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从医德为先

子宫内膜异位有代表性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以桂枝茯苓汤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从辨证来看,桂枝茯苓汤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在此汤的基础上加减,可能效果会更好,请讨论!
发表于 2016/6/18 11: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膀胱在前,大肠在后,子宫在中。子宫热从大小便清热,供参考。
发表于 2016/6/18 2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6/18 08:04
“《伤寒论》就是穷究如何治外感(包括感冒)的书,就是讲外感在失治、误治后如何挽回的书。后人 ...

《伤寒论》就是穷究如何治外感(包括感冒)的书,多数章节就是讲外感在失治、误治后如何挽回的。后人研究、学习《伤寒论》的理与法,已经不局限于治外感。这不是在理论上去突破或者发展了《伤寒论》,而是在实践中对《伤寒论》的理法进一步进行应用。
另外,建议遇到外感初期患者时密切注意其左关是否滑。若滑,在用伤寒论诸法时宜果断加金银花、连翘等解热之品与制首乌等养阴之品。因为目前外感初期即多寒热夹杂。寒入里化热等通俗说法并不严谨。死搬硬套《伤寒论》方子、任由热邪长驱直入容易造成严重恶果。
发表于 2016/6/18 2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mc 于 2016/6/18 20:59 编辑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3/20 17:59
谢谢老师的耐心回复!您的此证着急不得,需稳扎稳打,扶正为主等皆为良训,此条和下一条都复制粘 ...


患者目前体健,已愈。
治疗是类,常人多喜用桂枝茯苓丸。如此,对体健病轻者尚可,对体弱病重者无效。查桂枝茯苓丸,桂枝通活血脉,茯苓并非淡渗利脾实系防肾水上泛也,此类患者无不肾阳虚!余所用药,益气养阴、养肾温肾基础之上活血破瘀,此非余别出心裁,实临证师仲圣之意也。
发表于 2016/6/18 2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6/18 1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以桂枝茯苓汤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从辨证来看,桂枝茯苓汤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在此汤 ...

患者目前体健,已愈。
桂枝通活血脉;茯苓并非淡渗利脾,防肾水上泛也!余所用药,益气养阴、养肾温肾基础之上活血破瘀,实师仲圣之意也!故疗效稳而确切。仲圣之书系基础,苦学方能活用。
发表于 2016/6/19 07: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入里化热等通俗说法并不严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寒不可能入里化热,寒入里还是寒,不会是热,热不是寒入里所化!
发表于 2016/6/19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6/19 07:49
“寒入里化热等通俗说法并不严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寒不可能入里化热,寒入里还是寒,不会是热,热不是 ...

       关于寒入里化热是可以如上理解,但热之源确是与寒相关,即受寒发热,感冒之大多症状也是如此。那么寒入里之后,寒还是寒也正确,但里热此时也确与寒相关,这又该怎么理解?如果“化热”的表述不正确,那么该怎样表述这种相关呢?"隔绝"二字是否恰当?即寒在入里之后,某个脏或腑或器官组织受寒邪侵害,表现出寒证,那么在它的周围就会产生保护性的“隔绝带”,将寒区隔开,同时,在这个隔绝带的周围温度往往也会异常升高,以保护其他未受寒邪侵害的脏腑器官,尤其是性命攸关的脏腑。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寒入里化热”呢?       如此,中医的“厥”是否可以表达这个病理概念呢?
       查中医之“厥”,其本义为“逆”,病名为“厥逆”,有热厥、寒厥、暴厥、尸厥等。刘熙《释名·释疾病》:"厥,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胁也。"又现代对此的基本解释说:

       厥者,逆也,气逆、厥逆也,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论"厥"的主要病机思想。即由于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手足厥冷(热),突然昏倒而能复苏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手足厥冷(热)。"这是厥证在今天,也符合古代医学思想的基本解释。”不相顺接“、”逆乱“、”升降失常“,其病机或机理不就是”正常被打乱“,中间格(隔)而不通吗?如果这被隔之区还能运动,跑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奔豚那样,跑到心、咽喉部位,那不就是感觉即将气绝了吗?
       所以,我认为,寒入里化热虽不准确,但寒入里可为厥,是正确的——有大量的寒热夹杂证为证,有厥证亦可为证。
发表于 2016/6/19 1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mc 于 2016/6/19 12:00 编辑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6/19 11:08
关于寒入里化热是可以如上理解,但热之源确是与寒相关,即受寒发热,感冒之大多症状也是如此。那 ...


“寒入里化热”之“热”与“受寒发热”之“热”不同!前者系疫毒,后者系阳气郁结之热。之所以说“寒入里化热”不严谨,是因为外感初期之寒与热性疫毒多相互夹杂!临证有寒与疫毒夹杂而初期寒重热轻者,寒渐去而热邪渐显,故俗言“寒入里化热”。假如患者患单纯之桂枝汤或麻黄汤证,寒去则阳气畅达,其热自除。事实上,外感初期之寒与疫毒多相互夹杂,此时临证详细判断后除其疫毒,断不会出现小柴胡汤证、白虎证甚或各承气证!单纯治外感而言,仲景列出小柴胡汤证、白虎证甚或各承气证之治法,系外感失治、误治后之应对方法。东汉年代文具落后,仲景论述精简扼要,有些东西需要后人细心考虑。
另外,今人与古人体质、饮食作息习惯、所处环境气候不同,用仲景之法宜苦学活用。今举本论坛对经方应用颇有心得者之误治两则,以证前述。
1、某先生治河南洛阳某儿童外感患者,处以麻杏石甘汤轻剂,结果贻误病机,造成严重恶果,家长领患者至省城救治数月方脱险。
2、某某先生治山东济南某癌症化疗后之患者,处药中加进厚朴、半夏、黄芩之类攻破而补益不足,患者进药而是年三月初其脉已极弱、十余天二便困难,至六月即去世。
发表于 2016/6/19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emc 发表于 2016/6/19 11:33
“寒入里化热”之“热”与“受寒发热”之“热”不同!前者系疫毒,后者系阳气郁结之热。之所以说“寒入里 ...

       感谢先生的耐心回复!外感初起的疫毒所致与内里寒邪所致寒热夹杂不同已知之了,但也正是先生的解说,让我也我悟到了内里寒与热、寒热夹杂的关系,这种关系虽不是寒入里化热,但也确因寒而生:
      如肺(实则心)火刑金、虚烦不眠等,查其体,必有身体受寒所发之病症相伴。比如贫血所致血虚心烦发热,可能是脾胃受寒邪所伤而致,整个胃体就是一个受限的寒区,影响到与之相邻的肺寒出现小青龙汤证,加上血虚的心烦热,寒热夹杂就出现了。
发表于 2016/6/19 1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6/19 11:59
感谢先生的耐心回复!外感初起的疫毒所致与内里寒邪所致寒热夹杂不同已知之了,但也正是先生的解 ...

内伤导致之热,如气虚之大热、阴虚之五心烦热、寒邪致火不归原,均重在补养。外感寒邪若夹杂毒热、疫毒,宜除外感兼除疫毒,近代张锡纯最擅长,现代姜春华、朱良春等明师亦有精辟论述及作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