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75|回复: 0

川渝地方名医简介3 达州名医3 开江名医1 柏汝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12: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渝地方名医简介3  达州名医3  开江名医1  柏汝炜

   柏汝炜 男,1934年生,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55年8月-1956年7月在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8年8月-1961年7月在重庆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1月-1955年7月在开江县甘棠乡第一联合诊所工作;1956年8月-1958年7月在开江县人民医院工作;1961年8月-1965年9月在开江县人民医院工作;1965年10月-1977年3月在开江县任市区卫生院工作;1977年4月至今在开江县卫生进修学校工作。主要业绩:1957年撰写《伤寒与温病的我见》一文,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任开江县人民医院大内科(内、儿、传)负责人(主任)时,处理疑难病症如阿米巴肝、肺脓肿,结核性心包头等得心应手。以"冬眼疗法"合白虎汤加味,治重症乙脑;用"阿托品疗法"配生脉、四逆辈,抢救中毒性休克,疗效甚佳。在负责组建任市区卫生院后,坚持医疗、防疫及半农半医卫生班培训工作。1977年负责组建县卫校,任教务主任并从事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开江县基层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医临床方面,强调审征求因、治病求本的基本法则。擅长内科杂症,尤长痰饮、痹证及湿热病。80年代初讲《伤寒论讲义》课时,摘录各家注解精华20余万字,尔后,用伤寒法治疗内科杂症的经验日臻成熟。撰《苓桂术甘汤加味治验二则》、《伤寒与温病的我见》、《"两感证"当属合病的管见》等论文16篇,分别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等刊物发表及参与中国成都·中日仲景等省地学术会议上交流。《浅谈〈伤寒论〉下利的证型与治疗》,获达川地区(今达州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苓桂术甘汤加味治十二提肠球部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分获中国中医药学术成果文库《中国特色医疗新技术》、《中华名医专家创新大典》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84年获达川地区(今达州市)科协连续自然科学30年荣誉证书。2000年1月由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健康科技评介委员会授予"杏林科技精英"称号,并颁发荣誉匾牌及荣誉证书。

                         附录:《苓桂术甘汤加味治验二则》(四川省开江县卫生学校 柏汝炜)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仲景用此治心脾阳虚水泛证和痰饮疾患。笔者加减使用本方,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例一:刘×,27岁,干部,1951年5月12日就诊。 脘腹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五个月前因饮食失宜而疼痛加剧。其后脘腹钝痛时作,轻则须臾自止,重则脘腹胀痛,须吐出酸腐食物方可缓解。伴有心下水声汩汩,食少神疲,尿少便溏,面色黧黑,气息稍弱,苔白腻,脉沉滑,关脉小弱。两个月前经某医院胃肠造影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辨证为痰饮留胃,治以温胃化饮,降逆止呕。处方:茯苓18克,桂枝9克,白术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赭石20克(先煎)。 二诊:服前方二剂,呕吐稍减,精神好转,余证如故。方虽对证,但水饮内盛,宜加利水之品。原方去赭石加防己12克,椒目10克,葶苈10克。煎服二剂后,尿量增多,腹胀减轻,四剂而诸症全消。
   按:病由脾胃阳虚水停所致,故以温阳化饮降逆止吐为法。初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赭石,药虽对症,但药力嫌轻,水饮难动。因师仲景“肠间有水气”者治以己椒苈黄之意,于温脾化饮方中加防己、椒目、葶苈,因体虚便溏而去大黄,仅四剂而奏功。
   例二:张×,男,46岁,农民,1981年11月5日就诊。三个月前因暴食生冷而致腹痛,腹泻,发热身痛等症,服药两剂小瘥。此后缓缓出现心下痞满,腹胀,腹中水声漉漉,食少神疲,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口淡不渴,苔白中心黄腻,舌尖红少津,脉沉弦而细。辨证为胃虚水停,寒热错杂致痞,予生姜泻心汤减味。处方:生姜15克,党参12克,黄连5克,法夏10克,甘草6克,大枣10克。服二剂后,腹胀肠鸣稍减,余症如故。再进二剂,仅舌红已去而已。方不奏效,遂改以温脾化饮为法。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砂仁6克,甘草6克,生姜10克。服二剂,诸症减半,继服二剂而告愈。
   按:此因暴食生冷损伤脾胃,水饮不化滞于肠胃之证,其中虚饮停,气机升降失调是其病机特点。初诊因泥心下痞满,腹中雷鸣下利而投生姜泻心汤,其效不显。因悟仲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及“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之旨,予苓桂术甘合小半夏汤温中化饮,淡渗利湿为法,加党参协甘草补脾益气以升清,加砂仁佐桂枝通阳行气化饮以止泻,服四剂而收功。
   综观两例,例一之饮邪内盛,故单用“温药和之”其效不显,虽体虚胃弱,但合己椒苈黄之法逐饮而收功。例二类生姜泻心汤证,用其方却不效。虽有“肠间有水气”之水声漉漉,但其气短神疲,脉细等虚象显现。故不合己椒苈黄而予苓桂术甘合小半夏汤,复加党参,砂仁而获效。由此说明临床使用经方贵在通法而不在泥方。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柏汝炜
                    2.柏汝炜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验二则》(《中医杂志》1984年第05期)
   2012.7.22. ——7.26编辑整理
经典医案,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临床使用经方贵在通法而不在泥方。

~~~




请问柏汝炜医生现在的确切地址在哪里,联系电话多少,有个慢性肾炎求治,qq185601892
前辈经验,值得好好学习

很抱歉,朋友,柏汝炜医生现在应该是近80岁的人了,他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我搜集的“川渝地方名医”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一些过期中医杂志(年代都比较久远了)和一些地方志以及民间患者口碑。

老鹰老师高见!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谢谢老师!~~~

前辈经验,共同学习!

前辈经验,共同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