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5/31 18: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和卫是运行于体表的气血,在体表运行的气,就是卫气、太阳之气;在体表运行的血,就是营。气血之间,营卫之间有相互协调,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我们生理机能失调的时候,尽管没有外邪,它也可能导致营卫之间的失和、气血之间的失和。
《伤寒论》53条、54条就是讲的营卫气血之间失和造成的这种失调的证候。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这个"病常自汗出",是卫阳不足,没有卫外的功能,或者卫外功能失司,卫阳不足,卫外功能失司,结果营卫失调,卫阳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越,结果导致了病人经常自汗。仲景对它的病机解释说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卫气而不在营气,主要是卫气和营气不能够相协调,怎么协调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呢?那就是用桂枝汤稍稍的发一点汗,让卫气感觉到还需要营阴来制约我,还需要我承担保护营阴的作用,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卫气和营气之间的关系已经脱节了,现在用桂枝汤调和一下营卫,发一下汗,使卫气感觉到它和营气之间还应当有保护营阴的责任,还应当有接受营阴资助的这种权力,这样就能够达到调和营卫的效果。
上面引用的都是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之中的文字.
又《素问》:“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儿说的是阴阳的关键在于阳气致密而护固于外,寥寥几字,道出天机,寓意深远!
营气属阴守于内,卫气属阳卫于外。是故太阳经经气的营卫不和证,实际上也属于阴阳不和证。而服用桂枝汤使其恢复到调和的状况,就称为“调和营卫”。上面《素问》说:“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就把调和阴阳之法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原则性的地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