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益民老人

辅行诀实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7: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为什么要把《伤寒论》的麻黄汤叫做小青龙汤,又为什么把《伤寒论》的小青龙汤叫做大青龙汤呢?第一,以组方的药味多少分成大、小方名。麻黄汤和小青龙汤都有宣发寒气的功效,都“以麻黄为主”治药。但麻黄汤专治风寒表实证,不挟里实寒饮的证候,而小青龙汤主治表里俱实,表寒挟在里的寒饮,所以不挟兼证者,麻黄汤只有五样药,是为小方,挟有兼证者,小青汤有八样药,是为大方。第二,辅行诀的“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都是说明病机文字。意即说明《伤寒论》麻黄汤和小青龙汤虽然同是宣发之方,但用药有多寡,主症有单纯与复杂之分别。并不是说麻黄汤本来就叫做小青龙汤,也并不是说小青龙汤本来就叫做大青龙汤。倘真的认为麻黄汤就是小青龙汤,认为小青龙汤原来就叫做大青龙汤,那么请问《伤寒论》的大青龙汤又叫什么?这不是给仲景添乱吗?
   在《伤寒杂病论》里,除了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之别,还有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之别,还有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之别。为什么要把小柴胡说成“大阴旦汤”,大柴胡汤呢?只好晾到一边去了。
    至于把《伤寒论》的白虎汤说成是“小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说成是“大白虎汤”,把黄连阿胶汤说成是“小朱鸟汤”,再加人参、干姜就说成是“大朱鸟汤”,把真武汤说成是小玄武汤,原汤去生姜而加干姜,人参和炙甘草,就说成是大玄武汤。此大小之别,都是说明文字,说明病机变化,方药也随之更换或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并不是说《汤液经》里本来就有这些方名。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可以将《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学术地位作出比较,看谁最接近古老的《伊尹汤液经法》。
    辅行诀的特殊之处是,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杂病的所有方剂都分大小,显然这是《内经》“病有轻重,方有大小”的传统。其基本的补泻药法也来自《内经》这就有力证明《辅行诀》的五脏法要的方剂不是来自《伊尹汤液经法》,不存在《辅行诀》属于经方派别之说。没有《内经》医经的指导和启示,根本就写不出《辅行诀》来。所以《辅行诀》所有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剂都是在《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独创的一套五脏补泻方剂。说他独创就是有一张很重要的五脏体用补泻图谱,将五脏用药法要尽赅于其中。为医者若能认真研究,就活跃了辨证思路,施之与临证确有很好的疗效,这是肯定的。但也不是该书说的“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医道必矣”,这是托名陶氏的《辅行诀》作者在吹牛。
    仲景著作《伤寒论杂病论》才是《伊尹汤液经》的传经人,并且有所创新,成为运用经方的辨证论治的祖师。如西晋皇甫谧所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也就是说,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囊括了《汤液经》里的全部方证,并且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才著成《伤寒杂病论》。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cqn1010 发表于 2015/7/17 13:14
感觉这部书还是有些价值的,如五行之中分五行,以及给出的25种代表性的药物。我感觉它把桂枝,附子,细辛, ...

好的,谢谢鼓励。辅行诀论药性,以五行互含为特征,即五行中又分五行,如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龙肝、生姜为火;黄土、干姜为土;砒石、细辛为金;阳起石、附子为水。总统的五行属性为通则,又分的五行是别则。如果不细分别则,就不知道具体的辨证用药。讲得通俗一点,就好比现代中医学院的中药学讲义,既有药物的分类,又在每样药里说明该药的归经。
学好辅行诀必须有伤寒论的基础,内经知识也必不可少。如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火位之主,其补以咸,其写以甘(辅行诀以苦体为泻);土位之主,其补以甘,其写以苦(辅行诀以辛体为泻,以辛甘化合的苦味也为泻);金位之主,其补以酸,其写以辛(辅行诀以咸为泻,也以咸酸合化的辛味为泻);水位之主,其补以苦,其泻以咸(辅行诀以甘为泻,也以甘苦合化的咸味为泻),这些是来是内经至真要大论,学好了再读辅行诀,学的快势如破竹。
愿你学习中医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08: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ws2043 发表于 2015/7/18 05:48
个人觉得不是这样 辅行诀看到的是完整的汤液经法。伤寒论是否采用不知道。汤液经法并不是内经路子。汤 ...

仲景著作《伤寒论杂病论》才是《伊尹汤液经》的传经人,并且有所创新,成为运用经方的辨证论治的祖师。如西晋皇甫谧所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也就是说,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囊括了《汤液经》里的全部方证,并且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才著成《伤寒杂病论》。
   后世医家将《内经》称为岐黄医经流派,其主要内容是研究针灸。而将《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伤寒论》以及现在刊行的《辅行诀》称为神农经方流派,并认为二者分派不搭界。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内经·灵枢》主要讲的是针灸原理。《内经·素问》主要讲的就是经方用药的法则。没有医经,经方运用的理论就无从说起。观《辅行诀》用药法要,也是针药并行,根源在《内经》。也许古老的“汤液”只是上古之人留下的实践经验方,若是没有医经作指导,就无法写成《伊尹汤液经法》,也写不出《伤寒杂病论》。《辅行诀》也不能列外,说《辅行诀》是道家,难道《内经》不是道家?《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此其道生”“中古之人,有至人者……积精全神,视听八达之外”“其次有圣人者……”“其次有贤人者……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可见《内经》的经络腑输,五脏的生理病理,莫不有道家的修为参与。但道家的修为也也只是一个方面,其主要方面还是天人合参,观其外而揣其内,其五运六气的内容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其内视的特异功能有一些,但不必说得那么玄。《辅行诀》并非深奥难知的玄学。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0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麻黄质量轻浮,为宣发之方的主药,石膏质量紧敛沉重,为收重之方的主药。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都有石膏。把白虎汤叫做“小白虎汤”,是说明文字。说明白虎汤主治阳明病燥热在气分,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者,因为力专效宏,而药物只有五样,所以叫小白虎。并不是说白虎汤原来就叫做“小白虎汤”。把竹叶石膏汤叫做“大白虎汤”,是说明文字。说明竹叶石膏汤主治烦渴汗出而兼气阴亏虚,用七味药,所以叫大白虎。并不是说竹叶石膏汤本来就叫做“大白虎汤”。
    “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朱鸟汤是清热滋阴之方,以鸡子黄滋阴为主药。把黄连阿胶汤叫做“小朱鸟汤”,是说明文字,说明黄连阿胶汤有滋阴清热的功效,主治心虚烦热失眠,但只有五样药,没有增加,所以名为小朱鸟,并不是说黄连阿胶汤原来就叫做“小朱鸟汤”。若是阴虚心烦不安,而兼湿热下利,腹痛如绞,日久气阴耗散,骨如柴者,加人参和干姜,就说成为“大朱鸟汤”,也不过是原方加味的说词而已,并不是说原来就有“大朱鸟汤”方证之名。
    “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真武汤是温阳渗湿的方剂,以附子为主药,这不错的。把真武汤的生姜擅自改为干姜,说成是“小朱鸟汤”,再加人参就说成是“大朱鸟汤”。是未得《伤寒论》经旨。干姜合附子温脾肾治虚寒为主,生姜合附子散寒湿为主,怎么能够擅自改动。《伤寒论》有附子汤,不用生姜也不用干姜,用了人参,就已经是是治疗肾气虚疲之方了,当然中宫虚寒甚,加干姜也不错。分大小朱鸟汤,无非是说明真武汤和附子汤有加人参和不加人参的道理而已。未必《汤液经》里真的还有“小朱鸟汤”和“大朱鸟汤”的方名。倘若一切经方如《辅行诀》那样分大小,那《伤寒论》无法写成。光柴胡方就有十三个,怎么都分大小的呢?


发表于 2015/7/26 12:0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圆之于规矩,规矩在哪里?我倒是有点觉得伤寒方未全得辅行诀组方之要旨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 发表于 2015/7/26 12:02
方圆之于规矩,规矩在哪里?我倒是有点觉得伤寒方未全得辅行诀组方之要旨

这个问题还得另作专题解答。
发表于 2015/8/28 11: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7/22 08:57
好的,谢谢鼓励。辅行诀论药性,以五行互含为特征,即五行中又分五行,如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龙肝、生 ...

关于五味对五脏的补泻,内经和辅行诀有不一致的地方,以哪个为准?
发表于 2019/7/16 15: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者过来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