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河间金栋

第五节 儒家思想和《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注】
⑴言阴阳五行者约占一半:以篇目而言,言阴阳者五篇,即阳尊阴卑,阴阳位,阴阳终始,阴阳义,阴阳出入;言五行者九篇,即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行逆顺,治水(顺)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言天地阴阳者一篇,即天地阴阳。余者或在每篇之内容中显现。先生于本节列题目共计23篇。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⑵五行对:五行(木火土金水)本指自然界的五种物质。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并与四季相配。由此转化为五种“德行”,即所谓“五行者,五行也”,后之“五行”即指“五德”、“五常”,且特别推崇土德云“五行莫贵于土。”所以,董仲舒强调忠臣孝子应该取法土德,并由此说明了“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2012年版)
又,此篇集中论“孝”之大义。董仲舒认为,“孝”充满于天地、四季、五行,因此具有永恒性。作为自然的五行与人类的五种行为也是一一对应的。人类“孝”的观念来自于五行,尤其是五行中的“土”得来的。天地有生生之义,人也应该效法天地之道,做忠臣孝子。(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金栋按:五德、五常,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之行。
萧吉《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五者配论五常》:“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行之终久,恒不可阙,故名为常。亦云五德。以此常行,能成其德,故云五德。而此五德,配于五行。郑玄注《礼记·中庸》篇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诗纬》等说亦同。毛公传说及京房等说,皆以土为信,水为智。……按毛公及京房、汉史皆以土为信,可谓其当。所以然者,夫五常之义,仁者以恻隐为体,博施以为用;礼者以分别为体,践法为用;智者以了智为体,明睿以为用;义者以合义为体,截断以为用;信者以不欺为体,附实以为用。其于五行,则木有覆冒滋繁,是其恻隐博施也;火有灭暗昭明,是其分别践法也;水有含润流通,是其了智明睿也;金有坚刚利刃,是其合义截断也;土有持载含容,以时生万物,是其附实不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⑶五行之义:本篇用五行的道理来比附、说明人事。董仲舒认为土为五行之主,土德忠诚,是最为尊贵的,所以“圣人之行,莫贵于忠,土德之谓也”。五行尊土,是董仲舒关于五行思想的一个特色。(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又,本篇详细介绍了五行的定义、性质极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并把五行与人事紧密地联系起来。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五行中最为尊贵的是土,土德为忠,因此臣事君犹如大地之敬天。(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⑷阳尊阴卑:本篇阐明了贵阳贱阴、阳尊阴卑之义。董仲舒提出“阳尊阴卑”的观念,旨在强调:第一,君主为阳而臣子为阴,因此君、父尊而臣、子卑,臣、子必须竭尽忠诚地侍奉君、父;第二,德为阳而刑为阴,因此德政为主而刑罚为辅,否则“为政而任刑,谓为逆天,非王道也”。(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又,董仲舒在此篇中阐发了他的主要观点:阴阳之间,阳尊贵而阴卑微。阳为天、君、父、夫、德;阴为地、臣、子、妇、刑。阳为主,阴应当服从、辅佐阳。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都要贯彻尊阳而贬阴的原则。(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⑸王道通三:董仲舒对“王”字作了独特的解释:横的三画代表天、地、人,中间一竖表示贯通天人之道,也即明了天人关系。但董仲舒并非无的放矢地谈天人关系,他所强调的是要求君王必须懂得并效法天道。这是因为君王操纵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他必须慎重克制自己的喜怒好恶,就如同天地的寒暑冷暖当其时而发一样。所以董仲舒强调君王效法天道,此即“王道通三”的要旨。(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又,王道贯通天、地、人,王者受天命而治理人,是代表天进行统治,因此具有至高的尊严。君臣之义也正是来自于此。王者应该效法天地、顺应自然。而不应当听凭私心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行事,以致损伤天理人道。(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⑹天辨在人:本篇论述了天人同气、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辨”与“变”通。所谓“天辨在人”,即指天地四时之变与人相通。“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天地之间,阴居于虚位,阳居于实位,表现为“亲阳而疏阴”的特点,因而君主效法天地之时,也就必然要求“任德而远刑”,体现出了一种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又,天与人类是相似的,天为人之本,但是天具备人的性情;人的性情也可以天地自然之道来说明(如喜怒哀乐之情与春夏秋冬之气的关系)。同时天的德性也只有人才能辨别、体会它。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效仿天地,并以此为臣民树立榜样。(叶平注译《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⑺阴阳位:本篇论述阴阳二气出入运行的方向和位置,故称“阴阳位”。阳以南为位,以北为休;阴以北为位,以南为伏。阳出入皆为实位,阴出入皆为空位。董仲舒以此来表明“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并由此得出君主“好德不好刑”的政治主张,因为天与人“合类之谓也”。这成为董仲舒反复申述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⑻阴阳终始:本篇论述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天道的运行,终而复始,阴阳两气互为消长,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阴阳之气,阴出则阳入,阳出则阴入,它们互济、互补,保持着一定的平衡。性质相类之气,如春季少阳之气和木气、冬季太阴之气和水气,各自呼应而趋向于和自己相类的事物,并各自担负起自己所主掌的职能,如春生、夏长之类,由此而形成了天道运行的四时更迭、循环不已的变化。董仲舒还从神学目的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天之道有伦、有权”的说法。(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⑼阴阳义:本篇通过对天人之间的比附,申述了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理论,提出君主在施政时应该尚德缓刑、喜怒必合于义以与天道相应的观点。用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讲政治,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新儒家的说法。阴阳与四季的关系,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为德,阴为刑,春夏生长为德,秋冬严杀为刑。太阴、冬季,万物都枯萎,这时是“空”,天入冬为杀。这叫“太阴入于空”。丧也是空,所以“太阴用于丧”,杀的成分就减少了。(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⑽阴阳出入:本篇认为,天道运行的常规,表现为作为“相反之物”的阴阳二气不能同时、同地一起出现。如春季,阳气出现而阴气退入;秋季,阴气出现而阳气退入;夏季,阳气在右边而阴气在左边;冬季,阴气在右边而阳气在左边。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冬季下暖而上寒,夏季上暑而下寒。春分、秋分时,阴阳二气分别相会于南方和北方,昼夜长短平均而且气温寒暖适宜。此后阴阳之气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运行,势力彼此相互损益,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和农历的二十节气,完成了天地一岁的运行之功。本篇从神学目的论的观点出发,试图说明天道的运行是在天的意志支配下进行的,是天的意志的表现。(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