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783|回复: 1

“中医药都”的南阳梦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6 1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2000年,南阳提出了利用医圣张仲景的品牌优势和“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打造“中医药都”的宏大决策。
      这一决策的背后,承载的是南阳复兴中医药的强烈冲动。

      ●一把草竟含八种中药
      “中医药是南阳的‘城市名片’。”时任南阳市委书记的马万令曾说。
      在南阳的厚重历史里,张仲景无疑一枝独秀。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1600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道经千载更光辉”。
      2000年,“利用张仲景的品牌优势,把南阳打造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辐射力的现代‘中医药都’”成为决策者的共识。当时,一位副市长甚至提出南阳一街种一种中药材树的想法。打造“中医药都”的背后承载的是南阳沉甸甸的希冀。
      南阳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天然中药材2340种,地道名优药材3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山茱萸、辛夷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和70%,和裕丹参一起通过了国家原产地认证。国家中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金世元在南阳西峡的深山中抓起一把草,最后发现这一把草中竟然有八种中药。
      西峡山茱萸、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内乡黄姜、镇平杜仲、邓州麦冬、唐河栀子等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经崛起。
      如何让张仲景的品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让天然药库浓郁的药香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傅世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阳有张仲景这个品牌,有特殊地理条件下的中草药资源优势,有已经初具规模的医药企业群体,不久的将来,南阳必将成为一个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以“中医药都”为载体,南阳复兴中医药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南阳医圣的品牌效应
      2002年4月,“中国首届张仲景医药节”在白河岸边拉开序幕。
      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中医药知名人士济济一堂,他们参拜医圣故里,进行学术研讨。
      与会者对“医圣”张仲景的认知和赞誉让南阳人感到吃惊,而南阳广阔丰厚的中药材资源和现代化的中药企业也让与会者意外。
      至今,“张仲景医药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南阳市市长黄兴维说,医药节是一个载体,通过举办医药节,不但打响了张仲景医药品牌,而且也提升了南阳中医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此之前,“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也悄然启动。2002年1月份和3月份,南阳市政府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召开了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新闻推介会,提升了南阳中医药文化的地位。
      迄今,南阳市医药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河南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中医中药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优势产业。数字显示,中药材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6%左右。全市21家医药加工企业年产值达20多亿元,“六味地黄丸”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居全国第一。
      ●“名师带徒”的河南脚步
      在南阳正做大中医药这篇大文章的同时,我省各地也纷纷为中医药复兴行动着。
      2月25日,焦作市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16名老中医药专家收18名继承人为弟子。这是焦作市继评选“焦作市十佳中青年名中医”和评选“焦作市民间名中医”之后又一重大举措。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党委副书记杨国营说,今年3月1日,三附院也启动“名师带徒”拜师仪式,他拜侯士良教授为师,与其签订了继承教学协议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他说,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证明,名师带徒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记者从省中医管理局了解到,“十五”期间我省还实施了培养一批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外向型中医人才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名中医的“四类人才”培养项目。
      省中医管理局业务处副处长张健锋说,这四类培养对象分别进行半年至一年半的脱产学习和跟师进修,其费用由省中医管理局提供。至目前,第一批28名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28名中西医结合型和26名外向型人才已经结业。还分四批培养了300多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
      ●中医“申遗”助推复兴
      今年,中国传统医药已经获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宣布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草案起草完毕,并提出年内将完成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计划。
      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沈志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全国目前现存重要的医药文化遗址1000余处,全国馆藏和民间散存的中医药文物不下百万件。中药炮制工艺、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等非物质遗产的申报工作也在进行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完善了保护目录,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同步进行。目前,有关申报的各项具体活动正逐渐开展。
      “申报的过程也是保护、传承的过程。申报将为中国传统医药的继承、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带来新的机遇。”沈志祥说。

■相关背景

      据了解,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但中国的中药出口贸易额只占世界草药贸易总额的不到3%。而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中药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就地粗加工后,运回国内精炼,提取制剂,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目前已占据了我国中成药市场1/3的份额。而我国每年从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地进口的洋中药却超过1亿美元。反观日本,虽然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且处方和原材料均来自中国,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却达到80%。以致有人惊呼,“中药”正在被日本的“汉方药”和“韩国的“韩药”所取代。

来源:今报网

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fcda/20060404546.htm
发表于 2006/6/1 1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我的故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