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悟道 于 2015/5/8 22:36 编辑
说明:引文出处简称: 第1—2:指《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一书,第2页; 第2—3:指《国医大师陆广莘》一书,第3页。 原书“”引号里的内容,原书有出处的,第一次引用时标明,有的没有标明出处。
两本书集中了陆老自1956---2011年间的百多篇论文、讲稿、书信、访谈。我重点学习其中涉及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部分,根据我的理解,整理成小标题与同行交流,理解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
一,道? 论文集以中医学之道命名,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第1—1:《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图解:其中的一部分: 观 升→ 中医 技术方法 中医 理论模型 控 ←降 实践观念 术 学 ↖ ↗ 道
这里,道包括两方面内容:学与术。学相当于“理论”,术相当于“方法”。 学:包括中医理论模型和实践观念。 术:包括“观”,中医诊断技术和方法;控,中医治疗技术和方法。 学与术的关系:在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的实践中,总结提升为理论模型和实践观念,为升。理论模型和实践观念,用来指导具体诊断和治疗技术方法,为降。
第1--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医学术思想(III)是中医学者(II)在同中医学对象和目的这个本(I)的相互作用中、经历实践认识循环往复积累的历史发展的精神产品。中医学对象和目的这个本,决定了中医学理论方法之道,也决定了中医学者之所以为中医。 “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中医理论模型和实践观念,决定中医观控技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要服从和服务于对象,手段要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第1—8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关于对象本质的观点或理论模型,“道”是指导认识和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中医学的对象和目的,的,理论和方法,就是中医学之道。包括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用波普尔“三个世界”的观点来说:中医研究的对象实际,是世界I;对它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专业中医,是世界II;两者相互作用,历史发展的精神产品,是世界III,也就是中医理论和方法。I和II是客观实体,III是精神产品。
内封: 中医学之道: 是养生治病必求于本为主旨的生生之道, 是辨证论治的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 是聚毒药以供医事转化利用为生生之具, 是通变合和谋求实现天人合德生生之效 的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
它要求: 1,从实际出发: 究天人之际以明乎物我之相分。 2,实事求是: 通健病之变以识环境利害药毒。 3,有的放矢: 循生生之道发现发展人的生生之气。 4,讲求实效: 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
这里,陆老把中医学之道,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四个要求。
结论: 往大了说,中医学之道,就是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用几个字高度概括就是:生生之道!为人的健康服务的理论和方法。 陆老书,主要是研究中医理论和方法本身的学问,中医理论方法学?
对我来说,困难在于,这两本书,并不是系统论述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内容,而是研究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本身的学问,我把它叫做中医“理论学”和“方法学”。很多内容是针对高层的中医研究而言,不是针对基层具体医生的临床实用。而我主要是想学习陆老所理解的辨证论治及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或者说,陆老对辨证论治的理论解释和临床思路的表述,与主流教材有何不同?对自己的临床实用有何价值?从百多篇论文中,凭自己的揣摩,这是很困难的事,然而这正是我想知道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