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⑴。这一点既好解释,又难解释。说好解释,这正是“医不源于巫⑵”或医与巫分家⑶的明证。这样看问题,思想有点懒。说难解释,那就是“及秦燔书⑷,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艺文志》),医书也在豁免之列。又有人说《内经》成书可能和《易》同样早,为什么同一时代的书之间这么少有共同之处? 略读《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⑸。此点稍后说。先看看卦名及450辞中有多少与治病有关的。 卦名中,只有“蛊”被后人赋予病⑹的意思。《周易》经无此义。彖、象、系辞、说卦等十翼中,亦没有解蛊卦涉及医理的。如《序卦》云:“蛊者,事也⑺。”由此亦可见医和诊晋侯疾如蛊⑻,却与《易》相附会,其事可疑。 卦辞中与医学有关者,可能仅有复卦⑼。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⑽。”此段卦辞不仅提到“疾⑹”,而且有“七日来复”之说。然非医家解《易》,对“出入无疾”不一定作“一路健康”讲。至于“七日来复”,因紧接“反复其道”,故本义应该是说往某地去,来回走了七天。但晋以后医家解此便象解《伤寒论》七日传经那样说了。这是有根源的。《彖辞》解复卦说:“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此处“疾”仍未明确指疾病。晋人王弼注此句说:“疾犹病也。”竟毫无疑问。《彖辞》接着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把“朋”说成“阳⑾”,他注这八个字就说:“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真与《内经》、《伤寒》有关说法一样。孔颖达疏中更说:“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又引纬书⑿,完全是东汉人思想。最后三字是“天行也”。“天行”后来也渗入医理。孔疏以为:“天之阳气绝灭以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伤寒论》“发于阳者七日愈⒀”只能说本于此。显然,复卦传与医学发生关系不早于汉。举这一卦即可见《周易》思想如何渗入医经。此条将卦辞、彖辞同解比较方便,以下不遵此例。 其余卦辞只有“井。改邑不改井⒁”可勉强说是注意饮水卫生。 爻辞中涉及医者如下: “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⒂” “豫:六五,贞疾,恒不死⒃。” “噬嗑:六二,噬肤灭鼻。无咎。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⒄。” “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⒅。” “咸: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咎。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⒆。” (按:以上六“咸”字均宜解作“损伤”) “遁: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⒇。” “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21]。” “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22]。” “夬: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23]。” “姤: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24]。” “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25]。” “井:初六,井泥不食。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六四,井甃,无咎。九五,井冽,寒泉,食[26]。” “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27]。” “归妹: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28]。” “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29]。(此条以天文内容为主,“疾”不做病讲或更妥。摘此存疑。)“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30]。” “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31]。” “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32]。” 以上共27条。其余或有识不及者[33],请专家赐教。这约占450辞的6%。这样算比例不大恰当,因多有一辞可分为几种内容,但总算占比重较大。详细解释每一辞的含义,并无必要。一般医家已可看出,这27条爻辞包括哪些医学内容。试简单概括如下: ⑴爻辞时代卜筮[34]问病很普遍。 ⑵当时“疾”以外伤为主。 ⑶外伤之外,以不孕症和眼病较受重视。 ⑷已用药物治疗,但患者是否用药也常先卜筮。 ⑸井作为水源很受重视,并力求其清洁。 显然,爻辞中的医学很原始,完全看不出阴阳五行苗头。 彖辞只解释卦辞和用九[35],象辞则兼解卦辞、用六及爻辞[36]。彖辞中无一条论医理者。上文述及复卦彖辞时,对其与医理的关系已简要说明,此不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