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济缘 于 2015/1/1 17:46 编辑
12月20日,上海、北京、深圳等10地的跑友,穿着“13147”号纪念T恤,为纪念方勇而奔跑。
方勇的意外死亡,让“13147”这组数字,印在了亲友们以及众多跑友的脑海里。
2014年12月13日,在广东珠海市举办的“2014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以下简称“珠马”)中,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中央警卫局退役士兵、公益人方勇,在比赛临近终点时,突然倒地,猝死。
方勇之死,引发了公众对国内马跑应急救治机制的拷问。
马拉松最后一公里
12月13日9时53分,珠海市香山区情侣南路,珠马20.2公里处的跑道上,在一个个跑友奔向终点的人潮中,一位志愿者,一位裁判,还有一位民警,次第逆向奔跑。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随后,救护车又顺着跑道方向离开了现场。
这是一段监控视频中记录下来的画面,记录的是参赛者方勇在珠马20.2公里处突然倒地后发生的情形。
13日14时10分许,方勇被医院宣告抢救无效,死亡。留下了8岁女儿、不到1岁的儿子,以及两位年迈的父母。
13日8时许,戴着“13147”号码牌的方勇,在起跑令发出后,和其他2万多名参赛者一起,从珠海市体育中心开始了这场赛跑,全程21.0975公里。
在方勇妻子阿铃的记忆中,与他最后一次通话一切都很正常。因为前一晚有事忙,阿铃错过了和方勇的电话,开跑没多久,阿铃电话了方勇,“为了保存体力”,他们中断了通话,方勇继续跑步。
据目击者安仔(参赛选手)介绍,方勇是在他前面100米处倒下的,时间大概为9时50分左右,刚刚过20k。他跑到事发点时,周围已经有四五人在施救了。
根据组委会的介绍,事发点附近的志愿者以及裁判等人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就陆续奔向事发地;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事发现场,随后,方勇被医护人员送往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
监控的盲点
方勇几乎没生过病,在中央警卫局服役5年,能单手平板支撑5分钟,俯卧撑汗水滴透报纸,一口气(水下不呼吸)潜泳100多米,持续两年参加跑步、骑车锻炼……
“他没有越过马跑的最后一公里。”13日11时许,接到方勇参赛出事的消息后,阿铃坐着朋友的车,从广州家中赶往珠海。
待到阿铃和朋友赶到广东中医院珠海分院,看到的是已经冰冷的方勇。
抢救医生说,方勇被送往医院急救时,已经无呼吸、无脉搏、血压测不到;在给其做了心肺复苏、电击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之后,抢救无效。
在医院出示的报告单中,澎湃新闻注意到,方勇被“积极抢救了近4个小时”,最终在14时10分被宣告死亡。
阿铃和方勇的亲友们,寄希望于监控录像能还原方勇被救护车拉走前的细节。
13日晚,方勇的亲友看到了这段跟方勇有关的视频,初步确认出事时间为12月13日9时53分。不过,这段视频没有拍到方勇的任何正面信息,包括13147号码牌,方勇的背影,或者脸。
珠海市公安部门和珠马组委会解释称,因为方勇倒在这台监控设备的正下端,监控录像中并未监控、记录到方勇本人,以及倒下的动向,也不能确定方勇准确倒下的时间。
珠马组委会称,发现方勇倒地后,附近的志愿者和裁判等人,于9时57分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了突发状况,10时整,在附近待命的救护车赶到了事发现场,10时02分许,救护车载着方勇开离了事发现场,于6分钟后,到达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
不过,从网友公布的现场照片中,亲友们发现,方勇跌倒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群中,没有着医护服的人,也没有看到做心肺复苏动作的任何细节……
截至澎湃新闻发稿,珠马组委会依旧尚未提供一份关于方勇倒地后救援应对举措的详细报告。
猝死在16至20公里处
2014年,中国已举办了53场马拉松。
包括方勇在内,已发生了4起跑友猝死事件:3月,苏州一名25岁的女选手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倒在18公里处;5月,21岁的大学生在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16公里处倒地;7月,张家口•康保草原国家马拉松中,一位蹭跑者在半程赛18公里处倒地。
澎湃新闻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苏马中,参赛者倒下后,等救护车赶到救援现场时,猝死者已经意识不清,瞳孔散大,救援人员经过持续心肺复苏后,选手一度恢复心跳,但终究不幸去世。
在昆马中,21岁的大学生冯秋实在16公里处倒地。公开报道显示,冯秋实因常年坚持跑步被同学视为“疯狂”,他每天坚持跑步,在400米的跑道上,跑20到30圈,曾一度自己尝试跑过36公里;但是他没躲过死神,倒地后,救援人员在一小时内两次人工呼吸,多次心脏起搏,依然无力回天。
在张家口•康保草原国家马拉松中,一位蹭跑者在半程赛18公里处,开始慢走,身体出现晃动,向右方倒下,晕倒在地。在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施救,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
上述四起马跑猝死事件中,出事者均参加的是半程马拉松比赛。而且,基本出事阶段是16至20公里处,死因都系猝死,心肺复苏抢救无效。
一位参与了张家口马跑救援工作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澎湃新闻在马跑的16至20公里处,赛跑者身心均处于挑战极限状态,参赛者需理性对待来自身体颤抖、胸闷、心悸、出虚汗、有呕吐等症状的身体信号,在“极点”到来前学会放弃。
最低标准的保障
是否把关审核参赛者资格,备受媒体质疑。
在珠马中,主办方并未要求参赛者提供报名后手签的确认书。方勇猝死后,珠马组委会以救援人员报告后,救护车辆3分钟赶到事发现场抢救为由,坚称不存在救援不及时问题。
不过,组委会始终没有解释在方勇倒下后,在救护车赶来前这段抢救“黄金时间”内,是否有专业人员作了专业性的抢救工作。
据接收方勇救援工作的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科王主任介绍,对于心脏骤停者,往往只有4至6分钟的抢救时间,在抢救时间内做及时、准确地心肺复苏,心源性猝死者有40%被救活的可能性。
不过,早有媒体质疑国内马跑赛事中未配足专业的抢救人员与设备。
珠马组委会告诉澎湃新闻,此次珠马共配备了10个医疗急救站,200多名志愿者以及100多位医护人员。而连续两届被评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上马”,在赛事中则配备了19辆救护车,医护人员200人,医疗站17个,指定医院6家,医疗专业志愿者210人。
珠马组委会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珠马此次的开支大概在150万至200万左右,在第二次市场化运作中,大赛一改此前政府机构直接财政支出方式,但又没有拿到足够多的赞助,珠马因此并未做到该有的高标准保障密度,只为2万余名参赛者提供了最低标准的保障。
就此,珠马组委会坚称他们做好了应有的保障,但标准不能和其他城市对比。
一位参加珠马的跑友说,虽然组委会在赛前的《运动员参赛须知》中公布了10个医疗点,但他和其他跑友在比赛中“只看到了3个医疗点”。
一些资深跑友观看方勇猝死的照片发现方勇“握爪式蜷缩的手”。一位参赛的资深跑友告诉澎湃新闻,这个表现直接说明了方勇在赛跑中补充水分不足引发了电解质紊乱。他称,方勇有此症状,不排除自主放弃补充水分的可能性。
不过,有参赛者反映珠马组委会提供的饮用水不足。珠马公布了11个用水站(包括饮料站),“逢水必喝”的几名参赛者称只补充了4次水,“到第三个饮水点时就只有矿泉水,没有宝矿力了”。
蓝天、蓝豹救援队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近年来,马跑赛事举办火热,在利益驱动下,相关机构和部门,在未确保足够实力的前提下,趋之若鹜举办马拉松,而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节省应有的开支,降低了各种配备与保障标准。
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澎湃新闻,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只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4分钟内完成两组心肺复苏,心脏骤停者有望被救活。但目前,这依旧是国内马拉松救援中的短板问题,所谓的第一时间反应,更准确应该定义到4至6分钟内,发现心脏骤停者后,需要手持AHA国际急救证书,具备救援能力者完成心肺复苏抢救动作,而不是像国内很多赛事中,不具备救护能力的志愿者等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后,不能做抢救,只是汇报事发,然后依靠救护车和送医。
救援机制若完备,“猝死”后救活率可达90%
2010年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至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跑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接连发生的马跑猝死事件,引发了公众思考。不少业内人士醒赛跑者要“量力而行”。而更重要的拷问是:如何为跑友们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救援保障机制。
公开信息显示,东京马拉松的救援保障机制较好。据中国急救培训和救援系统第一反应数据分析,2007-2014年间,日本共有120万人次参加马跑,累计发生猝死21位,其中19位救活,救活率为90%。在1994-2004年间,美国的马拉松赛事中,累计22万人次参赛,共发生猝死5位,其中4位救活,救活率为80%。
国际权威心血管疾病研究机构AHA也指出,心脏停止跳动4分钟之后,大脑就开始了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坏死,4分钟之后开始急救,即使救活也会是植物人;另外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在心脏停跳之后每分钟下降7%至10%,所以10分钟之后再开始急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东京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
救援指挥田中博士曾坦陈“秘诀”:“我们的核心工作不在于避免概率事件的发生,而是提升救活率。”其实,就是充足的赛前准备,利用好黄金救援时间。
据每年参与40余场路跑救援的“第一反应”队长陆乐介绍,在东京,马拉松比赛每年2月进行,救援训练从前一年的2月开始,每个月训练一次,在12次演练过程中,救援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这样的科学系统与反复演练促成了东京马拉松心脏骤停高存活率。
在美国、日本马拉松赛事中,救活的心脏骤停者,都归功于快速响应的赛事安全保障系统——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可在4分钟内实施高质量的CPR(胸外按压)和AED除颤。
斯人已去:天空很大,任你奔跑
方勇在16岁时经过三轮体检进入中央警卫局,随后成为了一位内卫士兵。他在“卫士杯”长跑比赛中,曾得到了第七名。
因为中途辍学,入伍第三年后,为提升自己,方勇花了三年时间自学,拿到了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
2005年底,他选择了退役。随后,进入了香江集团工作。
方勇还是一名公益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后,做了搜寻、背人、帮忙搭建房棚等一些外围的救助。
一起参加了汶川救灾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澎湃新闻,在汉旺、遵道等地奔波时,他们并未注意有关方勇的一点一滴,而在事发后整理当年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发现大多记录下来的瞬间,主要是方勇在背人,或者一个人在前面抬担架。
从汶川返回后,方勇便加入了公司的社会救助基金会,正式投身公益,在云南、江西、湖南、贵州等省,推行了“香江爱心图书室”和“免费午餐”活动。
这两年,迫于生活压力和工作需求,方勇调职离开基金会,但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一名公益人。
12月21日,在珠海市殡仪馆,方勇的亲友同事为他举办了“奔跑吧,兄弟”主题的追思会。
在方勇的微信朋友圈中,留下了另外一种诠释——跑步可以让我们从生活的诸多烦事中抽离,真正有时间让头脑自由遐想,或干脆放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