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第八节 《内经》与《周易》——《<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⑼复卦:《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坤上震下。
复卦.jpg 《周易本义》云:“‘反复’之复,方福反;又作覆,《彖》同。复,阳复生于下也。”
金栋按:复,回复,返回,复苏。《说文·彳部》:“復,往来也。”段玉裁注:“《辵部》曰:‘返,还也。还,復也。’皆训往而仍来。”《尔雅·释言》:“復,返也。”总之,复就是“往复”、“往返”之义。后人则解释为:本卦展示了阳气回升、万物复苏的情景。剥极而复,阴尽阳来。阳虽然还很弱小,但生机勃勃,前途无量,即所谓“一元复始”之象。这不过是借题发挥,此卦名与阴阳、“一元复始”等毫无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⑽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洪钧按:这是复卦的卦辞,共21个字,是卦辞中差不多最长的——只有坤、蒙、井卦的卦辞比复卦略长。我把它断为五句。“亨”一个字就是一句,是该卦的总断语。其余四句,请看我的句读。先把这条卦辞翻译如下:
筮得复卦,诸事顺利。出门回家,不得疾病。朋友来往,没有灾祸。出远门办事,七天回来。利于远行。
显然,我把“亨”解为“顺利”。盖亨作“通”讲,换成白话,就是顺利,很适合作为卜筮断语。
今《易经》中,“亨”共出现48次。除单独使用外,最常见和“元”连写,即“元亨”。此外还有“小亨”“吉亨”“否亨”等。这都是加上了形容词。“元亨”就是“大亨”——非常顺利、非常顺畅的意思。“否亨”就是“不亨”——不顺利的意思。不顺利当然属于不吉利,只是还不算凶。顺利属于吉利。
有人解这个“亨”为“享”,说指祭祀,是错误的。因为上述48个“亨”字中,只有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中的亨字可勉强解为享,因为解为“通”可能更好。
“出入无疾”我解作“出门回家不得病”。因为出门在外,很怕得病。故古人出远门前,要选吉日,也有的去算卦。至于回家,虽然一般是高兴的事,但直到今日,我的家乡还有“三六九,往外走;要回家,二五八”(即天数中有二五八和三六九的日子,如初二、初三、十八、十九等)的迷信说法。这虽然不是出自《易经》,却说明无论出门回家,都有人讲迷信。
把“朋来无咎”解作“朋友往来,没有灾祸”,没有丝毫勉强。不少人把“朋来”解为“朋友来了”不很好。“无咎”是占筮断语。在《易经》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吉”。“吉”出现共约146次,“无咎”约101次。“咎”作“过失”、“灾祸”讲。占筮是问吉凶祸福的,故“无咎”在这里只能解作“没有灾祸”而不宜解作“没有过失”。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指出远门来回用七天。但汉代和以后的人解易,却用上了阴阳学说。七天这个周期在不少民族中被重视。现在全世界通行的星期,就是上帝创世花的时间。国人死后,亲属要每七天烧纸纪念,直到尽七——即四十九天才断七。故《易经》时代,七这个数可能有点特殊含义,大概和每卦六爻有关系,而和阴阳无关。假如像王弼注说“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是阴阳变化的总规律。那么,一日十二时辰,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这两个周期的阴阳剥复变化规律就没有道理,而这恰恰最宜于用阴阳来说理,却不是每七天一个周期。阴阳学说最宜于解释两极现象,而不宜于解释七这个数。
“利有攸往”就是“利有所往”。“攸”作“所”讲。有所往就是远行或出远门儿。串个门儿、赶个集儿,是不需要卜筮的。故“利有攸往”的意思是:利于远行或出远门儿。今《易经》“利有攸往”共出现12次,说明那时出远门儿不仅是大事,也常常占筮算卦。反过来也证明把“有攸往”解作“远行”或“出远门儿”是准确的。
我相信,以上翻译和解释,是复卦卦辞的本义。读者从中也能获得有用的信息,也可以说讲出了点儿科学道理。对看《易传》、儒家后学、乃至某些当代注家,用阴阳学说或其他儒家思想解释此卦辞,无不牵强附会。或自相矛盾,或众说不一。实在是越讲越糊涂。不但没说清本义,也没有有用的信息,更没有科学道理。不再一一加按语指出。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朋来无咎:朋友往来,没有灾祸。王弼注:“朋,谓阳也。”孔《疏》云:“‘朋来无咎’者,朋谓阳也。反复众阳,朋聚而来,则‘无咎’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楼宇烈《校释》云:“‘七日’,此词之义释者纷纭,莫衷一是。……按:观王弼注文之意,是谓阳气从开始剥而至于剥尽(《剥卦》之义),再至于反复而来,其为时不是太远的,至多不过七日。下节注说‘以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正说明此意。所以‘七日’为泛指时间不远之意。”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云:“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⑾王弼注把“朋”说成“阳”:见上补注“朋来无咎”。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⑿又引纬书:即《易纬·稽览图》。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⒀发于阳者七日愈:与《复卦》“七日来复”有关。
《伤寒论·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云:“阳法火,阴法水。火成数七,水成数六。阳病七日愈者,火数是也;阴病六日愈者,水数是也。”
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教材熊曼琪《伤寒学》说:“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是对疾病的一种预测。其方法是依据伏羲氏河图生成数推演而来,因此仲景自注说这是阳成数为七,阴成数为六的缘故。这种预测方法的实际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弼注,不妥。
洪钧按:我的原文说,发于阳者七日愈,很可能本于《易传》。可备一说。成无己说亦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⒁井:卦名。《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八卦。坎上巽下。井,水井。
《汉典》云:“井,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比喻养育贤能的意思。本卦以井设喻阐述修身养性和重视人才的道理。卦辞描述的水井固定不移、不盈不竭、反复耐用的特性,正是贤人人格的写照。”

井卦.jpg 王弼注:“井以不变为德者也。”孔《疏》云:“‘井者,物象之名也。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此卦明君子修德养民,有常不变,终始无改。养物不穷,莫过乎井,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井’焉。”
《周易本义》云:“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为井。”
《周易集解纂疏》云:“井之水给人无穷,犹君子政教养人无穷也。”
《尔雅·释水》:“井。”邢昺《疏》:“《说文》:井,凿地取水也。《释名》云:‘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世本》云:‘伯益作井,亦云黄帝始穿。’”
金栋按:今《说文》无邢《疏》所引之说,不知何本。所引《释名》见《释宫室第十七》。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邑不改井:井卦的部分卦辞。孔《疏》云:“‘改邑不改井’者,以下明‘井’有常德,此明‘井’体有常。邑虽迁移而‘井体’无改,故云‘改邑不改井’也。”
《周易集解纂疏》云:“[疏]……《系下》曰‘井居其所’,周氏云‘井以不变更为义’是也。”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云:“[经意]邑,古称小村小镇亦曰邑。……卦辞言:改建其邑,不改造其井。”
洪钧按:“改邑不改井”的本义,完全是个常识问题。旧说均属牵强附会。井不能轻易改建是因为,古时、切莫说筮辞形成的周初或更早,打井是很困难的事。加之即便打出水来,也不一定适于饮用。故改井是一件大事、疑难事,所以会去算卦问问改不改。卦师知道,有可饮用的老水井,不能轻易毁掉或弃置而另外打新井。即那时在改建城墙时,去问卜筮者是否同时把井改建。卜筮结果一般是,不要改井。这是卜筮专家来自经验的认识(由于受过培训,加之职业关系,卦师见多识广,一般也比较精明),即不是神灵告诉他的。换言之,巫师和卜师常常不是真的迷信。越是到了晚近,卦师越靠经验知识得出“算卦”结论而指导问卜者。邑——周初的邑,不过是土围子,常常坍塌,必须改(建)且比较容易修改。古今字书都把“邑”解为城镇。我认为本义是指城墙,至少有此义。故“改”字不宜做迁移讲,而是改建、修改的意思。古今字书从来没有说,“改”有迁移之义。假如改邑是整个城镇迁到了远处,哪怕是数公里之外,老井就太远了,不能不改了。
以哲理解释筮辞,使《易》改变了本相。早在汉代之前,就这样做了。《易传》中,大约有半数成文于汉代之前。它们也是解《易经》的,只是不是都针对具体筮辞。对看我对这一句卦辞解释和古人的解释,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从《易经》到《易传》,易学改变了本相。后来的“易学”更是越走越远。只是自汉代开始更多用阴阳学说或儒家思想解释。于是难免牵强附会。
鉴于王弼说井不宜改,是因为“井以不变为德”,提示君子要有“常德”。顺便说点现代人、更莫说城市人不知道的井的常识。即有些井中的水是会变的。经过很长时期会变且不说,在我的家乡,有的井水质会经常变。随着季节甚至风向变化,井水的颜色、澄明度和味道都会变。所以,水质甘甜且不变的井,才是好井,一定要好好维护,不要轻易改建,尽量长期使用。古人解这句卦辞,以君子有“常德”(即德行稳定)来解释,不算很附会。至于用君子之政教养人无穷来解释井,也不算很附会,因为井水差不多是无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⒂履:卦名。《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十卦。乾上兑下。
本卦主张人的行为做事要合乎礼节,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礼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等级秩序,强调人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有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和谐基础上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则无险。(刘登阁注译《周易》)
洪钧按:注意!刘先生完全据《易传》解《易经》。以下所引刘先生文字不再加按语。
履卦.jpg 《序卦传》云:“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于履。”王弼注:“履者,礼也。礼所以适用也,故既畜则宜用,有用则须礼也。”
履,鞋子。《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段玉裁注:“引申之训践……又引申之训禄……又引申之训礼,《序卦传》、《诗·长发传》是也。履、礼为叠韵。”
洪钧按:看来解“履”为“礼”不是王弼的创见,许慎时代已通行此说。但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无疑。重视正名和秩序的孔子,很重视礼,对礼崩乐坏痛心疾首。有尊卑贵贱等级的封建秩序在平时主要靠礼乐来维护,所谓“礼别尊卑,乐殊贵贱”是也。从鞋子发挥到礼乐制度,实在是《易传》作者们善于附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7: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眇能视,跛能履:眼睛坏了却能看东西,腿瘸了却能走路(是凶兆)。王弼注:“居履之时,以阳处阳,犹曰不谦,而况以阴居阳,以柔乘刚者乎!故以此为明,眇目者也;以此为行,跛足者也。”楼宇烈《校释》:“眇,《释文》:‘子书云:盲也。《说文》云:小目。’跛足,瘸子。”
《周易大传今注》云:“[经意]眇,目盲。能读为而,《集解》本正作而。履,践也。爻辞言:目盲而视物,足跛而走路,……(是凶矣)。”
洪钧按:履的本义就是鞋子,引申为践行、踩踏、行走等。为什么算卦会问关于鞋子的问题呢?因为鞋子对《易经》时代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我年轻时在四川求学,那里的老百姓,常常到了冬天还打赤脚,就是因为鞋子很难得——比其它衣服远远难得到。古时穿衣问题就比吃饭难解决,其中鞋子更难得到。抗战初期,四川的军队到山西参加忻州会战,大冬天还有不少士兵穿着草鞋。可见即使到了近现代,鞋子还是大问题。不能因为现今鞋子如此易得,就认为鞋子是无足轻重的问题。
我猜测,此卦最初就是占问与鞋子有关的问题。今本此卦已远离了本义。此卦的卦辞和六爻辞,都含有履字,也可能因此取名。其中只有初九“素履”指鞋子。
仅略解一下卦辞。
“履虎尾,不咥人。亨。”这七个字,就是字面的意思。即“踩到了老虎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亨通顺利。”本卦九四再次出现“履虎尾”。问题是,怎么会踩到老虎尾巴呢?这是因为,古代确实有专人喂养老虎。当然,只有天子或诸侯,才有此财力和用途。那时喂养老虎,不是搞动物园,主要是打仗时带着,长自己的威风,给敌人以威胁。也有时作为惩罚手段,故有“投畀豺虎”这个成语。它出自《诗·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说明和《易经》同时的《诗经》时代,有专门喂养老虎的设施且可以作为惩罚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