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052|回复: 23

我的一点经方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8 1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家乡一品 于 2016/2/18 13:02 编辑

年前10多天我同事家的小孩(10岁,身体比较差,重度肥胖,以前患过儿童哮喘,近年稍稳定,去年手术切除了扁桃体)受凉感冒了,发烧(38度多),流鼻涕,略黄,咳嗽,少量白痰,要我开点中药蒸梨吃,我随手开了点生姜、杏仁、炙甘草、黄芩、陈皮、紫苏叶2付,结果2天后几乎无效,反而于1月28号晚上出现了发热加重(39度以上),严重咳喘,咳少量稀痰,不能平卧,无汗,精神较差,带到医院做雾化吸入,只能轻度缓解,看中医不敢开方,同事不愿意住院,我沉思良久(因为以前几乎没用过麻黄,没有经验,何况是小孩),反复看了下《伤寒论》,重新四诊,脉浮数,觉得完全符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最后斗胆开了一剂:麻黄9,杏仁9,炙甘草6,石膏24,嘱咐同事严密观察。当晚患儿服了一次,发热略有下降(39度左右),咳喘略缓,能平睡,每次可睡3小时,30号来诊时,症状明显好转,体温降至38.5度左右,咳嗽减轻,已经基本不喘,治疗有效,继服一剂,31号来诊体温降至37.5度,不喘,咳嗽已好了大半,精神已基本正常。继服半剂,2月1号来诊,体温正常,不喘,白天较少咳嗽,31号半夜咳嗽几阵,察脉象外证已除,唯内热较重,以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厚朴、石膏3剂收功,共6剂恢复正常,可以过个好年了。
一点感受:自学中医,无人指点,碰到疑难或较重的疾病,可能不敢开方,还有就是药物剂量很难把握,个人觉得初学者从经方入手可能是最佳路径。本例患儿仅中药2剂半(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药费不到10元,但效果真是大出我的意外。
初学中医《伤寒论》,一点个人经验,请各位同道指点。

发表于 2016/2/19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对于单方里面的一钱,是按多少克来下药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2/19 17: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里的1两为15克,1钱应为1.5克
现在药方的1两应当为30克,1钱应为3克
具体要看情况,最好问一下比较清楚
发表于 2016/2/22 08: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一品 发表于 2016/2/19 17:58
伤寒论里的1两为15克,1钱应为1.5克
现在药方的1两应当为30克,1钱应为3克
具体要看情况,最好问一下比较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
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
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现代应用]
1.发热和咳喘性疾病多见本方证。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肺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麻疹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小支气管肺炎、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肺脓肿、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炎、药物热等。
2.五官科疾病。如化脓性鼻窦炎、鼻衄、酒渣鼻、化脓性中耳炎、急性舌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角膜炎、暴发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等。
3.皮肤科疾病。如泛发性牛皮癣、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等。
4.其他疾病,如急性尿道炎、痔疮、睾丸炎、术后尿潴留、遗尿等也有运用本方的时候。
[经验参考]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此处之“喘”乃呼吸系统疾病,“汗出”是点睛之笔,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故次序排在喘之前。《名医类案》载张友樵先生曾治疗一酒客,夏月痰喘气喘,夜不得卧。服凉药及开气药不效。有议用《金匮》麦门冬汤者。张诊之,右寸数实,此肺实非肺虚也,投以人参则立毙矣。遂用葶苈五钱,焙研,滑石五钱,煎服立愈。明年复感客邪,壅塞肺气,喘咳复作。医以葶苈进,不效,反烦闷汗泄。张诊其右寸浮数,口渴恶热,冷汗自出,喘急烦闷,曰:此热邪内壅,肺气郁极,是以逼汗外越,非气虚自汗也。服葶苈反烦闷者,肺热极盛,与苦寒相格拒也。夫肺苦气上逆,本宜苦以泄之,而肺欲散,又当急食辛以散之。与麻杏甘石汤,一剂肺气得通,喘止汗敛,诸证悉平。《经方传真》载胡希恕先生曾治一男,恶寒身痛,咳喘咽干,自服解热止痛片后,汗出不恶寒,但仍身疼、咳喘、吐白痰、口十思饮,苔白舌尖红,脉滑数。证属外寒里热、肺气不宣,治以麻杏石甘汤。处方:麻黄18g,杏仁10g,生石膏45g,炙甘草10g,半夏12g。结果,服上药二剂,汗出及喘减。继以桑杏汤加减,服六剂诸症已。从案一可见汗出可为冷汗,并非一定是热汗。除了汗出之外,口干、口渴也多见,而痰色的黄白却不是用方的着眼点,如案二即是吐白痰。
“汗出而喘,无太热者”,前者易于理解,后者又该如何理解呢?有人认为出汗散热故体表无大热。但白虎汤证也同样有汗出却为何有大热呢?从临床来看,如果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性咳喘,则多数伴有发热。属于过敏而非感染的支气管哮喘常常喘而不热,且易汗出,恰恰与经文相吻合。如《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矢数道明先生治疗一青年女性,体格、营养、面色均普通,只是从2岁开始患哮喘至今,易感冒。感冒后又引发哮喘,易出汗,口渴,但咳嗽及痰均不多,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患者曾翻阅杂志,自试服小青龙汤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皮肤易粗糙,几年前起脸上又长白斑,同时有鸡眼,手指尖则生湿疹,不能沾水,十分困扰。腹部平坦,脉偏弱,根据哮喘而呼吸困难,但咳嗽及痰不多,多汗口渴者,可用麻杏石甘汤的经验,投给了麻杏石甘汤提取物粉末剂1.5g;对皮肤粗糙另加苡仁粉末0.5g。服药后,哮喘明显好转。鸡眼外用紫云膏,对颜面白斑处用石膏的醋溶液涂搽,不久均好转,白斑很快消失。其后,又患过敏性鼻炎,喷嚏及鼻涕增多,患者又购小青龙汤提取物粉末剂服用,仍不见效,而改服麻杏石甘汤提取物粉末后,却明显见好。自服用本方以来,既不经常感冒,也未再发作。
本方在后世的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姚芳蔚将本方应用于多种眼科疾病,如天行赤眼、角膜溃疡、化脓性角膜炎等。应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眼部症状剧烈,具有红、肿、痛、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病人身体一般健康;舌淡白尖红,苔微黄,脉浮数或浮紧;多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或但热不寒,口渴,小便短赤,烦躁等全身症状。而且某些眼病刺激症状减退,而因风热并未消除者也可使用;只是眼病无表证,或无里证,皆非本方所宜;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等体质衰弱病人尤为禁忌;青盲内障绝不可用;绿风内障(急性青光眼)外症虽剧烈,但如误用本方,危害很大,所以也要慎重(广东中医,1958;8: 19)。
治疗咳喘的方剂很多,使用时也要作仔细鉴别。如小青龙汤也主治咳喘,但其证则是以恶寒、呼吸道分泌物清稀而多为要点,本方证的特征却是汗出而喘。“汗出而喘”,又要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相鉴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多有气上冲感和恶风感而没有口干、口渴等表现;麻杏石甘汤却因内热外蒸而表现明显的口干和不怕风吹感。一重在降肺下气,—重在清肺泄热另外,麻杏石甘汤因为内热蒸肺,所以病人从外貌上来看,颜色多红润,舌唇红,抚之乏津,脉浮滑大,汗较多,质粘稠,臭味重,人也比较壮且有精神;而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由于因于营卫不和,汗出恶风,所以病人必定身蜷拘急,面色淡白或微红,舌色也淡,有时自觉的热感,往往比外表所见到的为重,而且来往无定;人相对来讲比较瘦弱少神,汗也淡薄量少,臭味稍轻。“汗出而喘”更要和气脱亡阳证相鉴别,该证必是大汗淋漓,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两者决不可错认!本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药相伍,可清肺平喘、宣泄郁热是临床上治疗热饮痰喘的有效方剂。麻黄不合桂枝则但治喘咳水气,并不会大汗亡阳,且有石膏监制,相反相成,便可治疗热饮熏蒸,汗出、烦渴、喘咳等证。本方与小青龙汤虽同治痰饮、喘咳,但寒热悬殊。原书所谓”发汗后,小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意思是说发汗后,如果表仍不解,是营卫不和,当用桂枝汤汗以解之。但汗出而喘,身无大热,则病机恰恰相反。是表随汗解,而内热与水饮胶结不清,故不可更十;桂枝汤、原文把“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放到“发汗后”三字之后,便好理解多了。如果使用小青龙汤后,出现喘咳加重(水热互结之故),同理也可使用麻杏石甘汤来治疗。如上气烦躁,则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亦可。另外,要注意方中麻黄与石膏1:2的比例关系。石膏要用生品,不必先煎。
[原文点睛]
1.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噶,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论精选]
胡希恕:麻黄伍桂枝攻表邪而发汗,伍石膏清里热,故反治汗出。今于麻黄汤去桂枝,倍用麻黄,增量甘草而加石膏,故治汗出有热喘而急迫者(《经方传真》)。
尤在泾: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于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故以麻黄、杏仁之辛而人肺者,利肺气,散邪气,甘草之甘平,石膏之甘辛而寒者,益肺气,除热气,而桂枝不可更行矣。盖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而寒郁之热,非石膏不能除,甘草不特救肺气之困,抑以缓石膏之悍也(《伤寒贯珠集》)。
王晋三: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寒喘也。今以麻黄石膏加杏子,治热喘也。麻黄开毛窍,杏仁下里气,而以甘草载石膏辛寒之性,从肺发泄,俾阳邪出者出,降者降,分头解散。喘虽忌汗,然此重在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辍,而阳亦不亡矣。观二喘一寒热,治法仍有营卫分途之义(《绛雪园古方选注》)。

发表于 2016/2/22 0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2/22 08:1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上四味,水煎,分2~3次 ...

先生能胆大心细地运用经方治病,辩症和用药都很好,起效当然就快了。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0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2/22 08:26
先生能胆大心细地运用经方治病,辩症和用药都很好,起效当然就快了。赞一个!

谢谢支持!我还只是中医自学初学者,对含生麻黄的方剂一直心里没底,不太敢用(好在之前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实验,证明生麻黄不是很可怕,否则还不知敢不敢用呢),最后还是选择充分相信《伤寒论》,效果果然非常好,《伤寒论》诚不我欺也,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心,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相信中医、学习中医、应用中医,把中医发扬光大,不要让中医在我们这一代沉默、衰败下去。
谢谢!

点评

生麻黄不可怕,只要方证对应,放胆使用,仲景先师诚不欺人也。  发表于 2016/2/23 08:13
发表于 2016/2/22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一品 发表于 2016/2/22 09:39
谢谢支持!我还只是中医自学初学者,对含生麻黄的方剂一直心里没底,不太敢用(好在之前在自己身上做了一 ...

刻苦自学博取众长,大胆实践以身试药,
胸怀爱心扶危济困,假以时日功胜本博。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0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2/22 10:24
刻苦自学博取众长,大胆实践以身试药,
胸怀爱心扶危济困,假以时日功胜本博。

您太客气了!我当初自学中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侍亲以及自我保健,现在自觉基本入门,有时就给亲戚朋友看看,再过几年,等到自觉中医初成,也希望为大众健康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谢谢您的鼓励!
发表于 2016/2/23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hxtzlhxtz 于 2016/2/23 14:55 编辑
家乡一品 发表于 2016/2/23 09:57
您太客气了!我当初自学中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侍亲以及自我保健,现在自觉基本入门,有时就给亲戚朋友看看 ...


学医有三个层次:一是自养,二是保家,三是救世。


第一二层你做到了,第三层你已经迈开了脚步,并且
走得非常稳健。




我在这里衷心地祝贺你,愿你越走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0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lhxtzlhxtz 发表于 2016/2/23 14:54
学医有三个层次:一是自养,二是保家,三是救世。

第一二层你做到了,第三层你已经迈开了脚步,并且 ...

谢谢您的鼓励和信任!
也祝您幸福安康!阖家美满!万事胜意!医术更上层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