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紫极先生

伤寒,瘟疬与杂病的辩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22: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案:湿温治法
赵某,男,39岁,去岁腊月晨起,骑马托车送子上学,当日有雾。送子之后,发觉面部不适,遂得面部中风,面部左歪。住院月余,证状如前,住院期间使用激素。无奈出院,四处终寻得民间老头一位,用搐鼻之法,中风得以痊愈。自出院后,发觉得一病,每日下午低热,至黄昏时热止。于是又四处求医,西医用退热法,无果。又四处寻求中医,所用皆清热法,仍如故。碾转进入四月,天气渐热,发热依旧。原于西医处治病无法之时,有良心之西医,劝其不要再治,每日喝热茶出汗热即可退。遂用此法,发热之时饮热水,出汗后热可退,汗止热复发。此时又得一病,自感发热之时,只见发热,身体却感正常,无他不适之感,一旦热茶逼汗出,热可退之时,却头昏目花,四肢无力,上午不发热之时,亦是此证。此时又得一医,以冬日得此病,阳气内盛,不得外行,同夏日之暑湿,用霍香正气汤加减西瓜翠衣,服此药后,腹泻,恶心呕吐,连服八剂,热未减,又增恶心。自已为是邪证,四处求巫法所法,亦未止。此真乃奇证。
此时病者证状,下午发热近半年,发热时身体无不适。一旦饮水,即出汗。无热之时,头昏目花,四肢无力,常恶心欲呕,记忆力减退。不能工作。观其脉双寸沉,脉弦软,力道不足。舌苔白腻甚。闻其半年之病情,断为湿温。
湿邪为六淫之一,此病发在冬季,雾中急车,面目中湿。湿为阴邪,裹首不出,后用激素,致相火不藏,湿气四流。本为首面之湿,用搐鼻之法,湿可全去,而面目得正。但用激素后,湿流脾胃,而困脾阳。相火与湿相合,下不能下,发不能发。用清热之法,暂时热可去而湿不去,湿不去又合相火郁热。致使连绵不断。最可恶西医用中医之理逼汗之法,汗出损阳,相火更旺,而湿不出,才致头昏目花,四肢无力之象。后医又用霍香正气,芳香化湿本无错,但湿气太重,又加减西瓜翠衣,化一分,增二分,致脾湿阻隔而发呕。
遂用方如下:茯苓30,泽泻30,苡仁30,白术15,苍术30,干姜10,甘草10,车前子10。二剂。缓缓代茶饮之,不能多饮。另服苡仁连子粥。
方中以二术补脾,姜草收相火,余皆分利水湿之气。
因其而看病之时,正在发热之时,身体有汗,头脑不清,未听明我说缓缓饮之意,以恨病吃药,恨不得病立得可愈。药成后,饮以大碗。当日腹泻六七次,身软如绵,以为命不得久。次日即来我处。问明事发之因,告之当缓缓饮之方可。如大剂饮上药,则会湿气快利,脾阳气不能聚复,体力尽失。
第三日复诊,言昨日未见发热,亦未见腹泻,身体力增。复再于上方开利肺气,加杏仁10克。三剂。
湿气退尽,舌苔正常,近半年之发热痊愈,其他各证皆除。

湿温之治,当以缓缓利湿为主,以阳药收相火,与风温不同。
发表于 2006/5/28 22: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紫极先生 at 2006/5/27 22:31:
湿温之治,当以缓缓利湿为主,以阳药收相火,与风温不同。



先看最后一句:

温湿者,病在少阳太阴。阳明胃,为少阳【枢机之基】,利湿者,是否合胃?

释道粗浅认为,诸少阳病,贵在合胃。

故治温湿者,先利湿合胃调顺少阳枢机,然后以阳药收相火。

因体有寒邪,故相火外达以除寒邪。今用阳药破阴寒之邪,而枢机舒畅,则相火自然收藏。此王正龙所谓:人的身体是最聪明的,就是傻瓜,脑袋傻的,身体还是聪明的。




风温者,病厥阴少阳乎?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2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冬日感寒,相火不藏,即时发为冬温,桂枝汤主之。相火蛰秘,冬伤于寒,不即病,初春发病,天寒未降,仍为桂枝汤,后春开启玄府,天气已热,桂枝去桂汤主之。郁火甚,桂枝去桂加丹皮汤主之。郁火伤阴,桂枝去桂加丹皮地黄汤主之。
发表于 2006/7/27 16: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有些内容,例如一行先生与赤水先生的及儒释道先生等的部分对谈,因为与本帖主旨无关,请恕分割回收了。

在分割出去的内容之中,一行先生在最后写道(待他在上海成家之后,邀紫极先生及儒释道先生共聚):「呵呵,一起去吧,我来请客。这几天多有唐突之处,望紫极先生海涵。要离开网络一段时间了,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几天心太不静了。谢谢大家,再见。」

希望本帖回归医理探讨,凡与本帖主旨无关的内容一律删除。
发表于 2006/8/6 22: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两句

建义如果大家把脉象学好了.会发现有很多古人的见解不切合现实.就说伤寒.和温热.这两种病不能混在一起.它的脉.伤寒从手指肚上诊病.温病在指和指间诊病.湿热上焦在寸关指间.左右手对称.如果脉洪大浮数.就是湿热加糖尿病.右手寸关间单独出现洪大浮数脉.那就是温疫了.就有传染了.那就是说温病温疫是在同一层次上.风热.伤寒在同一层次.用药上风热.伤寒主要以大寒大热药为主.而温热.湿热以微寒微温为主.又如六经传导.少阴有2个.还有肺经.怎么办.那就有些病从什么地方下手呢.如性病.我用清肺法.肝经有湿.就加去肝经湿热药.一下就好.脾虚.补肾火加健脾..我把六经再加脾传火肾.肾传肺.肺传水肾.还有很多有问题的东西.如王叔和脉.寸指边偏上是气过.而我通过实际那是颈稚增生脉. 小野
发表于 2006/8/6 23: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85楼的朋友

温热.湿热病.它不在六经上呀.利湿者.是否合胃.有湿.去湿就合.再说伤寒的湿在胃经.温热.湿热病在右手关尺之间.胃肠部位.视为中焦湿热.你下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不能那么说.你没分清伤寒和温热.真正治病是轻把脉.浮上病先治.不菅它是风寒还是湿热.就不会出问题.风.寒脉在指肚上诊.温热脉在指丫间诊.杂病脉在指边上诊.伤脉在半表半里间诊.只要知道脉.部位.传导.知道用药.就会诊病了.我也看了不少书.与现实达不到特别是看诊.环境改变.气温增高.脉也变.病也变.中医是宇宙论学说.多思考.多体会.多实践.  小野
发表于 2006/8/6 23: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80楼的朋友

把一下脉.左手寸脉细用重感灵片.细加微洪加桑菊感冒片.关脉轻把也有细脉.这是二天感冒.加小柴胡冲剂.右手寸脉洪.银翘片.这是风寒热.三种感冒.经常见.只要会把脉.用药就好.  小野
发表于 2006/10/18 0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张学萍 at 2006/8/6 23:01:
温热.湿热病.它不在六经上呀.利湿者.是否合胃.有湿.去湿就合.再说伤寒的湿在胃经.温热.湿热病在右手关尺之间.胃肠部位.视为中焦湿热.你下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不能那么说.你没分清伤寒和温热.真正治病是轻把脉.浮上病 ...


任应秋老前辈就讲过中医最古派别有三:一为黄帝针经,一为神农本经,一为素女脉诀。
而仲圣之伤寒论是结合三者之绝学精炼而成书。
发表于 2006/10/31 1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治病的就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06/11/5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文,伤寒发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