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5/4/28 21:22 编辑
○从学计算机的“10%与90%原理”说起——用“他山之石”攻“伤寒之玉”
在1990年前后,计算机普及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操作计算机需要把一条条的指令完整地输入之后,才能够驾驶计算机运行起来。而现在的电脑实际上属于“傻瓜电脑”,什么“手册”都不要,看着视窗的桌面就能够轻松地操作了。
这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谭浩强教授鉴于公众的畏惧与神秘心理,为了打破对计算机的迷信,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计算机“10%与90%原理”,就是说,“用10%的操作命令,完全可以解决90%的计算机问题”。进一步的意思就是,那个10%的基本命令,总共只有十多条,就是日常计算机操作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命令,而用这些基本命令,完全可以搞定计算机操作过程中90%的问题,就可以将计算机驾驶起来了。而其它90%命令中的一小部分,完全可以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地慢慢地熟悉,至于更多的部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就永远也用不上啦!
再后来,笔者也开始“玩”中医了,主要是开始“玩”《伤寒论》,居然发现了这里也有类似的战略性“原理”,完全可以将谭教授所传授的计算机方面的“锦囊妙计”,搬到了中医学习《伤寒论》上面来。用“他山之石”,来攻一回“伤寒之玉”!其结果的确是灵验无比!
其实,医圣留下《伤寒论》的良苦用心,他并不是要求后人在起步的时候,一开始就完全理解并掌握《伤寒论》中的所有条文,不管是你理解也好,暂时不理解也好,“暂时不理解的,可以在过程中加深理解!”只要能够按照其中的条文,将患者的证状与之“方证对应”对号入座,那就一定能够将伤寒方面的问题效果卓著地搞定,这个是绝对性的。这就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告诉后人的“潜台词”,它其实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伤寒类疾病临床备急实用手册”啊!
这种现象还反复出现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
例如汉字,在计算机字库的小字符集中,共有4763个汉字及各种符号,大概其中有1千多个排在后面的,就连我一个本科生都很难认识了。常用的就是排列在前面的1千个左右,而最最常用的可能就是3-4百个字,也就只占到了总数的10%!
认识这个规律很重要。因为现代社会高度紧张,大家都没有很多空余时间。而业余习医者一般年龄偏大,如果需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就很难坚持学下来,难以致用,就被堵在了《伤寒论》殿堂的门外。然而,年长者在理解力方面却占有优势,那就尽量发挥优势,避免弱势,这就容易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