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脾脏:仓廪与谏议
《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然《千金方·卷十五上·脾脏脉论第一》则云:“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所藏也。”即脾主意“为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何官职?
《文献通考·卷五十·职官考四·谏议大夫》云:“秦署谏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始更置之。后汉增谏大夫为谏议大夫,亦无常员。二汉并属光禄勋。后魏亦曰谏议大夫。北齐有七人,属集书省。后周地官府有保氏下大夫,规谏于天子,盖比其任也。隋亦曰谏议大夫,置七人,属门下省,炀帝废之。唐武德五年复置,属门下。龙朔二年,改谏议大夫为正谏大夫。后又置谏议大夫,属中书。开元以来废正谏大夫,复以谏议大夫属门下。凡四人,掌侍从规谏。……按:以立异为心,以立口为能,此谏官所以使人厌也。况处多事之时,运筹决胜,其机贵密,其发贵果,尤不宜使好异立口者喋喋其间。然欲遂从而废其官,则过矣。昔司马温公言,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此则重惜名节,此则晓知治体。此乃名言。”
《辞源·言部》:“官名。秦置谏大夫掌论议,无定员,至多数十人,属郎中令。汉属光禄勋。东汉改为谏议大夫,历代因之。隋属门下省,炀帝曾一度废置。唐后置。……宋因之,并以为谏院之长。元无谏官。明洪武二十五年复置,不久又废。”
谏,直言规劝的意思,多用以下对上。古代设谏议之官,目的是规劝君王或皇帝,使其改正错误。
《白虎通·谏诤》:“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
脾为谏议之官,或首见于《中藏经》。
《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云:“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消磨水谷。”
而《敦煌医学文献·张仲景五脏论·甲本》则云“脾为大夫”。
《敦煌古医籍考释·张仲景五脏论·甲本》:“脾为大夫。”
大夫又是何官职?与谏议大夫有何不同?
《辞源·大部》:“大(音代dai)夫:㈠官名。殷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春秋晋有公族大夫。秦汉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秩自六百石至比二千石不等。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明清不设。㈡职官等级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级。㈢爵位名。如秦汉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又有官大夫、五大夫等名目。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隋唐明清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㈣宋医官别设官阶,有大夫、郎、医効、祗侯等。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十六《医职冗滥》。后称医生为大夫,本此。”
据上所释,“脾为大夫”,即指谏议大夫。
《灵兰秘典论》所载“十二官”之官职,实为“十一个”官职,所阙失者正是脾脏也。故至唐宋时期因《素问》的两个遗篇问世(《素问遗篇》的著作时代,当在唐王冰以后,宋高保衡、林亿以前,即到了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才出现了题名为《素问遗篇》的内容),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之分离补充及《素问遗篇·本病论》“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的说法,以凑十二官之数。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已基本完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内所因论》在论十二官之功能时则补为:“脾者,谏议之官,公正出焉。”
然《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第四论配藏府》在转引《素问》时作“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观《灵兰秘典论》之十二官职,《素问》是将“脾胃”合在了一起,而《五行大义》是以五行论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五脏,提炼了“脾”,而弃掉了“胃”,疑萧氏实属无奈之举。因无“脾”之官职,或萧氏没有见到脾为“谏议之官”之称谓流传,否则绝对不会弃“胃”腑。因为仓廪是仓库,五谷之府,《礼记·月令》:“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说文·肉部》:“胃,谷府也。”《灵枢·本输》:“胃者五谷之府。”正是胃腑之功能,而脾是转运,显属不妥。
观《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云“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及《千金方·卷十五上·脾脏脉论第一》云“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之所存谓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谋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藏也”,或受此启发,后世学者从而补充为“脾者,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
“脾为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是什么意思呢?知,通智,智慧、计谋、良策。周,周到、周密、全面。
张介宾《类经》注:“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为谏议之官。虑周万物,皆由乎意,故智周出焉。” 《中医大辞典》:“谏议之官:《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五神脏,肝、心、脾、肺、肾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刺法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为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
以上各官的功能,皆是协助心神控制调理全身的情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所以据文例及功能,应该将“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补入《灵兰秘典论》,以合十二官之数,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的补入。而陈言《三因方》在论十二官之功能时则补为:“脾者,谏议之官,公正出焉。”
又,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消磨水谷”,故有“脾货谷官”(《素问考注》)之称。此何官职?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云:“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
《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十·司农卿》云:“秦为理粟内史,掌谷货。汉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九谷六畜之供膳羞者,凡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皆属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