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illman

关于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郝万山教授的观点,大家谈谈想法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紫极先生的精华帖吧:

看看紫极先生的精华帖吧:


1  伤寒,瘟疬与杂病的辩别

伤寒,瘟疬与杂病的辩别

凡六淫而伤,伤自太阳寒水经络而病者,谓之伤寒。《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者,自太阳寒水经而伤也。

凡食气而入,伤自太阴湿土脏器而病者,谓之瘟疬。气自天从鼻入伤太阴肺,食自地从口入伤太阴脾。瘟疬者,太阴先伤。《内经》云:瘟疬大行,远近咸若。

凡七情、饮食,房事等所伤,脏腑受病,谓之杂病。

上伤寒为广义伤寒,广义伤寒之中,又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伤不同。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不即病,则寒气留连化火,致使相火不藏,春遇六淫,则病温。

相火不藏,而六淫之气伤于太阳寒水致病时,则谓温病。

故温病是广义伤寒内特殊的一种,与六淫致病并列。人藏精,相火不动,伤于六淫之气则病伤寒。不藏精,相火妄动,伤于六淫,则病温病。伤寒与温病,皆为六淫之气所伤,唯有藏精与不藏精之区别。

天地不正之气,谓之疬气,具传染性。天之疬气,自鼻而入,先伤太阴肺,再表里相传阳明。地之疬气,自口而食,先伤太阴脾,再表里相传阳明。故《内经》云:五疫之至,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七情不舒,饮食不节,房事无度,则伤及脏腑,谓之杂病。

伤寒(温病),杂病病久后则可能化毒成疬气,疬气自病者而出,入于天地之间,为天地不正之气,相感者即病。自口鼻而入互相传染,以成疫证。故伤寒(温病)杂病不传染,疫证传染。

《伤寒杂病论》即是专论起自外伤太阳寒水经之伤寒(温病),与起自内伤脏腑之杂病的著作,瘟疬之治法,无单独成节,知犯何逆,以证治之,即可痊愈。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即是治温病之祖,麻黄汤为治伤寒之祖。杂病在《金匮》之中,《伤寒》《金匮》二者可以相参治疗。疫气相传,病变之速,亦分寒疬与温疬,治则仍在伤寒温病治法中。

具体三者治法,不再多述,今后会在书院网络教学中细讲。

惜后世之人,见伤寒之名,以其称为《伤寒》,便以为是伤于寒邪,必有温病相与之对应。岂不知此寒为人身太阳寒水经,为表之卫气第一层防卫所在,与六淫之寒邪无关。

六淫之狭义伤寒,可治寒疬,而不可治温疬。在瘟疫流行之年,若以治狭义伤寒法去治温疬,则相差甚远。故明清以来,以为《伤寒杂病论》有所不足,便有人大做文章,欲举温热以抗仲景。不以自已不懂伤寒之名为羞,反以为伤寒真为寒邪之故,能另立温病门户为荣。

清叶天士,混瘟与温,以开乱后世之先河。

今西医,自以为发现了几个细菌,认作为传染之源,以万病皆为疫证。杀杀杀。

如此叶士门徒,以其祖师都分不清温与瘟,见病即认作瘟,动口即言为温,清清清,以至于今天。

而真正温病之法,被温病派偷梁换柱后而不见真踪。

可叹!

[ Last edited by 926564 on 2006/5/20 at 22:11 ]
发表于 2006/5/20 2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926564 at 2006/5/20 22:08:
看看紫极先生的精华帖吧:


1  伤寒,瘟疬与杂病的辩别

伤寒,瘟疬与杂病的辩别

凡六淫而伤,伤自太阳寒水经络而病者,谓之伤寒。《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者,自太阳寒水经而伤也。 ...

紫极先生这篇文章随短,但一般人想要看懂,可能需要要学习10年左右。
发表于 2006/5/20 22: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凡话要讲根据的,想当然真是不好,还是来看看吴又可是怎么说的吧:
吴氏在书中还对温、瘟、热、疫四个字进行了考证。他在《温疫论·正名》中说:“《伤寒论》曰:‘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后人去‘氵’加‘疒’为瘟,即温也。……夫温者热之始,热者温之终,温、热首尾一体,故又为热病即温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今省去‘彳’加‘疒’为疫。又为时疫、时气者,因其感时行戾气所发也,因其恶厉,又谓之疫疠。……然近世称疫者众,书以“温疫”名者,弗遗其言也”。从文中可以看出,吴氏认为,温病与温疫、瘟疫、热病,名称、写法虽有不同,但并无本质区别。温与瘟,只不过是偏旁衍变而已。温与热的区别仅在于程度的轻重。疫,实际上就是役字的衍变,温病用疫字的原因是强调它的传染性。所以吴氏提出,温病、温疫、瘟疫、热病实际上都是温病,可以不加区分。本书之所以名为《温疫论》而不称为“温病论”,是因为当时多数人把温病称为温疫,因而用了温疫之名。吴氏对温病与温疫、瘟疫、热病的正名更正了明代以前用词混乱、概念不清的问题。但其将温疫与温病完全等同的说法,又未免有失偏颇。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温病包括温疫在内,而温疫只是温病中的一种,因为它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疫”。温病之义广而温疫之义狭,两者并不等同。

既然伤寒论已经具足温病治法,为何明清年间还会有温病派崛起呢?为何伤寒之法在治疗历次瘟疫时不效呢?既然伤寒论已经具足温病治法,请问真正温病之法是如何被温病派偷梁换柱的呢?如此偷梁换柱,定有蛛丝马迹可循。
发表于 2006/5/21 23: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行先生言之有理!

不管是哪个中医学派,如果没有兼收并蓄心态,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些年中国崇洋媚外思想泛滥成灾,西医当道,横行霸道,摧残中医,是中医退步的根本原因.个别火神派责怪是温病学说大发展所致,大肆攻击温病学说,实在荒唐.这种攻击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我真怀疑是外国人挑动的窝里斗.有的人上当了.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外国人用高价收买来挑动中医的内部瞎争的.                   我认为火神派有自己的专长,值得其他学派学习.但要说治温热病,我敢和火神派任何一个泰斗比高低.                            王正龙、卢崇汉、李可有他们的专长.但治温热病却不是他们的特长.邓铁涛等治温热病的水平确实比他们高.xww  2006.5.21
发表于 2011/1/2 0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现在在看郝万山的伤寒视频,一不小心翻到了4年多前的帖子,干脆翻出来让大家看看吧。
发表于 2011/1/3 19: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明医理,明伤寒就可以了,好与不好在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