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家乡的梧桐树 于 2015/1/25 15:52 编辑
1、 对脉诊如何循序渐进练习,以前曾答网友问,不再赘述。 2、 古今均有言知脉即知病之超凡脱俗、已臻神圣境界、不食人间烟火者。余学验每感不足,个中体会仍在继续积累总结中。 3、 脉诊有其科学性,但亦有偏颇。对脉诊片面化、神化,都是不合理的,都容易误导患者、学习者、爱好者,对普及医学不利。 4、 战国后期之《内径》明确对单纯脉诊的作法提出批评,近贤蒲辅周亦对患者考验医者三个指头功底的作法提出批评。 5、 余所接触患者,常有脉证不符者。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如不问诊,又如何知脉证不符? 单位某同事舅父患怪病,每晚十一点半准时咳嗽,半小时后改为剧喘,被迫拥被而坐,至天亮又如常人。平时打嗝或排除矢气则感觉舒服。查其曾用药,苏子、半夏、川厚朴、麻黄类。查其脉,无病!细思之,处以熟地、云茯苓、黑附子、咸大云、桂枝、黄芪、党参类重剂峻补,治咳喘俗药套药概不用,嘱咐中午顿服一剂,另一剂傍晚及睡前各服一半。病若失。 余遇外感患者,少阴病,亦有弦、浮、细、极数者,颇考验四诊合参之基本功。 6、久病之人或体虚又患外感者,舌诊颇具参考价值。 2011年春末,余当时尚未有自己门诊。应友人六次之邀前去其门诊帮忙,遇一位妇科病患者,工作于敝邑交通银行。待患者走近、坐下,观其舌,立断肝胆蕴有伏邪。查其脉,果然。患者自述,每逢经期,眉际与太阳穴剧烈疼痛,已十几年。四诊合参,攻补兼施,初期补为主,中期清为主,邪去后清补平补巩固。 又常遇气阴两伤者,有时脉象几无分别,而舌后部有具高粱米大肉粒者又有不具备者,用药亦同中有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