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89|回复: 0

针灸治疗心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5 09: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某某,女,35,主诉胸闷、心慌、胸痛,在电梯和封闭房间有压抑感,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概述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简介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篇治疗。
  心悸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其重症为怔忡。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
  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痰郁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气滞血瘀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
  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本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由于本病患者心脏并无器质性病理改变,长期来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有关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造成漏诊和误治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变时,如果不再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患者常会被误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病因病机
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乎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发病原因]
  1.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见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过度紧张之时。但也可见于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或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类、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摄入量大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心悸可由于:
  (1)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脚气病(beriberi)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常明显而强烈。
  (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变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少,器官与组织缺氧,主要代偿机理是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证供氧。急性失血性贫血所致心悸尤为明显。高热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组织耗氧量增加,因而通过加快心率以保证供氧,心率加快导致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虽无明显发热也易发生心悸,且作为结核中毒症状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此外在风湿性心脏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低血糖发作等均易引起心悸。当嗜铬细胞瘤发生阵发性血压升高,可出现心悸,这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兴奋交感神经有关。
  2.心律失常
  (1)心动过速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别是突然发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2)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自发性室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强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之时。
  (3)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均可引起心悸。偶发性过早搏动通常不致引起自觉症状,但患者可因心脏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有时也可出现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代偿性间歇)。
  3.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等症状,与刺激交感神经β受体所致的症状相似。精神刺激常为发病诱因。患者以青壮年妇女为多。
 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
 解郁抗虑胶囊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饭前饭后均可服用;
  1.基本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郄门(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正坐或仰卧,仰掌取穴) 神门 厥阴俞巨阙(该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人体的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心包经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2. 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针法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 稳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针灸治疗心悸效果较好。本病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亏虚,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范于心,心阳被遏,心脉闭阻,而发心悸。  


辨证  
主症 自觉心跳心慌,时做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  
兼见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  兼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  
兼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兼见心痛时做,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  


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郗门 神门 厥阴俞 巨阙  
配穴 心胆虚怯者,加胆俞。  
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  
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腧。  
善惊者,加大陵。  
多汗者,加膏肓。  
烦热者,加劳宫。  
耳鸣者,加中渚、太溪。  
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 心包经络穴内关、郗穴郗门,心经原穴神门,以宁心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以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针灸对轻、中度心脏病,有治愈的作用。对于危重患者的心脏病,在急性期间应通过西医及时抢救患者脱险后,再进入中医治疗,可使患者彻底摆脱由心脏病发作带来的生命危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