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悟道 于 2015/5/16 21:55 编辑
六,“正”的理论模型
模型方法
第1—275:“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假说、理论、模型、规律以至整个科学,都是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而且是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它所表示的实在。列宁指出:“规律==现象的静止的反映”,“规律把握住静止的东西------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由于假说、理论、模型、规律和科学,都只是简化地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所以就需要不断加以充实、发展和完善。只要理论模型忠实地表现客观实在的一个侧面,就是一个有用的模型。在科学实践中,人们使用理论模型对客观实在的行为进行预测。如果预测的结果说明这个理论模型还有缺点,就应对它修正补充,甚至再寻求一个更好的模型。这样,理论模型的认识方法程序成为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因为理论模型一经建立,就决定着实践方向和目标追求,决定实践方法的选择。
这段引文说明,模型方法是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模型方法,不仅是中医学,也是西医学方法。西医是疾病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以及后来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
中医以人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为对象,健康状态是“正”模型,疾病状态是“症”模型。
医学是“人”学,正的模型是“人”的,从人出发,把人这一整体层次,看做一个系统。
中医理论模型,主要是功能态的,不能像物质结构模型那样理解和要求。物质结构模型,尽管是简化了的模式图,毕竟是以看得见、测得出的物质结构为基础。而功能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作用,是体现于事物,超越于事物,“形而上”的东西。
图解
书中没有明确指出的,“正”的模型图解。我认为把《阴阳自和稳态模型》和《阴阳自和,升降出入》两个图解结合,可以看做“正”模型。
中心,是一个“阴阳图”。
整体边界:
以阴阳图的圆圈线为整体边界,即系统边界。
界内是阴阳:
表示互根、自和。比较传统图,多一个阳升阴降,多五个方位的生长化收藏。
界外是出入:
一边入,一边出,都是“气”,包括:物质、能量、信息。
演化发展:
在阴阳图外,自下而上是一条轴线,下方:生命航程线;上方:生长壮老已。
一条直线指向图外圈,指示:整体边界;
一条直线指向圈内反S曲线,指示:自振荡节律。
形气神
前言---13:人体正气的“正”,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
“形者生之舍也”,是整体边界屏障功能和界面全息效应,它以“和为贵”;“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气者生之充也”,是主体开放的流通自组织演化。它以“通则顺”,“气止则化绝”。
“神者生之制也”,是对流通自组演化过程的稳态适应性目标调节。它以稳为健,“神去则机息”。
形者生之舍也
形,有形可见的实体;生,生命;舍,住舍;形体是生命的住舍。形体,有边界,没有边界哪有形?边界以外是“天”,边界以内是“人”,这是中医人天关系的天人之际、交界、界面。
以一个单细胞生命来说,界面是细胞膜,例如鸡蛋的蛋壳。从人来说,体表的皮肤,感官的表面,包括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表面粘膜。
生命系统以界面为屏障,防止有害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侵入,避免自身物质能量的流散。根据自身“主体性”需要,有选择地控制物能信的出入度。所以“界面”虽然位于形体的外围、周边,但是以物能信为载体通过经络系统,与“神机”密切关联,表现出界面与内在关系的“全息效应”。
例如,“贪凉”与“饮冷”后,机体发动的生理性内、外界面,体表、呼吸道、消化道表面,表现出的抗寒反应。
形,也就是“器”,生命的容器。和为贵,以形体的完整性为基础。“容器”离散,生命自然停止。
气者生之充也
气,概括了物质能量信息流。
生命的形、器里充满了气。个体生命除了与生俱来的气,依赖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流的输入输出的流通,生命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入出:
从外界输入生命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不是给什么要什么,而是人体这一“主体”,依据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加以选择的结果,这体现了生命的“主体性”。
出,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例如,黄牛拉屎排出的完整的玉米粒。虽然是摄入体内的食物,但基本没有被消化利用,排出体外。吸入呼吸道的灰尘,虽然与分泌物混合而排出体外,其实还是没有进入“界面”的东西。
第二,经过代谢后排出的所谓废物,包括对健康有利的热能散发,是主体通过界面主动排出界外的“出”的内容。
第三,人体对外的所有做功,唱歌、跳舞、劳动、生殖-----,都是出的内容。
升降:
对升降的理解,我仍然是一锅粥,试解如下。
概括物质能量信息代谢过程:
被主动摄入体内的“气”---物质能量信息,必须经过进一步选择、消化、吸收。然后依据自身需要,加以改造、利用,用来更新结构、重组物质、发挥功能、传递信息---,这个过程叫做“升”。
经过主体改造利用过的物质,分解、降解为低一层次的物质,降低了原有功能、信息的过程,叫做“降”。类似于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伴随着功能和信息作用的降低,丧失,而不仅限于物质。
概括脏腑气机方向?
心火降,肾水升;肝气升,肺气降;脾气升,胃气降;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根据陆老图解,阳升阴降。这与看到过的“阴升阳降”的图解不同,如何理解?
据理,阳主动而升,阴主静而降。但是,心火属阳而降,肾水属阴而升;胃腑属阳而降,脾脏属阴而升?
出入,指系统与外界的流通、交换过程,物质能量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升降,指物质能量信息流在系统内部的生长化收藏过程。而升降出入,都是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生存、发展的目的需要,受阴阳自稳调节这个“神”机的支配,维持着“形”和“神”的正常和统一。
气,物质能量信息流的输入输出停止,“气止则化绝”,所以说,以通为顺,包括内外流通,内部各层次之间,一层次各“单元”之间的通。气的流通,又有程序与次序的问题,所谓“常守”。
神者生之制也
神,“神机”,是生命功能主体的阴阳自稳调节机制。
我理解,神,至少分低级和高级两个层次。
从一个单细胞生命来说,神机,位于细胞内部,通过对气,即物质能量信息流的调节,通过与界面相关的全息效应,保证整个细胞这一系统,对内实现稳态,对外实现适应,都是神机的作用、功能。
在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命,到多细胞生命的进化,用了长达20亿年之久。可见即使两个细胞,要实现两细胞生命之间的“同步”、协调、分工、统一,是何等的艰难。而发展到生物进化高峰的“人”,其协调机制,将是难以想象的复杂!
但是上述两者的神机,仍然可以看做是“低级中枢”,因为人从站起来以前,就不仅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还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人,之所以叫做人,较之于动物,又有另一个“高级中枢”,精神意识的神机。因此,人类,不以“形”胜,不以“气”胜,没有老虎的尖牙利爪,没有鲸鱼的庞大身躯,没有鸟儿灵巧的翅膀----,人以“神”,两个级别神机的协调统一,统治了地球!
神机,以稳,稳态,对内实现整体稳态为基本要求。必要地“稳”态,是物质分化,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液态稳床,相对的恒温,睡眠觉醒节律,稳定的物质能量信息流的程序化与有序化等等,都是阴阳自稳调节机制所进行的,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目标自控。
对内的稳态与对外的适应,以五脏阴阳网络调节机制这个神机为中心,对“气”、气血津液流、物质能量信息流的调节来实现的。
形、气、神,三者的统一,是生命的,也是人体的基本模型。三者之中,气“根于外”,物质能量信息流来源于外界,“气止则化绝”。神“根于中”,是系统内在的五脏阴阳自稳调节机制,“神去则机息”。形、气、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命的三个不同层次。生命以形为容“器”,“神气”为特征。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前面关于阴阳、五行、藏象部分的内容都是对“正”模型不同侧面的表述。再摘要原文如下:
第1—29:生命的特征,与其说它包括了许多层次,不如说它只包括了一个层次,即整个机体这一层次。
** 生命有多个层次,中医主要着眼于人的整体层次。
第1—10:人首先是物质的人,人体结构是由各种复杂物质构成的。人又是生物的人,在主体性开放中依靠从外界摄取物质能量来源,进行自组织生成演化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第1—143:医学对象的人是一个自控系统,不能简单地看成受控系统。
第1—203:元就是系统,就是研究对象,把元看作人体这一层次,则元的外周标志为人体与环境的内外界面,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通过界面输入于系统,人体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界面扩散于环境,这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作用的作用面。
第1---259:人体正气的理论模型。“神气形”统一的人的自我健康能力。
第1—30:指导中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生命哲学的有机发展观:
1,“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升降出入,阴阳自和”,是一种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开放自组演化的稳态适应调节的目标动力系统和“神转不回”时间不可逆的生命演化过程。这个主体性开放自组织演化的生命系统,由形—气—神三要素组成:
“形者,生之舍也”;“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气者,生之充也”;“气止则化绝”。
“神者,生之制也”;“神去则机息”。
指出: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因此生命的本质在神和气,在于“气化流行”的流通自组演化和“神机”的稳态适应调节。指出:“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健康的关键在于稳态适应性调节的“神机”。
** “气化流行”的流通自组演化,是“气机”;五脏阴阳的稳态适应调节,是“神机”。
生命系统,是三者的统一。形,是生命的容器;气,是生命的内容;神,是生命之“主”。
依赖于阴阳自和这个根“本”动力,进行自组织、自调节、自稳态、自适应。共同体现了生命系统的独立性、整体性、主体性。沿着生命航程线,向维持个体和群体生存繁衍的目标前进,即生生之道。只有具备“自”和“主”,才成其为“生”!以区别于非生命的物质、能量、信息载体。
前言—9:“形者生之舍也”的整体边界屏障,从这里区分开:内和外,人和环境,自我和非我,即“形而内”的是人的自我的“生化之宇”,“形而外”的是环境非我的利害药毒,即从根本上区分了人与天,自我与非我,生命和物质。人的整体边界屏障功能控制着出入交换的开放度,顶住外部非我的压力,保证着人的自我完整性,从而使形而内的生化之宇的整体层次,能够在与形而外非我的利害药毒的相互作用中,保持主体性的地位和个体性的特征。整体边界形成之日,也就是系统发生之时;相反地边界的消亡意味系统的离散;“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生命本质的“主体开放流通自组演化调节”内容的丧失。
中医对整体边界屏障功能的重视,提出了腠理、大表、藩篱等概念。认为疾病是环境非我的“客气中人”,以内陷直中之为逆;故对外感病主张透邪出表的给出路政策,不主张长驱直入地关门打狗式的直接对抗。在长期针灸推拿实践中发现,作用于体表可影响内藏,作用于局部可影响远隔部位乃至整体,由此作出经络腧穴等重大发现。
第1—75:王冰注:“器者,谓天地及诸身也”,即大至宇宙,小到各种个体,都是开放系统,故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通过内外出入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构成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内部升降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实现各部分之间的流通,得以不断地进行生生化化,实现对自身有序结构的自组织和更新,因此说:“器者,生化之宇”。
整体性边界区分了内外,边界又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作用的作用面,环境的刺激作用于此,系统的反应表现于此,成为我们得以认识其个体特征的边界。例如细胞则以其细胞膜为其整体性边界:“有机体是经过多少万年的进化才分化出来的,外膜已和内部区别开来,并具有遗传下来的一定结构”。医学的对象是完整的人,着眼于机体的整体性,因为“无论是骨、血、软骨、肌肉、纤维质等的机械组合,或是各元素的化学组合,都不能造成一个动物”。标志人体整体性的边界是体表的皮肤黏膜和感官,以及与外相通的腔道的黏膜面,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等等。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流由此输入体内,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由此输出,环境的刺激作用于此,人体的各种反应表现于此。临床上通过表现于此的各种反应来进行观察和作出判断,也是通过这些界面输入刺激以进行治疗的。这是中医学的主要方法。
** 整体边界屏障,是生命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这里,是藏象的“象”的表现部位,也是诊断治疗的对象,“证”的观控所在。
第1—58:---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基本的是:物质能量信息流不断从环境输入和向环境输出,生命体正是由于一种稳定的物质能量信息流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气,一要流通,二要稳定。
第1—53:“正”,是中医学的健康模型,这是一种“精神安乎形”的心身相关自稳态;“正气存内”,意味维持着这种整体和谐的自稳态,“正气”----指维持自稳态的调节能力,简称自稳调节。最基本的自稳调节是阴阳自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第1—177:主体性开放流通自组演化需要按程序和有次序地进行,需要有“阴阳”稳态适应性的目标调节。“神去则机息”是生命自组织演化的程序和次序紊乱。因而认为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形体犹存而生命终结,故生命和健康取决“神气”的流通自组织演化的稳态适应性调节,这就是人的生生之气的自我健康能力。
**阴阳自稳调节机制,即神机;而“安乎形”的“精神”,我看做高级神机?
第1—68:在正气和邪气关系上,无论是健康和疾病,都是正邪相争过程。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因为没有邪;是由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所以是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第1—105:正气是指人体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健康能力;邪是指致病因素。健康的时候不是没有邪,只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维持的稳态。医生治好病意味着医生是标,病人是本,标本相得,邪气乃服。邪气只是服了,而不是没了。也即是医生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因素作用力相对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 健康状态,不是只有正没有邪。外界的寒热、饮食、声光,体内的代谢产物,多余热能、水分,----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方,只要是生存需要的东西,都是正的内涵;反之则为邪。没有邪,也就无所谓正。
所以“正”,不是具体的物质能量信息,而是一种状态,一种维持着“邪不侵正”的健康状态。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叫做“正气”。正气,同样是形气神的统一,并不限于某种具体的物能信。
维持某一具体脏腑功能状态的能力,就是该脏腑的正气,这是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层次的低一级层次的“正气”。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决定于其对于整体层次正气的贡献度。
阴阳调节,在体内的层次又是无限可分的,但最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层次,否则为“邪”。
第1—82:五藏阴阳是中医的自稳态及其调节模型,气血津液是物质能量信息流模型,两个方面共同组成流通和调节的统一,构成中医正气存内的“正”的动力机制和目标模式,这是关于防病保健的动力机制,是养生莫若知本的“本”,是治病求本的关于治疗追求目标模式这个“本”。
** 本==正==正气==阴阳==五脏阴阳自稳调节动力==人的自我健康能力。
第1—33:从知病到知不病,从病态反应中去发现其隐藏的生理功能,即从病理中去发现生理。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提问:“脾善恶,可得见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正常生理功能平时不易被发现,在病态反应中才显露出隐藏的不易发现的生理功能。例如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为将军之官,肺与大肠相表里等。这是因为:“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六微旨大论》)。病态反应是生理功能的放大和亢进,本质上是主体性开放自组织调节系统的功能目的性行为,是“五脏发动,因伤脉色”(《脉要精微论》)的主体性抗病性反应。由此,王履正确地指出:“夫充于身者,一气而已,及其所用,所病而言之,于是乎始有异名耳。故平则为正,亢则为邪。阳气,则因其以养人而名之;以及过动而极,亦即阳气亢极而成火耳”。又称:“阳虽人身正气,既郁则为邪矣”。
于是:
平则为正,亢则为邪;稳乃健。
通则为正,郁则为邪;通乃顺。
和则为正,不和为邪;和为贵。
由此:
邪实,是正虚的外在表现;
正虚,是邪实的内部根据。
** 与病态对照以明确常态,中医生理来自病理。
第1—125:人体心身相关的自稳态调节,是生命科学的尖端,李约瑟(1977)在国际科学史会上指出了:“谁知道心身相关概念的未来进展,将在医学中需要怎样进一步发展呢?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科学的思想复合体,可能会在科学发展面临决定性阶段的时刻发挥大于人们所承认的作用”。
** 现代科学的佐证,用来说明中医方法论的现代和未来价值。
第1—224:气机的本质界定,解决自组织自适应机制问题。
神机的本质界定,解决自稳态调节分级层次的网络问题。
神经网络—内分泌网络—免疫网络—代谢网络和膜学研究及其间的因子(递质激素)网络研究进展。
** 陆老认为,中医研究应该明确的“气机”与“神机”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不是从西医角度出发的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而是从中医学术主体出发的“中医研究”!超越包容现代科学与西医成果,吸收、消化、改造为符合中医医道、医理、医术的内容,为中医自身的继承、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