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33|回复: 2

上工食治之三十:国际寿星李青云(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1 15: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李青云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青云老人兴致勃勃,引经据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其中《养生篇》一文,至今仍为养生名篇。
      李青云说,我活到现在已经二百五十岁,而各项活动还没有衰减,难道我是神仙吗?其实人类寿命的长短,都是基于先天所禀赋的元气。个人先天所禀赋的元气有厚有薄,但是不善于养生的人,虽然禀气很厚,但是却不懂得节制,也是会促使短寿的。这就像香烛那样,有着长短的区别,假如在同一环境下使用,那么使用时间的长久就会很明显,但是如果将长的香烛置于风中的话,那么它也会很快就变成灰烬。如果将短的香烛放在灯笼里面保护着,那么它也会很长时间才熄灭。所谓的养生之道,也类似于这样的道理。
      上古时代的人,年过百岁的并不是什么奇特的事情,寿命很长而各项活动并没有明显的衰减。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还没有超过五十岁就显得老态龙钟了。难道是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的缘故吗?不是。而是养生之道不同的缘故。上古时代的人,效法天地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做事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饮食相当有节制,生活起居作息定时,没有什么妄想,性生活合理而不甚房劳,所以能够使得肉质的形体与心神的能量体都保持得很具备,简简单单就超过一百岁,还不算得是什么长寿的人,就是这样的道理了。现在的人,处于缤纷世界之中,心机重重还沉迷各种游戏,还经常把酒当作水来喝,不但妄想多醉酒后还进行房事,这样耗散着珍贵的精气神,仅仅是为了一时之快而与自己的身体作对,这样的话,希望年过半百而不老态龙钟,难道有可能吗?
      所以生活在山野乡村的人们,相对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更加长寿。那是由于乡下人生活起居作息定时,没有名利的挂念,更没有花花世界的东西来扰乱他们的心神,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自然,就像上古部落的人民那样,所以可以更加长寿。而城市人则刚好相反,饮食没有节制,生活起居没有定时,内有重重心机,外有种种名利,并且还有狗马声色之事乱其心神,富贵荣辱的念头耿耿于怀。使得自己的心神没有片刻的安宁,这足以促成自己短寿了。
      陆清献公曾经说过:“足柴足米,无忧无虑,不偷逃税,不惊不辱。不按揭不典当,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这真的就是养生的妙诀、长寿的良好箴言了。如果懂得这样其实就可以长寿,没有必要弄什么灵丹妙药了。
      老子说:“不要虚劳你的形体,不要动摇你的精气。”不要整天的胡思乱想太多,要知道少些思虑就能够养神,少些色欲就能够养精,少些说话就能够养气。如此精气神三宝都得到养生,其中的奥妙,一般人往往会忽略掉。曾经有人论长寿之道,说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如果一个人能够仁慈,那么他就不会做出损人害物的事情,这样的慈祥之气,就能够养天德之和气。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的意思,除了在财物上的节俭,还包括少些饮食而养脾胃,少些色欲而聚精神,少些言语而养气息,少些进行社交活动而洁身寡过,少些酒色而清心寡欲,少些思虑而祛除烦恼。不必要的事务少一些,身心就受益一些。
      和是最吉祥的了,君臣和那么国家就会兴盛,父子和那么家宅就会安乐,兄弟和那么手足之间就会互相提携,夫妇和那么闺房就会安静美好,朋友和那么就会相互维护。所以自古有言:“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所谓静的意思,是身体不要过于虚劳,内心不要轻易飘动。苏老泉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就是静的极致表现了。《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其要旨也不过如此。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必定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的。
      睡眠与饮食也很关键,把握不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饮食不要太饱,太饱就会使得肠胃受到伤害。睡眠也不要太长时间,否则就会使得精气耗散。我活了二百多年了,从来没有过量饮食,更没有美美地长时间睡上一觉,就是这样的缘故了。并且不但这样,大凡细微的事情,一般人最容易着急,这都是对养生不利的,任何东西都应该要慢慢的来。喜怒哀乐,就算是过于开心也不好,所有东西多度了就会伤身。谈笑也好,饮食作息也好,一定要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否则也会对养生不利。至于夏天的空调冬天穿短裙之类,或者走路太快、酒色淫乐之类,都是对身体不利的事情,这些相信大家都懂。对身体不利的事情做得多了,身体也就很快报销了。
      这就是古人之所以走路也是慢慢的,看东西也不会很勉强,更加不会通宵追电视剧了,听东西也不会勉强,也不会长时间地坐着,也不会等到很累了才躺下来,总是还没有很冷就先穿好衣服,没有很热就先将外衣解掉。没有等到很饿就开始进食,没有等到很渴就开始喝水。并且没有喜怒哀乐以及福贵荣辱来动摇自己的内心。此前有人总结说:“饥寒痛痒只有我自己感受得到,即便是父母也不会替自己感受。衰老病死也只有自己担当,即便是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不能够取代得了。自己得身体只有自己来爱惜,如果连自己都不留意,那又能赖得了谁呢?”上面我所说的是很值得各位警醒的,足以为各位养生者作为某种标准,因为如果不是得到个中三昧的话,我能够说出这些东西吗?

【附录】《养生篇》原文: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如此,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乎?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老子之言曰:“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
发表于 2022/1/21 08: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