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往来医易 于 2015/5/17 18:26 编辑
不能接着编辑了,一篇篇发吧。
学习中医,有几个境界,宜即几个层次。一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枯燥也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先以大学教材为入门。白话的东西,让你省很多麻烦。有时枯燥的无法继续下去,休息一下,继续青灯枯卷。有时不仅枯燥,直接就是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前景。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是,坚持下去,不懂的地方囫囵吞枣的学过去,反复钻研,查阅资料……慢慢的,脑子里以前学的东西,感觉有点懂了,甚至连成串,串成面了,再看看四大经典,发现不那么难懂了,这时可以说基础打好了。
二,扩充知识面,精细研究。基础打好,意味着可以扩大学习范围和精细化学习。可以进一步钻研四大经典,以及有代表性的医家注解。结合现代医学加深理解甚至运用。慢慢地就会对某一个细节性的东西产生深入的思索和疑问……这意味着你的学习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时期,就是说有广度的前提下,开始有深度了。这个时候更烦恼,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深入思索还是无解……越是不懂,越想知道答案,有时为了一个很细小的知识或者疑问,竟然废寝忘食……比如我针对所谓的风热感冒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时,研究了好几天,才终于有所理解。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顿悟与实践。这个阶段,已经有基础并有自己的心得了,会对临证产生积极的指导。可以开始临证并试开方剂或者针灸等。但是,麻烦的是,疑问更多,本来理论上就有疑问未解,这又临证,好多证候过于复杂,难以诊断,理论与实践结合时,找不到切入点或者结合点,感觉似油水,本可交融,确总是不得要领……没有办法,自己加紧学习,慢慢参悟吧。向书本、老师找答案吧。这个时候,经方往往让你感到惊喜。多多研究经方,是很好的切入点。一剂经方开出,往往是即可显出明显的效果……水乳开始交融,理论开始指导实践,旧时王谢堂前燕,今儿个飞入百姓家啦。这个过程很折磨人,天天都在提心吊胆,天天都有开心的事。担心所开方无效,当病人反馈信息表明有效后,又会思索着有无更好的办法……有时面对疑难杂症束手无策,试开一剂竟然有效,此时的高兴是无法言传的……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思索良久豁然开朗,这就是顿悟。学中医悟性很重要,就是在这里。我学中医不是因为自己有病,全兴趣所致,我祖上即为医,但是到我们姐弟这儿,开始时都没兴趣,只有我还念念不忘,总想有一天把这祖宗的宝贝捡起来,一开始学习时,不懂古文,放弃,再学,再放弃,十多年时间,一无是处。直到看了黄元御的书,真是如洪炉点雪,豁然开朗,自此竟然渐入佳境,常常迷惑之后就是顿悟,顿悟的次数多了,临证每每都有奇效,无论针灸还是方药,我从来都极力讲究简约,但是每每都是卓有疗效。又是一个十年,终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至此,我想,中医之路,算是入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