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转帖】医易答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这是否意味着《周易》确实很深奥呢?
答: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了。试看我国的航天飞行刚刚成功,此类书应该很热门,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却不是俯拾即是。道理很简单,因为真正比较深奥的科学著作,一般人读不懂,也不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不是说极少人能读懂《周易》吗?为什么“易学”会热起来呢?
答: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常人印象当中的《周易》就是算卦,而“算卦”是神秘的,很多人对神秘感兴趣。二是有些作者故意引诱读者,比如上面提到的同时打着中医的牌子,而且说《周易》曾经并将继续领航科学发展即是。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么有那么多著名学者研究《周易》呢?
答:任何民族的历史学者,自然要研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不算学者了。自西汉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主要文化支柱,《周易》又是六经之首,自然有很多人研究。废除读经之后,儒家的东西也必然是文化遗产中份额最大的。按新思想、新观点研究文化史也要研究《周易》。显然,自新文化运动起,关于《周易》的研究不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比如,郭沫若著有《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周易之制作时代》,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周易》的开山之作。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奴隶社会中渔猎、牲畜、商旅、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其他流派的研究也很多,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绍,但著名学者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周易》曾经并将继续领航科学发展是肯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既然《周易》与科学基本无关,当代青年完全无必要了解它吗?
答:由于《周易》长时期影响中国人,很多重要名词和日常用语是源于《周易》的。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连常识也没有似乎不好。
比如,“革命”这个近代以来最重要名词,完全源于《周易》。它出自革卦的彖辞,原话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近代国人称洋人为“鬼子”或“洋鬼子”,源于《周易》既济。原话是:“九三:高宗伐鬼方”。鬼在这里不是鬼神的鬼,而是指异族敌人。鬼方是殷高宗打了三年仗才打败的一个国家。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蒋介石,字中正,就是出自豫卦的爻辞和象辞。原文是:“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医家有张山雷、陈无咎。现代诗人有臧克家。他们的名字都出自《周易》。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些连文盲也可能脱口而出的词语,如“乾坤”、“阴阳八卦”、“变卦”、“有喜”、“亨通”、“观光”、“大亨”、“群龙无首”等,都源于《周易》。书面语言、特别是文言文中,还有很多词语如“克家”、“不速之客”、“夫妻反目”、“突如其来”、“囊括无余”、“九五之尊”“无疾而终”、“无妄之灾”、“嚎啕大哭”、“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井然有序”、“无往不复”、“谦谦君子”“积善之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盘桓”、“纤芥之疾”、“无怨无悔”等也出自《周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最好有所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近年泛滥的所谓“易学”,完全没有起到普及有关常识的作用。
学中医的人,最好能多一些常识,但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认为中医和《周易》是一家,甚至胡说什么中医是《周易》的一个分支。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那么,中医学院的在校生,应该怎样学习《周易》呢?
答:我的看法是,有一点必要的常识,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了。本文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