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三遍)
第一位我想说的是宣化上人。宣化我对他的定位是邪师。记得两年前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在网上请了一些佛经,这些佛经的后面有些有宣化上人的讲经开示。当时看了他说的一些内容,总感觉怪怪的。后来在网上百度,看了他的一些照片,第一印像非常不好,感觉形态造作,充满邪气。后来再深入了解,发现他在宣扬佛法的过程中,确定存在很大的问题。
最主要的一条是,宣化一生扛着《楞严经》是真经、不是伪经的大旗,将自己和《楞严经》捆邦在一起,搞得似乎只要别人一批判他、反对他,就是在批判反对《楞严经》一样。而且宣传《楞严经》是真经,也不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是用什么发誓、诅咒,说什么“如果《楞严经》是伪经,自己愿意下地狱。”其实对于外道来说,你就是下十次、百次地狱,他们也不会相信你。这种说法,充满江湖习气。而对于真正的佛弟子来说,《楞严经》是真经是不用怀疑的,根本无需这样过分强调。
宣化的所有说法里面都充满这样一种逻辑:《楞严经》是破魔宝典,他拥护《楞严经》,所以他是正的,反对他、批判他的,就都是魔。但实际上,他虽然口头拥护《楞严经》,自己的行事作为,却是犯了《楞严经》里面最严重的大妄语戒,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最严重的背离《楞严经》的教义。他喜欢讲神通,待人接物的时候,常常装得高深莫测,给人一种他有神通的暗示。而且经常妄言自己是什么古佛再来、菩萨再来等等。这样的事例,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网上还有很多关于他在讲经说法时的随意解说的批判,大家可以自己百度看看。
所以纵使他在杀盗淫戒方面做得再好,是位有真修行的修行人,在宣传佛法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教化了一些人,但正如《楞严经》中所说“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第二位我想说的是南怀瑾。因为本人已于去年皈依三宝,所以现在是以在家佛弟子的身份写这篇文章,所以我把南怀瑾定位为外道。也就是说他对于佛法的理解不是正见。他对佛法的讲解,就如同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鸠摩智在使少林七十二绝技一样。
南怀瑾于儒释道可谓样样皆通,学识渊博。但他也印证了老子的那句话“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他看起来好像无所不知,什么都懂。可究竟到具体的问题,却又讲不出个究竟。而且还经常犯一些对于内行人来说属于低级的错识。儒、道的问题我就不说了,网上有很多批判了。我只举一例前段时间在腾讯佛学上面看到的《南怀瑾:修行中的十种业障》为例。文章一开始就是:“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对于真正有正见的佛弟子来说,应该可以很明显就看出问题。众生皆具佛性,都可以成佛,而不是本来是佛。如果本来是佛,现在是众生,那就是倒退,没有这种说法。《圆觉经》里面说: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意思是金是从金矿里面提炼出来,一旦成了金,就不会再变成矿。《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法华经》里面也都是讲众生可以成佛,而不是本来是佛。当然有些人可能就会说我着文字相了。佛与众生本来不二。但这是佛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可以妄说的境界。做为凡夫,我们还是必须假借各种名相,以幻修幻。如果什么都不着,随便什么人都拿佛的“不二”境界来说事,则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以凡滥圣,大家随意曲解经典。
所以南怀瑾和宣化一样,都有这个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问题。当然宣化做为佛弟子,犯大妄语戒的后果更加严重。
第三位是净空法师。净空法师和前面两位相比,应该是比较好的。网上百度对他的一些批判,很多应该是属于恶意诽谤。但他做为宣扬净土宗的法师,而我本人也是以修净土宗为主的佛弟子,所以不得不指出他宣扬净土宗存在的不如法的问题。净空法师宣讲的净土宗佛经,是一本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传承下来的佛经,而是近代一位叫夏莲居居士所编的汇集本。因为《无量寿经》的译本有好几种,夏莲居居士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几个译本进行取舍,然后编成了这本“经”。实际上,这已经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佛经了。
《无量寿经》的汇集本古已有之,夏莲居居士并非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但净土宗的历代祖师,都是不赞同这种做法的。因为这样会开启后人编造佛经的先河,同时使真正的佛经反而失去流通。现在网上就流通很多这样的汇集本。近代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也对这个问题做过很明确的开示。那么净空法师做为宣传净土宗的大师,为什么还以这个汇集本来宣传净土宗呢?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根本没有认真看《印光法师文钞》,不知道印光法师有这样的开示。第二种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见识水平比印光法师高,所以没必要依印光法师的开示来做。但是印光法师做为近代宣扬净土宗的高僧,其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地位是公认的。他的《印光法师文钞》被誉为小三藏,可以说是末法众生修习佛法的指路明灯。同样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法师,更是对印光法师顶礼膜拜,三请皈依印光法师。可以说印光法师是大师中的大师。净空法师在当代虽然说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但和印光法师相比,不管是佛法上的修为,还是个人修持,我只能说还差得很远。所以净空法师做为宣传净土宗的法师却不依净土宗的祖师来宣传,是很成问题,很不如法的。
综合以上对这三位名人的批判,其实都印证了一句话,“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遭谤毁,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三位名人都受到了超过他们德行所应受到的赞誉,所以必然就会有一些谤毁来损掉他们受到的过多赞誉。他们都不知道“过誉”之害。印光大师在世时,曾经有弟子要为他立传,被他大加喝斥,并责令弟子一定要把这些书焚毁。有人将他和古时的一些大德并列赞扬,也都被他一一否定。他对弟子说“吾人一举一动,各守本分,人自不会特意诽毁。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则不但吹毛求疵者咸起攻讦,即厚德君子亦当以此而藐视之。《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
如果有人能看到这里,应该算是很不容易了。可能很多人一看了开头,就嗤之以鼻,看不下去了。心中难免会说:“你又是什么角色,敢在这里指手画脚?”。有些人则可能会同情我怜悯我,说我犯口业,要下地狱。在家人说出家人的事非,也是要下地狱的。所以我已经在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就念了三遍净口业真言。下面节选一段当代大安法师的一段开示。“有弟子问:在家弟子如依据佛言祖语破斥出家众的邪见,是否是犯说僧过?”大安法师是这样回答的:“所以在家弟子,只要是佛弟子,对邪知邪见要破斥!这个说哪一个比丘是邪知邪见,这不是说僧过!一个比丘不能称为一个僧,僧是僧伽的意思,翻译中文叫和合众,就是以六和敬的原则,所构建的四个比丘以上的——这个僧团才能称为僧伽,一个比丘不能成为僧伽,大家要明白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比丘邪知邪见,那你作为居士你可以远离,我就不说你这个事情,但是你就说了他,就事论事,说这个话跟佛言佛语不相应,跟佛的法印不相应,这是没有关系的。真理就是真理,不能说他有身份,批了件衣服,你就不敢说他,哪有这个事呢?因为他本身在末法时候,就是这些魔子魔孙要进入僧团,破坏佛法,这就是狮子身上虫,自食狮子肉。佛已经悬记,佛法外面的人是难以破坏的,就是佛教内部人破坏的,堡垒更能从内部攻破。”
做为无名无德之辈,妄说一些名人是非,自然是难免要受到别人谤毁的。但是一想到菩萨戒里面的一条“饶益有情戒”,对于发大乘菩提心的佛弟子来说,如果自己觉得对人有益的言论而不说,则也是犯戒的。当然我说了这些,也不是要将这三位名人全部否定。社会上那么多人信奉他们,也不都是傻子,他们必然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对于能够保持“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人来说,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怕有些人把他们的一言一行全部当成金科玉律、最终教诲,则难免有走向邪见的风险。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