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岁会 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 同天符的常数
【原文】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甲戌岁会 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 同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甲戌甲辰加上“岁”字立在上首。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平气年,而太宫下加太阴为同天符年,以岁会平气为准,常数较易维持。其常数是“寒化六,湿化五”。太阳司天属太,故“寒化六”,同天符故“湿化五”,水土承化,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维持在正常程度。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湿邪生病,即“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太阳之客,以苦补之”故太阳司天寒气胜用苦热补心火。“太阴之客,以苦写之”“土位之主,其写以苦”故太宫同天符湿气专胜用苦温泻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意义及运用:在辛丑、辛未岁里,其上中下也皆是苦药。但中运是少羽水运不及,应肾水虚,故用苦寒坚补肾阴,所谓“水位之主,其补以苦”,这与《辅行诀》的水位“用苦”为补虚符合。而此甲戌、甲辰岁里,中运是太宫土运太过,应脾土湿盛,故用苦温泻脾湿,所谓“土位之主,其写以苦”,这与《辅行诀》的土位“化苦”为泻实符合。可见《辅行诀》五脏体用补泻是根据运气补泻原则而来的,二者并非如阳旦汤先生说的“风马牛不相及”。
太宫脾湿病,外感寒邪,以致寒湿相遘,患脾肾寒湿病,用苦热之剂祛寒燥湿。脾湿而外感湿热邪气,湿多热少者,用苦温之剂泻之,如经云“湿上盛而热,治以苦温。”本人医案两则:
湿热痹证案
何某,女,成人,1986年医案。起始胸痛,继发手足痛,前医给大剂凉血养血祛风除湿之剂后,两足不能移步,右手肿热,昨晚延余视之,诊脉滑数,昏夜灯下,舌苔无法确认,今晨诊之,舌淡白多津,薄黄腻苔,脉滑数。为湿热痹,湿为本,热为标,治以苦温,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10g 杏仁12g 薏仁12g 甘草3g 苍术10g 山栀3g 三剂后右手肿热退,已能移步。
大泻脾汤治疗腹部抽掣案
苏某,男,66岁,2015年7月23日初诊。脉洪大,舌淡水滑。主症:腹部气机鼓动,上下反复抽掣,大便二日一行,干燥,饮食一般,精神疲倦。寒湿困脾,火土相生不谐,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为主,兼泻心火,土位辛苦甘合化之药法,宜大泻脾汤加减:附片15g 先熬60分钟 干姜15g 炙甘草10g 制大黄10g 白芍10g 3剂。
7月31日复诊,前方服后病情好转,大腹部抽动基本止息。脉浮大而紧。守原方加黄芩10g 三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