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40|回复: 10

雪山来客伤寒自学系列之九/简单梳理《伤寒论》三阴三阳理论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1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5/5/8 17:42 编辑

简单梳理《伤寒论》三阴三阳理论体系所涉及的知识点

上文已涉及到了《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的理论体系,故有必要对此做一个简单梳理。

○《内经·素问·热论篇》为《伤寒论》提供了三阴三阳体系



《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为《伤寒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论,从中还看出《伤寒论》三阴三阳体系与《黄帝内经》的理论渊源,现节录其主要部分如下: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按:即太阳,大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分析上面这段经文:


①这段经文开篇首先明确地提出: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短短的20余字,就把外感发热的起因解释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炎黄文明的老祖宗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清楚了外感之发热,都是由于外感“伤寒”导致的!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也非常了不起!也是《伤寒论》经方派区别于科学西医和中医时方寒凉攻下派的分水岭!

科学的西医在《黄帝内经》2000年之后的今天,还弄不清外感发热的起因,把外感发热归结于细菌、病毒等等在显微镜下面能够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于是就出现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感发热的荒谬理论!也把治疗外感发热引向了绝路!错误的理论,必将导致错误的治疗手段!

使用抗生素治疗外感发烧,那完全弄错了打击的目标!明明是外来的风寒导致了发烧,外来的“风寒”当然应该作为人们治疗手段的首要打击目标!可是科学西医他不,他不去打击外来的风寒,却把目标锁定于“细菌病毒”等等!人们可以清清楚楚直观地感受到的是外来风寒导致了外感发热,一旦外感风寒发烧了,就需要“解表”,就连最普通的,最没文化的农村老百姓都知道,此时喝一碗红枣生姜水,再捂着被子睡一觉,把风寒给“表出去”,感冒也就好了!可是科学西医就偏偏不懂这个连中国文盲都知道的真理!那就很不好意思了,我们只能认为科学西医还不具备中国文盲一级的知识!更别说比拟中华文明的老祖宗——《黄帝内经》的缔造者们了!大家看,目前的中国人被西医糊弄得冤不冤!

分析经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这段经文提出了外感发烧的“六经辨证体系”和“六经传变体系”为:“巨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伤寒六经,实际上是人体抵御风寒外邪的六道防线,它是人体外感风寒之后的一种客观病理体现,绝不是一种人为的主观臆测!

○外感风寒发烧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性的,由浅而深逐步传变的过程,并且具有一定的传变规律。

③分析经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风寒感冒,巨阳(太阳)首当其冲,巨阳(太阳)是抵御风寒感冒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说“太阳主表”。这儿“太阳”的含义,和经络学中“太阳经”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经络学中的经络的含义是线状分布的,而《伤寒论》的六经体系里面“太阳”是指分布在整个人体表面肌肤腠理的阳气,是故当患了太阳病之后,发汗就必须周遍全身才行。

○三阳经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发汗而治愈。“故可汗而已”的“而已”,就是“治愈”的意思。

○很清晰地提出了伤寒在不同层次传变时的主要症状。

④经文:“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意思是外感风寒发烧,虽然发烧很厉害,但是不会死人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会治疗,索性就不吃任何药,躺在被窝里捂汗,发汗一天,发汗发透了,风寒外邪给赶出去了,也会退烧了,治愈了!

所以一旦外感风寒发烧,去医院让那些一窍不通的科学西医修理,那简直就是去送死!“花钱买罪受”!

⑤《黄帝内经·热论篇》虽然解决了伤寒的重大理论问题,但却没有给出相应的治疗药方与对应法,医圣张仲景的功绩在于,他在遵循《内经》六经辨证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上,系统完善地解决了伤寒六经在不同传变阶段的具体治疗方法。在近2000年之前的古代,可以说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已经远远超越了整个现代所谓的“科学西医”!使《伤寒论》成为了万古不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医学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7: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郝万山对于六经辨证体系的讲解——认识“三阴三阳”



有人说《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太阳、阳明、少阳”等等名称太难懂了,能不能改换为现代化的名称呢?我想这个这名称是经过了数千年自古流传下来的,而且目前整个中医界全部都是公认了的,还是不要改换为好,还是让我们去适应炎黄文化吧!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三阴三阳”,其实是人体阴阳结构的细分,我们直接引用“郝万山讲《伤寒论》” 里面的讲解:

“那么我们首先要谈一谈,六经是指的什么?

我们一直说,贯穿伤寒论始终的,是六经辩证。但是在伤寒论的文字表述上,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六经这个词。所以,六经辩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辩证的一个简称。那么三阴三阳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指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那么下面我们接着要谈的一个问题,三阴三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应当说,三阴三阳这个概念是来自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学说……

……阴阳学说是既然生命的本源,但是古人觉得,把一切事物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还不够,不能说明阴阳气量的变化,只能说明阴阳气质的变化,所以又把阴阳又各分为三,这就是三阴三阳。所以三阴三阳,它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指的是阴阳气量的多少。

【太阳】,太者,大也,所以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我们这个摄像机是数码摄像机,现在我们搞数字信息数字技术,实际上,古人早就动用了数字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量的变化。

所以:太阳: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阳气的量是三份,在《黄帝内经》里把它叫做三阳。(按:也有称为“巨阳”的。)

【阳明】:阳明是什么意思呢,明,著也,显著的意思,阳明,阳气的量是多少呢,是两份,它不如太阳阳气的量大,但是它的阳气也是充足的。

【少阳】:少,小也,少年就是小孩嘛,所以少阳阳气的量最少,它是一阳。

【太阴】:太者,大也,是指阴气强大,它的阴气的量是三阴,阴气的量有三份,它是三阴。

【少阴】:阴气的量是二阴。

【厥阴】:它的阴气的量是一阴。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里的少阳是一阳,这里的少阴怎么会是二阴,而不是一阴呢?

这是一个外国同学提的问题,实际上这里呢,多和少是相对的。

那么“少”和“厥”相比,厥就更少了。厥者,尽也,极也,是阴气少到了极点,阴气少到了尽头。那么这么少的阴气,当然比少一点的阴气,量还要少。

所以少阴和太阴相比,那么少阴的阴气量不如太阴大;

那么少阴与厥阴相比,厥阴是阴气少到了极点,阴气少到了尽头,阴气浓缩到精华的地步,所以厥阴就是一阴。

这是从三阴三阳的本意讲阴阳气量的多少。”

【此上引用郝万山原文。】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7: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三阴三阳理论与天地日月的关系
阴阳理论是《内经》的一个基本理论,它首先是出于古人对宇宙天地日月运转变化的认识。古人仰观天,俯观地,中察人事。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小宇宙与天地日月这个大宇宙密切相应。

当地球绕太阳自转的时候,地球上就出现了白天与黑夜的次第性交替。

古人就把白天太阳升起的情况称作是“阳”,而把夜间太阳落下的情况称作是“阴”。

在白天(阳)与夜间(阴)的交替过程中,有一个渐渐变化的过程。而不是说太阳一下子就会升到了中午十二点天顶,又一下子降落到午夜十二点地下的极端状态。为了相对较为准确地描述白天与夜晚阴阳交替变化的过程,就将白天分成了三个阳,又将夜间也分成三个阴。于是太阳对应于地球的关系,就变成了“三阳”与“三阴”的关系。

对应于太阳与地球的三阴三阳变化关系,于是人体也就出现了“三阳”与“三阴”的六个结构层面。归纳起来就是:

【三阳经】:太阳→三份阳;阳明→两份阳;少阳→一份阳;

【三阴经】:太阴→三份阴;少阴→两份阴;厥阴→一份阴。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7: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郝万山讲伤寒论-4-六经辨证问题



【我们下面重点讲的是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应当说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它的含义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如果说在《黄帝内经》里,我们把它叫做足阳明胃经,那它是一个生理概念的话,而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说太阳就是太阳病,它是个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到病变部位,它就涉及到病变性质,它就涉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是不是就像《黄帝内经》那样,涉及到了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府呢?不是这样的。因为张仲景是收集了大量的病例,他把这些病例都写在竹板上、写在木板上,那个时候并没有辩证的思路,他说我怎么能够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这些病证分清楚呢?他在分。这一大堆病,它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发生在体表,是体表的阳气被寒邪所伤,好,就把它叫做太阳病吧。所以太阳病病位涉及到足太阳经,足太阳府,涉及到膀胱,涉及到体表,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为什么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它是归属于太阳呢?

因为体表的阳气的量最大,他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肾,所以就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它的病性是什么?是阳证;病势是什么?是阳证的初起。你不是说太阳的阳气量最大吗,可是从正气的角度来说,它的阳气的量是最大的;从邪气的角度来说,它却是阴寒邪气,它是寒邪,是风寒邪气,邪气的性质呢是属于阴性的。而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寒邪气,阴阳相叠加,你说充其量不是阳证的初起阶段吗?所以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是阳证最厉害的,它是阳证的初起。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所以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或者什么邪气所伤呢,它的症状表现明显表现突出;手经循行路线短,影响面积小,被外邪所伤,它的症状不突出。所以从《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它的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呢,属于阳证的极期。阳明的阳气比较大,阳气虽然不是太大的,它只是二阳,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两阳相加,正邪斗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所以从病理的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生理上它的阳气的量并不是最大的,但是从病理的角度来说,阳明病是盛阳赶热邪,正邪斗争激烈,表现了一派大热大湿的证候,所以说是阳证的极期。

少阳涉及到了胆经,胆府和三焦,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它是阳证的后期。为什么它是阳证的后期?进入少阳的邪气,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热邪。如果邪气在少阳经的话,那是寒邪,因为它有往来寒热这个症状,为什么可以有恶寒呢?那一定有寒邪伤人阳气的证候,他才恶寒的。所以寒邪在经的时候,邪在经的时候,是寒邪,邪入府的时候它化热。而正气呢,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后世医家把它叫做是稚阳、嫩阳、幼阳,如日初出,就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它的阳气不亢不烈,所以它抗邪的能力并不强,所以它是阳证的后期。一旦少阳阳气抗邪不利的话,邪气就有可能内传三阴而出现太阴病。

太阴病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没有涉及到手太阴肺,为什么?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的时候,常常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失调而出现咳嗽、喘,所以手太阴肺的病变在太阳病的阶段就常常表现出来了。因此,《伤寒论》中的太阴病,只讲到太阴脾的病,而手太阴肺的咳喘的证候,在太阳篇中就包括了,像太阳病篇涉及到麻黄汤所治疗的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所治疗的邪热壅肺的汗出而喘,小青龙汤所治疗的寒邪闭表、内有水饮、水寒摄肺的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所治疗的风邪在表、风邪壅肺、中风兼喘,都在太阳病篇都谈到了,所以太阴病只是脾经和脾脏的病。可见张仲景的这种六经辩证,他是按照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的,而不是机械地按照《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来的。它是阴证,仅仅涉及的脾阳虚,属于是阴证的初期。

少阴病涉及到心肾,涉及到肾经。心主火,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主水,肾又是人体元阴元阳之根本。当寒邪进入少阴,导致心肾阴阳两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证候的时候,这就是阴证的进一步加重,它属于阴证,可以说是阴证的危重期,特别是心肾真阳虚衰为主的这种少阴病,不去积极的救治,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它是阴证的危重期。

当然少阴病另外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说不是以心肾真阳衰危为主,而是以外来的寒邪为主。一个很棒的小伙子去喜马拉雅山爬山,结果雪崩了把他填在了雪里头,那你身体再好,心肾阳气再棒,那个阴寒太盛,你这个生命也恐怕会受到威胁。

所以我们说对于心肾真正真阳虚衰为主的,这种少阴病,它的预后是很差的,你必须积极救治;而对于寒胜伤阳的证候,我们另外说,只要他心肾真阳没有完全衰竭,我们经过积极救治,把阴寒驱出体外,还有很好的预后。甚至少阴病还有自愈的。什么情况下会自愈?心肾真阳不衰,而且寒胜伤阳为主的这种证候,甚至阳气恢复之后,它会自愈。

至于厥阴病,它主要涉及到肝和心包。我们具体讲厥阴病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厥阴病的情况非常复杂。如果这个病是由少阴传来的,那就是阴证的末期,有死无生呀。你说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厥阴相火、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确实是阴证的末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但是"厥"者尽也,"厥"者极也,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外来的阴寒邪气郁扼了厥阴的相火,这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了极点的时候,而相火被郁到了极点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所以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的这种机转。如果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阳气恢复太过呢,又可以转成热证,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所以你说它既是阴证的末期,又是阴尽阳生的阶段,这就是厥阴病的特征。

这样的话,我们讲到了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它是一种病理的(含义)。三阴三阳的这种命名,它包含有病位的意义、包含有病性的意义、也包含病势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病证的概括。】以上是郝万山讲《伤寒论》第四讲的原文。

发表于 2015/5/8 2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学《伤寒论》心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 ... &fromuid=151430
(出处: http://www.ngotcm.com/forum/)
第94页有全部内容的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 ... &fromuid=151430
(出处: http://www.ngotcm.com/forum/)
第94页有全部内容的链接。
发表于 2021/7/22 15: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可以发言了,太高兴了。雪山来客 是高人,一直想加雪山来客为好友的,可惜无缘。这几天 我在 收集雪山来客的文章,把它整理成文档,以便打印后可以随时翻看。
发表于 2021/8/21 16: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gaojian18 发表于 2021/7/22 15:02
终于可以发言了,太高兴了。雪山来客 是高人,一直想加雪山来客为好友的,可惜无缘。这几天 我在 收集雪山 ...

我也打印了,结果被别人看到,说挺好,拿跑了。
发表于 2021/8/25 1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老也不知何时才能够出现。我一直有胃酸症,造成经常胃疼,甚至恶心呕吐症,吃过太多方子,包括 小柴胡汤,四逆散加减,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温胆汤,还有很多医生 开的 时方,好像均无效。雪老根据酸入肝的理论,开发出了 “补气疏肝散”,据说效果杠杠的,只可惜不知方子组成 ,不然我一定要试一下,胃酸不能解决,这个胃病就一直好不了,太难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15 0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