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初学中医,用四逆方治失眠获效,请高手指教,有无不妥
--------------------------------------------------------------------------------
四逆治失眠获效,现将过程录于下,请高手指教,有无偏颇。
学生刚入中医之门,自学伤寒论、内经一年余,自觉学浅,可以说连门都未入。前期读了李可李老医案,又通读《郑钦安医学阐释》感觉获益良多。恰巧一同事失眠,在我鼓动之下,找中医治疗,初期获效,服药四剂后,失眠如故。她求我给开个方子(真是有病乱投医啊),我不敢,怕有误。在她一再央求,我就试着治了一下,误打误撞,服药期间,失眠基本治愈。近期准备停药。
一、四诊:病人失眠,常觉犯困,想睡觉,但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一躺下就感觉心慌、心悸,口渴、汗出,但是畏冷,下肢尤甚,开空调必需盖被子,不开空调,就觉得烦热。脉沉微细。舌质红,有舌面上有红点,舌中央且有裂纹,无苔。平时不渴,但喜热饮,晚上,非要喝凉水,才觉得烦渴稍消。纳可。两便正常。
二、前一中医说她是气血两虚。我开始的判断是她阴盛阳虚,阴过盛而逼火上行,导致上热下寒,外热里寒,但不敢下温经回阳药。《郑钦安医学阐释》里,唐步骐说,如果遇到病人,可先投两剂甘草干姜(炮)汤,小试,若无不良反应,即可下四逆辈。既然前医说是气血两虚,甘草干姜汤,甘辛化阳,苦甘化阴,正是补气兼补血,与她血两虚之证颇为吻合。于是就先开了甘草炮姜汤,剂量分别为:甘草20克,炮姜20克。三剂。
三、前三剂,反应一般,但已能入睡,且停了安定。既然药已中病,守方续服,甘草、炮姜分别加到50克,3剂。
四、此三剂过后,她说,感觉很好,心悸、汗出、口渴之证基本消失,且睡眠改善,不过下肢仍畏寒。六剂药过后,失眠情况得到改善。为其把脉,沉细之相已不见,脉见和缓之相,沉入之脉业已起来,呈和缓之相。因药已中病,嘱止后服。后来,她跟我说服药期间,晚上有些尿频。我说,如果你早说有这种情况,我就会提早用温经回阳之药了。
五、过了几天,再为其把脉,其脉又有沉相。睡眠尚可,只是入睡较难。因为甘草干姜汤起效,坚定了我用四逆辈的信心。考虑她是上热上寒之证,不能开始即用四逆汤,得引火归原。所以先开白通汤三剂:附子20克、干姜20克,葱白2根。又考虑到其人血虚,于是方内加人参10克,以存阴补血。并嘱其附子先煎1小时30分钟,热药冷服,如果感觉到舌麻,即刻停药。
六、服药三剂,睡眠大好,其他早期病症已完全消失,只是下肢畏冷、入睡难没有改善。且无他证,当峻补肾阳,故更方为四逆汤加人参,并加大剂量:附子30克、甘草50、干姜30克。考虑到她可能血仍不足,回阳不忘存阴,故加人参20克。
六、因是同事,每天都可交流病情。第一天服药后,感觉良好,睡得很沉,入睡也容易了,我暗自窃喜。因其仍畏寒,故嘱其续服。
但是,第二天服药后,觉得噪子干热,口渴,喜饮冷水,其他如常。我很是奇怪,正常的四逆汤,当温经,人参足可存阴,何至于有火气上炎之相?恰好于前晚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提到,古人用人参,并非现在的东北人参,而是党参(我也够无知的,呵呵。),而且还提到,用人参,如果欲使气沉涌泉然后上冲,应用引下之药,比如赭石,否则,东北人参使气上托至上焦,所以告诉他换人参为西洋参20克,并加赭石15克,以降下。
七、次日,她告诉我,睡眠很好,已不畏寒,只是大便有点干,。我认为,可能是前期服药,用东北人参托气向上,故令气血失调,今加西洋参,并加赭石以降下,大便当可善。嘱其再服一剂。
八、以上就是我的治疗过程,因药还剩两剂,准备两天后,停药。参照《郑钦安医学阐释》注解,当人服四逆辈身大热后,可服黄连阿胶汤一齐,以补阴气,这样阴阳互补,效果更好,所以预为其开了一剂黄连阿胶汤,以培阴。
后生小子之用四逆治失眠经验如下,请各位高手加以指点,不胜感激。
--------------------------------------------------------------------------------
心动中医 网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