邪,因为脉证好像外邪很重,随着治疗观察,逐渐认识到正气虚(脾肾阳虚“)是本病的关键,所以在后来的治疗中紧紧围绕“温补脾肾,温化寒湿”这个中心,从用附子干姜麻黄桂枝等来看,也是扣住这个主题的。
2关于血瘀因素,在刚开始我也考虑到了,因为“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所以在第一次失败的治疗中也应用此法,在总结失败教训中感悟,气血痹阻的问题是存在,但正气虚,寒湿痹阻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以行气活血化淤为主,无疑是“孤军作战”,而且伤耗元气,所以在后来的治疗中改变治法取得了进展;关于“肢痛”,虽然“痛则不通”,但“邪正相争”也是疼痛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也是本病疼痛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3先生所提用“鹿角”活血攻坚,我觉得有道理,我会考虑。现在当务之急仍然温化寒湿。
请多提宝贵建议。不胜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6-23十五诊:服药期间疗效稳定,只是足痛有时更甚,舌脉余体征如前。这几天虽然阴晴变化,但总的来说气候炎热,痛症可能与天气变化有关,但不是主要方面。继续温化。
R:桂枝20 炙干草10 干姜15 川芎6 人参10 炮附子2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20 当归10 生姜15 生山芋20 砂仁10(后放)苍术10 焦杜仲10 三棱6 莪术6 生黄芪20 3剂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1: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个帖子。
2006-06-24, 05:57 PM   
五积散
白银长老


个人观点:
病治疗到这个阶段,应该阴阳并举,下肢之疾,多与肝脾肾三阴有关,久用姜桂附温阳通经,想必阴血早有耗伤。临床经验:此种治法,患者吃药就好转(阳药兴奋,催动气机)不吃药就症状如初,关键要把握住阴阳之根本。
建议先生可以参考祝味菊先生的温滋法(温潜加滋阴)来治疗,方剂可以考虑地黄饮子之类化裁,初用此法可能暂时不显效,久久自然得效(一般10剂左右)并且疗效稳定。
张景岳曰:“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诚乃医术之准则。
所谓:王道无近功。
一孔之见,见笑了。
达夫 2006-6-25
非常感谢五先生善意提醒,张景岳曰:“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诚乃医术之准则。其实这个准则一直是我临床所遵循和崇拜的,在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我一直在密切观察阴阳的变化,从以前的方子可以看出这点,特别是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我更加重视阴阳相济的问题,最近我又祥读了张景岳“大宝论,真阴论“,也再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个病例很特殊,从治疗的过程来看,我不得不重新认识温补法的问题,在以前的用药经验,每当温补法应用不当或太过,既可产生热燥伤阴的表现,而此次两个病例的治疗发现,温补法为正法,多加阴柔之药反有肘掣之弊,这是临床体会,并没有崇尚“火神”之意;我的体会,任何理论都需要在临床中亲自实践和体验,这也许也是中医各派所产生的由来吧。
希望先生继续关注并给与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个帖子。
2006-06-24, 11:34 PM    #66  
难经难
初出江湖

好人五积散终于出面了,否则等病人营内空虚再也派不出一兵一卒时,医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达夫2006-6-25不知先生从哪方面看出有“阴竭”之象?请明示,本人将十分感激。
发表于 2006/6/25 17: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一下浅见

"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针对虚证而言的,不应针对实证外邪,仲圣治痹证不也是用这些桂枝、附子、白术刚躁药吗,痹证化热加知母石膏,哪里有用滋阴助湿药的道理,对阴虚或阳虚的病人,如炙甘草汤滋阴中也用少量阳药以帮助运化。久用桂枝、附子、白术等可能一朝湿邪逐尽,有忽转大便干,出现阳明热证的机转,那时倒可以滋阴通下了。湿邪是否逐尽,应看大便与舌苔,不知病人现在的舌象和大便排泄状况怎样,烦达夫告知,一直关注此案,很佩服你的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9: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iwenyi at 2006/6/25 17:57:
"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针对虚证而言的,不应针对实证外邪,仲圣治痹证不也是用这些桂枝、附子、白术刚躁药吗,痹证化热加知母石膏,哪里有 ...

非常感谢关注。关于病人的舌像和大便,23日观察如前,寒湿并未化尽,所以在23日方中更加注重。明天再诊,我想寒湿难化,即使在炎热之时,也需守法。正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也。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9: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
Sample TextSample Text
这是张景岳提出的著名论点,也深深影响了我;但是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般虚症而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应该遵守的,但对于类如本病例,阳虚阴盛,寒湿内蕴,本虚标实,若用养阴滋润,寒湿更难温化,结果寒湿不化,阳气内闭,如此用药下去,更加阴阳逆乱,变症丛生,这样治之不若不治也。本病治疗到现在,呈现出“阳复阴化”一片生机之象,诸症改善,病向四末退化,原来的“身热口渴”等症状都明显减轻,虽然天气炎热不堪,但病人并未出现任何“热燥津伤”之象,更没有所谓“阴竭”征象,但是本人仍然密切观察病人的进展,适时调整方药,虽然本人水平不高,但毕竟不是临床新手,慎重之至,是我的原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