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政之岁),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北政为正诊,寸主司天,尺主在泉,故三阴在上司天,寸脉得少阴气化资助力强为应,尺脉较弱为不应。经文没有“尺候何如”不应的具体原文,兹仿照“寸口何如”不应的原文格式补充之:
1、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两尺不应:北政子十一月,少阴司天居中。少阴气化平均分布于左右间气,与两手寸脉对应。故两寸气盛为应,两尺较弱为不应。是阴交于阳,水火既济之象。若病人见此脉象,可能是寒伤营卫,或阳虚而寒水上逆之象。若反见尺强寸弱,为心肺营卫气血虚弱,甚者两尺有脉而寸口无脉,阳气上脱,为尺寸反者死。
北政子十一月医案
苏某,女,59岁,2013年12月7日,农历十一月初五初诊。右脉浮大而紧,上鱼际不显著,左脉与右同。舌淡苔黄白而腻。主症咳喘一周,吃西药及输液,无效。咯稀薄痰涎。味咸,清涕滂沱,尿灼热,但恶寒不发热,两肩和腰背痛,少许出汗。子十一月少阴司天,脉宜沉石,反见太阳寒化脉浮紧,寒极相火内郁故小便灼热。小青龙汤散寒治本:麻黄10g, 桂枝30g, 炙甘草10g, 干姜20g, 北细辛10g, 北五味20g, 旱法夏20g。3剂。
十一月初九二诊,身痛小便灼热咳喘浠涎递减,微有咸味。脉尚浮紧,左强右弱,舌质转红润,薄白苔。口干不饮水,神倦乏力。右属气,乏力气虚故右脉较弱,与子月脉象不符。宜补气阴,蠲寒饮,东垣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10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黄芪15g, 当归10g, 麦冬10g, 北五味10g, 北细辛3g。3剂。
十一月十四三诊,诸证大减,痰涎尚有咸味,背冷痛如掌大,大便已不结,小便不灼热,相火归位,阳气未复,寒饮未去,故背寒冷如掌大。脉浮大稍紧,左强右弱,右尺尤弱。苓甘五味姜辛汤温化:茯苓15g, 炙甘草10g, 北五味15g, 干姜15g, 北细辛6g, 旱法夏12g, 桂枝12g, 肉桂6g, 麦冬10g。3剂。
今日复诊,上方3剂已经咳止,因工作忙未来换方,微咳,守原方3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