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5/6/15 15:40 编辑
鼻塞、鼻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症状相似,又有不同,皆西医所立名称。然西医确无治愈之法,见症治症,用消炎杀菌,甚则手术切除,结果或不愈,或愈而复发,缠绵不断……
此类病症,中医一般称之为鼻鼽、鼽嚏或鼻窒。 鼽即鼻流涕,嚏乃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窒为鼻塞,或一侧,或双侧,或双侧交替堵塞,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则嗅觉失灵。
鼻病的本质,乃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应对之大法必为扶正、祛邪。
病之分类: 一为外感,二是内伤,常见多由饮食所伤。
虽如此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实际上二者往往互相杂合,治之需用复方内外、标本兼治。
常用治法(方): 中医治鼻病,因为所因不同而治法不同,同类中又因病机不同治法亦有别,古今治法、治方甚多。吾学之些皮毛,归纳常用如下:
外感类 外感六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暑为湿热(火)之合,实有五气。
感风气鼻塞 常伴有鼻鸣,发热,自汗出,恶风。
此为太阳中风病,春季多发(或五运六气厥阴风木偏盛)。
桂枝汤主之。
感风气鼻塞轻症者,无发热等它症,可灸风池、风府二穴解之。
感寒气鼻塞 常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喘。
此为太阳伤寒病,冬季多发(或五运六气太阳寒水偏盛)。
麻黄汤主之。
感湿气鼻塞 伴发热,头身疼痛,骨节痛,无汗,喘。
此为外感湿邪,内有脾土湿气过盛。长夏季节多发(或五运六气太阴湿土偏盛)。
麻黄理中汤主之: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白术人参干姜附子
此方为麻黃汤(治外感)合附子理中汤(治内伤)。
感燥气鼻塞 伴汗出不止,口舌干燥,渴欲饮水。
此为阳明经病,秋季多发(或五运六气阳明燥金偏盛)。
白虎汤主之。
若内伤重于外感,可用小补肺汤治之:
麦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
重症者大补肺汤治之:
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地黄细辛竹叶甘草
感火(热)气鼻塞 伴有打喷嚏、流清涕、大便带血。
此为火邪伤肺(火克金),夏季多发(或五运六气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偏盛)。可用小泻肺汤泻下火邪及痰饮:
葶苈子大黄枳实
重症者大泻肺汤治之:
葶苈子大黄枳实生姜 甘草 黄芩
常见外邪杂合致鼻病
感风、寒鼻塞。 症状上感风或寒界限不清,实际上二者经常相伴,风开皮毛,寒乃进入。
麻黄桂枝各半汤主之。
吾常用下方,针对正气甚虚(现代人),稍感风寒即鼻不通气:
麻黄10桂枝20陈皮10杏仁10附子10(参考药量)
感风、寒、湿鼻塞。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可加苍耳子散君、臣之药苍耳子、辛荑、白芷。三药辛温,助开鼻窍以治标:
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苍耳子辛荑白芷
其它杂合型外感,可依上述单项所感之方合之论治。
内伤类 肺司呼吸,肺之本藏病,则鼻塞或不通利,治本藏即可。虚证用大、小补肺汤;实证用大、小泻肺汤。
五藏相生相克,乃为关联之整体,其它四藏病皆可传至肺藏而至鼻息不利或阻塞,需辨证论治。然与肺关联最密切者当属脾(胃),土乃生金,脾为肺之母,肺乃脾之子,足阳明胃经络鼻。
故最常见因饮食不节(过饱、过饥、饮食寒凉等)造成脾胃受伤,以致土不生金而致肺病鼻塞。小儿犹多见。
此类鼻塞,治脾(胃)为本,治肺为标,需要慢功恢复脾胃功能。
可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之(如有痰、涕,可加温胆汤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