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客主加临概要
【原文】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虐,心腹满热,颅胀,甚则胕肿。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入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串讲】
1、初之气,地气迁:客气逆时针方向右旋,司天右旋迁正,在泉右旋退位。上一年是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故“地气迁”是指上年的阳明在泉右旋退位到五之气,如是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的气化格局成立。太阳在泉的左间为初之气(正月二月),其客气是厥阴风木,加临主气厥阴风木,客主皆是春气正位,冬寒已去,于是风温气候到来,生气布化,因而万物以荣,人气条达舒畅。风气与司天湿气相争,风胜湿,故春雨延后发生。风温伤肺,口鼻出血,风气伤肝,筋络拘急僵硬,或者关节屈伸不利,身体沉重,筋脉痿弱。
2、二之气,大火正:主气顺指针方向左旋,由初之气旋转至二之气(三、四月),适值客气少阴君火迎面而来,加临主气少阴君火,火气增强即“大火正”。此火顺承初之气而来,开始时火气尚不炽烈,万物承化,故人气和平。待到二之气的中期,大火递增,又接受司天太阴雨府政令,火蒸湿气升腾为云雨下降,气候高温而潮湿,以致瘟疫流行,无论远近男女老少,病状相似。
3、三之气,天政布:主气左旋至三之气(五、六月),适值太阴湿气司天加临主气少阳相火,就叫做“天政布”。主气相火蒸腾湿气为云雨时时下降,寒水复气随之到来。人体感受寒湿,身体沉重,浮肿,胸腹满胀。
4、四之气,畏火临:主气左旋至四之气(七、八月),适值客气少阳相火迎面而来,加临主气太阴湿土,四之气已经立秋,秋金畏惧火刑,故“畏火临”。由于太阴湿气司天,从二之气到三之气,火土相生,雨水特别多。到了四之气的初期“畏火临”,湿热气化更加重,所以说“褥蒸化,地气腾”,雨水也应该多,但这里并没有说“雨乃时降”,雨水不会持久下降。而是说“天气否隔”,意即天地气化不交泰,湿气气蒸腾却不下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时令已到秋令,早上和夜晚气化凉爽,即“寒风晓暮”,虽然有“蒸热相薄”,但金凉之气阻碍地气上腾到高空,只见“草木凝烟”的雾气缭绕,所以没有大雨下降即“湿化不流”,而白露阴气敷布,以成秋令气象。人外感秋凉,内热蕴蒸,故腠理发热,迫血妄行,寒热疟疾,心腹胀满发热,全身皮肤胀即“胪胀”,甚至浮肿。张景岳注:“胪,皮也。”
5、五之气,惨令已行:主气左旋至五之气(九、十月),适值客气阳明燥气迎面而来,客主燥气叠加,大凉惨令已经流行,寒露、霜降节令司气化,物候表现草木黄落,寒气侵袭人体,由皮肤腠理而入内脏,所以明智的人及时将居室环境修理,避免寒邪侵袭。
6、终之气,寒大举:主气左旋至终之气(十一、十二月),适值客气太阳寒水在泉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寒水气胜,因而寒气大举流行,湿从寒气大化,寒湿相推于天地之中,霜寒阴气凝积于地上,流水结成坚冰,阳光不能普照大地。人感受寒湿邪气,深入关节,禁固不能随意屈伸,伤害太阳经脉发生腰臀疼痛。
值得注意,丑未之纪,太阴司天,初之气厥阴风木叠加,二之气少阴君火叠加,五之气阳明燥金叠加,终之气太阳寒水叠加,风火与凉寒形成强烈对化,在寒湿相遘的岁气里也有内热外寒之病,甚至瘟疫流行。如《气交变大论》大论说:“气寒气凉,治以寒凉”,不可概以祛寒湿之法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