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潘朝曦:牛奶的惊愕与思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7: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5 17:13 编辑
hhbffq 发表于 2016/6/15 03:11
 四、癌症与环境密切相关  1.外界环境决定人的祸福吉凶  现实问题:  现代人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导 ...


3.阴和阳是冷和热,阴阳力就是冷热力
  现实问题:
  有段小品中唱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倒过来。但是现代人还真是把黑白给颠倒了——晚上操劳,白天睡觉。「天道」可以这样违背吗?
  董草原解答:
  《黄帝内经》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什么意思?天道不可违背。
  咱们先看一看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太阳和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两股力量,放到太极图里就用一黑一白两种颜色来表示。黑色代表了幽暗、沉静,是阴;白色正好相反,是发光,发热的,就是阳。
  太阳是阳,阴是什么呢?是地球。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古人看问题没有那么复杂,他首先察觉到的阴阳是什么呢?就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太阳的光照角度决定了地球的白天和黑夜。
  天生阳,地生阴。天指太阳,地指大地。很明显,阴和阳就是指冷和热,冷、热就是两种不同的自然力。有了这两种自然力的作用才会有世界万物的生命现象。而在这两种自然力中,以阳为主。所以古人很崇拜太阳。直至今天还有人在研究古代的太阳神崇拜和太阳文化之传说,一些文化最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太阳神。因为只有太阳的光热照在地面之上,才有光明,才有温暖。到了晚上呢,太阳运行到另一个角度,照不到地面了,天就黑了,而且要比白天冷。白天和黑夜不断地轮换,阴和阳也不停地转换,冷和热也要不停地转换。
  关键问题是阴为黑色,那么夜晚为黑色,黑色又为幽暗沉静,我们就可以知道生命一定要在沉静休眠的时候静养。好比弹簧收回,恢复的状态,而你偏偏不让它收回,后果是什么自然就明白了。
  很多人说阴阳不太好明白,其实明白冷热就行,阴和阳就是冷和热,阴阳力就是冷热力。
  4.太阳与地球,热冷交替演绎世间万物
  现实问题:
  现在演艺界经常有「八卦新闻」,大体意思就是演绎出来的、不着调的事件,似是而非。这似乎和真正八卦的意义有所不同。那么,《易经》中的八卦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展现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呢?
  董草原解答:
  《说卦传》里面说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什么是性呢?就是心灵的所有活动,命呢?易中之命是指命令,天命指天的命令,生命指生的不可违的命令。人生性命攸关,阴阳和谐为第一要素。《易经》中的阴阳、八卦才是事物无限演绎的原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的意思就是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说中国的太极图是最早将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思想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还要早几千年,是人类文明的最早体现。
  中医理论讲:阳中有阴,阴中也有阳,两者绝对不能分开。水是阴的,火是阳的,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火把水烧热的时候,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呢?所以《易经》里面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在说明什么呢?说明冷和热这两种不同的力,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又各生出一阴、一阳两象,就是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四象呢,又各自生出一阴、一阳,就变成八象了,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来。
  先天八卦反映的科学原理,就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医理源于易理」,说明医易是一脉相承的,若舍易论医,《内经》中的许多秘密就难以完全揭开。所以说只有了解中国古文化,认识了先天八卦,才能真正找到与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三大基本学说间的内在联系。
  《内经》里面说,人类居于天地的气交之中,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露》)也在说明人体脏腑之间,存在着脏气升降的相交运动。天地阴阳二气是这样进行气交运动的:「上者右行,下者左行」。
  所谓「上者右行」,就是说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所谓「下者左行」,就是说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所以,《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而在人体中,人中这个穴位十分重要,它是连接人身之天地的交通枢纽。
  八卦——干、坤、离、坎、巽、震、兑、艮,这八个字很重要。古人跟我们现在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用张衡的话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意思是什么,天包裹着地,就像蛋壳包裹着蛋黄一样,我们人呢,就站在「蛋黄」上看问题,太阳呢,就在蛋壳上面旋转。那么先天八卦的阴阳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太阳运行之道就是地面冷热变化之道,万物变化之道,告诉我们物质变化,生命产生、生存、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太阳的热力和地球的冷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冷热力对物质的变化,及生命产生、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认识冷热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始,应用冷热是物质文明的开始。
  5.人体的干和坤,就是阳和阴,上和下
  现实问题:
  从《易经》到中医,从《易经》中的阴阳,到中医大夫口中的阴虚、阳亢,再到五行,它们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为什么现实中的中医人对《易经》的使用并不多见?
  董草原解答: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干和坤。干,是指太阳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点,所以干的阴阳符号是纯阳的,等于把太阳的整个内容和作用都包含在这个字里面了。
  当太阳走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最温暖的时候:一年中的夏至,一天中的正午都是干。反之,坤是最远的一点,是纯阴的符号,最阴就是最冷,也是说当太阳到达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最冷的时候。
  阳是从太阳来的,阴又从哪儿来的呢?从大地中来。大地本身就属于阴,它没有发光发热的属性,所以坤又代表着阴阳的阴,它有几重意思。因为当「坤」离太阳最远,也是最冷的时候,就出现了中医理论中的太阴。
  总结一下,干有三种意思:第一,是指天上的太阳;第二,因为大地的热来自于太阳,干又成为阴阳中的阳;第三,因为干点是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最热,所以干呢,又是我们距离天上太阳最近的一点,又为阴阳中的太阳。
  干是夏至,是午时,坤就是一年中的冬至,一天中的子时。坤也有三种意思:第一是大地;第二是阴阳的阴;第三是极度寒冷的「太阴」,我们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点。这就是干和坤这两个字的意义了。
  可以这样理解:干象征着天,统领天地间的阳气;坤就正好相反,代表大地,统领天地之间的阴气。这也理解了为什么人需要晒太阳,在外,阳光能驱散阴霾,给万物能量,帮助它们生长、发展。在身体内,阳气能驱走寒邪、风邪。
  所以阳力、阴力本身就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原动力。古老的中医文化完全是按照《易经》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的。产生阳力的太阳和产生阴力的大地,是在坤点上交会的,就是说日升日落都是在这个点上开始。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说,当太阳与大地运行到坤点相会后,必然进入了另一个循环,太阳的角度开始一点点地偏移,阳力发生,万物开始复苏,有了全新的生命。
  在人体里面呢,八卦干在上为九五之尊,统领万物,坤在下为生命的根基,承载万物。人的生存与生育,首先要靠下部坤这部分,这也是肾的功能,所以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以养肾水而加强生命力,益寿延年,就是这个道理了。
  放到人体上来说,坤的位置就是肾的位置,坤的位置在下,肾的位置也在人体的下部。中医的肾不只是说一个器官,主要是说它一个系统的功能作用。那么坤是太阴,肾也是太阴。
  干呢,是指人体的什么?就是指人体的心。
  中医的心有两层意思,一个主神明,一个主血脉。血脉这个心是肉心,神明是中心的心,就是大脑,也是一个人身体里面真正的太阳,最高位的头。
  那么血液的循环又是怎样的呢?也是按照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的。自然正常人的血流动,是由太阳热气带动的。太阳向我们靠近,血流动速度就逐渐加快,太阳远离,血流速渐减。夜里安静,血液流动也舒缓;太阳慢慢地升起来,血液流动也轻快起来,太阳充足,大地的温度升高,热量大了,血流的速度也会渐渐变快。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也是血流速度最快的时候。这样就可以解释一个现象,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春天和夏天是他们最好的时令,秋冬天是病情变化的危机时期。
  下午太阳慢慢下山了,温度低了,血液流动的速度又慢了下来,所以有人说自己下午感觉不舒服,有缺氧的感觉,这样的人血液循环就不好。当然了,血液循环不好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后面慢慢会讲到。
  6.人和环境是一个整体,人是阴,外界环境是阳
  现实问题:
  不了解生命的现象和本质,就不能正确养生和解决疾病的问题。中医讲「天人合一」,但是怎么合一?多数人简单理解为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其实,对于个体生命来说,阳是外部环境,个体生命为阴。就人体而言,后背为阳,腹部为阴。阳为主,阴为辅,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生存的环境非常重要,从小的环境来说,后背的保阳、护阳亦十分重要。然而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很注重五脏六腑的养护,却忽略、甚至根本不在意对后背的保护。
  董草原解答:
  《黄帝内经》里面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这是根据《易经》的原理说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人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构成的。外界环境、气候、宇宙、星辰是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指生命。
  按照「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人是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太极图。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胸中自有乾坤在。
  对个体的「人」来说:外界是阳,指人的皮肤之外——人所在的生存环境,包括日月星辰,对他来说就是阳;人体本身呢,就是阴。阴阳以阳为第一性,阴为第二性,阴阳是一个整体。人由外界环境和身体本体构成一个整体的生命,没有外就没有里,就没有生命,身体本体外部的天,即大自然,是构成生命的主要部分。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最基本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人之个体的阴阳呢?
  「夫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为阳,说明人体的背部很重要,西医说的中枢神经,血脉也是从后面走,而里面的五脏六腑是物质基础,次之于背阳。
  所以说产生疾病,从宏观来讲,无非就是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本身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风水」正是人身赖以生存的外部「阳气」,而人的健康与和谐生活必定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其中地理环境对于人的生存空间以及生存心理作用为最大。
  7.天地间周而复始的「乾坤大挪移」
  现实问题:
  「四平八稳」,「方方正正」,这是老辈人传给我们的大智慧。也就是《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生理学而言,这句话的含义类似于「内稳态」。阴阳暨乾坤。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乾坤这个词,比如「一计定乾坤」、「一招定乾坤」,可以说乾坤是万物一个总体的框架,生命、健康都取决于这个框架是否中正、稳妥。
  董草原解答:
  一个天,一个地,始定乾坤。「干为阳之极,坤为阴之母」,它们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乾坤原出于先天八卦,定乾坤是先天八卦时代,距今约七千年,人类开始认识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及太阳对地球万物作用的表现,定乾坤就是开辟新世界,创立新思想。
  中国的文字经过了几次简化运动,这让我们离远古文明更加遥远。古人的象形文字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原来的坤字,就没有这个「土」字旁,是单独的一个「申」。古文中的「申」是一个圆,里面加一个出头的十字。古人呢,有一个阶段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知道那是错的。申是指大地,大地是圆的,而《易经》学说里一直就是认为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所以坤是指大地,把大地的整个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申字中间的十字,表示地球的中轴心。从申字可以推断出七千年前先祖们已经知道了地球的中轴线。
  干是天极,坤是地极。《黄帝内经》和《洛书》里面都提到天向左转,地向右行,两种力量是对行的,而太阳和大地共同运转到坤的这个点,就是所谓的「乾坤大挪移」,实际上是新的一轮「圆运动」开始了,旧一轮结束了,要进行交换了——阳动到极处而静化成阴,阴静到极处而动变成阳,都在这个点上,这就是物极必反。
  民国时期,彭子益着了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关于阴阳的问题也是这样阐述的,重点强调的就是这个循环不止的圆运动。
  太阳运行到距离我们最远的远极点,坤,极必反,又从坤开始向我们靠近,到达干之近极点,又开始离去。物质变化、生命产生及生存发展的动力——冷热力,也是这样热极则冷,冷极则热,周而复始。从这个原理来看,中医临床辨证寒热非常重要,因为阴阳变化复杂,有些时候完全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个意思。
  自然生命在冷热力的牵引和限制下,由一个周期发展变化到另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都必然有前期的上升进化,进到极点开始后期的退化还原。任何自然生命都不可能直线上升进化,周期内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是一定的。正如董仲舒所说:道之大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要改变生命发展变化的范围和规律,首先要改变太阳、地球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否则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有直线进化上升的可能。
  8.乾坤还有六个「孩子卦」
  现实问题:
  父母为天地。社会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认识:不孝敬父母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这个认识从根本上也说明了一点,不尊重或者不懂得感恩天地的人,是违背天道和人道的。由此角度来说,《易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
  细细品味下来,八卦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很美好的寓意,了解了这些字的含义,就明白了季节里面的精彩故事,也会获得关于生命的感悟。
  董草原解答:
  关于卦象,还有很多深意。中国有句古话,父亲为天,母亲为地。说明这些远古的文化已经侵染在中华民族的骨血里面了。那么如果说,干和坤是父亲和母亲,其它六卦就相当于他们的六个孩子。万物为天地乾坤所生,子女为父母所生。所以父母是乾坤,又是阴阳,又是天地。这是用八卦原理反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
  你看先天八卦的那个横道,连续的横杠代表阳,三条就是纯阳。断开的横杠就代表阴,三条代表纯阴。除了干是完整的三条横杠,坤是三条断开的横杠外,其它六卦都是阴阳掺杂的,说明它们都是由干和坤演化而来的。
  比如这个离卦。
  离卦,可以理解为「丽」。是最美丽的一个卦象。
  为什么呢?《易经》里说离的物象就是清晨初升的太阳,日出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与离卦相对应的是坎卦。
  坎卦,坎的物像是一个深窝,太阳都照射不到的地方,深窝下面很冷。就地面来说,它是阴中至阴,阴到极点。离呢,是阳到极点。《罗经透解》里说得很清楚,「离、坎」这两个点的位置恰恰说明了月亮运行的终始点都是它们——月亮运行到坎的时候,是月圆的时候。月亮的阴就从离开始生成,从离向震逆时针运行,到了坎点,月亮就圆了。从离到坎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就是月亮形成、变化的一个完整过程。
  在八卦图中,乾坤主上下——是太阳的运行规律,离坎主东西——是月亮的运行规律。以乾坤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阳历,以离坎为依据制定的日历叫阴历。
  这就是阴阳日历的由来。
  国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月亮的盈亏不仅造成地球潮涨潮落,还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在月圆期,医院的接诊率比平常高出几个百分点,痛风和哮喘发病率上升,并且能影响人体激素平衡,甚至引发车祸。但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却一直没有找到。他们没有从八卦入手,进行探寻。如果从卦象上来看,一方面,月圆这一天属于阴极,阳气势弱。另一个方面呢,阴坎向阳离转换,自然界在发生转换和变化。身体呢,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有可能旧病复发。就是说不是月圆使人生病,而是这段时期随着自然界阴阳的改变,我们的身体内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既然我们已经明白,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必然合一,那么外部自然界大的变化必然对人体有这样那样的影响。
  西方人研究天文是纯天文研究。古东方人研究日月星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月星辰与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相关因素。中国的天文学,实际就是天文生命学。
  震卦,它的物像是雨、星、辰,表现的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
  当太阳转到这一点的时候,大地开始暖和了,春天要到了。然后顺时针,慢慢走向离。从季节上看呢,这时候就到了春分时节,真正的春天到了。
  再行走,又到了兑。
  兑是什么意思?上面两点是象征眼睛和眉毛,中间的「口」是身体,下面两条腿,合在一起就是手舞足蹈的样子,所以兑也是很高兴的意思。高兴得眉风色舞,手舞足蹈,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太阳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大地已经变暖啦,人们脱离了一个冬天的寒冷,很喜悦,万物都很高兴,就「兑」。
  悦字,左边一个心,右边就是兑,头上那两点是说高兴了,一张「口」,上面口沫横飞。
  中国字儿细品味起来真是有底蕴。但是现在好多字都变了,跟古代的字都不一样了,你就看不出里面的意思了。
  咱们接着往下说,太阳从兑再接着走回到干,夏天就到了。这一圈儿就又转回来了。
  按照每一天来说呢,我们知道地球有一个自转,每一天都要转一圈。地球自转呢,每一天都是从坤开始,随着太阳从最远的一点慢慢地向我们靠近,走到离,这时天亮了。再往上走到干时,正好是正午,太阳离我们最近,阳气最盛,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然后又到坎,太阳离我们又远了,阳气变弱,阴气变强,天就黑了。
  按季节来说呢,地球公转一周,太阳从最远的坤点向我们靠近,到达干点是太阳最近于我们的一点,就是夏至。夏至这一天,按节气来说,是四季中最热的一天。然后又继续转,太阳又开始一点点远离我们。
  巽卦,大地开始冷了,就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立秋了。
  巽的卦象是什么呢?就是太阳到了这个位置,万物已经成熟了,庄稼也开始收割了,收割是弯着腰的。但他不是一个人收割,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就是说大家都在弯着腰收割,两个巳下面的「共」就是很多人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干、坤、坎、离处在四个正位;艮、震、兑、巽处在四个隅位,就在四个角落里。前面几个都说到了,艮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明白。你想想,艮字边加一个目是什么字呢?就是眼。
  艮卦,为无目之眼,是睡觉休息之物象。艮字边加一个目是眼睛的眼,但是眼睛的眼没有「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不见目的眼,就是睡觉、休息的时候。
  太阳运行到这个点的时候,按照地球自转的规律,相当于到了晚上10点以后了;按照公转呢,艮时是立冬的季节,立冬了,该冬眠的冬眠,万物都要休息了,艮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地休息的时候,也是人应该休息的时候。
  等又回到坤的时候,就一圈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又降临了。
  9.夺天地造化之意的活子时
  现实问题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不法于阴阳,一天中的时辰也分为阴时与阳时。其中,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时;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时。
  现代很多人亦十分重视「子时」,认为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夜里的11点到1点,所以很多养生、习武之人都对这个时候有所认识,选择在每天的这个时候练习功法。
  生活中我们怎样运用这个「子时」养生防病呢?
  董草原解答:
  阴阳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亥时为阴极之时,子时为阳生之时,这个时候,天地之气机也处在阴极而阳生的状态。
  中医人很强调这个子时,因为「子」的位置就是先天八卦中的坤位,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太阳运行一周天,都要回到坤这个点上,说明太阳的一个周期从这里结束,第二个周期又是从这里开始。所以子时,既是代表一天的结束,同时,第二天的太阳也从这个时辰开始升起。
  「子」是什么意思呢?是种子的意思。子就是上一个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周期的开始。拿稻谷来说,每年的春天,农民开始播种、育苗,一粒粒的种子被埋在泥土里,慢慢地长成一个新的生命。到了秋天,这个生命成熟了,完成了一个周期,农民就把稻子收割,再从里面挑出比较饱满的「果实」,又变回一粒粒的种子,为下一年的播种做准备,就这么周而复始。
  正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也提到的阳气在沉入地下、封藏水里的过程中,到了子时,一方面阳气已经完全沉入地下,另一方面峰回路转,开始从水中慢慢回升。所以道家称子时为「活子时」,意在一个枢机,认为这段时间是「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物极必反,这也是子时的真正含义。这个大的循环既是一年的规律,也是一天的规律。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矛盾的最尖锐处,总会峰回路转,而善于抓住「枢机」的人总是高手大侠之类,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我们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体,与天地之气机的变化总是息息相关。就是说人的身体内部和宇宙、太阳这个星球的法则是一个原理,共同活动在天地间。阴气极至之时正是元阳初生之时,也就是人体内的元阳之气开始萌动之际,先天之精在这个时候自然萌生。这时,借天地阴阳交变之机炼化精气,就有夺天地造化之意。这时是进行炼精化气的最佳时机,所以古人提倡练子时功。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大家都来练子时功,但是如果还想在子时养生,怎么养呢?我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静候」的状态最好,你的意念、思维或行为都有所关照,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只要有体会就有收获。
  10.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身的阴阳平衡
  现实问题:
  阴阳的原理在《素问?阴阳应像大论》的开篇就说得很清楚:「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构建和谐人生的美好乐章,阴阳是支撑生命的顶梁柱,阴阳和谐是健康与快乐的源泉,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阴阳互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力量。
  董草原解答: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的意义深远,不仅讲出来了一年里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的生长情况,也道出了我们人体一天的变化规律。有心人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阴阳变化,就是体温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是很小的。大了也不可以,超过正常体温几度人体还受得了吗?
  在北方的乡村,我们会经常看到母鸡抱窝的现象,母鸡用自己的体温来孵小鸡,这个温度是非常严格的,否则就孵不出小鸡。也有农妇在热炕上「假装」母鸡孵小鸡,这个温度就很难了,有经验的农人就会用手反复调整位置,挪来挪去的,才能保证孵化率。
  我们人体的温度也有个标准,温度高了,温度低了,阴阳都要失调,这就是病。中医治病的道理非常简单,是以偏救偏,用寒来治热,用热来治寒,以其达到阴阳平衡,温度正常了,病也就好了。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除掉外力所致的外伤,人只有三种病:一种是阴阳力引起的冷热病;一种是五行,也就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一种是精神问题引发的疾病。
  中医的精神——就是人的「太阳」——为首要地位,阴阳是第二位,五行是第三位。
  我们仅说阴阳力这一个问题,这是生命的力量,这个力的作用也最为重要。自然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需要这个生命的力量。阴阳力越大,物质的变化、发展的范围越大,速度就越快。如果阴阳力小的话,相对的物质变化发展的范围就越小、速度就越慢,比如老虎与乌龟的阴阳力。
  每一种生命,不管高级、低级,都是一个独立整体,都有自身标准的物质结构、机能作用。都受自然条件、自然规律控制,都有其固有的发展、变化范围、规律和速度。而重要的是,每一种生命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温度,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特定的体温。高级生物与低级生物需要的温度不一样,低级生命的温度适宜低级生物的生长,如果这个温度升高了,低级的生物就会死亡。
  比如猿是低级的,人是高级的。低级的猿类要想变成高级的人类,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体温,体温不改变就没法达到高级的人。所以,进化首先要改变温度。温度一改变,原生物必然死亡,进化就必然终止。而我们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本质、距离不变,地球上的阴阳规律就不会变,自然规律不变,地球上的生命就要按照固定的范围、规律和速度生长、发展、变化。
  我们将阴阳力、冷热力放到我们的身体里面,回归到中医的世界里,那么中医在其诊疗行为中是怎样理解冷热作用的呢?
  清末名医郑钦安说过这样的话:「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好的中医人应该在阴阳寒热的辨识上下功夫。假如不辨阴阳,寒热也辨不准,那就是等于草菅人命,慢性杀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庸医杀人不用刀!因为没有热,你给去热,受害的就是人体的阳气。
  比如大家经常爱说自己上火了,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等,是真的上火吗?还是经络不通?或者寒极生热?这个时侯,胡涂大夫一上来就用寒凉的药物清热、消炎就是最大的错误。实际上我们又回到了阴阳的问题上来了,人体里面之所以有正常的温度、舒服的状态,是因为有阴阳力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这个阴阳力既是生长力,同时也是约束力,它将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今天说的「温度」,就是易经中的阴阳量化。
  所以只有知道了阴阳,才能医治人的冷病和热病。中医治病救人,首先治阴阳,救生生命力。生命力正常了,人就正常无疾病了,健康就恢复了。这才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根本大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7: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5 17:18 编辑
hhbffq 发表于 2016/6/15 17:11
3.阴和阳是冷和热,阴阳力就是冷热力  现实问题:  有段小品中唱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能 ...


六、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1.五行是四季轮回中的五种色彩
  现实问题:
  有记载说,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就像那弯弯的月亮形状。在古代的象形文字时代,古人也用平时最熟悉、最了解的东西象征那些个看不到的东西。五行就是这样命名的。
  董草原解答:
  五行的命名,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意会含蓄之美。比如木,木为少阳之象,少阳是生命发生所必需的初步热力,这一初步热力很好理解,是春天,是青少年时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生命发生的必需作用力,没有这种力作用,生命就不能发生,所以说木是生命的象征。
  五行学以木为主,以土为本。
  木又代表春天,大地上木气繁盛,万物都苏醒过来,种子发芽了,生命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木是春天,春天是木,木对生命的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在人体里表现为肝气,肝气对生命的功能作用也就是春天的作用。
  火,是阴阳中的太阳象征物,是阳热中的最高热。它的高热像是一股很强大的能量一样,催动了自然生命的高度发展,代表夏天,万物都生机蓬勃,是生命的极盛阶段。
  按阴阳生命学的原理,阴阳以阳为主,也就是说阴阳力中阳力是生命的主力,阳热越高,阳力越大,生命发展也就越快越盛,火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太阳的高热力作用,即夏天的作用。
  金,金者刀也,是少阴之象。少阴是初步冷力,是克制生命的工具。世间万物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是因为有力的作用,万物得热力作用则生长发展,热力越大,膨胀生长就越快;冷缩,是因为冷力的作用,冷力越大收缩就越大。刀是什么呢?是用来「收割」的,代表秋天。你看秋风一起,树上的叶子就开始哗啦、哗啦地往下掉,秋风像刀一样把地球上的生命收掉,落叶归根,护根。万物很快就自己凋零了,因为要抑制它的生长过度,所以要克制。金对生命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
  水,是太阴之象。水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热量,其属性最阴、最冷,代表了冬天。太阴的作用,就是使万物极度收缩潜藏。没有少阴的作用,万物就会过度生发而提前死亡。没有太阴的作用,万物就不能得到最高的静养,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水是生命继续生长的源泉。水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
  土,土为大地之象,生命所需的物质都在大地当中,土是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土对生命的功能作用,就是物质的作用,承载的作用,像一个传输的媒介。
  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金、木、水、火、土,是使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五大功能作用。
  2.五脏六腑的功能是看不见的五种关系
  现实问题:
  说到五行的话题,我们会感觉似懂非懂,再谈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五行是如何表现的,更是云里雾里。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中医的五行理论?理解了五行的意义就知道了疾病的秘密吗?
  董草原解答:
  如何认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生成与功能?那就要看先天八卦图。那是一个生命整体的运行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来看先天八卦的运行:上为干,下为坤。干为天,为精神,主神明。坤是肾。于是天从左转,则是人体的右边。到春天了,就是木,木就是肝。到夏天,到最高点则是心,但是心有两个指向:一个是指头,太阳这个心;一个是中心,心脏的心。再下来,就是肺,心肺是在一块儿的,但是心脉是通上的,通向那个最高的神明。再到中央,太极图的中央是土,土就是大地,就是脾胃这个体系。而头就是太阳,太阳在八卦之外,下面就是五行,所以又叫五行六位。
  五行是对应太阳而生的,没有太阳就没有五行,所以太阳和五行是君和臣的关系,放到身体里面,头部就是太阳,五脏六腑的相生相克就是五行关系,脏和腑是臣民的关系。
  五脏六腑分别是维护身体的几位「长官」,它们的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五行关系,共同存在于一体,互相牵连,互相克制,直至达到各取所需的内稳态——平衡。
  首先我们应该来认识一下五行的原理,为什么是「行」字呢?其实就是动力的意思,行动力。以这个「行」字来说明宇宙万物永远在转动,不能有一刻停止。
  我们来看一下五行在身体里面的生克关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医里命名的「五脏六腑」,不是指西医中所对应的具体器官,而是五种功能和定位。
  在五行之间,它们是相互感应,互为幻化的。它们的关系是稳定的,平衡的,任何一方过度或者不足都是对这个「团队」的伤害。这个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在一定的感觉中,非常美好,如果一方出现了过激的表现,极度自私,将对方的一切视为己有,就会给自己和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工作等等带来伤害,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比如肝者,将军之官。主生发,就是可以发号施令,生发得好,对肝有利;但是不等于你可以胡作非为,以为官大就可以大发雷霆,在大怒的情况下,反倒会伤害了肝。
  有一个成语是欢欣鼓舞,是说心灵欢喜可以鼓舞正气,但是范进中举却是一个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脾这个长官,它喜欢甘甜的东西,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是一旦过食味甜,甜食吃多了,又能导致胃呆脾滞。「呆」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好日子过久了,进了蜜罐子,人反而没有了激情和感觉,麻木了。为什么一些小孩喜欢吃零食,正经吃饭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胃口,不是他不喜欢吃饭,而是零食里面过多的甘甜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孩子就是不知道饥饱了。
  那么五脏之间的相生是怎样的呢?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而五脏之间的相克是这样表现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62节:六、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4)
  在先天八卦中,第一生阴阳日历,第二生五行,第三生六十四卦。我们前面说到了先天八卦的四象,就是说它把天道分成了四份,「木为少阳之象,火为太阳之象,金为少阴之象,水为太阴之象,土为大地之象」。这四象呢,又进一步说明了太阳对万物的不同作用。因为在先天八卦中,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的进一步发展,内容也与阴阳相关,所以平时大家都习惯并称阴阳五行,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中的一个支派。
00000000000000000000
  3.心是身体里的「紫禁城」、「中南海」
  在中医看来,生命就是由有形的物质体和无形的生命机能作用构成的。
  前面我们说过,人的心有两个指向,而主神明这个心呢,在先天八卦里面,它是干的位置,我们中医说「心主神明」,因为神明是人身上的最高精神统帅,高高在头部。如果用国家这个整体来比喻的话,在古代就相当于皇帝,在现代,就相当于国家最高元首。这个神明,在哲学上讲属于意识的范畴,这是神明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另外的一个肉心呢,是主血脉的心,在五行属火。这个火呢,则是说它的功能作用,不是现代医学解剖下的器官。那么除了心,其它四脏所管辖的是什么呢?都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功能。咱们看脾、肺、肝、胆,都有月字旁,说明和肉身有关,月字旁在古代就有肉体的意思。
  「心」可就不同了,它是神之宅,就是一个皇宫啊,古时候的紫禁城,现在的中南海,是核心的位置,不能受邪。我们的身体呢,好比一辆汽车,功能齐备,但如果没有一个经过驾校考核的驾驶员,再好的车还是不能跑。心「主」的这个神明就是驾驶员。再看好好的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会轻轻地从楼上跳下去,他的神明飘渺了,离所了,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是恍然不知人事了。
63节:六、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5)
  中医讲「喜伤心」、「恐伤肾」,就是在说这「喜」和「恐」都能令人暴死。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吓死的不用说,乐死的人也不少,成语乐极生悲就是这么来的。这些都是神明一下子出了窍,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所以整个身体才进入了不听操纵的状态。
  前几年有一个报道说:西方医学有了新的发现,发现心有意识功能。其实中国人自古就都知道,心有灵犀,心想事成,砰然心跳,这些是中国人最常用的话语。用真心做事情,这在我们长辈的嘴里是经常说的话。一个人改变了主意,就会被人家说成,这个人变心了。那么在我们身体的这个世界里,到底是谁在下命令,谁在主宰这一切?就是这个神明,这个君主之官。
  4.肺为五脏之长,主管你的氧气新鲜
  肺在心的下面,在人体里面来说,也是高高在上的。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级别呢,应该是相傅之官。在古时相当于宰相,现代相当于总理。可是在一些人的认知里面,只知道肺主皮毛,主气节,基本上不清楚它的职权、管辖范围有多大。
  生命的根本就是血液循环,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生命可言。肺,在五行中为金。五行中,金质最重,宰相是文官之首,他是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的人,其它几脏的功能呢,都得通过这里才能完成,所以肺为五脏之长,「经气归于肺,主朝百脉」。怎么理解这个「主朝百脉」呢?可以简单理解为肺帮助心在进行血的运行。现代医学有一个肺循环,也是小循环,就是说血液经过了全身的大循环以后,血液中的氧分已经分布、消耗得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这些血液就要开始肺的小循环,进行一轮新的给氧运动,然后再进入大循环。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分血都必须经过肺循环,都必须在这里完成血氧结合。
  5.「肝胆」相照,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地基
  肝,在五行中为木。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兵马大元帅。但是,历来就是将军不好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候连皇帝的圣旨都不听。本来肺属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气有时候反胜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导致金木相冲,将相不和,总想找个机会挑衅一下。木气本就好胜,好顶撞,二者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将相不和,则国家有难。将相和睦,一张一弛,则进能攻、退能守,外邪不能侵。在国家是这样,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也是这样。
  换一个角度来说,现代生活的奢望与压力最容易伤害的就是这个肝将军。
  肝呢,虽然有谋略,勇猛善战,但是最后离不开军师的指导。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何谓军师呢?就是胆。胆在军队中相当于参谋长,是孙膑、孔明之类的人物。胆为中正之官,中立不倚,无过不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当于军师之职。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就了鼎立中的一足。
  中国的汉字讲究同音就同源,我们看胆字也为「旦」意,旦为光明一意,所以胆也为清明之腑,清正廉明,方能决断中正。
  我们人呢,有个特点,这个人要是胆气不足,胆寒,就好生谋。前思后想,没有主意,大事上都不能判断,说话也不果断,一句话该说,不该说总是犹豫不决,说了又后悔。这是胆气虚的一种表现,胆小怕事,遇事就回避躲闪,这在五行上怎么解释呢?属于木气不足。反过来大家都喜欢说肝胆相照,其实就是在说肝有谋,胆有断,有谋略,不犹豫,能成大事,是木气调达,健康的表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个肝胆相照的「本钱」恐怕就不一样了。
  6.脾胃会说话,向你报告疾病的迹象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为仓廪之官,是天下粮仓。民以食为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治理天下没有了粮食的话,就要出事,古代百姓造反大多是因为没有粮食了,先要抢吃的。
  在《素问?刺法论》里面,第一次将脾胃的官位区别开了,仓廪之官,天下粮仓由胃来担当,在今天相当于农业部长,要保障粮食的供给,不然就算失职。而脾被称为谏议之官,相当于身体里面的监察官,哪里有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要及时向君主汇报,不能隐瞒情况——明明肠胃出了问题,君主也不知道,等到发现了,已成了胃癌什么的,君主才知道。这就是失职了,没有把信息及时传达上去。
  所以说,这个谏议之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位。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注重脾的养护与关照,使之保持清明之神,使之及早发现问题,报告君主及时解决问题。否则,一旦突然发现重病,就会悔之晚矣,酿成大祸。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脾胃信息,有胃口?没有胃口?是胀满?还是饿得快?都要认真倾听,才不会错过信息。
  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这句话非常关键,可是我们观察身体的哪一部分才能知道脾这个坤土的厚重呢?因为有厚才能载物,厚是它的本性,贫瘠的土地不可能长出好的庄稼。中医的坤土在哪里?看腹部肌肉,太薄则脾胃虚弱,太厚为过,也要生出损害;还要看肚脐,肚脐的深浅也能看出脾胃的强弱。还有,脾开窍于口,所以看嘴唇的颜色、光泽也很重要。
  而最为关键的是,脾胃的失调不是一下子就来了,而是日积月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的谏议之功能是一点点丧失掉的,所以经常观察我们的腹部,使它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是我们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
  7.只有养好肾,才能养好命
  《素问?灵兰秘典论》里面说肾是「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呢,就是作为的意思,肾又主智,智慧能生各种伎巧,很多艺术美妙之事都与肾有关,比如像生育这样的大伎巧。强呢,就是刚强、坚强的意思,在人体中自然是骨了,俗话说,这个人是个硬骨头。一个作,一个强,道出了「肾」这个长官的主要功能。
  但什么是肾主水呢?这个强与水是什么关系?因为肾在五行中属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生成在人体就是肾。肾生成后,第二才生火,生心。
  肾藏志,人做事首先言志,究竟你想干什么,这个就是志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生化之源。生命力生生不息地从这里释放出来,为人体的动力之源,所谓肾为先天之本,就是人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正如老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女人温柔的力量足以令君王放弃江山。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至柔和至坚都聚合在肾这里了。
  所以,如何保护这个肾官,对养生非常重要。简单来说,伤害肾的做法很多,比如大家经常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如何养阳呢?简单说就是春夏的时候,人体内部的阳气都在外面生发,像所有的植物一样,外面枝繁叶茂,而里面的阳气相对是少的,这个时候应该温养脾胃才对。但是由于天热你就与大量的冷饮、空调以及寒凉的东西密切往来,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伤肾、伤害阳气。
  肾主藏,藏的是什么?是阳气。夜晚为藏,你偏偏夜晚不睡觉,还能藏什么呢。冬天主藏,你冬天不保暖,在健身房里拚命出汗,也是在伤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易经的先天指先天八卦,后天指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说阴阳,后天八卦说大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肾为阴阳生命力之根,脾为物质之根。
  8.肾有病累及肝,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
  现实问题:
  许多人搞不明白一个问题,有些人本来是心脏病,后来变成肺心病了;有些人本来是糖尿病,后来却又多了一个肾病综合症。其实即使不懂中医,明白了五行的原理,也知道了身体内部功能作用的相互影响与转换。
  董草原解答:
  应该说五行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囊括天地之间的各种关系,又可以细微到人体内部。五行在人身体内,脏腑之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关系,说明它们是一个生命整体,谁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人的精神体就是五行中的太阳。
  古人把君比作太阳,臣比作五行,太阳统领五行以生万物。木火土金水轮流作用于万物,就像朝中的五位大臣轮流行使政令一样。
  五行中的关系有相生、相克、同属和比。相生是互相生发,相生不是木柴生火的生,是父母生子的生。相生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用五行理论来讲,一个人的肾有病一定会累及肝,就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因为水木之间是相生的关系,即便把这种关系放到现实生活中,母亲病了怎不使儿子挂心奔波。父强则子恶,肾水过度,肝为子亢进,必伤肺金与脾土,必导致脏腑功能运作失常。失常就是病。五行最喜中和,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功能作用必须要同时处于平等之度上。
  反之就是相克,即互相克伏。相克是敌对关系,正常的制约关系称为「克」,比如金克木;克得太过了,就称「金乘木」;反向则为「木侮金」。我们看看,随着天地运转,大地到了春天,日历学上叫木当令。可是到了秋天,万木枯黄,天地间没有了一点春天的气息,这就是金克伏了木。金木水火土,在太阳的统领下,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平等相待,共同作用于生命,生命才能正常生存发展。有强有弱,就失和、失衡、失调。「三失」至极,机能无法工作,人就死亡。
  五行的有起有伏真是美妙,随着它的起伏四季也就出现了。
  9.胃痛可以通过调肝来解决
  五行里面有四种关系。
  先说同属关系,比如金克木,但在中间夹着水,金生水,水生木,这金—水—木呢,就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小团体,水就像领导一样,负责把金和木调节平和,所以同属关系就是组织关系。那么我前面说过相生就是母子关系,相克是敌对关系,还有一种关系叫「比」,是兄弟姐妹的关系。
  五行里的这四种关系很重要,都要平衡,要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和睦。这四个关系要是出问题了,失衡了,就会引起整个内在功能的失衡。失衡、失调、失和,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三失」,这「三失」就是大病、恶病。
  假如太阳只对木好,木就克金,但是如果太阳对每一个都一样,木、火、土、金、水就平衡了,没有争斗了。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金为肺、水为肾,五行的关系就是人体五脏的五种功能作用,就是这样存在的。那么太阳怎样对大家都好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独自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不同。
  为什么老说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对的?比如说胃痛了,西医就治你的胃,管你胃寒还是胃热,或者其它关联……如果让中医看,胃有病首先就要考虑是否肝出了问题,肝胃不和。胃就是土,肝是木。根据我临床来看,不少得胃病的人,多数是肝的问题,大部分肝癌必先产生胃病。
  那你懂五行了,你就知道:哦,我胃痛,吃点儿调理肝的药,它舒服了,就不折磨胃了,胃就好了。这就是五行的道理。用现代的科学说,肝必需的血,85%是从门脉进入的胃肠的血。肝一闭,胃血进入不了肝内,滞留于胃,便导致了胃痛。
  10.熟悉五脏相生相克,轻松把握身体健康
  现实问题:
  在我们的身体里,五行不和,就是五脏失和,必然使身体不爽。可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又太复杂,太费神。非中医专业的人士如何能很好地掌握呢?
  董草原解答: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物我为一」的「大一统」。就是说什么呢,你要学习好中医理论,学习好五行的相生相克,你就必须要置身于自然界之中,天人合一,才能体现出一个完整的意义,才能帮你真正找到感觉,有所体会,体悟。什么是天人合一?我们简单说一个「火」,火在自然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状态?是红色的,热烈的,温暖的,那么放在身体的五行里面,说这个人是热病,你就要找到与火像有关的表现。
  学好中医不容易,但是一旦学好了就是大道至简。好的中医师看病就是药到病除,四两拨千斤。作为老百姓,如果把五行的关系和定位搞懂一些,也会对生活、工作、事业和身体健康有所帮助。阴阳五行之理,是立身处世之理,治家、治国、治病之理,一理通,百事通。这就是上医治国,下医治病,中医治人的依据。
  我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脾是五行之土,本来呢,肝木定是克制脾土的,所以一旦肝的功能强了,脾功能肯定弱,临床上这个人一定是肝脾不和;后面呢,又跟着土生金,金是肺,脾一弱,就牵连到肺了,肺又是主气节的,它一被牵连,气就不足,所以总感觉自己气短的人,必然是脾土受制过度。
  如果是肺功能太强,金就克了木——肺功能强了,肝的功能必然受制,肝必然就会出问题,因为肝气难舒,那么中焦和肝就会出现胀气的感觉,这样的病怎么办?很好解决,只要肾水足,这个症状自然就解了。为什么?水生木啊,水和木是母子关系,肾水一足,肝木自己就强大起来了,金就克不到它了。
  所以中医认为健肾就可以补益肝,补肝也能壮肾,肝肾病又叫母子病。但是肝的功能太强大了也不行,肝木会反过来克制肺金。肺克肝和肝克肺的病在临床上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是肝功能亢进,肺功能就低下了,肺就有肺虚的表现,喘气、有痰等。如果是肺功能亢进,肝功能就低下,现在的肺癌就是这种情况,他有肺热的表象,咳嗽、没痰,治疗最终还是要平衡它们的关系。
  再比如说胃痛,为什么会痛呢?就是因为肝木跟脾土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肝火盛了或者胃火盛了。中医说的火呢,就是指他的功能提高了。胃消化好了肝不吸收,就堵死这个胃,胃堵、胀气的原因大多是肝的不通畅。在治疗上呢,就要给他疏肝理气。这之后呢,胃热的把热降下来,胃寒的温胃,就行了,不痛了。
  五行的不平衡到平衡,就是致病和治病的原理。这是一个度。外延到我们的生活中呢,就好比每个人都有需求,而这个需求是有度的,比如饥饿就是一种需求,但是吃得多了就难受,不消化就滞留在身体里,就容易得病。
  永远别忘了五行之上还有个太阳,就是人的精神系统。这个精神系统不是西医说的神经系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神」。神出问题了,整体都出问题,反过来五脏六腑出问题了,也会影响到这个神,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治疗好五脏六腑的病就要懂五行原理,要想治疗好热病就要牢牢掌握阴阳大法。
  第二编 重大疾病的蛛丝马迹
  十一、多数疾病的根源是营养和水分
  1.脑膜炎和H1N1也是一种流感病
  现实问题:
  往往人到中年以后,才会知道季节与气候对生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也是到不惑之年才肯去相信「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才更加明白,天人合一的重要意义。这个时候也理解了疾病的涵义。
  董草原解答:
  疾病不是天外来物,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所以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气候是一个外在因素,它会影响很多人的身体情况。
  这种季节性的感冒病不是病毒病,都是季节病。比如脑膜炎,它们多数都是受气候影响,所以季节性很强。本来就是个简单的病,而且能医治脑膜炎的人就能医治脑中风。
  脑膜炎和H1N1也有相近的地方,气候不同,影响不同,产生的病毒也不同,最主要是气候。我上次就说过,H1N1是热性病,热性的病毒,热性的体质,在夏末秋初气温最高的时候会达到顶峰,特别是立秋、处暑,过了白露就没有了。
  脑膜炎也是热性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一般是阴虚阳亢体质的人容易得。西医讲脑膜炎由细菌引起的,病毒引起的。其实在中医看来,所有的流感病、热病,都是与大气候有关或者由气候引起的,因为气候改变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发烧是因为大量的血液滞留在脑部,引起脑膜炎。
  72年的时候,我们化州那里出现了乙脑,就是脑膜炎,所有进医院的患者基本上都死了。我有个亲戚,有两个女儿,她的大女儿乙脑送到医院快不行了,拉回来准备办后事,路上遇到一个赤脚医生,给了点药散,就用山泉水给她灌服了,当时她已经张不开嘴了,是用东西撬开的,服了第一次就能开口说话了,连服了三次就好了,她的两个女儿脑膜炎都是他救的,没有后遗症。后来那个医生得了肺癌,找我医治,我说你告诉我当年你是怎么治好脑膜炎的,他就说了几个字:就是感冒嘛!
  所有的流感病都是首先高烧,高烧后才产生病毒,高烧一退病毒就没了,所以每一个流感的病人,不是被传染了病毒后产生高烧的。没有高烧的人查不到病毒,高烧退了以后也查不到病毒,就证明这个病毒是自身产生的。
  为什么小孩容易得脑膜炎?因为小孩子从316岁是大脑发育旺盛的时期,需要的营养、水分特别多。这个时候身体必然有一种自省的东西供给它。这样呢,表现的就是大量的血液向上流,所以小孩很容易出现头部发热的表现,这是体质引起的,当他遇到感冒了,表闭了,自然就大量地向上涌,一涌,下面的血流不通,就发烧。如果一般的发烧的小孩,不用杀伤性的药物,发热过后,这个人的脑发育是最好的,高温使脑细胞经过历练,大脑相对就更加发达。如果能正确医治,得过脑膜炎的孩子,长大以后他肯定是聪明的头脑。在我们那里,通常会用这样的办法来治疗孩子的脑膜炎,最好是生姜加清热解毒、驱风解表的中草药,煮水洗澡就好了。比如苏叶、薄荷、松木叶、杨柳叶和根等,因为脑膜炎大多在春天发生,所以这个季节里面的植物就能治疗这个病。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
  为什么现在的一部分西医治疗脑膜炎的疗效不够理想,不死也变成残废呢?一是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个病的病因,搞了那么多对细菌、病毒的研究,不知道是因为血液妄行到上面,才得了这个病。脑膜炎的病不是外界传入,是脑部超标的温度使脑中的物质发展、变化成病毒,超标的温度降下来,病毒必然消失。
  每一个得脑膜炎的人,你用手摸,他的头部是很热的,脚却冰凉,就是因为他的血液都往上冲。再一个西医的治疗办法不好,他用抗生素来消炎,来杀死病毒。要知道,抗生素在杀病毒的时候也杀死了正常细胞,本来大脑里面的正常细胞已经在高温的情况下受到伤害了,再加上抗生素的杀害,进一步的把脑细胞搞坏。大量用糖、盐水,使脑细胞的糖量、盐量、水量严重超标,使细胞水肿变性,因此不死必残。病毒是症,血液妄行是病,内热是病因。现代医学把症当成病因治,只能一错再错。
  在我看来,中医医治脑膜炎与医治感冒一样,只要用调理血液循环的药,对症了马上见效。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7: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5 17:21 编辑
hhbffq 发表于 2016/6/15 17:16
六、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1.五行是四季轮回中的五种色彩  现实问题:  有记载说,象形 ...


2.感冒,是感受了风邪和水邪
  感冒是常见病,但也是大病、重病的一个重要机点,时髦的话叫「拐点」。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对症,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从中医详细辨证的角度来看,感冒也要分几种类型呢。说到这个感冒的问题,一般人都拿感冒不当一回事,觉得是小病,感冒了就吃点儿西药把症状给压下去,其实那不是把病治好了,而是在身体里埋下了隐患,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水湿排不出去。在这个时候呢,你吃一点鸭、鱼、猪肉这种阴性的食物,就更增加了体内的水湿。
  感冒以后呢,「体表」是闭合的,所以中医治疗早期的感冒不是针对病毒,而是解表,甚至不吃药都行,多喝热水、姜水。这些老方法都是为了让毛孔打开,多出一些汗,把这扇「体表之门」打开,因为表闭影响了血液循环。
  什么是感冒?实际上中医称之为感风,或者感水,是表证,不是里证。总体来说,中医的感冒病就是感受风寒的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当冷风或冷水激到皮肤表面的时候,体表应急反应,迅速处于闭合状态,这个时候就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的运转,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与外界的沟通。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表闭以后,里面五脏六腑的温度自然就高,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速度加快,自然就出问题了。最主要是毛孔和毛细血管关闭了,使大量的血没法从动脉里面转进静脉,进不了静脉,它就没办法很好地循环回心脏,生成新的动脉血。
  通常来讲,感冒就两种,一个发冷,一个发热。也就是说流感病就两种,一个风热,一个风寒。感冒了,如果发烧,并且感到冷,就是风寒感冒,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中医治疗风寒的药,这个时候生姜是最好的药。在20世纪50年代,农村里面是没有医生的,大家都是自己当医生。现在不行了,现在讲科学不讲中医了。这里我要强调说,其实我们很多家庭里面都有老一辈传下来的好方法,就是出汗,喝姜汤水,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出了汗就好了。在中医看来,酒和姜是救命的药。这个方法很多人都知道,我一说,他可能还想,你尽说些废话。他是知道,但他不用,他嫌慢!西药上去多快,鼻涕眼泪全不流了,殊不知,它把症状压下来了,也把多余的废物和水分留下来了,为今后的各种疾病做好了准备工作。刚才说感冒的第一症状就是表闭,发烧就是因为身体内部的温度排不出去,大量出汗就能让它排出去,发汗的目的就是迫使体表开合,多余的废物、热量出去了,血液循环就正常了。而且以后不会有后遗症,再牵扯出别的病来。这是固本的治疗方法。
  应该说感冒的症状不同跟个人的体质及气候都有关。发热的感冒也不一样,有很多种,这就需要好中医的辨证。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是寒凉的、阴性的,感冒就会发冷,这种寒性的发热病,表明这个病人血液里面的水分多。
如果这个人很强壮,阳性体质的,感冒就发烧、发热,并且有困倦的感觉。这就是风热感冒,比如高温中暑一类的。热性体质的发热病,说明血液里面水分少,这个类型呢,主要的药是盐水,预防和治疗都不能少了盐,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输液的办法,能解决一定的问题,最起码把水分补上了。但用清热的中药好得更快,比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都是清热的药,这种风热性感冒不可以用藿香正气丸。中药中还有一个「十滴水」是治疗风寒型肠胃感冒的,这个要区别地使用。相对来讲,热病恶化不快,风寒的恶化最快,风寒的如果吃错药马上就会死亡,风寒病如果打吊针,就会恶化,甚至没办法救治。
阴性体质的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大病就长寿,
阳性的人相对就寿命短。原因很简单,他身体里的热量过多,就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从感冒的症状也能判断你属于哪种体质。从阳性体质转到阴性体质不容易,平时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过些寡淡的生活才能长寿。
  3.鼻炎也是一种「富贵病」
  鼻炎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胃湿,一遇到风寒就出现这个症状。所以藿香正气丸呢,能预防鼻炎也能治疗鼻炎。
  胃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脾湿,一种是肾湿。肾部排水不利,不爱出汗,也是这个问题,能够正常出汗就不会有鼻炎了。有个女孩,平时特别爱生闷气,喜欢吃凉的,总是感觉小腹胀凉,月经不调,夏天开窗睡觉就感风了,然后就出现了鼻炎的症状,鼻子一个通一个不通,非常难受。为什么喜欢吃凉的人,越吃越爱吃?因为寒凉的东西吃进去后降低了胃的温度,机体就会自然地产生热来抵抗这个凉的东西,就是越感觉热,越想吃凉的东西,所以越吃凉的东西就越热,越怕风,归根结底还是湿化热。像刚才说的这个女孩,在鼻炎的早期很好解决,用生姜10克,一点点盐,煮水送服藿香正气丸,在平时发病的时候,吃一次就行了。
  4.晕车,藿香正气是最好的药
  晕车,主要是肝胃不和。
  其实头痛头晕是很容易解决的,用姜冲一杯水喝下去,这个姜把血管扩张了,血液就通过去了,就没事了。
  但是关于晕车的问题,精神体至关重要,睡好觉了,精神壮了,就能稳得住肝胃功能,精神不壮管不住这个问题,所以就晕。吃藿香正气丸呢,能把血液里边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才能供应头脑,不影响上边的供血量。头部血氧不足,也会头疼头晕,呕吐。晕车是什么症状?吐,有时会出冷汗,有时不出。藿香正气呢,有很多种功效,祛除胃湿、胃寒、解表。所以可以说,藿香正气治疗晕车有奇效!还能减肥,阴虚的人如果肠胃有湿也可以吃,阴虚的人一般肠胃有湿热。藿香正气使用的正确,不过量,能使头发变黑,如果过量了,黑头发能变白头发,物极必反。
  5.减了水分和营养,痛风会不治自愈
  痛风,属于西医的病名。根据它的症状来理解呢,其实很简单,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现在人都说痛风病人不能吃海鲜,尤其是喝啤酒吃海鲜的,更容易得痛风。
  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明确指出了痛风的病理: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能量供应、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构成核苷酸的物质基础,核酸为生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核酸则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嘌呤是核酸代谢的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因此并非是嘌呤、尿酸导致的痛风,准确地说是核酸、嘌呤、尿酸等物质的代谢紊乱才是痛风的病理实质。单纯地抑制尿酸合成或促使尿酸排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并非治疗痛风的根本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风病的原因。痛风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美国和日本曾对痛风病人死因的统计数据显示:病人多因引发心脑血管病和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以前痛风呢,不吃海鲜,还治不了这个痛风。20世纪70年代以前,痛风很少。那时候我跑遍了附近的几个县,都没有发现痛风病,到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了。
  痛风病有两种,因为痛的症状不一样。一种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的风湿痛。这种风湿痛跟潮湿、寒冷有关。痛风在中医里面,属于因风引起的病。现在人为什么多痛风呢?那应该感谢现代科学。第一个,怕出汗,开空调,这就在为痛风做准备工作;第二个,喜欢吃高营养的食物;再一个喜欢现代高科技的食品,经过深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里面都是营养,最好的营养。但是它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作用,它们就跟西药一样,经过化学或者其它高科技的加工,有很大的副作用。内部机能就不喜欢,没办法接受。这些营养在血液里面流来流去,排不出来,留在体内就产生伤害。
  心脏就好比一个国家的运输总管。动脉和静脉就像是这个国家的铁路、公路。动脉呢,负责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城市、县城,比如肝、肾等器官。那毛细血管呢,就相当于这些城市的接收和分配机关,它有很多条通道,可以把运输来的物资层层分配下去,再将各个器官产生的废物和垃圾收集上来,交给静脉。静脉就把这些废物运回到肺脏。肺脏就是相当于血液废物的处理场,血液就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把二氧化碳排出去,再把氧气重新吸进来,这个血就净化了,再回到心脏,重新变成有用的血液。
  痛风呢,问题就出在这个毛细血管上面。上级运来的营养要通过它给下级,下级运上来的废物呢,也要通过它反运到肺脏里边去。但是毛细血管就那么细,它能承担的只有那么多,如果上级一下子运来那么多的营养,它就晕了,没有能力尽快的分配下去,这些营养就沉积在毛细血管当中,时间长了,就不是营养了,成了废物,堵在那里。中医讲不通则痛,当这些高营养的物质从动脉经过毛细血管流向静脉的时候,过不了这一关,转换不过来,导致不通,引起痛,不通则痛,非常简单的道理。这是第一种痛风,营养型的。营养型的痛风呢,像火烧一样的,疼得很厉害。
  第二种痛风呢,是血液里的水分多了,引起痛风。这种痛风是麻痹痛,两种不同的痛就由两种不同原因引起来的。医治这种病很容易的,就按照《黄帝内经》上面说的:「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人在夏天如果不能够出汗,秋天就会得风病,很简单。那个湿气就排不出去,秋天凉风一起,毛孔全部都闭上,闭门留客,把这个湿气就憋在身体里面。痛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在该出汗时出汗,通过出汗就把这些东西蒸发出去。
  为什么有些人的痛风会突然发作,又突然不发作,因为痛风都是血液循环的问题,血液中废水废物多了以后,动脉循环到静脉,过不了这个关就痛。为什么喝啤酒和吃海鲜之后会发作?喝啤酒后,里面的血液大量向外部循环,加上酒精刺激肝脏大量吸收水分,导致血液中水分超标,加上高营养在里面发热,循环过不去,就十分的疼痛。所以在还没有调整好这个血液循环的时候,要吃素,而且不要吃湿性、水分太多的食物。白酒可以喝,不要多。一些刺激性的东西部分能吃,部分不能吃,最好是吃苦瓜,天天吃都行,拌着盐吃。白萝卜苗,腌过的,按季节吃,长期坚持,不医治都可以治愈的。
  6.红叶洗澡,驱散荨麻疹的烦恼
  现在过敏人群也非常多,而且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过敏,岁数大了就过敏;还有的人年轻时过敏,岁数大了反而好了。其实呢,荨麻疹根本不是过敏。它要按照过敏去医治,肯定不能彻底治愈,而应该按照中医理论去医治。荨麻疹就是体内的水湿多了,排不出来,就在身体里面到处窜。治疗这个病很简单,就用香山的红叶,煮好以后,加入白糖喝一碗。然后呢,拿那个叶子泡水洗个澡,就好了。香山红叶治疗寻麻疹有很好的疗效,其它地方也有红叶,都一样可以用,将枫叶和松叶一起放在浴盆里面,洗个澡就缓解了。荨麻疹、痛风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如果有面部中风的就加生姜。面部中风呢,一般是突然发生的,如你在房间里很热,出去突然一吹风,面部毛细血管马上收缩,血液循环不过去,就导致瘫了,这时马上打一巴掌上去,两边脸都要打,然后用姜酒盐煮水喝,烫烫脸部,血管遇热就会扩张,血液过去就好了。
  其实所有的病都是三种问题引起的,一个是阴阳力失衡,一个是五行失和,一个是血液循环失调。最多见、最恶的是血液循环这个问题。血液循环失调在中医里面的说法就是血热妄行,也是常见的病。比如说一般的中风,就是大脑里面的血液从静脉到动脉中间的毛细血管不通,收缩造成的,同时兼有血液的成分不够,或者内机能循环的力度不够。
  可能你要问:为什么用香山红叶呢?祛风啊。荨麻疹的病人,多余的水湿就在他的皮肤里面出不来,跟他平时吃什么东西也有关联,用这个水一洗,里面一压缩,马上出一身汗,水出来了,就好了。同时经霜的红叶还能够扩张表面的血管,血液循环没有阻碍,痛风也就不疼了!有一个东北女孩子,十年前在商厦工作,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有风扇,就整日对着风扇吹,后来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爱出荨麻疹,只要穿的少一点就容易着凉,夜晚睡觉也易着凉,起床后一看,脸也大了,眼睛肿了,有很多大红边的疙瘩。尤其不能耐受潮湿和闷热。后来她就自己吃息斯敏,犯病就吃,后来吃强力解毒敏,还是不管用,一直时好时坏的。后来,无意中发现离开商场以后竟然好一些,并且好多年没出现荨麻疹,但是去年又上商场了,空调一吹又犯病了,后来吃过几次治疗脑血栓的桂利嗪片竟然把荨麻疹治好了。桂利嗪是什么药呢?它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简单说就是用于治疗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疾病。
  为什么她在商场就犯荨麻疹?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这个病?原因是她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不好,她自述冬天脚特别凉,低血压,非常怕冷。但是导致她出现这个病症的还是由于商厦的「风」。
  我向来对风就非常敏感,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脑中风是风病,风湿病是风病,这个荨麻疹还是风病。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黄帝内经》说:风生百病,百病始于风。不是风生水起,而是「风生病起」。从最简单的说,人的毛孔每天一张一合要达到规定次数。正常人的毛孔一开一合是很正常的,进出是很方便的,它就是你的门,是多余的水分、多余的热量向外排泄的门户。你把门关上了,它们就出不来了。风一吹毛孔就关,水湿也就出不来了。
  7.血液循环是生命的运输线
  在我的医疗体系中,血液循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正常的血液循环是健康的保证,那么不正常的血液循环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可是现代医学总是脚疼治脚,只单纯地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的心脏支架,这真是下下策。因为血液循环不单单是心脏的作用,心脏虽是主要的作用,但要其它多方面作用配合,这个血液才能循环的。
  血液循环不好能够引起很多问题,癌症就是血液循环失调,就是中医说的血热妄行,当这个血液妄行的时候,就是不规律的,往往某一个脏腑有问题,这个血就大量地往那里走,就导致热量、营养、水分超标,就可能引起癌肿块。当这个血大量长期涌到肝脏,就为肝癌的产生做了基础;当这个血大量长期涌到肺脏,就为肺癌的产生做了基础;当血大量停留在内,不往外循环时,就为淋巴癌的产生做了基础。
  血液对生命尤其重要,血液里面的浓度、成分更为关键。保障血液循环有两个因素,一个血管要通畅,一个血液的成分要在标准度里,标准怎么定?现代医学定的标准与生命功能需要的标准不一样。看脸色,脸色正常的,不红、不白、不黑、不黄,而且整个脸色是均匀的,这血液里面的成分就正常,血液循环就好。如果血液里面的浓度高了,水分少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就缓慢,里面就出现恶性循环,很多废水、废物到血液里面就滞留,排不出去,就很可能出现多种病变,而且出现的就是第三期的物质性病变,所以救命首先要救生血液,治病首先要想到血液,调理生活首先注意的也是血液。平时大家经常说到养血调经其实不仅仅是针对女人的问题,男人也要注重,离经叛道的血液是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的。
  中医看病首先看脸色,为什么中医望脸色就知道病呀?我一看你的脸色就知道血液里面含有什么东西,血液循环正常的,机能运作才正常,机能运作正常的血液循环就正常,这是相关相联。
  如果一个人脸色很红,整个脸色不均匀,特别是两颧最红,这个就是肝火盛的表现。如果颜色均匀,但是面部有一些红血丝,也说明是肝血循环不好。可是看肝脏的问题,先要追究肾功能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肾功能不好,排泄不干净,就会影响血液循环,血里面带有废水、废物,表面就很容易看出来,因为动脉和静脉交接需要通过毛细血管,交接不顺畅,导致废水、废物滞留在这个地方,形成红血丝,这个主要表现在脸上,因为脸部离肝脏、心脏的路远一点。这样的人还会有一个胃寒的表现,因为这个胃寒,肝脏没有力气循环过去。胃寒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女人出汗少,消化不理想,一些人还有便溏、便秘。这种问题用中医来说就是肝脾不和,肝肾不和。
  脸色暗红,中医的说法就是有风,风就是血的问题。风影响血液循环,所以风病就是血病。中医讲内风与外风,内风是内血液循环,外风是外血液循环。内风是一种什么表现?肚子有风就痛,肝有风就晕,脾有风也晕,胃有风就不想吃,肠有风就拉肚子。风肯定是凉的,是阴性的,因为是阴性的影响血液循环,所以也是血的问题!
  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还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比如血压的问题,今天可以高,明天也会低,这也是《易经》说的变。《易经》里说有不变、有万变,这就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不懂《易经》可以说你对中医临床疾病没有理解。
  那么,在空调里待得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症状?首先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速度人为地减慢,血管收缩,就会引起风湿病、痛风、哮喘、肠胃病。最严重的是损害肝脏,不出汗首先就损害肝脏,现在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空调就是第一个凶手。血液循环减慢了,直接的后果就是肝脏里面多余的营养、水分、废物排不出去,所以长期使用空调的人喝酒吃辣是一个比较好的饮食方法。有人说喝酒吃辣,毛孔张开了,这个冷气不就进来了吗?我说是能出去就进不来,里面的能出去,外面的就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就进来,就是说里面的顶不住,外面的就进来。所以加强脏腑里面的机能作用,加强血液循环,把废水、废物排出去是关键。
  天气一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的受不了。这种情况,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也可以说就是血液循环不好。
  如果你的四肢末端经常发白,手指尖在按压后很久才变红的话,就是末梢循环缺血的症状。就像冬天手冰冷的时候按压好一会才变红一样。为什么会末梢循环缺血?一方面由于体内血容量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内机能动力不足。其实说白了,人的这些病都能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上找到原因,没有什么复杂的。人的病很简单,平时多一点思考,多用点心,生活里面到处都有医病的学问,就算你不懂医,几个月琢磨下来,基本也能把病都弄明白了。
  作为一种体质,血液循环的速度井然有序,不快不慢就是最好的。当然太慢了也不行,什么都有个度。有些人脸色不是很漂亮,这是因为血液不会大量向外循环,是在保证内机能的需要。这样的人往往因为血液循环到上面不足,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只要起来活动一下就会恢复。而有的人血液向外循环的多,内部的少,所以颜面好看,但却不是最好的体质。而血液循环的速度不单单反应在性格方面,还关系到头脑,血液循环快,向外的,这样的人机智,应变能力强,反应快,性格急,火气大。女人都有一个共性,血液向外循环的多,所以好看,这是生理性的。
  8.出汗,是检查血液循环是否通畅的手段
  今年初的时候,我去了一次格尔木。
  当时我去格尔木有三个目的,第一想看一下黄河、长江的发源地,研究一下黄河上游的气候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改变?过去青藏高原是很富有的,很多人居住在那里,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第二呢,体验一下高原反应是怎么回事。再一个想看看青藏高原的山,调查一下地理,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山。
  我是坐从广州到拉萨的列车,早上到的格尔木,六点钟下车,找到住的地方了。我租了一辆车进了昆仑山,从大漠到昆仑山口,然后穿过昆仑山口再进到一个没人去的草原。一路上经过格尔木,穿过青藏高原,一直从昆仑山通过,一边走一边停下来看山脉走向。从格尔木到昆仑山的山脉都是东西走向;青藏高原两边的山,东边的山上有雪,西边没有雪,而两边的山差不多一样高。昆仑山上都是石头,没有泥土,有泥的地方都被水冲到底部了,证明在昆仑山形成的时候,那时候的水比现在昆仑山的山还要高很多,按现在昆仑山海拔大概5000米来说,我们当初在山上所站的地方,望过去,华北平原等至少有5000米深的水位。
  这一路进去的时候呢,非常热,温度大概有三十八、九度,一到昆仑山口,气温马上降低至少15度左右,进入可可西里大概几十公里后,气温又高起来,很快又下去了,就这样一冷一热,引起了我的「高原反应」。气温反复变化十几度,身体完全是感觉得到的,一冷一热,如果你不注意穿衣服马上会引起感冒。到了晚上回到格尔木的时候,吃完晚饭,我感觉全身的骨肉都是痛的,平时如果有这个表现的时候,我吃一点药就行了。但从晚上8点吃第一次,到凌晨3点都没有见效,全身越来越痛,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好转了,我又出门租了一辆车去盐湖沙漠的胡杨林。我发现原来很古老的沙漠,现在已经恢复成耕地了,恢复耕地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流改道,昆仑山的水从这里流出,这一带就变成耕地了,那是很好的耕地。
  回来吃过晚饭后,然后吃了点药丸就睡觉了。那天夜里很热,到第二天早上温度又降得很低,我忘了穿厚衣服,一出门口吹来一阵风,问题就来了,这时候再吃药丸,已经没效果了。这次没有很痛的感觉,但感觉身体里面的脏腑不动了,静静在那儿睡觉。好像没什么病,但是什么都不想吃,也吃不进去。躺在那里头脑很清醒,听到儿子说:「这一趟要葬在昆仑山了,没办法了!」格尔木当地没有药材店,他退了去拉萨的票,赶紧坐车往回走。从格尔木到西宁,再到广州,这时候我已经四天五夜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里面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像没气一样,感觉很难受,人也晕了。家人赶紧用葱、姜、薄荷煮粥喂我一点点地吃,半小时才吃完小半碗米汤,然后出汗了,我心里踏实了,知道死不了。我一连吃了三个半碗,开始全身出汗,像流水一样,这时候我给自己开药,吃了一碗药,又出了一身汗,感觉舒服了,睡觉起来全好了。
  这一次我深深地体会了所谓的高原反应。什么是高原反应呢?实际上就是高原特殊性感冒,就是高原气候变化太大,一般人不能适应的时候就会引起内机能失调,使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大部分毛细血管血液倒塞,致使整体血液循环失调。因为血液没办法循环,很容易引起人的窒息感。
  而通常的感冒是一小部分体表受寒,血管收缩引起的,但高原反应是全身性的,这就很容易引起全身血液循环不起来,人就会晕倒。生命的根本就是血液循环,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了生命。高原反应当吃中医驱风散寒的药,把血管打开,使血液流通,里面的废物、废水排出来,人就生了。所以我认为高原反应根本就是一种高原性感冒。人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因为冷热变化太大引起的。就是因为全身毛细血管突然收缩,血液无法正常循环,马上就会晕倒,这时要用发表的药扩张血管,不然的话很快就会死亡。而现代医学认为是高原缺氧引起的,这个解释没有问题,但是他们不去追索缺氧的原因是怎样一个过程。我当时就考虑到这个缺氧的问题,如果因为缺氧导致这个病,可是在唐代以前,这个地方很繁荣,很多军队在这里打仗,现在为什么就没有多少人了呢?人生存依赖氧气,如果氧气不够,任何人在那儿都没办法生存,可是生活在那里的藏民说明什么呢?说明所谓高原反应不是氧气不足,而是气候问题,是气候变化无常引起了生理性病变,进而引起生理性的疾病。所以我认为到格尔木去的人要带姜酒醋和感冒灵。
  说到血液循环这要说到出汗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关心自己是否出汗,从而忽略了是自己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好,血液里面的营养、水分、废物多了,血液浓度就高,血循环速度就慢,生命力就降低,就没有抵抗力。
  我们要对是否出汗的问题引起重视,特别是夏天,不爱出汗的人至少证明他体表血液循环不通畅,或者循环速度慢。血液循环慢,里面的废物、废水就往外排得不好,必然妨碍机能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生理性的疾病。出汗是身体内机能的晴雨表,时刻反映身体内部的运作问题。按照《内经》里面说:通天者生之本,人的内部跟外界要相通,怎么相通?而皮肤、毛孔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它们时刻在沟通外界,将里面的废物排出去,把外边的冷热向里边渗透,才能有生命的良好状态。而生命有度,有智慧,对需要的冷、热、水分都有标准的度,超过了不行,不足也不行。实际上把握这个度也很容易,人是万物之灵,里面有一点风吹草动你都能知道。这个水一多你就有不舒服的感觉,热量多了,你就感觉里面很热,就很想吹风、洗澡、吃凉快的东西。生命有度,没有绝对好的,也没有绝对坏的。而是否正常出汗也有个度,出汗过量,所需的内部水分就不够,不出也不行,所以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就是反常,反常就是病变。出汗过度会导致阴虚,也会产生病变。
  9.舌苔,是五脏六腑的「天气预报」
  正常人的舌苔应该什么样,亚健康的人又应该是怎样的?舌苔分红、黄、白、黑色,偏红、偏黑都不是健康的舌苔。太红就没有舌苔,这种舌苔如果不是癌症,肯定也是最严重的病。黑色苔最危险,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在中医看来,舌代表什么?按照《内经》的理论,舌相不仅是五脏六腑、阴阳的集中表现,更能代表内机能的寒热虚实。所以看舌苔要长期的积累,红到什么程度,黑到什么程度,这是最关键的。正如中医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能否正确认识现象。
  正常的舌苔呢,应该是粉红色的,有一层薄薄的白苔,均匀地分布在舌上,这就是正常的。但是很少见,因为五脏六腑里面略有风吹草动,舌苔就有变化了。如果舌苔偏白,是偏寒之相。如果整个舌苔都是白的,但是有薄薄的一层似有似无的苔,这种体质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红红的没有苔和厚腻苔自己都能看出来。舌苔越厚,五脏六腑机能运作失常的程度越高,舌苔厚,直接就说明内机能的废水、废物多了。如果整个舌苔都很厚,说明整个体内都充满着多余的水分、营养、热量,这种舌苔主要是表现体表发散不好,下面排泄不好,这种情况夏天少见,春天、冬天很容易出现带有这样舌苔的人。还有一种舌苔红红的,就是火相,特别是舌尖红。不是没水,是机能运作失常严重,这种表现是胃或肝因为湿气重而火盛。这个时候怎么调整呢?很容易,平时多吃点苦瓜、青菜,最好吃白萝卜。因为这种肝、胃火盛,从生理上来说,是细胞里面的水分少,少的原因不是因为体内没有水,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需要的没办法到位。这水在哪里?就是因为肠胃的功能过于旺盛,掠夺津液,水一喝下来马上吸收,肝脏马上排出去,没有停留。这种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高血压患者。像这种人就要多吃点苦瓜和青菜,去一下火,尤其要针对大肠的热度,这时候要多吃青菜就行,少吃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肠胃功能旺盛?就是饮食不对,饮食偏颇,有利于肠的东西吃的不够。你给它的东西不够,它也亢进,就像老板不发工资一样,没有恰好到位就要造反。可是,肠喜欢什么东西?猪肠、牛肠等肠类,一定是吃什么补什么!要多吃点肠类,用它来煮汤喝。我治疗肝病的时候,就要用猪肝煮药,这个药就是治疗肝病的药引子。再说舌苔厚,主要是肝脏里面的湿气太重,有湿发不出去,主要是体表发不出去。就是出汗少,运动少的人容易这样,所以这种人就要喝一点酒才好。喝酒时加点生姜,但是这也要把握个度,过了也不好。早上起来用生姜、薄荷、葱煮粥食。
  舌苔胖大,有齿痕是肝的问题。第一说明肝功能不协调;二呢,肝脏里面营养、水分、热量超标,这两个是肯定的。有人认为是脾虚的问题,可是过分的健脾问题就出来了,健脾十天、八天一定很舒服,可是这个舒服就是为肝病做准备的。为什么?脾属土,肝属木,健脾过度就会克肝,肝就更不得舒缓,肝气难舒,所以这种情况下健脾是暂时把问题压下去了。还有一种地图舌,这个很危险,这种表示血液循环严重失调,它是整体失调,不是某一方面,这是最危险,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舌头两边代表什么?左边缘代表脾,右边缘代表肝,中间代表中焦,前面最主要体现地是血液,舌根属下焦。舌根部没有舌苔是什么相?是伤阴过度,就是下焦火盛。为什么舌根没有苔的女人很难受孕,或者孩子留不住?因为她的下焦已经很受伤了,不是刀枪杀伤,是她里面的机能受到障碍,已经到了极度了。
  10.「烈火掌」+生姜酒, 中风面瘫不发愁
  比如说那个人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中风,倒了,这是因为风;说话的时候突然就「哦哦」说不出来了,嘴歪了,这也是因为风。
  中风的人多数是阴虚阳亢的体质,尽管内功能失调,水分不足,但是决定发病的因素还是风。我们茂名市的一个政协委员,也是我的亲戚,1995年年底,全家都从外面回来了,她很高兴,大家喝酒聊天,12点才睡。可是第二天她的老公和孩子一看,她的身体已经不能动了,只有眼睛能动。她就是夜晚着凉、着风导致的。情急中她的老公说送医院,可她死心塌地的要我看。但是大年初一我是不看病的,怎么办?我就跟她说不用怕,听我的话就行了,用半斤生姜捣碎,加半斤酒蒸开,用毛巾包住,来回熨烫整个脊柱,再喝点姜汤,不要吃糖,不要吃肉,医好了也不会有后遗症。就这样的一付药,连服了两次,晚上自己就能坐起来了。第三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自己能从床上起来。到第六天,又服了一剂药,结果就恢复了正常,到现在没有任何后遗症。
  如果是面部中风,一边脸发硬,嘴角歪斜,第一时间马上在相反的脸上使劲打上一巴掌,起个名字叫「烈火掌」。之后再喝姜酒汤,再用热姜酒熨烫脸部,就会恢复过来。要抓住第一时间,这个非常关键,时间长了就要治十几天,如果打了葡萄糖,再要恢复正常就不容易了。
  现代人对风没有认识,他不知道少穿一件衣服,忘记带帽子,或者窗户缝里透出点儿风……这些生活里的小事儿无形当中已经给了风可趁之机,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杀机」。现代医学是颠倒过来的,它说要通风,有风吹着才是科学。切记风生百病,尤其体弱状态下的人,年龄大一些的人,一定要牢记「防风如防贼」,受一点风,就容易引发大问题。
发表于 2016/6/16 1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是都有个度,牛奶水果不是不可以吃,没有消化酶可以发酵成酸奶,酸奶冷可以放温了再吃。中庸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21: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8 15:04 编辑

一百年前,化学可以赋予你更好的生活的承诺把成千上万的人造化合物引入了我们的生活,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及家居环境中。之后的一百年,我们一步步地成为这场大规模化学实验的试验品。
       去的100年里,合成优于天然的谎言伴随着我们,我们成了这个星球被污染最严重的生物,我们本身正在成为化学实验的对象。
    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人类从事了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化学实验。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连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祖父母,都成为这项实验里的小豚鼠。
    科学时报1213报道,美国的兰德尔·菲茨杰拉德(RandallFitzgerald)在其新著《百年谎言》中说: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人类从事了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化学实验。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连同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祖父母,都成为这项实验里的小豚鼠。
    缘自对其家人和其他人进退维谷和滑向非健康的泥潭的担忧,菲茨杰拉德决定揭出真相,并把书起名为百年谎言
   
        谎言导致的灾害
    100年前,化学可以赋予你更好的生活的承诺把成千上万的人造化合物引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经过生活和实践的检验,人们发现,自己所服用的药物、所吃的食物和使用的用品以及家居环境中无处不存在化合物所造成的危害。因此,上述承诺实际上有很多都是谎言。
    比如,包括特富龙、消毒剂、漂白剂、空气净化剂和杀虫剂等700多种化合物使人体不堪重负;从减肥茶到口香糖的1200种食品中存在的各种人造甜味剂引发88种中毒症状。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严重的问题是,人们生活在谎言所营造的恶性循环中。
    今天,人们所食用的粮食中,重要的天然营养都丧失殆尽,同时天然的营养物质也兼具治病保健作用。但是,天然的营养物被合成的化学添加剂取代了。加工食品中的种种添加剂在人体内与人们从空气、水和消费品中吸收的化合物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地削弱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削弱自然让人们容易患病。然后,医生又用化学合成药品来治疗人们的疾病。但是,这些药物被证明更加有毒。于是,人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人们在衣食住行中被化合物包围而致病,患病后又被用化合物来治疗,又再次深陷入化合物致病的泥淖,循环往复,难以自拔。
    人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是因为被许多谎言所欺骗和支配,其中,最大最多的谎言来自药物和饮食。《百年谎言》对此作了全方位揭露。
    医药中的谎言
    医药和医疗中的谎言有许多,但最为典型的是:疫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药物延长了我们的寿命等等,这些观念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真理。
    在现代社会,如果医疗保健体系成熟,所有的孩子在上学之前都要注射9种疫苗。无疑,注射这些疫苗有好的一面,但是如果认为疫苗只有好处而无坏处就是谬误了。因为,这些疫苗中含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包括水银()、铝、福尔马林、谷铵酸单钠、甲醛等,它们会导致从大脑和神经损坏到自闭症、多动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比如,儿童在幼年从接种的疫苗中吸收的汞的总量等于他们一生中在保证身体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摄取的全部的汞量。而汞中毒的后果就是,产生自闭症、多动症。
    疫苗中的添加剂只是损害孩子健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疫苗的无效和副作用更严重地危及孩子。1990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有95%的美国学龄儿童接受了麻疹疫苗注射,但在学校里还是暴发了大面积的麻疹感染。而199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至少80%患百日咳的儿童已经接种过相关疫苗了。
    还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1990~1993年发现了54072例因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而这个数字只是实际不良反应的10%,因为大多数医生不愿上报这种问题。
    还有一个被普遍引用的说法,现代医疗,包括药物(如抗生素)和技术大大延长了人类寿命。在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是40岁,但到21世纪初,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了80岁。实际上,人类在整个20世纪赢得的40年生命要归功于医疗的只有7年,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非药物的发展。因为,死亡率下降的部分中,90%发生在抗生素和疫苗出现之前。水、空气、食品、牛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对人们的延年益寿贡献最大。
    另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过去20年批准的抗癌药中,只有不到1/5被证明可以延长生命,这种延长不是以年来计算,而是用星期或月来计算。
    所以,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如果我们的饮食中不含毒素和富有营养,如果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不再受合成化学成分的长期侵扰,焉知我们的平均寿命还会达到多长?
    食品中的谎言
    食品中的谎言比药物中的谎言大多了,多多了。在美国出售的大部分维生素和营养品都在广告中声称是天然制成,但实际上它们都含有合成化学物,比如煤焦油、防腐剂、人工色素和各种各样可能危害健康的添加剂。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食品中经常添加的化合物有3000多种,几乎没有一种接受过测试,以检查其对人体的叠加毒性和相互反应毒性。而且,至少有70%的加工食品含有一种未经毒性测试的转基因成分。
    人们在超市中看到食品标签上的天然面粉制成时,很可能被欺骗了,因为天然面粉和人工面粉通常含有同样的化合物。在大的饲养场,百分之百的牲畜都喂了5种以上的性激素,如黄体酮和睾丸激素,目的是让牲畜增重和快速生长。但是,这些激素可以导致人类生殖功能紊乱和患癌。
    一些谎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着人们。例如,食品添加剂是无害的、人造增甜剂是无害的等等。其实,它们很多都是有害的。食品加工者使用添加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食品变质,二是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以吸引消费者多买多消费,从而赚足钱包。
    然而,由于政府的态度,很多添加剂并未加以检查。加拿大麦克迈斯特大学生化系荣誉退休教授罗斯·休姆·霍尔说,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不是个人就能检查的。这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深厚的知识功底……然而,联邦政府却允许成千上万的化学添加剂未经检测就出现在你的食品里,当你对这些东西咬上一口时,未知的化学成分就已经进入了体内。
    在美国,甚至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传的合成宇航员食品也成为人们完美食品的榜样。但是,幸亏NASA尊重科学,在后来的一项食品检验报告中说,人工制造的食品无论是从色、香、味还是从质来看,都让人无法接受。
注:本文转自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579241-1-1.html

点评:
    当今世界,人们的健康已经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你不吃洋垃圾食品、甚至自己种菜种粮食就能保障的,人们的周围遍布了太多的不健康因素,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加工食品比比皆是,再加上上文中的化学药品试验,。。。。应该无人可以幸免。
    俗语说“健康是福”,看来这个福并不容易获得。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4: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8 14:58 编辑

从一个病例说起
一位中国教授(姑隐其名),六年前患上了脊髓醒失血群候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在自己所在地的省,接受治疗血液病的专家治疗,专家医师用西药“反应停”治疗。专家一直关注此药,并在做了一些研究了解后,告诉这位教授:该药对治疗MDS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药了,总的有效率在30%左右(这样的有效率是非常低微的)。这位教授一直在吃“反应停”,据他自己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点效果,但不久病情加重,效果又不明显了。“反应停”的毒性很强,副作用也非常大。所谓“病情加重”,其实是“反应停”的副作用,使他骨瘦如柴,呼吸困难,难以行走,极端倦怠(这都是药典里记载明确的典型中毒副作用症状)。
中医方面他也一直在努力,从京城到省里最好的中医都看了很多次,也找了一些民间中医药方来试,但效果不佳。(有西药的剧毒和副作用,中药有如何能生效?)他说:中医们也告诉他说,中医对这种基因变异引起的病症效果不好,只能起调养和延长作用,难以逆转MDS的基因变异。因此这位教授目前是一方面寻找民间中医药方,一方面继续西医治疗。这样继续了好几年。很可能是因为中医的调养,虽然并使没有能把病治愈,但延长了他的寿命是非常肯定的事实。因为如果没有中药的缓和调理,“反应停”的副作用早就把他杀死了。中医师们太客气了,西医对此病更没有把握,可他们就敢理直气壮的说:“有30%的有效率”。
今年,这位教授听到了美国新上市的药,名叫Lenalidomide,代号叫做REVLIMID。在中国,通俗名叫“反应停二代”,说法是:这是对第一代反应停的“改良提高”,副作用也较前一代药品要小。因此专家医生们建议这位教授试用。当然,目前这位教授几乎已看遍国内专家,对此病都无办法治。听到了美国有此新药,就抱一线希望,要试一试了。在该药未经FDA批准之前,这位教授就想申请加入试药者行列,但一直不知如何着手申请,加上语言文字上的困难,后来就耽搁了。现在知道该药已在美国和欧洲上市,这位教授觉得机会来了,但找了很多途径都买不到这种药,因此只好来信,求助张于我。
  Revlimid是美国细胞基因公司(celgene)去年(2006年)8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并且欧盟也批准上市了。因为该药的上市,外面传说:CELGENE公司股价暴涨80%。在中文一些网站的介绍里,煞有介事,对此药给予很高评价。有的中国医生们,好象他们已经试过了这个新药,异口同声的说:美国的这种药物,是治疗髓细胞并发症(MDS)患者的一种革命性突破。赞扬的了不得。都是人云亦云,捕风捉影,大吹牛皮,显示自己知道美国的事,高人一等。不然,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接到信后,立即着手为这位教授进行两件事:
甲、这个药的正式名字叫:Lenalidomide。知道道了这个名字就好办多了。我立即到大药房去了解了一下行情:
(一)这个“反应停二代”,每瓶25粒。每日吃一至两粒,由医师直接指示服用。
(二)药价:每瓶,九千九百五十美元(还是医师是折扣价)。每人一次只许买一瓶。续买时,必须医师再开方。
(三)药房没有现货,由医师开方后,药房再去订购。因为此药不是一般人民可以问津的药。
乙、由于治疗这个病是由脊髓专家医师治疗(Specialist),我透过朋友找到了两个这样的专家医师。同他们接触后,请教情形如下:
(一)服用这个药,由于毒性特强,必须在医师随时监督下服用,所以病人必须在医师的直接监护下进行治疗。如果病人远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病历,在这里不算,一切从新开始。病人的情况随时变化,吃不吃得消这种毒性特强的药,必须经过严格评价后断定。譬如,如果病人已经有了肾脏损害,就不能被接受,予以治疗。
(二)如果主治医师和药厂商议,共同认为这个病例可以有价值作为他们的研究病例,药价可以免费,给予优惠的折扣。不过必须是新病例,经过他们详细诊断后,认为对他们有利的病例,才有希望被接纳的可能。医师费用和住院费,大约五千美元一天(这个不能免费)。如果有医疗保险,还得和保险公司打交道,看他们原不愿意付费。(美国人民三分之二没有医疗保险,他们付不起昂贵的保险费。)
(三)此药毒性特强,副作用极大(这个所谓二代,已经经过所谓改造,毒性和副作用,据说是比第一代轻了许多)。所以必须在医师严密监护下,才能使用。
其副作用如下:出血(包括鼻血,便血,内脏出血。),发高烧,不能呼吸,脾脏、肾脏、骨髓损坏,混身发痒,出红疹,腿肿痛,不能行动,胸痛,泻痢,十分疲倦无力(此时必须停药)....等等。由于病人随时会出现这些副作用,或由此药引发的别种病症,医师就要随时再加别的治疗,(即使成为他们的研究病例,如有其他并发症,还得再加付医疗费。),因此绝对不能开了药由病人自己服用。
(四)疗效:此药上市未久,长期疗效未明。短期疗效:治愈率不明;病情控制率,不到12%。
以上是美国专家说的实际情形。
我说这个故事是希望:中国人理智一点,自尊一点。所谓“美国新药”,连美国人的专家都没有中国人对它那么热情!

Copyright Since 2006 绪通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5: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8 15:07 编辑


对糖尿病患者的警告
2007年5月21日星期一,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是关于最著名的糖尿病药品-Avandia-的副作用,这个药品能导致43%使用者迅速患上心脏病,64%的使用者因心脏病而死亡。这条新闻引起美国国会的特别注意,决定在6月6日召集听证会,追究责任。5?21的震撼可以和去年9月,一个著名的消炎止痛药-Vioxx-导致心脏病副作用的震撼相伯仲。
这个新闻是由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和两位糖尿病专家Bruce M Psaty(华盛顿大学) 和 Curt D Furberg(Wake Forest University),领衔所作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报告将在6月6日定期出刊的《New England Jounrnal of Medicine》医药喉舌刊物与读者见面。由于编辑认为:此事重大,关系人命,所以提早单独发布这条新闻。
Avandia是 Glaxosmith Kline Plc制药公司的“荣誉出品”,八年前上市。销售额每年达 3.2亿美元。美国有一百万人次使用这个药品,全世界有超过6百万人使用这个药品。
当媒体得到这个新闻后,就从三方面寻求答案。(一)去质询美国 FDA。问他们八年前根据什么来评价这个药?而且推荐它上市?上市后有没有追踪调查?为什么它的严重副作用不是由 FDA 向人民公布?(二)去质询制药公司,他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这个药品,可以让半数以上使用者致心脏病或死亡?(三)去质询国会,有没有负起监督的责任?
答案是:
(一)FDA说:
我们人手不足,经费有限,追踪调查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是无奈!至于当初评价此药上市的根据,是药厂提供他们研究的资料,做到了我们的要求,如:曾经做过多少动物试验等等,他们并没有提出会有导致心脏病的报告。所以我们也只能根据已存在的资料来考虑,评价一个新药物。并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二)Glaxosmith制药公司说:
A、新闻里所提供他们的研究的资料,作出什么43%和64%的结论并不正确,我们自己的资料显示,副作用导致心脏病是30%。这和另外市面上常用的糖尿病药,如:Metformin 和 Sulfonylurea(Glyburide)的副作用没有相差多少。不应该只针对我们开炮,这对我们很不公平。
B、这里提出的糖尿病是一种消耗性的成年人顽固疾病,这个疾病的结果,是心脏病,瞎眼(白内障,绿内障等),肾脏病,脑力与性能力退减,倦怠无力,痛风,从脚端溃烂.....。我们所谓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只是:“对血糖的控制”而已,希望患者可以因此延缓终点的到来。现代医药并不可能治愈糖尿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能有些病患者以为使用了药物就可保证安全,自己对饮食和行为完全没有节制。在这种情形下,说明并不是药物不良,而是他们误解了药物的真实作用。有些患者的心脏病加速到来,并不能只怪罪于药物的副作用。
C、至于在我们的社会制度里,我们是公司,企业,病人喜欢用我们的产品,合法的赚钱并没有错,而且此药是合法的经过 FDA 审核合格,才上市的。如果说我们的药副作用大,试问哪个化学制剂的药品没有副作用?
(三)国会说:
我们非常关心我们选民的健康,我们获悉消息后,已经决定在最早的可能下,召开听证会。如果我们得到了证实,我们立即会建议政府,下令禁止此药的销售,来保护我们的民众。
许多民众在网上纷纷发表意见,有的非常愤怒,但大多数的人虽然震撼,却都还算平静。认为:事实上化学制剂的本身就是有巨大毒性及严重副作用的,根本无法改变,也不会有所改变。民众自己必须教育自己,预防和保健才是最聪明的方法。对一切化学药物必须具备充分的常识,千万不可盲从和迷信,而自讨苦吃。
【追记:6月6日,国会听证会,议决:予以严重警告,Advandia严重副作用一案,裁交 FDA 处理。是谓: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Copyright Since 2006 张绪通
首页

返回
下一页
Copyright Since 2006 Tao Longevity LLC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5: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八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是中国的希波克拉底、汉代医圣张仲景放在他的《金匮要略》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剂,采用干地黄、山药、茯苓等八味中药配伍而成〈详参《生活大道》,张绪通着,曾传辉译,第194页〉。他曾用此方治愈了汉武帝的糖尿病(消渴症)。汉武帝享年85岁,既没有瞎眼也没有锯腿,到老精力不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帝王之一,多得益于此方。
该配方相当平衡,按五行论,八味之中有七味归经于肾,六味归经于心,各有三味归经肝和脾,一味归经于肺。根据母子法原理,肾和心补益之后,可以间接滋养肝、脾和肺,五脏之中就可全面地得到补益。因此没有任何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可以长期当营养滋补食品服用。根据上千年的临床医疗证实,这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特效药。它对免疫系统有整个大提高的作用,尤其对男子是速效稳妥、没有任何流弊的还少丹,称为“男性圣药”毫不为过。但是此方子在历史传承中多有变迁,宋朝医师钱乙为了儿童也能服用,去掉附子、桂枝,将八味变为六味,用法等同八味,而效果却差之千万里。近代中医大多只知道金匮肾气丸就是“六味地黄丸”,不加分别。晚清翰林院侍讲崔国因氏将古方从宫中传出给自己的女儿,再经其女传给其外曾孙张绪通先生。张绪通先生早年在日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移居美国,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临床中应用此方,治愈了数千名糖尿病和白内障病患。1970年代以来,日人重业小仓博士亦用这个药方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此方见效快,而根治慢。人要经过三四十年,才积习成病,不能一下子就根除得了。据临床经验,治愈要四年左右的时间。一般人病状好多了,就停止继续服药,渐渐又退回到原状,却怪药效不良。这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此是“富贵”病,也是上天的惩罚。一般人生活好了,就是大吃大喝,大玩大乐;舍得钱上馆子,却舍不得钱吃药。若不痛改前非,注意摄生,就是吃仙丹也无济于事。本人在张绪通老师的辅导下,和一些爱好养生之道的朋友,因为深谙此药的最好特点是有病治病、无病补身的道理,除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还经常服用它,视为比茶饭还重要。
此方小可去病养命,大可改命变运。根据《黄帝内经》,肾主意,肾的功能强弱对人的意志力、决断力发生重大影响;心的功能统率人的精神,影响人的直觉、感应和良心等能力;脾脏支配人的思维,对思维的缜密性有直接的影响。糖尿病人因为脾弱,喜欢提出行动计划,并列出一大堆此计划的意义,但是永远也无法进入行动阶段,总是一事无成,因为他不能制订出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该方对心脏亦有镇静作用。心脏病人经常急迫紧张,在这种心态下处理事情是一种结果;相反如果心平气和,处理问题又就会另外一番局面。此方平衡脏器,亦可改进性格平衡,对人的精神面貌、判断力、思维力和直觉力无形中都大为提高,直接影响到人的工作作风和承受能力。
汉武帝一朝,断了匈奴右臂(东方势力范围),从而间接造成欧洲民族大迁移,亡了西罗马帝国等等。其中有趣的故事推究起来,谁曾想到会与这个方子有关!没有这个方子,汉武帝早早死了,后来的历史大事也就不会这样发生了,世界历史也许就该改写了。从这个意义来讲这个方子是改变汉武帝一生命运的药,也是改变世界历史的药。因此也可以旁证病与命通,命与运连。要改变人生命运须从治病养生入手。
嗟乎,论药之道,真可谓“放之而密满六和,敛之而退藏于密”也!


Copyright Since 2010 玄 衍
首页

返回
下一页

Copyright Since 2006 Tao Longevity LLC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5: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18 15:25 编辑


《中国药物经济学》
杂志就中医药几个问题的访谈记录
杜倩记者问:
一、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将中医的所有方法都翻译、解释成西医的理论体系?您认为西方人只有用这样方法才能接受中医吗?
张绪通答:
【要西方人接受中医,我觉得:不用担心。世界上如果哪里有宝藏,还用得着登广告吗?只要中医能治病,全世界的人都会自动寻来。如果中医是个无用的东西,即使中国人把它翻译成洋文,白送给人家,人家把你当笑话看,笑你无聊之至,白花的人力物力。再加上中国人翻译的外文“洋泾浜”,外国人也读不懂,反而把原来是好的东西,弄拧了,怡笑大方。譬如,毛主席时代,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中国表演了针灸给他看。自此全世界的人都对针灸趋之若狂。美国人疯狂的程度更厉害:只要你有个中国面孔,并说你会针灸,你的门前就会排上长龙。一是因为他们病怕了,走投无路;二是因为针灸真能缓解病痛。那时,何曾又有谁翻译了针灸的书籍,向洋人传讲医理?之后,各国先后都合法化了针灸疗法,针灸学校创建如雨后春笋,直到如今。谁又拦得住他们学习中医?美国第一本针灸的书是我写的,我在书中严重警告美国人,不要对针灸的期望过高,免得以后失望,就会痛贬针灸,甚至痛贬整个中医,和中国文化。针灸有它的长处,但不是“能治万病”的唯一方法,美国人应该以冷静态度,从教育上开始,教育医师和病人,正确对待针灸。先不可狂热,以后亦可避免狂冷。目前美国的针灸医师太多,很难混碗饭吃。
我常常听到中国人一谈到中医,马上就要“国际化”,是不是太为外国人着想了呢?很怕外国人得不到中医的好处,怕外国人吃亏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也有些中国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最后剩下来的唯一的科技瑰宝。既然是瑰宝,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就应该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申请中华瑰宝的专利权,保护权,智慧财产权。外国人要翻译中医的书籍,学中医的技术,都得花一定的代价,以后凡从中医所得利益,都得向中国支付相当的报酬版税的才是正理,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思想和作法。怎么可以无端的,自告奋勇,翻译出来白送给人家,还深怕人家不欣赏,不赏脸。这是笑话,是并不好笑的笑话,落伍退步的笑话!
如果中医真是好的,外国人接受是他们的福气;不接受是他们的损失。中国人的心太善了,总是为外国人的利益着想,愿意损己利人。
如果中医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你想,你自己都不要的东西(有很多中国人主张废弃中医),人家又怎么会要。把烂污当宝似的送给人家,人家不看你是神经病吗?又岂是翻译一些书籍就能把烂污变成宝物的?如果真有价值,外国人自会派人来学,来偷。何必担心他们不来。】
杜:您认为中医、中药的前景在那里?
张:【如果中国人自己不懂中医药,看不起中医药,不遗余力的要扔掉中医,那么中医药在中国是不会有前途的。记得广州名医邓铁涛老中医师,说过一句气话:不要紧的,即使中医在中国亡了,在外国还是会存在的。说的真好啊!】
杜:三、药物经济学研究药品或某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产出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确定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与用药方案。目前在国外,药物经济学在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开发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那么您认为在中医药的创新过程中,是否也有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的?药物经济学应该如何应用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张:【中医药是个已经成熟的科学,五六千年了。“发展”可以说,“创新”则需要商榷。世界上的事物,只有不成熟的事物,需要创新,已经很完善的东西,不能再胡乱“创新”。标新立异的结果,可能就成了不伦不类,非驴非马,自寻毁灭。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以利润为依归。医学院,医院也必须以利润为依归。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以“救人近患”为宗旨,所以严厉主张:医者要有割股之心。以医谋利,天诛地灭。在美国人们听到中医的“医德”,很多人都会流泪。为什么会流泪?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医德”是什么,他们只见到被割宰的惨痛,他们希望世界上真有以“医德”为宗旨的医生存在。
从事医药的人士们,扪心自问,你到底为什么从医?
世界上的事物,一定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象。人嘴两块皮,什么学说,都有它美丽动人的表象,如果它的实质是谋利的话,就应该先打个问号。本周,美国有个名记者,名字叫:Paul Harvey.他有自己的专栏报道,他把美国各大医院列了一个价目表,一样的病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收费迥然不同。一进门,从十万到百万,因医院的名气不同,而有绝大差异。名人效应的商业经济,病人就必须服从。做一个心电图,起码6,500美元。美国医药费还在飞涨,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没有医药保险,因为连保险费也付不起。事实就是事实,美国最讲究“医药经济学”,它的结果是什么?制药商最富,其次医院,其次医生。美国人有个口头禅:望子成龙,不做医生,也得做律师。凡是走美国路线的,迟早必定是:疾病没治好,病家破产了。也有那些不服气的人说:宁愿病死,不受宰割。社会到了这个地步,何等凄凉!美国医院贪赃腐败,草菅人命是有名的。也有病人怀枪,打死了医生再自杀的;也有身绑炸弹,与医院同归于尽的。更多的病人病得半死,哪有力气反抗?医药经济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叹为观止。希望中国的医药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的,能免此难!】
杜:四、现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议非常激烈。我认为争议的关键原因在于各方对于科学的定义不一样。似乎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您认为从哪些方面来说中医具有科学性,而中医的局限性又在哪些方面?
张:【这个题目太大了,写一本书都写不完。几句话如何能说得透?我建议大家都去读一下,中国科技部,贾谦先生著《中医战略》(中医古籍出版社)。书面上头一条,就是:回应中医科学质疑,直面中医废存论争。旁征博引,条理分明,说得很详细。如果这本书,还说不服那些人,病入膏肓,也就无药可救了。
什么人说什么话。不科学的人,说的都是不科学的话。崇洋媚外的人说的都是崇洋媚外的话。特别是他们自以为很科学,却又不真懂科学;说话很洋气,却又没有真正喝过洋水(真正在外国社会里与外国人打过交道)的人最难办。
自己不懂中医,又不懂西医,却偏要发言质疑,还好象头头是道,这种人更难办。因为他们早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在美国,你若是遇到了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人,最好快点走开。因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总是对的,你总是错的。美国人有一句俗语:遇上了基本教义派,就算你倒霉遭灾。
我简单明了的说:中医是非常科学的,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科学。七十年前,西医学里对人体的认识,没有脾脏。几千年前,中医学就以脾脏为中医学五大支柱之一。那时,很多中国人说,西医是科学的,没有脾脏必定是真实的。西方既没有脾脏,那么中医的脾脏就是虚拟的,不然怎么会有个脾脏?而且中医那么重视脾脏,医学这么重大的事,空中楼阁,简直太荒唐了。后来西医发现了脾脏,其功能和中医说的一样。那些人说中医不科学的,连脸都不红,更不要说公开道歉了。更有进者,还是一口咬定,中医是不科学的。汉武帝有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症。),用《八味地黄丸》治疗。他没有瞎过眼,也没有锯掉腿,也没有阳痿,八十岁还生了个皇子弗陵。唐朝孙思邈实验,正式证明尿里含糖,比西医发现糖尿病早一千年。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居然有中国人闭着眼睛说瞎话,硬说中医不科学。那些人不是基本教义派是生什么?
然而,西医是口头上的科学,实际上是科学的迷信。这句话是我套美国名医,医学院院长,医师执照局局长,名医学作家,Robert S. Mendelsohn,M.D.曼德尔森医学博士说的话。如果有人还要说中医不科学,西医科学,就请先读一下曼德尔森医学博士的书,然后再发言,可能就会比较中肯些了。(关于曼德尔森医学博士书的中文概要,请参照《中医战略》一书的张序。)】
杜:五、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中医也必须现代化。但是,似乎现在许多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已经走上的岔路。您认为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张:【与其说,中医现代化,不如说,中医西医化。一个成熟的学科,是没有时空局限的。日本人把《皇汉医学》向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改名为《东洋医学》。改了名字并没有改内容。这和把钓鱼台群岛占为己有是同样原理。为什么日本人要把中医占为己有?因为它有价值,就老实不客气把它“日本化”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中国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人,硬要把中医西医化,中药西药化。去年成都药展,我去参观了,也和不少药商谈过话。我问他们,黄连为什么要提成“黄连素”?麻黄为什么药提成“麻黄素”?....他们说这是规定,不这样就不科学,就通不过检验。我问:药效如何?他们说:老实说不怎么样?不如原来的黄连,病家都只要黄连,不要黄连素。这是一种惨痛,一种悲哀。
中药最大的长处,就是用药物本身自然。黄连是本身自然,黄连素是人工用化学方法提取,提取了一小部分,丢掉一大部分,在药理学中称为:破坏了黄连本身的平衡。把一个原来有生命的东西,用化学毒品杀死了,变成一个完全无生命的化学毒品。美其名曰,科学化,现代化。西药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所有的西药全是“短命药”,生命超不过十年,都以毒性太烈,副作用太重,或致癌等理由被扬弃。于是再创造新药,新药还是以同样理由告终。而创造一个新药,动不动就要花费百万以上,从老鼠身上做起。新药未出世之前,就大作广告,吹成了万灵丹一般。出世之后,不久就发现,不但治不了病,还更添了其他病。原因就出在“化学药品”上。美国国家统计公布:每年因化学药品毒害致死者,平均二百五十万人次。中国人不问就里,舍弃了自己的长处,去学人家的短处,还洋洋自喜,以为这是先进。这是一种惨痛,一种悲哀!
而很大一部分西洋人,已经发现了西药(化学药品)的不争气,就发动中国人帮他们到中国来偷中药方子。或以投资为名,收购中国药厂,或以研究为名,转眼把中药验方据为己有。我觉得上天有眼,加佑中华,这些年,他们却偷得了些西药化后的“中药”产物。中国人歪打正着,保护了不少国粹。
中医中药,有它一定理论,和制作、使用方法。凡合理的必存在;它存在了几千年,有它自己独特的合理性。其本身又天然携带了掩护保卫性。中医中药必须依照他自己的医理和药理运作,不然就变成不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就自然不能存在。中医中药走自己的道路,走了几千年。将来还必需是这个原则,走自己的道路。没有必要跟着人家团团转。一个成年的大人,有必要跟着十岁的小孩子转吗?中国人必须挺直脊梁骨!要人家跟着我团团转的才是。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连心都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杜:六、一门医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有效。在很多治疗和保健领域,中医确实是有效的。但是,中医技术背后的中医理论,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上个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了“废医存药”的主张。而中医作为一门科学生存下去,不仅要有疗效,而且其理论体系也需要现代化,您是否赞成这个主张?
张:【中药的药理和中医的医理是分不开的。那些主张废医存药的人们,说的都是外行话。中医的医理所用的名词,并非不能定义。而是读者的学识不足,读不懂罢了。我自己就经过这样的路程。譬如,梁启超以儒家的眼光去读老子,读不通,就把老子骂得狗血喷头。谁都能判断,不是老子不通,是梁启超浅薄。人家英国人怎么就读得通老子?Joseph Needlehan博士,因为太佩服老子,把自己的姓都改了,跟老子姓李,李约瑟整个名字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吧!这些例子同样适合于中医医理。中国古典文字,有时一个字就能代表千言万语。少费一点脑子都不行的。我觉得,读不懂不要紧,还可以再读。同时西方医学知识不足,更解不了中医理论。从我的经验来说,外国人读中医理论比中国人还容易理解。中国人读中国书,反而难于理解。我想:中国人不必急于把古籍翻译成外文,应该急于把古文翻成好的白话文,把每个古代名词加以详细的注解,或能帮助中国人理解中国文。民国以前的人理解古文,比民国以后的强,以后国文程度递减,现在想找个通畅古文的大学生,恐怕都难能可贵了。再过些年,连老师都恐怕找不到了。如果根本就没有读过中医的四大经典,就主张药废掉中医,这是太不负责任了。没有资格发言。读懂了中医,又读懂了西医,方才有资格把两者做比较,判断孰优孰劣?否则都是感情化的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医药是最现实的东西,治不治得了病是不能光凭吹牛的。吹得再大,治不了病,也是枉然。理论再高强,不能兑现,也是枉然。这就牵涉到知行的问题上了。中国人向来重知轻行,以为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孙中山呼吁知难行易,无非都是想纠正这个毛病。诸葛亮也痛斥“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都是坐着高谈阔论,起而不能行的人物,最误事。
毛主席是主张维护中医的,同时还要西医向中医学习。他并非凭空主张,而是实事求是的。我听成都神农集团公司马留文董事长告诉我说:毛主席到成都视察,不幸感染了重感冒发烧,西医慌的不得了,又是打针,又是服药,用尽了一切力量,结果病情加重,不能呼吸,非常痛苦。于是请来一位中医,光是诊脉就用了半个小时,决定用:《伤寒论》里的《麻杏甘石汤》,不过四味药。毛主席服下,药到病除,立即就能呼吸通畅,隔日就能起床理事。因此主席说:中医绝不能废,要好好维护发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孰优孰劣,不是争辩而来的。从这个例子来看,《麻杏甘石汤》是两千年前的方子,到现在一样有效,证明他是成熟的药方,不必象西药一样,随时需要“创新”。《麻杏甘石汤》继续有效了两千年,将来也必然继续有效。为什么要用《麻杏甘石汤》,他有一定的医理,药理存在,这就非要读《伤寒论》不可了。唉!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主张废医存药的,实是幼稚不通。】
杜:七、有人包括许多中医专家都认为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那么中西医是否有一个共同的评判标准呢?我认为临床疗效评价、生命质量评价,以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中西医的共同评判标准,因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其目的都是为了用尽量少的花费来解除病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张:【这话是一针见血的实话了。高明得很!中医药能治病,过去能,现在能,将来也能。能治中国人的病,也能治外国人的病,这是有目共睹,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事实。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就象以西医没有脾脏来评判中医不科学一样糊涂。
在这里,您首次正是提出了“西医”这个名词。我想有必要多说几句。中国人的所谓:西医,似乎是专指西方的对抗疗法医学而言的,英文是:Allopathy。西方医学里,还有很多不同的“疗法”,如:顺势疗法医学Homeopathy,自然疗法医学Naturopathy,骨骼调节疗法医学Chiropractic,草药疗法医学Herbal Remedy等等。对抗疗法是指专用开刀,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对抗疾病的疗法。中国人泛称为:西医,严格来说是不妥当的。因为其他的西方医学,基本上是反对“对抗疗法医学”的。那些崇拜“西医”的人,我建议他们弄清楚一点,他们崇拜的是哪一种西医!如果他们在头上写着:“我是Allopathy的崇拜拥护者”,在美国街上恐怕会被一群人,当作是过街的老鼠,同声喊打。】
杜:八、您是在西医道路上走到了一定的程度,发现有很多的东西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开始研究中医,发现中医把很多的问题都解释清楚。可是有人认为中医才是一种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体系,他们认为中医使用的理论有很多的是说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比如:中医说的候、证,又比如:表、里、虚、实、寒、热、阴、阳,等等一些问题,您怎么看?
张:【其实,这一点上面已经分别间接谈过了。说起来真令人难信,美国人和欧洲人,说起表里,虚实,寒热,阴阳来,不但琅琅上口,亦且津津有味。反而中国人说起来就有些含羞带愧的模样,好象说这些就冒犯了,对不起洋人似的。可洋人一口咬定这些观念是科学得不能再科学的了。谈中医不说阴阳...就不过瘾,而且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程度也都很深刻。我想:这和言语表达的方式有关。譬如阴阳八卦,一到了德国人莱布尼兹的手里,就成了无上高贵的辩证法。到了黑格尔手里,就能是复兴德国的最高方法,到了马克思手里,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痛苦人民的方法论。详细情节请参看拙著《黄老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黄老管理》(东方出版社)。可是在中国人的手里呢?每下愈况,成了街边算命者的符号。这是暴殄天物啊!中国古人能发明它,能用它创造八百年的大王朝。能用它发展成举世闻名的中医药体系。是中国人聪明呢?还是外国人愚蠢?我无法解释,只能说: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话,我希望我说错了!】

Copyright Since 2006 张绪通
首页

返回
下一页
Copyright Since 2006 Tao Longevity LLC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6/22 02:05 编辑

读书 临证 思考
肖相如
2012.12.23

    http://www.cuiyueli.com/news/view.php?articleid=459
    医学的根本问题是疗效。嘴上说得再美丽,只要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医学就必然会被淘汰。怎样才能提高疗效呢?古今中外的名医之所以能成为名医,之所以会有疗效,他们一辈子就只做两件事:读书,临证。
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
    从中医的现状来看,疗效是否好,跟医生读书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基本包括了20世纪以来的中医名家。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各有独到的经验,在不同的领域有建树,但是,他们成才的过程是一致的,就是读书与临证。在读书与临证二者之中,读书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还是敬业精神,都与读书的质和量成正比。就现阶段的中医的整体情况来说,培养读书的能力,培养对中医的兴趣,创造读书的环境,其实比看病更重要。
培养读书的能力,创造读书的环境
    中医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医真正精粹的东西都在经典著作里。但是,现在有多少人能读懂经典著作呢?根据什么来看病,用什么方式、什么指导思想来看病,那是有区别的。北京中医学院的著名学者任应秋先生,是现代中医学者里面最大的理论家,他强调,就现阶段来看,中医的理论问题比临床问题更加复杂,因为真正有扎实中医功底的人其实很少。
    中医现在为什么会有问题,为什么需要振兴?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疗效在下降。疗效下降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们现在的中医医生读书读得太少。读书读得少的一个原因是读书的能力不够。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努力、不用功吗?不是。很多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多人因此而早衰、早逝。我们中医界敬业的人肯定也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国家一九六零年公布了简化汉字方案,也就是说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受的都是白话文的教育,学的是简化汉字,还要学汉语拼音。而我们中医的著作主要是古代汉语。同是汉语,现代跟古代的差异就大了。我读书的时候要考医古文,也可以选择考外语,很多人宁愿选择考外语也不考医古文,可见这个医古文甚至并不比外语简单。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能认识繁体字,真正能读懂文言文的人,其实已经很少了。就我自己来讲,很肯定地告诉你们,《黄帝内经》至少有1/3的东西我不明白,虽然我已经读过很多次,很多著名的教授都给我上过课,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明白。
    而我们现在读书的环境在哪里?随便去哪个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去看一看,问一问,大家在做什么事情呢?不是经典著作学得怎么样,看病的疗效怎么样,衡量的标准是有没有课题,有没有经费,有没有获奖,没有这些东西,您做不了教授,做不了主任医师,所以不做是不行的,大家都得生存。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课题也不容易,获奖也不是容易的事,哪还有时间去读经典?但是真正的中医就是需要经典。不读书,疗效怎么提高?
    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去应聘,面试时对方说肖老师很有名,我们很熟悉,但是我们要找会搞科研的人,你光读读古书,恐怕不行。所以不是我们现在的人不想读书,而是因为没有环境、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去读书。现在我们中医能够成长的唯一的地方,大概就是中医药大学的经典教研室,特别是伤寒教研室,现在比较著名的医生都是伤寒教研室的教经典的老师。因为经典教研室的人必须要学一学经典,不然没法教书,完成不了本职工作。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事。
    我一九九零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因为博士很少,肾病学的博士更少,我是第一个,所以很多大医院邀我去工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做大学老师。因为我觉得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大医院里面的医生并不能真正成长,不能真正地提高医疗技术。为什么呢?我们的医院是靠医生挣钱养活的,挣谁的钱?病人的钱。如果我到医院去当科室主任,那么好了,科室人的工资得挣回来,奖金得挣回来,还得给医院交钱,因为医院的设备、房子等资源不能白用。医院天天想挣钱,医生天天想挣钱,医患关系怎么好?更重要的是,医生怎么有时间、有精力去提高医术?当大学老师,我还可以用空闲时间去出诊。上课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我是一个称职的老师,生活没问题。因此我看病没有负担,只是因为我高兴,我只需要考虑怎么把病给治好,甚至可以不挣钱。这样看病,我觉得才有了一点医生的境界和感觉。
经典反复读,各家医学兼容并蓄
    读什么书呢?这是形成共识的东西??经典:《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还有就是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历代本草著作,这是每一位合格的中医必须要读的书。
    对于经典著作,要不断地读,反复地读。放在枕边,放在案头,放在手上,反复地读。越学你会觉得越没有理解,越学越觉得学到的东西将更多。
    将经典学好以后,你才有能力判断历代名著中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哪些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那些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能将它找出来,理解、学会,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对于历代名家的著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读,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读,比如金元四大家的著作,温病学派的著作,必须去读一读。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比如张景岳、孙思邈,这些著名医家的著作一定要有计划地去读。
    读书当然也包括专科的书籍。中医要不要分科还存在争论,我认为,中医如果分得太细、太早,的确有不利于医生成长的弊病。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医学这个领域里面,还是应该术业有专攻。在分科之前,必须先打好整体的医学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从一个比较专的领域里去研究。
    读书还包括读西医的书籍。在中国,我们有西医,同时有中医,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实它也是一件好事,我们中国人能享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很多疾病西医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中医确实是有办法。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问题中医也解决不了,西医就是比中医好。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个问题。西医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造成中医衰落的万恶之源,它的发展是有根据的。中医能不能存在,不以某一个人、某一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的惟一根据是疗效。中医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谁都不能将你怎么样,而且会有很多机会显示你的能力。
    在现阶段,在中国,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必须去学习西医的知识。中医历代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一定要有气度,有风度,广征博采,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我们学西医的目的,第一,不是为了跟西医去比高下;第二,不是为了混饭吃。作为一个医生,要尽量多地了解所有医学,包括西医的理论方法和知识。《黄帝内经》中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意思是说,对于一个疾病,理论上来说都应该有治疗方法,但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未得其术”。未得其术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我们整个人类、整个医学界对这种疾病还“未得其术”,这不是医生个人的过错。比如你说肿瘤治不好,艾滋病不会治,我们不会说你太不高明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对于一种疾病,别人会治,你不会治,这也叫“未得其术”。有些疾病西医确实是有办法的,就是比中医好,那我们为什么不了解这种方法呢?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不需要什么突破的进展,重大的发明,只需要有尽量好一点点的疗效,尽量多一点点的方法,就是一个好医生。
    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医临床学术体系的创始人。我们现在中医所用的理论方法,治病的方法,都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医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最重要的还是四大经典。四大经典里面,重中之重的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奠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是说理不看病的,《伤寒杂病论》是看病不讲理的。《黄帝内经》里边只有十三个方,用于临床是太少了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是基本的道理,那是至关重要的。读不懂《黄帝内经》,将没有中医的思路,肯定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中医。《伤寒杂病论》就是讲什么问题用什么方解决。比如《伤寒论》三百七十九条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实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个呕而发热要用小柴胡汤,只要记住这个就好了。《伤寒论》就好在这个地方,背会了就会用了。反复理解的前提是必须先记住,光理解是没有用的。如果真想看经典,那就先看原文,《伤寒》、《金匮》是必须要背会的,背不会就没有学好。光理解了,看明白了,但是背不会,那是没用的。
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
    在当代的名医里,在我的心目中,最著名的医生应该是蒲辅周和岳美中。他们都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元老,是所有的名医里面读书最多、最刻苦的榜样。
    蒲老1955年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后,余生之中只是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蒲老最推崇的著作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伤寒温疫条辨》。他说:“《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他又说:“《伤寒》、《温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一详于寒,一详于热。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金匮》是治疗内科杂病的专书,其中虽有‘痉、湿、?’等一些篇章是外感病,但究竟是以内科杂病为主。后世各家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伤寒》、《金匮》宜先看原文,勿过早看注释,以免流散无穷。”蒲老是是世医,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病人很多,但是他觉得有些病确实没有看好,什么原因呢?他觉得就是书没有读好。因此他闭门读书三年,把《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以后在临床上就比较得心应手。他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 ”其实是大家不了解经典的价值。在蒲老的家中,除了组织上发的学习资料,全部是医书。蒲老说:“学业贵专,人的精力有限,我的智力也在中人而已。如果忽而学这,忽而看那,分散精力,终竟一事无成。”因此蒲老数十年来,对琴棋书画这些雅好,从不一顾。“平生嗜于医,专于医而精于医”,才能成为一代宗师。
    岳老是中医学史上的特例,他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承,完全靠自学而成为中医大家。为什么呢?因为他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岳老年轻时是位教书先生,20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怎么治也治不好,书也教不成了。他开始读医书,自己开方,终于把自己的肺结核给治好了。于是改行从医。大家常听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因为秀才有文化功底。中医很多的东西需要有文化功底,否则理解不了。岳老是我们中医界读书最多的一位医生,他的治学之道叫“博学、精研、宗三家”。博学者,岳老一生涉猎医籍4000余种,上至《内经》、《难经》,下至各家。精研者,岳老每年都要温习一遍《伤寒》、《金匮》,所以岳老也是以善用经方而著称的。宗三家,岳老特别推崇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三个人,他说:“三子者,上下两千年,筚路蓝缕,斩棘披荆,于医术有所发明,对人类有所贡献。历代医药著作,国亦不乏人,或长于一技,或擅于一专,不能与三子同日而语。”
    岳老七十多岁时给自己订了一个自律的条款,读之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要有恒。每日除有特别事情外,要按规定时间温课,不得擅自宽假。“勤能补拙恒斯效”。倘若不严于律已,时作时辍,在日暮途远的年岁,是不能完成计划的。
    第二要专一。除临时有特殊需要外,不得见异思迁,须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后,再改做另一种。“主一无适”之谓专,非专,则不精、不深、不透。当然,精也是需要的,但精也是为了专,要出成果,还要归结到专一。
    三要入细。在临床上遇到复杂大证,也时有碰壁。追思其故,是学习不够入细。读书如果只学皮毛,不深入骨髓;只略解大意,不掌握规律,只粗涉藩篱,不步入堂奥,必然是临大证不能解,临细证不能入。杜诗“老年渐于诗律细”,是阅历之言。治医者,也要如此,庶几能探颐研几,解决大证和细证。入细,一要防止轻淡。轻淡则流于薄弱。薄弱,则不能举大证。二要防止琐屑。琐屑,则陷于支离。支离,则不能集中主力,也不能中病。
    四戒玩嬉。记得章次公先生曾说过:他学医时,章太炎先生曾指导说:“学技要专,即诗词亦当所戒。”
    五戒嗜好。要完成温课计划,必须摒除一切无益的嗜好。于衣于食,不求肥甘,不务华美,随遇而安,自甘淡泊。否则必至躁扰不定,不能探深致远。古今学者,蔽衣粝食,非故意标新立异,自鸣清高,是志在学问,无暇顾及其它。典范尽多,宁容自弃。我规定自己,不独烟酒不事讲求,衣著亦很简朴,免得耗费有限的光阴。
    岳老的格言是: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岳老强调,作为一个医生,治医之时,有两条至为重要:治学,要忠诚于学术的真理,直至系之以命;治病,要真诚地对病人负责,此外,决无所求。
这就是大家风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件你喜欢做的事,喜欢到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程度,你才能无怨无悔地去做这件事,否则这一辈子会很痛苦。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希望大家能够三省其身:我健康吗?我快乐吗?我自由吗?这才是人生的境界。
正确的认识从临床实践中来
    医学的目的就是要看病,但怎么看是一个问题。现在大部分中医用的不是中医的方法和思路。比如说,感冒了,医生开点板蓝根、银黄解毒,再来点什么银翘解毒片,或来点抗病毒的药。这都是西医的思路。能有把握说感冒一付药就好的医生太少了。用什么方法来临证,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不是说用西医的方法看病不好,西医有好的,如果用人家好的方法去看病,那也是很好的。所以我反复强调,中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比如说这个方:麻黄6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山药15克、炙草6克、郁金15克、银花15、公英15克。这是一个治痤疮的方,但绝大多数中医看不明白这个方是干什么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这是《黄帝内经》对痤疮形成机理的记载,即因为出汗被寒邪束缚所致,也就是现在的痤疮感染的症状。《伤寒论》219条白虎汤证:“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是解决阳明热盛,就是胃热炽盛的。胃热炽盛的表现就是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汗出。前面的这个方子:白虎汤加麻黄、郁金。白虎汤清阳明的热,加麻黄解决寒气郁闭(“寒薄”)的问题,加郁金解决瘀滞的问题,加银花、公英解决热毒炽盛的问题。中医看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经典的指导,疗效不会提高。很少有人会用这个方,那就是说,很多人都没有读懂这几条原文。
    再举个例子:《温病条辨》上焦篇28条:手太阴暑温,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主之。清络饮治疗暑温咳嗽无痰,咳声清高者。曾经有一个经常咳嗽的肾炎病人找我看病,开始我给他用清热解毒利咽的药,好一点,但不能完全好,总是反反复复。后来找到这个方,几付药就解决了。咳声清高,但咳无痰,暑天的咳嗽,抓住这几点,用了就会有效。所以如果你想学中医,《伤寒论》背清楚,《金匮要略》背清楚,《温病条辨》背清楚,这三本书背会了,方也够用了。
    临证,是医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原始的目标。医生水平高不高,很重要的是临床经验够不够丰富。一个病你没有见过,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经过这个事情了,心里就有数了。
    1981年的时候,我刚毕业,分配到湖北省沔阳县毛咀公社的卫生院工作,正好赶上了湖北的出血热大流行,40张病床,39个人都是出血热。出血热是一个很严重的传染病,它的表现是发烧和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很凶险。在疾病的过程中,它很容易导致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的少尿,心衰、肺水肿、脑水肿等,都是要命的。我们碰到一个病情很严重的孕妇,请当时武汉医学院传染病系一位专门研究出血热的教授来会诊。这位教授姓何,当时60多岁,见到这样的景象,害怕得不行,说没见过这么多的出血热病人。但是,我们一天看几十个出血热病人,就认为这是个稀松平常的事了,和看感冒有什么区别呀?没有机会怕,怕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医生一定要尽量多临证,多看病。我特别倡导到基层去,在那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很多的疾病,而且能真正感受到医生的职责所在,应该用自己所学为基层老百姓的健康做出一点贡献。我们的农村确确实实是缺医少药,他们非常欢迎好的医生。仅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发展,中国不能算真正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强在什么地方?就是他们没有城镇差别,他们的农村比城市更加美丽。
    另外,《内经》里面很多理论是指导临床的思路,我们要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我曾经治疗一个男病人,30多岁,不能生育,很胖,耳朵上整整一圈是白头发。而且他特别胆小,三十多岁了自己一个人不敢睡觉。平时痰还很多。怎么治的呢?就是用的生芪知柏地黄汤和五子衍宗丸,吃了两个多月,第一,生育的问题解决了,白头发没有了;第二,他不害怕了;第三,他的体重减了10公斤,痰也少了。这说明他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跟肾关联的。中医说的肾是主性与生殖、主藏精的,肾的情志是恐。我们常说“胆小鬼”,害怕虽然跟胆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肾虚。肾“其华在发”,意思是头发的问题也是肾的问题。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就是痰,它的根源也是来源于肾,因为水液代谢是肾的基本功能。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源”,肾的水液代谢有问题的话,痰就会很多。这就是通过这些临床案例,将我们中医的理论一个一个落到实处,而不是凭空想像。
    对经典的理解必须来源于临床。比如说《伤寒论》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我们的教材以及很多医家都认为这是少阴病的阴证转阳,脏邪还腑:从寒证变成了热证,叫阴证转阳;从少阴证变成了太阳膀胱证,叫脏邪还腑。很多人认为这是少阴病要痊愈的一种证象。其实,这种现象在肾病科很常见,就是一个肾阴虚的人又患了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烧的同时出现便血。按照温病的理论,尿血是热入血分,《伤寒论》的教材跟临床显然是有差距的。可见,正确的认识要从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是验证别人的理论。很多医家写的书有些东西是很好的,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对,你要有能力去鉴别。有位很火的医生叫李可,他的书里面说,凡是对肾虚腰痛的,可以用一个肾四味:枸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30克,淫羊藿30克。很多人如获至宝,说这个东西好。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用了都有效。为什么?这几味药都是温补肾阳的,对于偏阳虚的腰痛会有效,但是很多人不是阳虚的问题,气阴两虚的情况很多见。所以我们要验证这些东西,判断这个东西好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最合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医生要不停地思考,思考是贯穿于读书与临证之中的。
    中医的现状是“久废不止,久振不兴”。废止中医从晚清就开始了,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现在也没有废止;振兴中医的历史也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中医振兴了吗?也没有振兴。要废止中医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比如说要弄出点政绩来;还有一种人纯粹是无聊。中医废不废止,存不存在,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标准是有没有效。因为中医还有疗效,或者说还有一部分有疗效的医生,所以怎么可能废止呢?很典型的例子,我们的平心堂就完全是中医的,政府没有投一分钱,为什么就能办好?为什么很多政府办的中医院就不行?就是因为还有有疗效的医生。所以中医不可能真正地废止,只不过少一点而已,很多孩子还愿意献身于中医。无论到什么时候,总还是有一批立志于献身中医的人在。
但是,中医不可能振兴到它兴旺时期的那种景象,因为我们中医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变了。中医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中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了。民国时期,清代的时候,病人病了就要看中医。为什么?第一是没有选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认为看中医是合适的。而现在我们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学数理化,语文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如此,我们国家的运行机制,方方面面都是西方的体系,包括中医的管理体系,我们中医药大学的教育体系。所以说它失去了真正的生存条件。现在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有多少呢?不多。是中医不好吗?不是,是因为大家不认识这个东西了。虽然这个东西好,但是大家不知道它好的时候,那就麻烦了,它将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好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存在,要有市场需求。中医的市场需求在减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还有中医可以选择。
    振兴中医其实也是件简单的事,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高疗效,只要疗效好了,最终还是有人来的。要振兴中医,就要强调经典的中医,把经典学合格了,你就从中医药大学毕业,没有学合格,你就不能毕业。但是我们现在的《伤寒论》,教改班只有72个学时,3天的时间,能学好《伤寒论》吗?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学院的《金匮》、《伤寒》、《温病》课程一共才60个学时,各讲一点点,学生说什么都没有学到。
    那么,中医还学不学呢?反过来告诉大家,在这种情况之下,真正的中医又有希望了。都不会看病,我看的好一点点,就是个好医生了。这给我们真心实意想学中医的人提供了真正的机会。
    我在中医药大学是个奇特的人,我不做科研,我的学生也不做科研,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医生。我不会为了一点名利去扭曲自己的灵魂,只做我高兴的事情。做一个好的医生,能饿得着吗;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饿不着。在任何领域,只要你做的好一点点,都不可能没有饭吃的。很多特别有钱的人来找我看病,烦恼得不行,投资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放银行又怕它贬值。而我赚的钱正好够花,既不用为钱而烦恼,也不怕放在银行贬值,这就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我们的追求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之下,学中医有没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学得越好,将越有出路,完全不用去依靠谁。跟我读研究生的学生大部分都自己出去干去了,我鼓励他们这么做。我一个学生是邯郸的,他毕业时问我,老师您建议我干什么去,我说你要是自己有能力,就回家去自己干吧。现在他在邯郸自己家里开了个诊所,有个社区卫生医院把中医科又给他了,所以他星期一到星期五在社区中医科,周末就回自己的诊所出诊,一天看七八十个病人,这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啊。中国古代的名医也是自己开个诊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看病.
    用己所学为老百姓解决一点问题,这才是医生真正该做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0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