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四月天1

中医里的因果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5 05: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6/15 07:36 编辑

        另,你的二因一果说,应该就是逻辑学里的必要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它的含义是某个结果的出现,需要多个条件的共同参与或者具备才会出现那个结果,比如鸡蛋孵小鸡,有了新鲜鸡蛋,这是必要条件之一,但有了新鲜鸡蛋也不一定能孵出小鸡,这个鸡蛋还得是公鸡踩过的受精卵,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在四十度左右的温度下孵化21天才可能孵出小鸡,这些条件是缺一不可,那么,这些条件就统称为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你说的两个因得到一个果,只是这种必要条件中的一种,中医中的二因一果之说,不过是你自己的想法而已。

发表于 2016/6/15 0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6/6/15 07:51 编辑

       中医学中还有一个其他情况可能根本做不到的,或者是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的情况,这就是一因多果现象,那么,是什么一个原因会导致多个结果出现呢?
       做一道填空题吧:
       ()受伤,百病丛生lol

        当然,这个一因多果之所以出现多个结果,还是根据每个人自身生物生理学的不同质的不同条件形成的,即它的受伤,只是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其他的都是从属的条件,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病症都可归因于它,却会呈现出诸多不同病症。这也许就是中医最难学的原因之一,没有很强的辩证思维功底,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发表于 2016/6/26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极而太极,太极元气,含三为一。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8: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6/14 22:39
因果关系是逻辑学讨论的事情,是低等线性的思维方法。至于二因得一果之说,其实也不尽然,例如那些 ...

原话是这样的:“对于中医来讲,任何一种症状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例如出汗这一症状,病因有阳盛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如此等等。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症状(果),可能存在着多种病因(因)。如果我们在辨证时只考虑阴阳的某一方面,是阴证还是阳证,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至少考虑到两种病因,是哪两种病因导致出现这种症状的。”并没有说“两因一果”。


发表于 2016/6/26 21: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到两种病因,是哪两种病因导致出现这种症状的。”这不还是两个原因,一个结果吗?”
发表于 2016/6/27 07: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6/26 18:04
原话是这样的:“对于中医来讲,任何一种症状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例如出汗这一症状,病因有阳盛 ...

       “如果我们在辨证时只考虑阴阳的某一方面,是阴证还是阳证,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至少考虑到两种病因,是哪两种病因导致出现这种症状的。”  
       在你的《请教中医的阴阳问题》文下 ,我曾这样阐述我的看法:
       “阴阳寒热还可以这样理解,它们本来是一体之两面:阴阳用来定性,指疾病或者体质的基本属性;寒热用来辨病,具体掌握疾病的程度和深度。前者用来确定用药的药性——寒凉温热平,后者用来确定用药的药量以及君臣佐使的范围大小等等。阴阳寒热二者相互照鉴,共同完成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过程。这样使阴阳寒热变得具体可操作,不再是临到治病时,不知将阴阳摆到什么位置。”

       以上是就阴阳的具体应用所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方面”了,后边说的通过寒热辨病,其言外之意不仅仅是寒热,无可怀疑还应包括由于寒热所引起,以及相关的诸多病症病状,这岂是“只考虑阴阳的某一方面”?
       这样,阴阳来定用药的药性;寒热来定用药的范围、用量;而具体症状则是对症下药了,哪一点是只考虑阴阳某一方面了?
       其实,两因一果说和多因一果说都是和阴阳的讨论无多大关系的题外话,不仅冲淡了原来的话题,更为非辩证的因果逻辑学,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找话题。
发表于 2016/6/27 0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医学里,最大的因就是阴阳(包括气血、表里)失衡,在具体疾病中表现为寒热,审症求因也会最后落实到此,比如贫血,气血津液脏腑一通审证之后,气(阳)不足,血(阴)不充,有形之血不可速生,无形之气应予亟护,这就是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用量5:1的根据,因为气为血帅,加速加强气来推动现有的血液运行,是快速补充血用不足的立竿见影之法,典型的阴阳互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1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