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3/18 09: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蕲艾与野艾
艾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蒙古、尼泊尔等地,它有很多别称,如:艾蒿、艾蓬、冰台、灸草等等。由于各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差异,艾形成很多种类,据统计,单纯我们国内就有170种以上的艾,不同种类的艾又有不同的称呼,如:山蓬、水蒿、蒿草、红根艾、红茎艾、狮足艾等等。
艾灸最近几年在国内不断升温,这直接带动了艾叶价格的持续上涨,1996年我们第一次收购艾叶的时候,价格是0.6元--0.8元一公斤,十几年过去了,艾叶的价格也涨了十几倍。现在野生艾叶的质量与数量与十几年前相比,有所降低,而且种植艾叶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对种植艾叶的积极度也不高。艾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艾的总量不增反减,这导致优质的艾叶资源越来越珍贵。
6-7斤新鲜艾叶晒干后才能得1斤干叶子,而新鲜艾叶的亩产并不高,所以种植农户大都选择种植明星艾叶---蕲艾,常有灸友咨询,到底是蕲艾好还是野艾好?这个问题平时也常见于一些销售宣传中,言蕲艾佳者,会列举古今研究人员对蕲艾的赞扬,言野艾佳者,会大谈蕲春土地有限,野生蕲艾稀少,而种植艾叶,化肥、农药的使用令人堪忧。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亦都有拥趸人群,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艾灸的起源至今无准确的考证,但在汉代的一些著作中已经有了详细介绍,随后经过800多年的传承发展,到了唐代开始兴盛,而后经宋代、元代到了明代初,这又是800多年。从明代成化年间以后蕲艾开始闻名,这主要得益于李言闻、李时珍父子二人对蕲艾的研究,李言闻曾专门为蕲艾写过《蕲艾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到了清代道光年间,皇帝一道圣旨结束了艾灸在古代的官方认证,从此艾灸在国内逐渐堙没。
历史讲完了,问题接着来了。蕲艾是从明代才得到认可,而艾灸在明代之前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么明代之前的中医名家用的又是什么艾叶呢?带着疑问翻阅资料,虽然记载很少,但我们还是找到了以下答案。
①:鲍姑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晋代广东人,常年在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行医,用的是当地盛产的红脚艾。据《鲍姑祠记》记载:鲍姑用“越港天产之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者多”(注:鲍姑为葛洪之妻,葛洪是谁?请自行查阅。)
②:宋朝宰相苏颂,是当时杰出的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在《图经本草》中他这样记载:“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优胜。”(注:复道是古地名,即现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由此可见,明代之前,蕲艾并未闻名,明代之前的医家做艾灸用艾主要是就近原则,或者说蕲艾之外的其他艾叶。也就是说,做艾灸除了蕲艾以外,其他的艾叶同样可以,而且效果也非常好,不然艾灸不可能在明代之前就已经非常兴盛。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蕲艾野艾能治病的就是好艾。对艾灸认识的越深入,就越不会纠结蕲艾野艾的选择。
蕲艾,出绒率高,香气浓郁,确实很好。虽然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野生艾叶,但是我们不否认蕲艾确实优秀,只是正宗优质蕲艾目前的价格太虚高(正宗优质蕲艾价格是优质野艾的6--8倍)。蕲艾的优势与当前高昂的价格并不相称。我们做过试验,特制了一些蕲艾条,分别送给5位做艾灸多年的灸友使用,送的时候并没有说明这是蕲艾,过了段时间我们询问使用感觉如何,其中有1位还没用,另外4位表示,没有感觉什么不同,艾条的气味重一些。可见,蕲艾虽好,但它的好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出众,性价比不高。(请注意这段话的用词:正宗!优质!目前以次充好,以野艾充当蕲艾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些作假的手段,不属于讨论范围)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灸友已经明白。所谓的蕲艾与野艾之争,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宣传噱头而已。那么如何在蕲艾与野艾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呢?一句话:不差钱的灸友可以随意,如果舍得花上百元购买一公斤正宗优质的陈年蕲艾叶(请注意,是上百元的艾叶,不是艾绒!),别说3年陈,5年陈的都能买到。追求性价比的灸友,无需纠结,优质的野艾效果同样很好,但是也不能太贪图便宜,即使都是野艾,质量与价格相差也非常悬殊。贪图便宜买到假苹果,不能埋怨人家乔布斯,那是自己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