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厚朴吃肉桂
中草药收成看年景,丰年、大年产量大,欠年、小年产量少。药材产量少的年份,如果遇有瘟疫流行,有些品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必然上扬,这是市场规律使然,属于正常现象。有些动物、植物药材,是稀缺物种,产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增长,价格越来越贵,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正常之中也有不正常,那便是囤积居奇,漫天要价。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是一种很普通的草药,价格很低廉,1952年,金银花1千克卖4元钱,1990年卖18元钱,2002年卖20元钱,2003年"非典"时期竟卖到260元钱1千克。国难当头,竟也敢狮子大开口,真令人匪夷所思。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占领我国东北实行经济封锁,关里的东北药材奇缺,而东北药材集散地营口,也难以买到关里的药材。从此以后,药材流通渠道被打乱,市场交易越来越不正常。天津沦陷以后,十三帮药商涌入天津,人是来了,但在烽火连天的情况下,药材往往运不过来。日军一方面对解放区进行封锁,一方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限制药材进口,广药、南药市场难寻。日本人趁机把日本产的所谓"洋川芎"之类的日本药材,连同仁丹、中将汤等汉方药,在中国倾销。当时天津和外地社会游资,也都纷纷进入天津中药市场,外行人干中药,发财的途径只有一条——囤积居奇。所以日伪时期,乃至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时期,天津中药市场一片混乱。一些药商拼命抢抓快货,然后囤积起来,在市场奇缺价格猛涨后,再抛售出去。当时市场的热门商品,是大五福布、三花毛巾和狼狗牌袜子等,热门药材则是厚朴和肉桂。
厚朴是一种落叶乔木,生长于云贵川、两湖、浙赣闽等南方温暖潮湿地区,当作药材使用的,是有20年树龄的厚朴树的干皮和枝皮,用姜汁浸泡过的厚朴,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作用。藿香正气能够化湿理气,六合定中丸能够祛暑除湿,舒肝丸能够理气止疼,麻仁滋脾丸能够治疗便秘,都有厚朴的作用。
肉桂又叫桂皮,是桂树的干皮,以产于两广、云南和越南的桂树之皮为佳。肉桂可以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柏子养心丸、大活络丸和女金丹、艾附暖宫丸等,治神经衰弱、风湿关节疼痛和月经不调,都用到肉桂。
中药饮片有"八珍"一说,所谓"八珍"就是药铺最常用的八味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白芍、川芎、当归。厚朴和肉桂不属于"八珍",价格也极贱,以厚朴为例,1952年批发价是1千克0.4元,仅为前面提到的金银花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日伪时期,谁手中囤积厚朴和肉桂,谁就能发一笔小财。由于厚朴和肉桂都是树木之皮,又都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既不会有番泻叶、茵陈等草叶植物的伤耗,也不会像党参、枸杞子、桂圆肉容易虫蛀变质,抢购囤积厚朴、肉桂者,几近疯狂,业内人士称这些人是“穿厚朴,吃肉桂”。
这一时期,天津中药业行风极差,一些药商不是琢磨怎样做生意,而是一门心思盘算如何捞一把,发财致富。
既然这么多人都在抢抓快货,那么冷货、背销货必然无人问津,时间一久,冷货、背销货势必由冷转热,囤积冷货不也是一条生财之道么?
有个精明的药商,姓赵,河北省束鹿县人,万全堂学徒出身,当过北马路柳家胡同同顺昌药行监理、户部街正祥药庄经理、北马路天昌隆药行经理。赵某人本钱少,没有能力与大买卖竞争快货,就专拣别人不经营的药材,趁着价格极低大量吸进。渐渐地,冷货变成了热货,而各家药铺都存货不多,求购者找到赵某人,赵某人坚称无货可供。于是冷货愈加稀少,价格愈益上扬,赵某人看准时机,大量抛货,所赚比囤积厚朴、肉桂还要多。
赵某人还算经营有道,因为他囤积背货冒有相当大的风险。令业内前辈不能容忍的是,一些药商为了大发不义之财,不仅坑骗顾客,而且坑骗同行。江湖上,把坑骗同行称为“抠鼻控相”,江湖生意人以此为羞。旧时天津城厢东门里、北门里、西门里和南门里都有药铺,某门里有三个药商“抠鼻控相”,做伤攒子生意,引起同业人士一致不满。同业人士遂编成一句顺口溜,对此三药商加以嘲讽。药界前辈丁水益先生曾说过这句顺口溜——“某门里,仨药铺,狗尤瘸子某某禄”。
当时,丁先生讲得既轻又快,我没有记下来。后来我几次问丁先生,请他把"某"字讲清楚一些,而丁先生却执意不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