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2/12 14:58 编辑
太极阴阳的物理模型
太极阴阳在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学的地位作用,不用我说,大家都懂的,但对于太极阴阳的真正属性,却不见有人论及。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核心概念,其应用或者适用范围之广,现代科学也不能将其完全加以否定,甚至不时一用其概念作为科学的思维工具的事实,例如从相反或者其他的角度审视某一个问题,仅从这点来看,就很值得深思和探究。如果太极阴阳确实是这样普适的,那它就应该有一个可以与其普适性相称的,在整个宇宙中也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的模型才说的过去。我们以往在考察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在哪些领域、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太极阴阳的概念,大概从没有想到过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模型来解释它,所以也从没有人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加以提出和解决。 我之所以会提出和加以解决,实在是因为太极阴阳五行这一系列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在中医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面临渐趋消亡的境地而无从自证其真理性而生的一种绝地反击之举。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物理现象才有资格作为太极阴阳的模型? 这就要从太极阴阳的属性来理解它需要哪些资格: 首先它要在整个宇宙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无限太空、真空还是物质之间和物质各个层级的内部,它都应该一以贯之,这是阴阳这对哲学概念最基本的属性,因此,这个物理学概念亦必须有如此的广泛普适性才可与之相适应; 第二,即使从宇宙大爆发之前,这个物理模型依然有效,而且是科学所无法描述的,因为迄今为止,科学所能做的,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前沿尖端科学,也无法描述宇宙大爆发之前的物理状态和特性,只能作为此岸世界——适用于现实宇宙的物理学说而存在,而最新的宇宙大爆发理论用混沌未开的太极理论可以完满解释大爆发前的状态。 那么有人会问,真的有这样的物理量来作为太极阴阳的物理模型? 满足这两个要求的物理量还真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物理学之中,它不是别的,就是宇宙之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无限的真空还是所有星际物质的各个层级的组成和运动都须用它来加以描述的,且具有相对意义的物理概念,它们就是 ——温度——寒热! 但作为抽象的哲学思维的根本概念,它还无法满足其作为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要求,必须在其普适性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抽象,不能想象我们直接就用温度、寒热来代替太极阴阳来进行思维和推理。弃其具象(温凉寒热),用其神髓,“太极”“阴阳”诞生了,这,就是我们中华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论的坚实起点,这从其能够解释宇宙大爆发之前的状态即可说明: 这是一个现实物理世界任何定律、概念都无法描述和解释的状态——没有边际,没有时间,没有方位,没有形状、颜色、光线... ...最后,只有一个此岸的物理量,即无限高的,不可思议的——温度——才可以描述它,我们的哲学将其称之为“混沌、太极”。用概括于《黄帝内经.素问》之《医宗金鉴.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来描述曰: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这太极太虚之理就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温度之数理! 这太极太虚之气就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温度之寒热! 这个模型能否站住脚,还要看现代科学是否也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类似的物理模型。从科学建立在宇宙世界的物质性及其无限性、运动性加以认识,还真有这样的模型:物质的无限可分性、运动性和具有时间空间等。 以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科学的角度印证了太极阴阳的实证性与哲学的合理性。因而,太极阴阳可从相对的虚的角度——温度、寒热而生发出光学、热力学以及关于相对论之学问,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平方(这个平方符号在网上还真是无法解决),将虚实两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物质从实的角度,生发出关于引力学、化学以及相应的应用物理学和化学等等。 唯物性,也是太极阴阳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科学的唯物性与太极阴阳哲学完全可以弥合无间,共同解释宇宙的一切哲学问题,就像我们的前人所曾经做过的那样。
那么,作为与太极阴阳一体的“五行”,是否也有一个类似的模型,或者说作为物质世界的高度抽象的五个代表,其所本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 下文《农耕文明催生阴阳五行》将要解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