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到底是中医药的春天还是末日 作者:王世保
正如我此前撰文所担忧的那样,屠呦呦教授获诺奖对中医药发展的负面影响正在发酵,国务院在2016年新年伊始就召开会议要求中医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中西医结合,继而推动中医药发展。自从张功耀在2006年提出“告别中医”之后,经过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近10年的呼吁与争取,终于让官方在去年将“发展中医药应当遵循其自身规律”写进《中医药法草案》,不成想又被这次国家指导中医药发展的最高行政会议带回到原点。诺奖让官员们只能看到青蒿素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却看不到中医药为全人类带来的福祉。
一、研制青蒿素的活动不属于中医药范畴
屠呦呦教授虽然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却不属于中医药人;青蒿素虽然是在《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之下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却不属于中药。屠呦呦教授是化药学家,青蒿素是是典型的西药,屠呦呦教授研制青蒿素与中医药的发展本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辨清屠呦呦教授科研活动的学科属性,就会在诺奖的刺激之下得出误导中医药发展的似是而非的观点。
其实,要辨清屠教授科研活动的学科属性,也就是要辨清“研究中医药”和“中医药研究”两种研究活动的学科属性。“研究中医药”就是将中医药作为客观对象,利用现代科技和西医对其进行异质的主观阐释和认识。“研究中医药”的科研活动主体是西医或现代科技人员,其思维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元理论框架就是古希腊的原子主义,最终得出的结论属于西医药范畴。“中医药研究”则是在中医药理论所限定的边界内,经过临床应用或者中医古典文献研究,进一步拓展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研究”的活动主体是中医药研究人员,其思维是唯象的比类思维,元理论框架则是阴阳五行理论,最终得出的结论属于中医药范畴。
将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归属于中医药的研究成果,正是官方和学界将“研究中医药”和“中医药研究”的学科属性混淆所致。屠呦呦教授获诺奖本是西医药学界的大事,却完全被官方张冠李戴给了中医药学界,并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严重误导。如果说中医药的发展就是研制出几个像青蒿素这样的西药,那么这不是对中医药的发展,而是不折不扣的废除。由此看来,纠正屠呦呦教授获奖给中医药发展带来的误导已经是发展中医药的当务之急。
二、中西医结合给中医队伍带来严重伪化
如果我们将“中西医结合”理解为屠呦呦教授研制青蒿素这类的“研究中医药”的西医药科研活动,那么国家应该将这种战略思路拿去指导西医药的发展,而不是用于中医药的发展。经过几千年积累起来的中医药典籍能为现代西医药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为其研究提供有效的方向和路径。
纵观中医药发展的百年历史,国务院在2016年年初再次提出通过“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药并没有任何新意。民国时期,中医学界内部提出了最早的中西医结合的主张,即“中医科学化”,按着西医的标准来改造中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6年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指导思想,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并要求西医学习中医。就在当时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大批的西医西药研究人员被调入中医中药高校和科研院所(屠呦呦教授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西医西药科研人员利用西医西药和现代科技研究中医中药的科研活动也被视为中医药研究,导致“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两种学科属性完全不同的研究行为混在了一起,并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严重误导。
由于“中西医结合”成为了利用西医西药和现代科技阐释中医中药的本质内涵的西医药科研活动,中医队伍中的多数研究人员逐渐被异化为西医西药的科研主体。他们逐渐远离中医思维与中医理论,成为了游离在中医药之外的西医药科研人员。就是在这种异化中医的国家政策指导下,经过近大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队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伪化和衰败。事实上,今天的中医队伍已经成为了余云岫所言的“不中不西”、“非驴非马”的怪物,老百姓已经很难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服务。
三、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才能为其带来春天
异化中医的“中西医结合”自从毛泽东时代起,就已经成为指导中医药发展的国家大针方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不断没有出现应有的春天,而且在二十一世纪之后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衰败和边缘化,以至于2006年“废除中医”之声再起。张功耀、方舟子和何祚庥等人废除中医的言行促进了广大中医学界有识之士对中医发展路线的反思与批判,经过近10年的呼吁与争取,中医界终于让官方在去年将“发展中医药应当遵循其自身规律”写进《中医药法草案》。
什么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恐怕不同意识形态的学术共同体会有不同的认知,比如笃信科学主义的学院派中医就会认为利用西医和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就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其实,对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总结,可以纵观其近五千年的演化史。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从《伤寒论》再到吴鞠通撰写的《温病条辨》,再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不管外来文化如何影响,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始终没有越过阴阳五行理论所划定的边界。
对于中医药理论而言,不管是西医西药理论还是现代科技理论,都是与其有着本质的不同。遵循中医药的自身规律发展中医药,就是要求广大中医人能够把握中医固有的取象比类思维,在阴阳五行理论所划定的学术边界之内去创新和拓展中医药理论。“中西医结合”本属于西医药的科研活动范畴,不能用来指导中医药的发展,更不能写进未来的《中医药法》。只有遵循中医药自身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真正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