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184|回复: 0

《抗击医疗腐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2 12: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击医疗腐败》目录
一、医疗腐败种种
(一)医疗腐败种种现象
(二)医疗腐败的怪胎
(三)医疗承包是个什么概念?
(四)医疗腐败将好人变成病人
(五)医疗腐败造成医患信任危机
二、医疗腐败的系统化
(一)一个老中医换到期许可证的故事
(二)是"民营医院管理不规范"?
(三)民营医院能以营利为目的吗?
(四)医疗能创品牌吗?
(五)医疗承包的违法性质
(六)药监部门养蚜虫
三、医疗腐败之源--"医疗市场"
(一)病人是个什么概念?
(二)什么是医疗市场?
(三)医疗市场的实践结果
(四)"医疗市场"的目的

1.“医疗市场”可以显示政绩

2.“医疗市场”的方向性错误


四、如何抗击医疗腐败
(一)政府应重建非营利性医院
(二)认识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自愈医院
1.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医院
2.相信自己,不要过分依赖药物
3.生了病,不过分相信医疗能力
4.医师的临床治疗知识极为有限
(三)逢药三分毒,不再乱吃药
1.人参也会致病的例子
2.贺普丁的故事
3.不乱用西药和中成药,尤其是抗生素
4.病人是医师的老师,医师要善待病人
(四)发展全科医学,发展中医中药



--------------------------------------------------------------------------------








抗击医疗腐败




潘德孚

 人人都会生病,人人都要就医,医疗腐败将使人人都都有生命的危险



         一、医疗腐败种种


  自三中全会之后,"市场"成为各个领域经常使用的名词。现在却让人看到如果让权力沾上"市场"的边,权力腐败便随之而来。照理说,各个权力部门应该尽力自觉避免被"市场"拖下水。但一些人却老是把握不住,很自然地,还很努力地跟着卷入这个深不可测的漩涡。权力有多种用途,其中最为诱惑人的就是行政许可的权力。它是赚钱的权力,也是活命的权力。所以,它的握有者便千方百计地寻找理由把它握得紧紧的,利用各种机会寻租。现在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它之所以被誉为制止腐败道路上的里程碑,就是因为它截断了行政许可权力腐败的总根子。
   "医疗市场"这个概念出现后,它被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到处念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体现医疗许可权力的市场化。因此,导致了医疗腐败的直接后果。医疗腐败不仅破坏了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医疗道德和医患关系,还威胁到当代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最近搜集了一些有关的报导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医疗腐败的毒素,将会长远地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生活的平静。对这个错误的概念假使现在就能够抓紧开始批判,它的影响清除却也不是几十年就能成功的事。

  (一)医疗腐败种种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由于医疗腐败之风越刮越烈,造成很多人十分害怕进医院求医治病。"因为,进医院治病不仅仅是费用的负担,还有生命的危险。
  一位病人到某医院看病后,将买来的药品到外面的药店里一对照,发现价格相差很大,外面药店里的克拉霉素,每合价18元,医院里竟然要价48元。于是该病人反映给了《温州晚报》,报社派记者采访了好几个医院院长,而医院院长理直气壮毫无愧色。理由说了一大串,无非是医院开销大,医师看病挂号费低,抬药价来弥补理所当然。
  《温州商报》2001年2月28日刊出《只要进"诊所",一律有"性病"》揭露了记者暗访鹿城老年协会专家门诊部。没病的记者被诊断为有性病,并通过验血得到"证明"。后来反映到卫生行政部门,退款了事。这样的医师和检验员,已经亵渎了医师的称号,怎么只作退款处理?据说这个诊所的承办者是很有社会背景,查究的部门都是老部下,打个招呼也就拉倒。记者再访温州医疗保健院,又被诊为性病,一张方开了416元。过去有过报导,全国的许多医院所设的性病科,都是莆田形式的承包。医院或诊所与医药骗子共同合作,一致对付上门的病人。
  一位打工仔手指被电风扇括了一个小口,到鹿城区人民医院治疗,仅作了小小的几针缝合,计价是1159元。据查这个外科室属于承包,医师姓程,没有任何职称。医院使用没有任何职称的人主持科室工作,这是什么性质?其处理只是退还多收部分,医师解聘。把医疗权力随意出卖的医院负责人没有一点责任。
  医疗腐败并不始自温州,它是全国性的。"据《人民日报》(2004年2月26日)报道,辽宁省人民医院"采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方法,给患者多算住院费用4000余元、明细条目110多个",该院却把这种收费行为称作"误收"。报道说,去年6月12日,退休工人陈大泉的母亲、77岁的谢兰芳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半个月后老人去世。结算费用时,陈大泉发现:老人只做了胆囊切除,但费用表上却写着气管切开护理5天,每天20元;主治大夫只给病人换过一次药,费用表上却写着特大换药4次;病人住院15天,却收了22天的住院检查费;一次性注射器竟用了309个……"(见2004年3月11日《南方周末》22版薛克智:《如此"误收"还要继续多久?》)一个病人住院15天,怎么可能用掉309个一次性的注射器? 77岁的老人,体内容得下这么多的药物吗?如果真的有,现在死了,肯定是医院乱用药致死的。白衣天使变成了青面獠牙的催命妖魔。
  2004年3月12日晚,温州电视台报导,一男人到民营温州华康医院不孕不育专科,经检查,精子活动能力差,被诊断为无生育能力。经过该科一段时间的治疗,付了8000元治疗费,可是到别的医院一查,精子活动能力更差。患者来该医院索赔,该科室已另包他人,找不到原来的医师。不孕不育只是内科的一个部分,没有专门人才不应该设这样一个专科。据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医院拥有的人才,才可批准增设科室。而这个医院却是报准科室再给外人承包的。
  从以上所述的点滴医疗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想得到:一、医院不再是救助病人的地方,而是一个挂着医院牌子,借行医之名,掠夺病人钱财的部门。二、假医师坐堂,病人受欺被骗,医院负责人没有一点责任。三、医师不再对病用药,而为成了一部为单位赚钱的病人的绞肉机。四、无人不会生病,人人都可能用得着医师。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和医师如果都失去了医疗道德,人们的健康都没有保障了。五、医师出了毛病,只要把钱退还,医师解聘,医院负责人就算"胜利完成任务"。在这个医疗腐败的舞台上,医师、检验员、药剂师、医院院长、医疗行政管理干部,都在登台表演。他们就没有想到,自己也会生病。
  (二)医疗腐败的怪胎--"医疗承包"
  2003年11月19日杭州《都市快报》报导了《游医自揭温州友好医院黑幕》,这可不是奇闻。据游医自揭,承包者包下了温州友好医院,医师由他们自己聘用。他们说"医生只是我们的枪手"。"专卖不为人知的药"。"西药掺进中成药里"、"药房是装装样子的"。(以上条目俱可见《温州商报》2003年12月1日4版)有了医院这块合法的牌子,加上医师、药物和药房,就有了赚钱的地方,再配合广告宣传,就有病人上门可宰了。这就是"医疗承包"!
  我希望看这篇报导的人千万不要误解此文所揭发的仅仅是温州友好医院,与别的医院无关。这就错了。此文系统地暴露了"医疗承包"的真正面目:医师成了"枪手",病人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这些医生就会把轻病说成重病,让你乖乖地掏钱买他们的药。据知,表面上看起来医师在看病,而真开药方的却是那个根本不懂医的承包的老板。而且,这些药我们又都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药粉,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价钱。
  人们到医院治病--候诊不计早晚,花钱不问药价,吃药不怕毒,打针不讲痛,这都是基于对医师和医疗单位的信任。谁能知道医院是被承包的?医院的医疗权力被承包的结果是什么?是医疗道德的败坏!
  温州人已经听惯了"医疗承包"。早有松台医院的肝病科、瓯海区人民医院的碎石中心和灰指甲专科、鹿城区人民医院的秘尿外科等有六个科室,这些医院是因为有了纠纷,领导包不住了,被揭出来说他们实行了医疗承包。其实是不管公营、私营或集体诊所,只要有个医疗机构牌子,家家如此。不过,友好医院是自揭的,其情况之系统,让人们看后彻底理解什么叫"医疗承包"。"医疗承包"这只怪胎,究竟是谁生?谁养?如何长大?如何戕害病人?都应该认真追究,不能放松。这是一个藏在"医疗美女"面孔后面的"承包恶魔",正在张开它血淋淋的大口,吃着自动登门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今年9月8日,一位姓田的年青人到鹿城区人民医院泌尿科,看病的是姓虞的女副主任医师,一个小病要一万余元钱购药!这样一浪高一浪的增长,都是在卫生部门不断进行监督检查后继续发生的。万元治小病的出现引起了市纪委的重视后,去检查,才知道这些医院(诊所)都是搞科室承包的。鹿城区人民医院泌尿科的那个女医师,不是搞泌尿科而是搞内科的。内科医师为什么会变成泌尿科医师呢?因为泌尿科可以利用性病吓人。她(他)把不是性病的年青人说成性病,就可以榨取更多的油水。一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打工仔用二年打工时间,恐怕积蓄不起这么多的钱,一张药方把他开没了。如此狠心的女医师,早就该开除出医籍,而竟然在该医院多年未被发觉。
  这些事例说明,医师说你生什么病再也不可信了;检查部门出来的检验单内的各项数据,也是不可信的;药房里开出来的药价,更是不可信的!从医院里拿出来的药是真是假,能不能治病,谁有准呢?生病要去医院,病人心中就有疑问:(一)医师为病人处方用药,由于可以从药方的计价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回扣。因此,医师就不按治病的需要开药方,而是按提成的数量开药方。这种药方能把病治好吗?(二)医师借检查之名,开出很多检查单,检验室收费,也会给医师提成。因此医师开的检验单岂是治病的需要?据报载:"哈尔滨一个6岁女孩随父母到杭州旅游,因要做一个阑尾小手术,竟然做了104项化验和检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连艾滋病的化验都做了。"(三)"西安某医院一针凯塞欣抗菌素售88元,就在这家医院大门外的药店里,同样型号、同一厂家的同一产品仅7元,医院售价高出药店12倍。福建一医院神威参麦注射液售价112.7元,外边药店明码标价仅为18.6元,相差6倍。" 医院乱计药价,穷人家能担负吗?(四)医院为了多收挂号费,把大多数医生都转成了专家门诊,这些都是真专家吗?
  这就是医疗承包!医疗承包就是医疗权力被生意人卖走。生意人就可以合法地利用这种权力随意敲诈病人,进行血腥的"原始积累"。
  (三)"医疗承包"是个什么概念
  "医疗承包"是指一个有合法医疗权力的部门,把这种权力以一定数量的金钱转让给出资者,让出资者进行经营,而不管出资者有什么资格。一个医院或集体诊所的报准,条件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合格医师和达到法定要求的规模和设备。这些医师必须遵循医德为病人服务;这些设备要符合国家要求标准,不能粗制滥造。相当数量的合格医师是首要条件,规模和设备是次要条件。因为,能诊治的是医师,不是规模和设备。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上述两个条件批准开办,把医疗权力授予这个单位,是相信单位法人能依法经营;也可以把这个权力收回,条件是这些单位违法运用权力。媒体现在揭露了温州友好医院的承包事件,证明该医院违法运用医疗权力,因此,不仅应收回,还应追究责任。因为承包后有一系列的犯罪行为。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一个没有条件办医院而申报开办医院的法人来说,他是骗取开办医院的权力,以非法转让取得非法收入,是违法行为。其违法所得应计算起来全部没收。承包人利用医师当枪手,抬药价,卖假药,不只是非法牟利,而是刑事犯罪。不仅要全部没收其非法所得,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行政部门批准与授予他们医疗的权力,必先审查而后监督。而今友好医院事件既不是审查审出来的,也不是监督查获的,而是承包人因内部矛盾自己揭发的。老百姓被瞒骗到现在,这一次才彻底看清。"医疗承包"使该医院老板和他们承包人赚足了黑心钱,使许多劳动者的汗血钱无缘无故地损失,还吃下了不是治病的药品,将来这些药物在身体里会起什么作用,今后谁也不知道。
  医疗机构被承包意味着它不再是一个医疗治病的单位,而是一个专门借医疗之名,谋人钱财的黑窝;医院里面坐着的医生,不再治病救人,而是为他老板谋财害命的枪手;医院里面所陈列的药品,不是用来救人性命,解人疾苦,而是为了诈取病人钱财假货。发现这些问题,事关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什么不立即取缔,吊销执照?这是监管部门的渎职!
  (四)医疗腐败将好人变成病人
  医师要牟利而不顾医护道德,就会出现令人不堪想象的局面。你没有病,或者只有一些小病,他讲得非常凶,就可让你掏空所有的家底,因为生命必竟是最重要的。我的一个邻居,与我说起他弟弟就医的故事。他弟弟上山下乡时曾去新疆兵团。回家后因腰痛,去某医院检查,拍片诊断为肾癌。全家惊恐万分。医师认为必须立即动手术。大家都知道现在到大医院住院,都需找熟人。巧的是弟弟的一个兵团战友担任该医院副院长。老战友了,当然特别关照,病房和床位都比较好,护士态度也与别人不同,这是副院长的战友呢!医院还特意为他请来一位上海的肾外科专家,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全家很高兴,想请这位外科医师吃一餐。这位专家误解了,以为请他吃饭是代替红包的,就很痛快地说:"我很忙,还要做术前准备,吃饭就免了,给7000元吧!"家里人自然一分不少地照给。家属说,上海人讲究实利,很爽快自己说出来了,给红包是温州人做手术的惯例,否则,也不知道该用多少钱呢!
  术后,专家从手术室出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手术顺利,病灶全部清除,希望大家放心。他说自己马上要坐飞机回上海,还有另一位病人等着他,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报来了一个坏消息,病人大出血,生命危险。于是,紧急输血,一天就买了一万多元的血浆。经过抢救,花了6万多元,总算救住了性命。由于内部矛盾,家属知道了检验的结果不是肾癌,拿回被切除的肾脏,换了一家医院化验。于是产生了医疗纠纷,医院赔了15万元。一个好人无缘无故被切去了一个肾。假设病人家属如果不知内情,不知道被治坏了,反而认为医院救了他一命,也许还会敲锣打鼓送锦旗呢!再假设患者是个农民,即使知道弄错,又能怎么样呢?
  (五)医疗腐败造成医患信任危机
  据川大华西医院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至今,包括"死亡威胁"在内的各类暴力事件已发生了20多起,其中已经直接伤害了医务人员安全的有七起。目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需要"贴身保镖"形影不离的医务人员共有六位。
  那么,这些需要"贴身保镖"的六位医生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六位医生五男一女,除了一位是精神科医生,其他均为外科医生;他们全部是教授、业务骨干,他们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医学领域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挽救过无数病人的生命。
  据透露,医生们面临"生命威胁"的导火索来源于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而几位病人所患疾病大都是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精神病等。
  在院方给记者出示的一份长达五页的人员名单中,记者见到了数十位医生的名字前醒目地写着"威胁"二字,有的是威胁其"不得安宁",有的则威胁其"将付出惨重代价"等等。该院一位领导面色沉重地说:"如果只是一个两个,可以看作是个别现象,但现状并非如此。从年轻医生到老教授,从医生到医护人员,缺乏人身安全感已成普遍现象!"许多医生惊呼医患出现信任危机!(见2004年2月27日《温州都市报》)
  这是一则让所有医务工作者都感到痛心和耻辱的报导。照理,病人到医院,无论治疗后的结果如何,病人应该相信医师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不应该有怨气,更不应有暴力报复行为。因为,无论医院有多大,设备如何地完善,医师治病经验如何地丰富,谁都知道,任何病都没有办法包医包好。大家都知道,任何医师都有知识的局限。无论那一门知识,谁都无法完全掌握。生病治不好病人不应该归罪于医师。而现在,为什么医师上下班却需要保镖接送,医师与病人的关系,会一下子变得如此紧张?答案是医疗腐败。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是弱势群体。它受到了欺凌,欺骗、讹诈,变得敏感起来,愤怒起来了。于是,本来十分融合的关系被撕裂了。
  为什么这些在医学领域立下"赫赫战功"的医护人员需要保镖?这里面有医师的不是,当然也有病人家属的不是。医师不可能包医所有的病,会死的病是医不好的,红包更大也无济于事;不过,有的医师没有红包便做手脚,或拖日期,让病人长期住院增加花费,本来可以救治的,却被延误了。川大医院六位需要保镖的医师,有五位是外科医师。这让人们不能不想到,现在收红包的,基本上也都是外科医师。有的外科医师是不是就手术治疗,不是为治病而是为捞钱。那还有不结死冤的?不想跟他拼命的?就难怪医师不得不雇用保镖了。
  病人得了难以痊愈的疾病,应不应该做手术,术后的后果如何,医师必须站在家属的立场上考虑。可是现在一些医师没有这样做。明明是不能救治的,他就说可以试试看,使用这样那样的手法,把病人家属弄得破家荡产。现在有许多病,本不应该做手术的,医师却一定要做手术,也会把好人变成病人。笔者是个中医师,行医四五十年,深知人殊病异,无论治什么病,医师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天下没有包医的医师,也没有包好的疾病。所以是医师,就不应该收红包,更不应该在医疗行为上认钱而不认人。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那次住院,邻床一个穷苦的农民做了手术,因为没有送红包,从医师到护士,护理态度极坏,一次换药,把纱布也搁在里面,忘了拿出来,是不是故意,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自古以来,医师以解除病人疾苦、救治病人性命为乐。医师为此有时还必须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去年非典流行期间,许多白衣战士为抢救非典患者而自己献出了生命。在世的医务工作者,难道这就是我们祭奠他(她)们的礼物吗?为什么川大华西医院"从年轻医生到处老教授,从医生到医护人员,缺乏人身安全感已成普遍现象"?因为医疗腐败!


          二、医疗腐败的系统化


  国家设置卫生行政管理,组织医疗保健力量,防止疾病流行和对病人的及时救治,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快乐地生活。卫生行政领导是认为病人在受苦难,需要人们关爱;抑还是认为病人生病求医,正是可以"宰割"的时机。表现不在言词而在操作。
  医政管理部门视医疗许可权力为部门私有;药监稽查部门以罚款为目的;媒体为赚取广告费而为医疗腐败说好话、打掩护。医疗机构从医师、护理员、检验员、配药室、财会划价,直至行政管理,加上医政、药监、媒体,联合起来对付患者,使他们受骗上当。
  医疗腐败系统化令本应受到关怀爱护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感到恐慌。
  
  (一)一个老中医换到期许可证的故事
  中医处方用药,尤其是一些比较猛烈的药物,没有用过,决不敢用。这些药物在临床挽危解困时见效很快。还有许多经验方,临床疗效特佳。使用这些中药、经验方,需要长期的直接临床实践,并且是一代一代地耳提面授。所以,是中国人,都知道找中医看病,要找老中医。1997年省人大公布了《发展中医条例》,"鼓励、支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开展师承教育"。可是,温州鹿城区区卫生局,早在1999年就开始注销年满65周岁的个体老中医诊所的执业许可,2001年又发文规定个体诊所"不得带徒",怎么开展"师承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的规定,只要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就可以申请开设个体诊所。而且规定当地卫生行政管理当局必须在30日内准许注册并发给执业许可。然而,《浙江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实施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规定,"申请设置诊所的个人,男性年龄在6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下。"这个规定又被扩大到所有已获得执业许可的个体诊所。(人们私下里传说,一个诊所的许可证要花十余万元。)利用这个解释,医政管理干部又可获得不少进帐。为了平息超龄个体开业医师的反对,市卫生局根据自己的"严格控制"的需要,假作对《实施规定》的不理解向省厅作了请示,于是就有了《浙卫发[2001]224号文件》。令人奇怪的是《224号文件》下发日期为2001年,而鹿城区卫生局执行时间是1999年。
  由于执行在前,2000年我还没到65周岁,医政科就不给换新的许可证了。当时他们都推说是省里的决定。于是我就通过省人大的一位朋友去查询。奇怪的是省厅不作答,转市局,再转区局才收到答复。理由有二个:一是超过65周岁是"民事行为能力问题";二是区"卫技人员超饱和"需要"严格控制"。这叫做"歪嘴和尚"念歪经,当然不会好听。他们自己也觉得别扭,于是就产生了温卫医[2001]118号的《请示》。而省厅的答复除把"申请设置"的年龄限制,扩大到"已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所负责人"外,另加"超过年龄者,可按我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聘用社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的通知》,作为技术人员聘用"。被取缔的个体老医师不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问题,还应该让他们去"加强"某些"医疗机构",只不过不允许他们自己开设。这个文件,岂不是给原来鹿城区卫生局那个答复的执笔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医师法》使得医疗行政管理干部无法使用行政许可权力了,但又不好明反对。他们趁着省里有这么一个《实施规定》,1999年就借机"趁火打劫",注销了大批老医师、草药医的执业许可。由于怕老年医师的反对,假作自己不理解,制造理由向上请示,求得批复就可以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知道一些省厅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法,接到下面的报告,不知道这是一个圈套,就"自觉自愿"地钻了进去。这才有了省厅的《[2001]224号文件》。这些文件使笔者恍然大悟,原来医疗腐败的形成,并不是某个人的贪欲,而是成系统的。有资格被聘用的医师,为什么没有资格自己设置诊所?不准自己设置,只准被"聘用"去"加强医疗机构",这是哪门子道理?现在公办的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超饱和"了,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已分配不了,还要社会上的老医师去"加强"吗?只有那些被承包的私立医院和集体诊所,有许多都是通过关系报准的,实际还是个空壳子。他们等待着有经验的年高的医师去"加强",方好招揽病人。我想,卫生部的《575号文件》和注销年满65周岁个体医师执业许可的政策,都是替承包商输送老医师服务的。这是后来听E君介绍他们的集体诊所后才感觉到的。
  我被注销执业许可后,只好关起门来行医。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关着门来诊治的患者不多,房租和其他开支大,要另想他法。因此,去与E君商量。E君是某协会的会长。他的协会,办了一个集体诊所。他们的诊所,没有中医科,可以再增设一个。我只要向他们缴一点管理费。他们靠这个诊所的承包费维持协会的运转。诊所以十多万元一年,承包给一位全国性的专事医疗机构承包的商人。这商人来谈判的时候神气十足,两侧站着两个彪形大汉,各戴着一付黑色眼镜,还有一个专门使用电脑的记录员。谈判成功,立即打印。签字以后,他交代给温州的一个代理人管理,就回去了。诊所每年以几十万元做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年年还要支出几十万元的罚款。医师看病处方,都要听代理人的。每年能创不少利润。我听了他的介绍,心里犹豫了。我觉得这些集体诊所都是败坏医疗道德的黑窝。
  最近,我向区卫生局提出了恢复执业的申请,看了他们的答复和附来的省卫生厅《224号文件》,才突然醒悟:"原来如此。"
  (二)是承包违法还是"民营医院管理不规范"?
  医疗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温州友好医院事件在2003年12月1日的《温州商报》上被揭露后,12月3日该报社就收到300多份投诉,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以免腐败的真相被进一步地揭露。于是,温州某医政领导干部迅速表态,说友好医院事件是"对私营医院管理的不规范"。照这个逻辑,温州市的"医疗承包"导致的医疗腐败,只是私营医院所独有,与国营医院无关。前段时间一些报导说明,公办的人民医院亦有医疗承包,它的性质与友好医院完全一样,只不过没有自揭内幕。"请看下面两则报导":
  "本月11日,省卫生厅、省纠风办等联合组成的医风医德暗访组对市区各医院进行明察暗访。当天上午,暗访人员进入市区松台医院,发现该院部将肝病科和泌尿科等6个专科门诊违规转包。"(载于2003年11月14日《温州都市报》1版)"鹿城区人民医院负责人称,他们将从加强行风建设入手,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包括泌尿外科在内,该院原先有6个科室由外部人员承包,现在承包合同已全部终止,10余外聘医生悉数解聘。"(载于2003年9月8日《温州都市报》1版)
公营医院是同样的不规范。温州所有的打着集体名义开办的诊所,都有对外承包的科室。尤其是性病一类的,都是莆田形式的挛生兄妹。有的甚至是整个诊所都承包出去。
  《温州商报》报导收到一位打工者的投诉,说自己曾到附一医内科检查,医师说他没病,如果他不相信,可以到其他科室再检查。他因住的地方离友好医院近,就到该院前列腺科检查。医生给做了手术,说已经有脓,需要一个星期治疗。7天后又说再需要4天。到最后一天,该科室已经换了新医生,又说还需要7天。这位患者已经没有钱了。每天的治疗费都在1000元以上,一年的积蓄全被刮光。可以肯定这样的治疗是欺骗行为。因为,"已经做了手术"的,每天只需要维持一定的消炎药物剂量,无论什么药都没有这样的天价。只要一查就可明白,为什么不去查?由于报刊揭露,一个医院一下子就有了300个投诉。说明医疗腐败,受害之众,非同寻常。当官的是这个态度,不满的媒体不响了,有的媒体反而出来应和,为医疗腐败说好话了。老百姓有什么办法?
  (三)民营医院能以营利为目的吗?
  2003年12月8日《温州晚报》"健康版":《民营医院看病,如何让人放心》。人们看了这篇文章后说:"作者被承包老板收买了。""作者得到了医政领导的指示,看来友好医院的腐败问题要收场了。"这些笑话中蕴含了许多老百姓无法表达的心酸。因为前有医政管理部门的"民营医院管理不规范"的表态,后有这篇大作唱双簧,腐败的揭露被压下来了。
  陈文认为:"医院应该以救死扶伤为宗旨,民营医院是营利性医院,以营利为目的,说到底,就是要赚钱。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此话的意思是:友好医院是营利性的,是要赚钱的,所以,把医生当枪手,假医疗,卖假药,是很自然的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没有"以营利为目的"这一条。我们当然理解私营医院是要营利的。但是,绝对不能提以营利为目的。医院营利必须建立在病人得益的基础上。医院必须付出以医德为前提的知识服务,而绝对不能利用欺骗手段。医师治病用药的目的在于解除病人的疾苦,不能看什么药最贵就开什么药。"以营利为目的"就会看什么药利润最高用什么药。这样处方能赚钱,但是不能治病。医疗单位被承包,承包者雇用医师看病。医师处方用药没有了独立的意志,要看承包人的脸色行事。承包者心里不是这个病的病能不能好,而是能从这个病人身上能捞多少钱。这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最后结果。
  社会上人们关注的是友好医院的非法承包,记者却在文章中胡扯民营医院如何被损害。自古至今,所有的医师,都是既救死扶伤,也赚钱糊口,没有偏废的。当然医师赚钱,赚的应该是良心钱,不应该是黑心钱。医师以自己的知识为病人服务,不能用秤称、斗量,只凭医师自己的良心,所以叫做良心钱。陈文认为"将医院的科室进行承包,设立'院中院',是民营医院各自的经营方式,是属于合法行为,本无可厚非。"我认为陈记者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学一学、看一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医疗机构获得执业许可证,"不得出卖、转让或出借"。医疗承包就是明目张胆的"出卖、转让",怎么是"属于合法行为,本无可厚非"?利用贩卖国家授予的医疗权力对病人实行"原始积累"的违法行为,怎么变成了"合法行为"?检察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该将所得的"原始积累"全部没收,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同时要相应地处理其他的仿效者。
  救死扶伤与营利赚钱并不相互排斥。友好医院问题的暴露,不是民营医院所独有。说什么"民营医院管理的不规范"是医政部门回避责任的推托之词。老百姓的愤怒,是责备"医疗承包",并没有责之于民营医院。医政和媒体共同搬出这种理论,转移视线,只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无益于社会医疗体系的完善。
  什么是原始积累?指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利用血腥剥削使资本累积。例如十五世纪贩卖奴隶的行为。但是,把这个词语不恰当地用之于医疗服务,是最不应该的。友好医院利用医疗单位的牌子和病人求医的迫切心理敲诈病人;把假药高价卖给病人牟取暴利,确实像"原始积累"。但这种现代医疗行为中的"原始积累",却是犯罪行为。媒体不能鼓吹这种背弃固有的医疗道德的原始积累。
病人这个概念是指有了疾苦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以往都把办医院当慈善事业,相当于修桥补路的公益行为,是做好事。古代医师挂牌行医称为"悬壶济世",不是做生意。后来国家公办的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由于医疗受知识、能力、手段的局限,许多病人仍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才有营利性医院以弥补不足。目的仍然是一切为了病人。如果允许对病人实施残酷的、血腥的原始积累,那还有什么道德之可言。媒体怎么可以公开宣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公开不讲道德了,大家就都变成了伊克人。这是一种原始野蛮的部落,人与人之间是野兽般的关系,没有任何文明行为,整个社会文明就会毁灭。
  陈记者说:"很多'江湖游医'、'土八路'等所谓的医生仍在社会上行医,这就大大损害了民营医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说法实在太不着边。有谁曾经把"江湖游医"、"土八路"当作大名鼎鼎的友好医院了?他们没有执业许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靠"游击"行骗过日子的。而民营医院有一块硬码的执业许可证书,有一座或大或小的固定的房子,有授予各科室医生行医的权力,有可以让媒体打广告权利。"江湖医生"怎么可与之相提并论?他们行医时身上都没有绑着民营医院四个字,用什么方法损害着民营医院了?他们为什么不会损害国营医院而专门损害民营医院的形象?这真是无理乱扯淡!
  医疗服务首先就是医师替病人看病,手术处理、住院护理以及后勤服务等等都可以暂放一边。没有医师看病,后来的一切服务都免谈。医师如果不按实诊断,不按病用药,而是听老板的吩咐,没有性病的说他有性病,要他吃药打针;不应做手术的要他上手术台剖腹挖肠。其结果是什么?现在许多医院动不动就叫病人做手术,没有病的人变成了有病的。医师出卖了良心,老板赚得笑开颜。如果,一个社会的医疗体系都这个样子,人民的生命与健康都十分危险。
  即使我们能够把"江湖医生"、"土八路"一网打尽,谁能保证友好医院(包括所有的民营、国营以及集体诊所)的承包商就不会把医生当枪手,不会再卖假药了?"江湖医生"、"土八路"骗钱是违法,假医疗和卖假药是犯罪!按陈记者的意思,是因为"江湖医生"、"土八路"的"鱼",损害了友好医院及其大大小小"哥们"的"龙"的形象,使他们不得不犯罪了!天下那有这样蛮横的理由?
  (四)医疗能创品牌吗?
  我是一个中医师,用中药治好过乙肝大三阳、癌症、肉瘤、肾萎缩等等的疑难病。但我老老实实告诉这些病人:我把你治好是我们的缘分。如果你再带来乙肝大三阳、癌症、肉瘤、肾萎缩等病人,能不能好那也要看缘分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医靠辨证论治,人殊证异,一样的病不能用一样的方。能不能好,只看用药后的效果,无法预先说一定会好。其实西医也一样,虽然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药,也不能事先认为必好,也要等用药后看效果。例如生结核病的,都吃抗结核药。吃不好的和吃药反而吃坏了的很多。这是什么原因?人殊体异,对药物的耐受力与体内结核菌的抗药性都不是能预料的。许多名老中医带研究生,大多数半途走人。因为老中医有了"品牌",所有的不能治好的疑难病都找他们去了,治愈率就会很低。临床知识有限,医师如果背着良心只管赚钱,拖延病人求治的时间。有的病人本来能够被别人治好的,但因为他寄希望于"品牌"而误了医期,岂不是"品牌"之罪过?如果这些病少许有几个被自己治好,就大吹大擂台去"创品牌"。引来那些久治不着,卖光家底的人们,医师的良心岂能得到安宁?
  我当了几十年的临床医师,有一个体会却是千真万确:本来就会死的病是任何医师医不好的;本来不会死的病却容易被医师治死了。"1976年当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就是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美国洛杉矶,当医生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而罢工示威时,全市医院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美国加州大学的医政科教授米尔顿医生,调查市内的17家医院后所作的报告显示:在罢工期间,每一家医院平均减少了60%的外科手术。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罢工,为期长达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度罢工,为其长达85天,按照斯特莱等人在英国的《柳叶刀医疗刊》中的中的统计指出:在医生罢工期间,以色列全国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同样的死亡率下降发生在30年前,原因也是由于医生罢工所致。按波美拉特博士对80年代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的调查指出:死亡率下降与医生罢工的日期长短成正比。例如在加拿大曼尼涛巴省的医生罢工两周,死亡率下降20%;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医生罢工3周,死亡率下降为30%;以色列医生罢工85天,死亡率下降为50%。"(见陈树祯《顺势疗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
  医生罢工为什么会使死亡率下降?因为减少了医源性和药源性的疾病。医源性疾病是指医师在治疗中犯了错误而致病;药源性疾病是指病人服用药物错误或过多而致病。医师不是神仙上帝,临床知识只能来自临床。讲老实话,病人每次求诊看病,无论那个医师,处方用药都没有绝对把握。只有等病人服过药后,真真正正的好了,才是真的有把握了。医师只能通过临床,才能提高自己的治病能力。所以,"病人是医师的老师,医师应善待病人。"然而,医师有善待病人吗?
所有的内科病,不管轻病重病,大病小病,谁都没法包医。因此,都不能创品牌。现在的肝炎科、肾科、泌尿科、性病科、肺瘤科、失眠科等等,广告很多,讲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不好。其形式之多样,方法之丑恶前所未有,都是为了骗钱,所谓进行"原始积累"是也。媒体不应该为几个广告费而坑害病人。
  (五)医疗承包的违法性质
  医疗承包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出售医疗权力。
  1951年的抗美援朝时,有人向志愿军出售次品医疗药械,就曾被判处死刑。这说明在医疗和药品上不讲道德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而不是什么规范不规范的问题。
  道德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无形无价之宝。因为它使每一个人自觉地避免犯罪行为,比之警察、监狱,更具有威慑力量。因此,毁坏道德的罪恶,比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更加严重。假治疗、卖假药之所以是刑事犯罪,因为治病如救火,不能耽误时日。有的人被拖延了时间,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以医疗为名赚钱而害人性命,罪恶与杀人无异。社会上剥露"医疗承包"这只怪胎后,媒体不应该为它辩护。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个工作环节上。医院的顾客是病人。病人的要求是治病。民营医院难道就可以只顾赚钱而不治病?
  非典流行期间,很多白衣战士为救治一个病人,而感染,而牺牲。为一人而死了多人,难道是不值得的?他(她)们维护了医务人员最为高贵的道德。我很赞成、很拥护把那些非典战线上逃跑的医务人员开除出医疗队伍,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医疗救死扶伤的道德。医护道德无法监督,全靠自律。现在友好医院被揭露,医疗承包实质在祸害人们的生命,报刊作为社会的喉舌,就不应该为它辩护。药物既可以治病,也同时能致病。如果服药不当,与服毒完全一样。医疗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涉及的大事,不能等闲视之。
  开办商业单位,只要有资金就行。但是开办医疗机构的首要条件是合格的医务人员。一个医院法人申报开办医疗机构,必须拥有一定的医疗技术力量。监管部门根据报批时所拥有的医疗能力,才能给批准以相应的科室,即《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十六条(四)项:"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否则就不能得到批准。申报者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申报,开办同样要根据条件和实力。
  陈文认为与国营医院相比,民营医院是"初级阶段,底气不足",因此,"正规的民营医院,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来争取到病人"。事实上恰恰相反。许多医院或集体诊所,完全是通过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实现原始积累的。拿温州心血管医院来说,每放一个心血管支架,其价格比公立医院高一倍多。至于服务如何,笔者没有到该院调查。不过,我有一个朋友,曾在该院放了3个支架。没过几个月,血管重新堵塞。据过院方解释是这几个支架是没有药物的。后来又放置了几个有药物的。3个支架需十多万元,所好他是个教授,完全公费报销。这样重大金额和重大病情处理,医院应该先与患者家属商量,而不声不响放置废品,能说是提高服务质量吗?由此可见,温州的民营专科医院,或承包的专科,从不是以降低价格来争取到病人的。
  病人只求医好疾病,从不比较价格。因为,价格无法比较。其一,病人不能在这个医院看了病,计算了药价,再把药价单拿到另一家去计算;其二,病人不是药品采购员,可以对各种药品进行比较。此说还把医疗服务完全等同于商业交易。因为,医疗服务不是实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被服务者无法衡量。它只能依靠服务者以道德自律。国外医务界对医护人员的道德要求是极其严格,如发现医护人员有不道德行为,就会被注销执业资格,甚至永远开除出医护队伍。
  商人竞争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有利于消费者和社会生产科技的发展。而医疗交易是病人要求医院提供的是医疗知识,无法进行比较和竞争。医疗知识是用来确定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使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因此他们要求医院必须提供"货真价实"的合格医师,不是提供有钱的承包商。友好医院将30个科室对外承包,说明它没有任何上述的准备而只有一个牌子,是靠弄虚作假获得医疗权力。因此,追究其获准责任必然会钓出腐败。
  (六)药监部门养"蚜虫"
  昆虫学家观察植物遭受蚜虫之害,发现原来它们的后台是蚂蚁。蚜虫能分泌一种类似乳汁样的东西供蚂蚁食用;当碰上坏天气时,蚂蚁就能将蚜虫背回蚁窝保护起来。所以,人们把蚜虫叫做蚁牛。
  据报导,记者采访了温州市药品管理局稽查处,答复曰:"友好医院在我们这里的立案去年有4起,今年又有4起,到现在还有2起未结案,是我们接手案子最多的一个医院。"去年既已立案,案子最多又最严重,一年不能查出,说明稽查处领去工资不干事!前案未清,又出新案,这是一犯再犯。政府拿钱养着这样的稽查部门何用?直到承包人自揭其底,才突然醒悟,是否是不作为?
  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的一个打工仔到友好医院治了11天的前列腺病,用掉一万多元。据说每天都在1000元以上。天下有没有这么贵的药是很好检查的。一年打工多么不容易,不能这样给吞没了,药监部门有责任去为他追还。
  据悉,某集体诊所亦被承包,一次不小心被查到药物问题,责令罚款140万元。承包人通过种种关系,请客、送礼、拉关系,讲好减至10万。岂知去缴款的不知内情,要求打一张收条,说自己好交账。收款方脸一变,说:"哪得缴140万!"于是,承包人又不得不再请客、送礼、赔不是。最后讲定20万不打收条。缴款人一句话不小心,白白再贴上10万元。只有医疗承包,监管部门才可以借机罚款,开高价,讲面子,拉关系,收费不开单,坐地分赃?人们说:"药监部门在养蚜虫!没有医疗承包他们吃什么?"

  中国人经过了几十年不幸的大公有制的试验,三中全会后来了个大掉头,日子一天一天地见好。可是谁知道我们过着的好日子,有一部分却是用子孙的辛酸换取的。医疗腐败如此明目张胆地系统地进行,不是我危言耸听,我们的子孙将会为它吃尽苦头。


        三、医疗腐败之源--"医疗市场"

  (一)病人是个什么概念
  只有对弱者的尊重,才能真正体现文明。
  病人是弱势群体,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机关保护病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奇怪的是温州很多的公立医院和集体诊所都进行医疗承包。承包者只要保证被承包单位的一定收入,就可以病人作为获利的对象。医疗机构将自己获得的医疗权力,出售给不懂医药的牟利商人,利用医疗行为损害病人,这是违法的。因为,医疗保健工作是以服务病人为目的的。现在被转化成恣意宰割病人的行为。于是才出现了将不是性病的当性病(因为性病吓人,病人愿意出大钱);手指包扎费变成整形费(因为整形费可以乱加);医院药价比市场价高数倍,而诸院长还认为理所当然。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产生,有极其深层的内在原因。
  "病人"这个概念是指一个应该给予同情和帮助的人。因为生病就意味着痛苦和需要帮助。任何人都有义务同情、关怀,并对他们提供救助。所以国家才投入经费,办起非营利性的医院,表示对生了病的人的一种关爱。解放前,温州有三所大医院,最早的是白累德医院(现温州二医),据记述:"贫困病人挂号费不收,还可减免一点医药费。病房分特等、头等、二等和普通病房,其收费价差在3~5倍之间,但较多是供平民住院的普通病床。"(见《温二医院史》)。董若望医院(现温三医)"俗称白姑娘医院,初始时免费为穷人施医施药,""一些有钱的人也前来诊治,于是施医施药的济病院又出现了低收费的医疗形式,""董若望医院以仁爱为宗旨,为当地劳苦穷人施诊施药,此外还经常上门送医送药。1914年秋,每月二次到东、南、西分堂巡诊、义诊,因病员增多,半年之后改为每周一次,同时每月派修女到救济堂、育婴堂、监狱、乡村义诊,处处以爱之心温暖着穷苦病人。"(见《温三医院史》)可见医疗行为就包含"以爱之心温暖着穷苦病人"的内涵。
  生病就应给予救助的思想,被转化为病人花钱买平安的社会现实,这是逆当前世界文化潮流的,是反人文关怀精神的。在这种思想主宰下的医疗服务态度及其不良后果,我们应深究其来源。现在病人在这些公立医院或集体诊所里挨宰,不是个别人的问题。卫生保健的行政管理是否优良,直接体现在病人的受惠状况。病人受惠状况可以见三个方面:一是病痛能得到迅速治疗;二是治疗期间得到良好的服务;三是支付医疗费用合理。现在人们普遍反映到大医院治病排队难排;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极坏;药价比市场价格高出太多。这种现实,说明毛病出在主导部门。错误的社会行为,只有连根拔除;断枝摘叶,只伤皮毛不可取。医疗腐败的关键,是因为我们的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到处念叨念"医疗市场"这个错误的概念。
  (二)什么是"医疗市场"
  概念错误是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特征出错。
  如果我们把现在"医疗承包"所产生的一些现象:把医生当枪手,借治疗之名掠夺病人;利用药厂的商标,包下药物的销售,而制造假药;利用病人不懂化验技术,借化验之名,无病的说他有病等等。使用这些手段骗取病人金钱的现象,如果不责之个人,概括起来责其根源,就会及之于"医疗市场"这个概念。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后,一些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着意把医疗行为市场化,大谈"医疗市场"。这个错误的概念一经推出,就加速了医疗操作部门的腐败。
  "医疗市场"是一个多概念的综合。例如"医疗药品市场"、"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劳务市场"等。它们必须分开来讲,不能合起来称呼。合起来称之,就叫做概念混淆。概念混淆了,一些人就会借机哄抬,利用它谋取私利。何况主导我们的是一个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文化的特点就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钱交易。
  市场会体现价格竞争。例如药品进入市场进行竞争,需要购药的人就会得到价廉、质高的药物;药械进入市场进行竞争,医疗机构就会得到最便宜、最优良的药械;医疗劳务进入市场,社会就会得到优秀、博学的医师。但是,把它们合称为医疗市场,却大错特错。也许有人对我的这个讲法不大懂,这不奇怪。正因为不懂的人多,才会上当受骗。把医疗中的一切活动统称为医疗市场,病人与医师的关系就被看作对立关系了。医师不以道德自律,不按病处方用药,而是以回扣的多寡处方,病人只能眼睁睁地上当受骗。
  "医疗",《现汉》解释为"疾病的治疗",即有了疾病的人去接受医师的治疗叫做医疗。反过来说,医师为病人治疗疾病,也叫做医疗。我们把两个解释综合分析,即"医疗"这个概念只存在两个对象,一是治病的是医师;二是被治的是病人。医师是主动的、强势的一方;病人是被动的弱势的一方。医师告诉病人要吃药,要打针或做手术,要用多少钱,病人只能服从,没有讨价还价。这样说明,医师的权力不好制约,也无法制约。如果医师弄虚作假,医患关系就会敲牌子,就称为医疗腐败。可是我国几千年来,都没有敲掉这块牌子。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是:病人与医师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很牢固。医师尽自己的能力替病人治病,病人则相信医师所做的都是正确的。
  这种关系的建立有二个基础:一是病人信任医师;二是医师以道德自律。病人的信任就是一种尊重;医师的报答只能是自律。病人的信任是必然的,他要吃药、打针或手术处理一定会听医师的。而医师会不会自律却不是必然的,没有办法监督。但是自古至今,我们的民族把这两者的关系建立得好好的,并使它成为一种传统,这可不是十分容易。古代中国的读书人,有"不为良相,宁为良医"之说,就是要求自己把学来知识,仍旧服务于国家与人民,不是把医学知识当作商品出售的。
  市场,《现汉》释为:商品交易的场所。在商品交易的场所里,有两种人:销出商品的人和购入商品的人。销出的人心里是赚钱越多越好;购入的人买得越便宜越好。这就不是一种信任和自律的关系,而是一种尖锐的对立关系了。但是,社会需要市场,有市场才有竞争,有竞争才能发展。因此,销与购的矛盾必须和谐共存。于是,就有了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意思是多家并存,互相比较,优胜劣汰。销者把价钱提得太高,购者就不买他的转到另一家去。为了生意,销者不得不约束自己,不随意提高价格,购者就获得了实惠。购者如果把价格随意压低,销者无利可图,就买不到东西了。生病求医和治病买药,病人都不可能进行比较,谁有听说从一个医师这里看了病,开来药,再到另一个医师那里去比较的?"医疗市场"的意思就是把市场上销者与购者的关系,等同于医疗关系中医师与病人的关系。
  (三)"医疗市场"的实践结果
  病人对医师的信任是历史传统,不知道自己受骗。本来是没有病的,听医师一说,就乱吃药,是药三分毒,反而把病吃出来了;本来是个小病,因乱吃药,反而变重了。在凡是有"医疗承包"的地方,都可以认为存在着上述的情况。因为病人信任医师开的药,也同样相信药价。于是医院里的药房,就漫天抬价,把很便宜的说成很贵的,反正病人什么都不知道。这些药到底是真药、假药;这些药的价格到底值多少,谁能知道?然而,对承包者来说,他承包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病人的病好不好与他没任何关系。所以,凡是有医疗承包的地方,都不可能是认真替病人服务的地方。也就是说,那里不是医疗机构,而是一个借医疗机构之名,谋财害命的黑窝。因此,管理与监督医疗机构的权力部门,如果纵容医疗承包,睁一眼闭一眼听之任之,亦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抗非典期间,许多医疗人员临阵脱逃,表现出来的道德败坏,史所未见。而像张彦永大夫这样讲真话的人物,已经不很多了。何以见得?当国家医药局觉得面对非典应该表现表现,就向全国发布数张预防非典中药方。这明明是背离中医用药的辨证论治基本常识的,却没有一位专家站出来反对。我在4月21日开始,到4月23日写好《非典预防药方的隐患--药原性疾病》一文后,用E-mail传送给一位北京的朋友叫他找刊物发表,可是他复信说没有刊物愿意发表。后来在5月2日的《温州日报》上发表了。这样的地方性刊物,没有多大影响,而我只能这样。看报纸,4月24日刊载了《洛南200学生服非典预防药方中毒》,后续又有一些中毒的报导。于是,一些教授、专家、研究员开始发话了,说服非典预防中药方要辨证论治,不能乱服。但是,对于易感人群来说,还是需要吃预防药方的。这些中医界的权威们说话,宁可亵渎学术的尊严,而忘不了"为尊者讳"。何以说?因为,易感人群是一个不确定词。有的说,易感人群是指术后或有病,身体衰弱的人群;有的说,是指在外往来多,接触的人多的年青人群。既是中医专家,不会不知道不管是什么人,服中药方都需要辨证论治,无一例外。因此,提出易感人群可以服预防药方的说法,是为"尊者"遮羞的。学术界最高层的专家都不顾学术尊严,那么已经习惯于上边讲话我举手的群众,对于"医疗市场",这个领导发的话,就没有人去顶了。
  "医疗市场"这个概念,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畸胎。自权力与经济的一体化失败后,人们觉悟到只有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调动所有人的个体积极性,才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可是控制社会权力的各个部门,都不甘愿就这样一无所得地退出权力经济的现实,总得寻出一个理由进行变相的控制,借此以捞取经济利益。由于这种思想,"医疗市场"就诞生了。这个概念产下的"医疗承包"怪胎,迅速长成,一恍而大,上顶天,下着地,力大无穷,法力无边。我们优秀的医疗文化,经几千年磨练出来的医疗道德,因医疗承包,被咀嚼殆尽。   (四)揭开"医疗市场"的目的
  中国的很多文艺作品都在述说着一个永远不变的历史故事,小生慕小姐才貌导出了一桩冤案,后来当了官就翻了案--是与非决定于有没有取得权力,是谁当官。解放后的几十年更进一步使权力真理化。谁有权谁的话语就是正确的标准。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追逐权力人人皆然,成为一大时髦。当"市场"以其被"计划"压得只剩下一丝之气的时候突然崛起,"市场"也就成为一大时髦。医政官员们发现,利用医疗与市场结合不仅可以升官,还可以发财。于是就出现了"医疗市场"这个概念。
  在"医疗"这个概念里,原本只有两种人:医生与病人。医生是施治的;病人是被施治的。医生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服务病人,病人因医生的服务解除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两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病人付给医生的酬报是知识的服务费用。内科医生需要用药物来治疗,而药物是商品;外科医生需要用器械来治疗,而器械是商品。由于商品的掺入,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就复杂起来了。本文在上面已经对医务劳力(即医生)、药品、药械的市场性质都已经作过分析,此处就不再重复。现在我们把"医疗"这个概念想得复杂一点,把药品、药械的商人,包括那些医政管理人员都加进去,也可以分出主次。其中的医生与病人,是医疗关系中的主体,其他的人都称为客体。"医疗市场"颠倒了主客关系,因为,医政管理人员不愿意边缘化(客体化),要把握主动权。
  
  医疗市场的方向性错误。"医疗市场"使各级医政官员要求医疗机构上档次、上规模,以便迅速取得政绩,以致忽略了社会医疗作为一个系统,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考虑一个社会医疗的先进或落后,并不在于有多少上档次、上规模的医院,而在于作为医疗关系中的主体--病人的得益状况。温州的一个大医院里,一个病人手脚挛急,痛苦不堪,科室主任和主治医师束手无策。这时候病人家属请得一个在温州看公厕的农民潘文钜。这个农民多年热天为人放痧,已经有了一些名气。他为病人推拿、指掐,一会儿就恢复正常;我的一个老朋友说他的独子幼年患病,呼吸急促,医院为他输氧,能保命却不见起色。他后来就拉掉输氧管将孩子抱到一位养母猪的老大娘家放痧,几针放血,就恢复了健康。而同室的另一个输氧的小孩,待他回来转告时己太迟了--一命呜呼。温州卫生干部进修学校的娄绍昆中医师,一次碰到一个睾丸肿大的病人,医院认为需要手术切除。他在病人大腿两侧静脉放血数毫升,病人立即觉得痛苦减轻,不日自愈。笔者在《潘德孚医话》中曾提到一位在温州医学院附二医骨科治疗的小女孩,因术后药物中毒呕吐不已,而该科室医师与该院小儿科会诊亦无法解决。笔者与服用中药止呕并嘱停止注射消炎药而得救。这些问题都说明医疗机构的上档次、上规模,并不一定能使病人得益,而只能使医政官员们得益。
  由此可知,以一个地方办了多少上档次、上规模的医疗机构为政绩实际上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其改正方法是以如何组织各种医疗力量,以及时解救病人的苦难为医政官员的政绩才是唯一的正确途径。


          四、抗击医疗腐败

  (一)重建非营利性医院 再树医护传统道德
  究其实,医疗乱收费只是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的"冰山之一角","宰病人"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根子是医疗思想道德的堕落。
  生命的可贵,就在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西方医院里的医师,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恢复病人的健康。只要是他们手中的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不分远近亲疏,不管这个人涉及何等严重的问题,没有他们的允许就不能惊动;在他们的心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救治病人。这是一种职业道德。国家办起非营利性医院,就是代表国家关爱病人。十年文革使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市场经济冲击了毫无思想准备的医疗卫生事业。所以,许多本是非营利性的医院,全部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行列。但是,他们仍旧多少少地享受着国家拨款和免税的优惠。不平等的竞争必然导致医护队伍传统道德的失落。这种失落表现在治疗处理上和药价上的不平等、开大方、兜检验圈,没有一点显示对病人的关爱。
  如果有非营利性医院,院领导不为经济操心,医师不会开大方,检验室不需要给医师提成,一切都为病人着想。这才是医护工作者的传统道德。因此,必须划清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界限。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的财力规划,重新创办非营利性医院,才能重树医护职业道德。对非营利性的,拨款计划不能吃不饱饿不死;从基建到设备,政府必须全包,落实到税收之中;出高工资聘用德才兼备的医护人员,要求处处做医护界的表率。
  对营利性的医院、诊所,都应按所得征税。医疗既为营利,就得依法纳税。不能靠免税来增加腰包。地方政府要以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务收入,弥补非营利性医院的支出。以医养医。凡涉及经济,做到来去明白,不能像"卫生建设基金",既可多可少,又来去不明(此项基金纪委应该予以检查,同时邀请出资者派代表参加)。不仅要严禁医疗承包,还应该由检察部门起诉承包商,追查其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没收承包收入,追究有关责任人。
  病人寻医师,或邻近街坊,或远地慕名,要求他服务而给付报酬,从来不讲价钱,因为,知识没办法计量。温州名老中医金慎之先生,一生治愈不少疑难病。之所以绰号金癫,传说某次一富户家属患病,邀先生诊治。先生知道这个人生性吝惜,平时一毛不拔,就要价300枚银元。该富户不愿意。拖了一些时间,家属病重,再邀诊。答应先生600枚的要价。先生应邀,治愈,先生乘小船回家,路上,将所得银元一枚一枚扔在河中。因此得了一个金癫的绰号。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无法查证。但是,过去医师出诊,诊费多少是先讲好的,不使暗刀。医师以知识服务于人,可以明码标价,借药费或什么外科手术宰人都是违背医德,为医学界所不齿的行为。过去一位姓池的以治疗肾结石出名的中医师,每次挂号要50元;现在温州得到"名中医"称号的医师,一次挂号费亦收50元,门庭若市,应诊者排队买签。这才是正道。从没有人说"医院里这么便宜,而这里这么贵"的话。我在上面文中所述的那些院长,认为诊费太少就可以抬高药费的说法却是错误的。
  由于过去规定的医师诊治费过低,以药养医成为普遍现象,这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主任医师挂号费仅10元;一张药方的药价几百元,算利润能赚上百元,十个主任医师只抵一个配药工。现在上海古北名都城的国际医疗中心,单挂号费就要900元;现在有的老板聘保健顾问,出价年薪10万元以上。这表明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健康的重视。提高医师诊费不在于统一定价,各医疗机构自酌,行政管理机构不应予以干涉。公营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对贫困户或农民,则应该少收或免收。在非营利性医院里少收诊费,可以表示政府对病人的关爱;营利性的医院、诊所,就应该体现医师的价值,没有本事的不敢定高。营利即商业行为,买卖双方自愿。但必须明码标价,不允许在药费中做手脚,这才能树立信用。明确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明确医与药的界限、体现医师知识的价值,重树医护传统道德,才能有效制止医疗腐败。
  (二)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自愈的医院
  1.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医院。千百万年来,人类在自然界里生活,绵延不断地繁衍种族。自然界里又有那么多的致病的微生物,在我们一举一动之间就大量进入人体。每一个平方厘米的空气里,就存在着几千万病原体,它们会在我们呼吸时进入肺胞。所好的是我们的肺胞里有许多巨噬细胞和白血球,能够马上把这些"非法入境"全部歼灭,使它们不能生存和繁殖,才得以保持健康。有时我们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吃得过多,消化不了,就发生腹痛,呕吐、腹泻。腹痛是腹部紧张,充血,强烈地蠕动,于是就有了呕吐、腹泻,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样才能保卫自己的健康。
  我们有时候夜里贪凉睡着了,感冒病毒就趁这个机会"非法入境"。我们就会鼻塞、打喷嚏、流鼻水,甚至发烧。从中医的角度看,与呕吐、腹泻、腹痛一样,这些现象也是人体在抵抗疾病和排除疾病。微生物附着在鼻粘膜上,鼻粘膜发炎充血,人们才会打喷嚏以排出病毒。一般的人都知道打喷嚏是个好现象,叫做开窍了,容易治理。没有打喷嚏的感冒才难以治愈。许多人害怕发炎,其实发炎也是人体在抵抗疾病。发炎是某一些部位充血,说明这个地方有外来物。充血能带来许多白血球,把外来物歼灭。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里是会很快繁殖的,有的几个小时就能翻几翻。如果它们能够随意乱翻翻,几天之内人体就统统变成微生物的世界了。它们之所以猖狂不起来,就因为人体不允许它们随意繁殖。
  最近流行的非典,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冠状病毒变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消灭这种冠状病毒的药物。既然没有杀灭非典病毒的药物,那么消灭非典病毒的唯一可能,就是患病者自己的身体里的一个自愈医院。这个医院里有很严密的管理系统。我们要知道它的存在,才能保卫它。有一些人不知道它的存在,生了病自乱阵脚,或 是心理恐慌、或是乱吃药物,把自己的自愈医院搞乱了,结果就不好。
  我发现,在非典流行的这段时间里,许多人没有这一方面的知识,人心惶惶,一些不应该死的人死了。这是多么可惜!报导两个医护人员患了非典,一个活下来一个死了。那一个是为什么死的,因为心理恐慌。他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有一个自愈医院,恐慌使这个"医院"产生了管理混乱,于是就死了。同样,有的人因为恐慌,就乱吃预防药,乱打预防针,结果是药物中毒,受到感染后抵抗差了,也容易导致死亡。所以,不是病把人弄死,而是自己把自己弄死了。我有一个朋友,原有肝炎病史,做白内障手术,因用药过多,导致急性肝坏死。突然发生肝昏迷,不治而亡。所以,生病用药,千万要小心谨慎,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
  非典流行期间,我的外甥女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工作,她给我传送来几张预防非典的药方,让我为她挑选一张合适的。我告诉她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没有现成的药方。我认为这些预防药方不仅会造成药价飞涨,更大的问题是使许多不适合服这些药的人中毒。果然,没多久就见报导"过量服用防治非典中药,洛南百余名学生中毒"( 4月23日《温州日报》4版)。"按偏方自制防治非典中药,广西88名学生中毒。"( 5月3日《温州日报》4版)如果这些学生患了非典,死亡率当然就会比不服的要高,其中一些人就会是预防药害的。
  我是一个中医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病,我认为所有病都是自己把自己治好的。所以一个人生了病,如果自己没有自愈的能力,那就是绝症,治不好了。西医叫做免疫功能缺损(癌症、爱滋病、红班狼疮等治不好,就是免疫功能缺损)。"缺损",缺少或损坏。就好比我们这个自愈医院里的检验室中的某些检验设备缺少了或损坏了。于是检验失灵,有的病就检验不出来。是什么病也不知道,怎么治疗呢?
  2.相信自己,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微生物是一种有生命的活性蛋白。它与其他的生命体一样,也要繁衍种族,保护自己不会随便被灭绝。因此,当它碰到不利的时候,就会产生变体,亦即新的植株,适应新的环境。这个环境里有不利于它生长的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它就能改变自己,使之适应这种环境。人体接触了这种变体的初期,拿它没办法。非典病初发,许多人感染后,病发得非常厉害。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它还没有认识,没有办法加以预防与控制。因此传染了很多人。传染上之后,它就能在人体里就大量繁殖,导致非典病的发展。由于治不得法,一些人丧生了。然而,就百分比而言,死亡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痊愈了。我认为其中真正会死的人,还要低于这个数字。有一些人一定是我们的治疗错误,或者抢救不及时被延误致死亡的。这说明人体天生就有抵抗微生物进攻的能力。人之所以在这个充满微生物的宇宙中繁衍种族,没有被微生物消灭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这个自然界中,从高等动物到低等的微生物,实际是相互依存,谁都不能消灭谁。根据上面所说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类制造新药物,永远要跟着微生物的屁股后面跑。它产生了一个变体,发生了一种新的病。于是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就忙得团团转。首先要找到病原体,然后研究对付它们的药物。研究出药物直到投入生产,那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几年就能解决的。所以,每当产生了一种新的流行病,人类都得依靠自己的身体战胜病患,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药物;也不能过分寄希望于医师。人体里有一个最好的对付微生物的药厂,它能生产最有能力对付致病微生物的药物--血清。人们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战胜任何病患。
  广州部队里有位老军医,70多岁了,因治疗非典自己也被感染了,病得很厉害。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从被他医好的非典患者的血液里提取血清,给自己注射。许多人不敢,甚至反对,害怕弄不好反而送了老军医的命。但是,老军医坚持使用,竟然把病治好了。这说明人体里有个"血清工厂"。这个"工厂"能生产抗非典病毒的血清。人体与社会一样,原本原来没有这个血清工厂,由于非典病毒的进入,需要迫使它必需生产抗]非典血清,这时候它才把这个工厂办起来。社会也一样,没有市场的需要,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要,谁去生产这些东西呢?
也许有人会问:"人体既然有这么一个工厂,为什么有些人会死于非典呢?
  人体就像一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当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它们就马上开始繁殖,速度很快。微生物的繁殖,有的在几小时内就能翻几翻的。它们在人体制造许多毒素,人体就会很自然地组织反抗,生产抗毒血清。从病毒进入人体,到大量生产抗毒血清,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人体不因病毒的侵扰而乱了方寸:例如因呼吸困难缺氧,没有及时供氧,就会缺氧而死亡;或因发热高温而脱水,没有及时补液而死亡;或者用错了药物,损害了肝肾功能而死亡;或者因自己思想恐慌,体内机能无法组织抵抗等等。医护人员的任务是拖住死亡,给人体制造血清的时间,只要抗毒血清能大量生产,非典病毒经不住血清的攻击,疾病就自然痊愈了。这些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死亡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生病死亡有医护人员的原因和病人自己的原因。有的是病人因为害怕而思想混乱,机能无法组织内部的抵抗使病毒大量繁殖而死亡,就好比与敌人的仗正在开打,自己的组织却混乱不堪,这样的战争就必然失败。患了非典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相信自己能生产血清抵抗此病。打仗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人就非败不可。如果自己思想不镇定,小病也会变成大病;如果自己的思想安定,大病也会变成小病。所以,面对任何疾病,思想平静是最重要的。医护人员和药物都是客观的:服务态度与能力,药物的有无,都无法要求怎么样;自己的思想是主观的,可以主观做到。所以,一个人生了病,恐慌、焦急,都会影响对疾病的抵抗,主要靠沉着镇静,相信自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比之药物治疗要好得多。
  在美国有一种叫做信仰疗法就是让你相信自己的病一定会好,有一些已经被判为不治之症的,后来果然痊愈了。现在有许多人生了某种疑难病,到处求医不着,就去信仰某种宗教,病也就好了。这些人以为真的有什么上帝或者神佛,其实都不是,而是他自己治好了自己的病。因为,有了信仰,没有了恐惧,思想安定了,让体内的恢复能力一条心努力从事自我康复。我们有一些经验说明,一切不重视名利,淡泊一生的人,都会长寿。
  3.生了病,不应过分相信医疗能力。我们在第二~(五)节已经讲到外国医师罢工死亡率降低的例子。原因有二:一是做手术的人减少了;二是吃药的人减少了。不管做手术或吃药,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就增加了死亡率。做手术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吃药则可以主观避免。因为有许多病是不必要吃药的,尤其是现在。医疗腐败到不可收拾,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吃药。
  作为人这个活体,适应自然界,维护自己的生存,有着足够的方法和手段。这种方法和手段不仅应该是我们医学研究的对象,更应该是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应该高度注意和保护的。国外医师罢工,使死亡率降低一事,说明我们的医学和治疗出了个大毛病,出了个方向性的错误:就是把尸体解剖当作判断和治疗疾病的唯一依据。活着的人有思想感情的活动,而绝大多数疾病都因为思想感情的太过而致。解剖尸体没有办法看到思想与感情的病因。有许多疾病,是可以通过思想感情的调控而治愈的。但是,却不能拿出什么物质凭据来证明的。
  人体活动是形体、信息、意识一起作用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体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共同作用。许多疾病都是这三者不相协调而产生的。我们做医师的所能掌握的这三门学科一起作用的规律实际还很少。我们从解剖中所得到的只是尸体组织结构。活的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信息往返,都不可能从解剖中得到,它只能从我们的日常观察中推断出来。任何一个从医的医师,个人知识极其有限,拼其一生,掌握不了多少医学知识。而其更多的未知部分,还有待我们世世代代去继续发现。而且可以肯定,不管时间多长,人体仍然会有许多不能被知道的规律,就好比人永远不能成为上帝一样。
  生了病,不能过分相信医师,因为医师除了知识有限之外,现在还加上医疗职业道德的败坏。尤其是现在的外科医师都是做手术的。人的每个器官,既然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应该说都是有用的。若被无故切除,好人就变成了病人。早时候,西医曾主张割胸腺,结果,许多人割了胸腺,生了病抵抗力丧失了,很快死去。扁桃体、阑尾,西医原来都是认为没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知道它们是一种内分泌腺,不可随便割掉。女人乳房小叶增生或子宫肌瘤,有的外科医师就恐吓病人,说容易发生癌变,要动员手术治疗,其实都是不对的。女人割了乳房、子宫,就不像女人了。究其实,乳房小叶增生或子宫肌瘤,都是内分泌腺出了毛病,与癌一点关系也没有。
  4.医师的临床治疗知识极为有限。刘河间主清热,李东垣主温补,朱丹溪主滋阴,张子和主攻下。从明清四大家看出, 医师治病、出方和见识,被周围的环境所局限。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见解。人生短暂,就那么几十年很快过去。能从临床中学来多少呢?可是,做中医的,必须临床才能学到东西。疾病不仅复杂,而且多变。我常常听到一些年青的医师说什么某病用某药包好之类的话,实在为他担心。治病用药,不应该看得这么简单。拿我自己来说,看了几十年的病,即使是伤风感冒,流鼻水,打喷嚏,从不敢说药后必验,只能等待病人药后的信息反馈。药到病人身体之中,症情变化莫测,临床知识有限,任何高明的医师都有大量的不能识见的疾病和可能的失误。病人对医师既不能盲信,也不能苛求。临床治疗与书本知识有很大的距离。拿它与游泳相比:看过很多游泳理论的人,如没有下水,就认为自己有游泳的本领,那一下水就可能沉下去了。医生临床治病,当然比游泳更复杂
  我们在临床时,常会碰到许多病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没有效果,却常又会被某一个单方一下子治好了的事。说明我们所学来的临床知识极其有限,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从中医的角度看疾病现象,任何疾病现象都是病因加机体调整能力的反映。正因为病因的繁多,机体调整能力的不同,因此,疾病的表现才有人们无法想象的复杂。临床治疗与做生意不同,做生意卖货物,是真东西,可以拍胸膛打保票;临床看病却不管医院多大,不管医师职位多高,谁都不敢给病人打保票;敢说自己一定能治好某个病的医师,不是买膏药的就是骗子。
  (三)逢药三分毒,不再乱吃药
  1.人参也会致病。2003年6月3日《温州都市报》5版载:"误服参汤,一家人住了院":"乐清市虹桥镇三村赵某的老伴、女儿、女婿服用一根大人参后住院了,而服待他们的赵某也累得住进了医院。4月上旬,一位在东北做生意的乐清芙蓉的亲戚回乡时给赵某送来一根人参,足有50多克重。5月22日,赵某的女儿、女婿来了,她到药店买了几味中药和大人参一起熬了一锅'参汤'三大碗,让老伴、女儿及女婿一起喝下。当晚,赵的老伴说心慌头痛,赵某在邻居的帮助下,将老伴送到乐清市二医。到医院不久,赵某接到女婿电话,说其女儿一直嚷着难受,现在鼻子流血不止,他就将她送往医院。而且,赵某的女婿说自己也感到鼻息沉重,口舌发干。经诊断,赵某老伴、女儿及女婿均系过量服食人参汤导致内热出血,赵的女儿由于口服最多,而且吃掉她和丈夫碗里的'人参渣',引起急性肾炎,血尿不止。"
  所以,不要认为吃补药总不要紧。对中医来说,吃补药也不能乱吃。补药有补阴、补阳、补气、补血,不能补错。错了,适得其反,好事变成了坏事。现在市场上各种补药的宣传铺天盖地,补血、补钙、强肾壮阳、安神益智……说得神乎其神,其实都不能乱服。有的人认为这些都是用中药做的,没有毒副作用,这种讲法是错误的。"逢药三分毒",这是最普通的常识。所以,不能吃错药。即使是补药,也需要中医师辨证论治。
  现在社会社会上大讲医疗市场,就是医师商人化。医师商人化了,他做医务工作的目的就不是治病,而是如何赚取更多地的钱。不应该吃药的,他要你吃药;不应该动手术的,他要你动手术。面对只顾赚钱的医师,你吃他开的药,很危险,逢药三分毒么!我认为,生了病,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调整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和维护的自己这种能力,不要惊慌,不要乱吃药,不能自乱阵脚,这是最重要的。
  2.贺普丁的故事: 2003年12月25日的《南方周末》刊载一篇《贺普丁疑云》的报导,一个博士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田文和田伟俩兄弟都是川大华西医学研究中心(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弟弟田伟得了乙型肝炎,住院治疗了一个月,身体稍有起色。哥哥田文发现了一种名为贺普丁的新药,据报导是"乙型肝炎治疗上的一次突破性革命"。意思当然是表明这是最新的、最特效的药物。田文买了2合送给弟弟,田伟自己也买了4合。药物说明书上说明,此药是一种抑制乙肝病毒产生聚合酶的药物。聚合酶是乙肝病毒复制用的必须品,因此,它能抑制病毒复制,病情就不会加重。但说明书说明,开始服用后,就必须长期吃下去不能停。一停了药,病毒就容易变异,暴发复制,导致死亡。
  在服药前,田伟做了肝功能检查,除转氨酶较高外,其余都很正常。据说10年内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他服了20多天贺普丁后,开始呕吐、腹泻,起不了床。他父亲着急起来了,问:"这是什么药?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田伟反而朝他父亲嚷:"是我懂还是你懂得多?"可怜的博士生,死亡临头而不自知,还要与父亲比高低。这里暴露了我们的应试教育的一个大弊病:分数与智力的教育不同步:在分数上,他们都考上了医学博士生;但对用药危险性的判断智力极差。因为,他们不知道只要已经吃上了,必须一辈子吃到底,就可以判断此药不能用。不管这个医药公司牌子如何过硬,他们应该知道药品公司不可能让某些人进行一辈子的吃药实验。他们下的赌注是把自己作为该药长期应用的试验品!一场有败无胜的危险的试验!活一辈子都得警惕病毒的暴发。他们也不问一问:有这样一种可以被长期被药物抑制的微生物吗?
  当然,兄弟俩也着急了,于是向老师、师兄弟请教。回答是"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办。"原来,老师和师兄弟用药的学识也在说明书上,好不到那里去。田伟只得继续服药,病情越来越恶化。当医院决定叫他不要再服药时,太迟了。他已经脱水、大出血而死亡。田文觉得弟弟死得冤,好好的就这么一个月见不到了。"2001年6月,田文偶然从一个医学网页上了解到,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肝炎国际大会上,新加坡中央医院肠胃肝脏科医生周蕴菁指出:'有证据显示,有些乙型肝炎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贺普丁)后,因体内病毒变异而引发爆发性肝炎,导致性命垂危,比原先的情况更棘手。'在国内外已有相当数量的因贺普丁毒副作用引发原有肝病加重死亡的病例报道及论述。"在杭州、上海,都发现服用贺普丁引起呕吐、腹泻、大出血而致死亡的报导。杭州的死者家属还从新西兰搞到了该药的英文版说明书,其中标明:"该药品的临床效果的完整报告尚未得到,有待进一步研究","能否治愈传染性乙肝或只是控制病情,减少与肝脏有关联的一些健康问题仍不得而知。"这与中国的说明出入很大。"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该药说明书则写明:拉米夫定不能完全治愈乙肝,它的远期疗效也未知。"既然远期疗效未知,"服用后不能停药"则是明显的错误。
  生产贺普丁的公司是世界顶尖级公司,其声誉根本不容置疑。因此,上海死亡患者家属曾起诉该公司而败诉。世界现有乙肝患者3.5亿,中国占1/3。所以,中国是该公司最大的客户,年销售量达8亿元。说明此药服用人数之多,给该公司带来的利润难以计数。这个"声誉不容置疑"的公司在中国的说明书却隐瞒了所有不利之词。可以这么说:现在所有贺普丁服用者都处在危险状态之中,何日病毒变异、暴发,都很难预料。为什么在中国的说明书就没有写上这些警句?是管理当局的失职,还是被该公司拉下水?现在所有的服药者都已经被绑在"贺普丁远期疗效"的试验船上作"人质"了。中国药品销售说明书和广告送他们上了这条船。行政管理当局应该尽快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田伟的悲剧暴露出现代医学的一个大漏洞:医生不懂药物--所有的医师靠药品说明书才能治病。而药品说明书是从药品商人那里出来的。一个学医学到做医学博士的,却因为药品说明书出问题而送了命。所好他还没有成为医生,如果每天临床看病,他所参照的药品说明书有问题,那将有多少人因之送命?田伟不知道自己使用贺普丁的知识,并没有比他父亲懂得多;他的老师、师兄弟,同样都是看说明书而使用药品的人--博导、博士后,无不如此。如果药品商人出了道德问题,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师处方中的药品,就可能潜伏着危险。按最近这段时间药品更新的速度,医士与主任医师的用药本领就都变成了同一水平。怪不得现在的许多医院都设方便门诊,让患者自己报出药名或检验项目,医师坐在那里只是为了代替病人写字。这样的门诊部,起什么作用呢?无非是为了多赚一些钱!
  谁也没有想到,任何抑制病毒的药物如果让患者长期使用,必然会迫使病毒变异而导致使用者生命的危险。因为,病毒也是一种生命体,它不可能长期被抑制。为了种族的繁衍,它必然会突破抑制。田伟的死,当然不是药物中毒,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周蕴菁医师的研究告诫:病毒的迅速变异、暴发,引起死亡。当然有许多人不会马上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人体内在免疫机能的个体差异是无法预料的。远期疗效既然是个未知数,此药一开始服用就说不能停,说明这个"其声誉不容置疑的"、"顶尖级的"世界著名企业,在中国大规模销售此药是有违道德的。笔者认为,这个公司应该对所有贺普丁服用者进行长期观察,并免费供给药品,为这些人购买人身保险,出了问题,及时赔偿。
  3.不乱用西药和中成药,尤其是抗生素等。已知的如氯霉素容易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四环素导致骨髓色素沉着,造成四环素牙;抗结核药物都会使肝功能伤害;许多抗生素损害肾功能。康泰克被许多医院用了很多年,现在我们才知道它所含的PPA有毒。
  198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了解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 1995年,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 199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2000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反应停"治疗孕妇的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类似海豹一样的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氮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2002年,在美国发现了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
  现在新药层出不穷,药商急功近利,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就投放市场,因此,它们的长期毒副作用都还不可知,例如康泰克,全国各大医院已经用了多年,现在才知道它有问题,人就成了药物的试验品。
  中医按症施药,没有症状就不能用药。龙胆泻肝丸是治疗肝火头痛的药物,有人却买来常服,结果得了肾萎缩病。所以,中成药也不能乱用。
  4.病人是医师的老师。病人每一次就诊,都是给医师作临床试验的,都是给医师提高临床经验用的。每一个就诊的病人应该知道:不管医师学问如何渊博,经验如何丰富,每一次临床处方,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任何医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积累治病经验。也许有人以为我这话说得不对:明明是自己有病到医院治疗,怎么会是给医师当试验?人们并不知道疾病痊愈过程的复杂和临床医疗知识的有限。医师用药治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其一",就是知道某些药可以用来治某种病;"其二",医师永远不能事先保证用某种药必能准治某种病,更不知道病人用药后的长远影响。因为,医师不能知道病人的体质对所用药物的适应性,否则,就不存在什么过敏之类的反应了。所以,我说病人是医师的老师。医师临床时间长,看的病人多,也就是"老师"多,学来的东西多(经验丰富),中病率和稳妥性强,人们才都要找老医师看病。任何一个临床医师,必须年年记录临床体会,治疗经验才会迅速积累,治疗方法才会快速提高。一个医师的优劣评定,只要凭这一点,就可区分得清清楚楚。
  治病的知识只能来之于临床。因此,病人求诊从病人的角度来看是为了解除病痛;从医师的角度来看是来了一次提高的机会。尽管客观上,医师是以他的知识糊口。但做医师的如果这样想,就落入一个无法自拔的俗套了。名医扁鹊医好了一个被认为是已经死亡的王子,人们称赞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他却说:"不是我能起死回生。是他自己不会死。我只能使他从病床上起来而已。"(见《史记》)扁鹊的话不是谦逊,而讲明了一个最基本道理,患者是能够活的,医生只是帮助他战胜疾病。如果患者自身没有了自愈能力,神仙也毫无办法。所以做医师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医好了几个病人,就沾沾自喜起来。必死的人是医不活的;能活的人却容易被不小心的医师医死的。
  (四)发展全科医学,发展中医中药
  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治疗。
  人体结构是不断可分的。现代的分科医学越分越细。这种越分越细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疾病的整体性;忽视了人体躯壳与意识以及整体信息活动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健康活动在于体内信息的正常运转。大多数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阻滞引起的。因此,人体的不舒服,有许多是感觉上、意识上的,躯壳却没有变化,解剖躯壳是无法发见的。现代医学的内科治疗效果不很好,正是因为它侧重于人体的躯壳研究,而忽略整体的信息和意识活动。躯体离开了生命信息和思想意识的活动,那就是一个死的人。所以,人的生命活动是由躯体、生命信息和思想意识的共同活动所组成。生命的健康,体现的是躯体、生命信息和思想意识这三者的正常的共同活动。现代医学由于局限于躯体的研究,其见长于外科疾患,却短于内科病的治疗。因为,内科病大都是信息通路阻滞,或情感活动的太过或不及所致。许多疾病,开始的时候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一种感觉上的不舒服。假设一妇女,平时性情急躁,食欲不振,眼睛干涩,耳鸣,双胁胀痛,经来腹痛,月经暗红色,有血块。西医就会认为有内科、五官科和妇科病。这样把人体分为几个块的分科方法,离开生命的整体综合,实际无助于疾病的治疗。中医就可以把这所有的症状归纳为气滞血瘀,只要疏肝行气活血,就把这所有的症状一揽子解决了。再如中暑,起病突然,发病急剧,西医却既不知道病因,更不知道如何对策。中医就可运用针灸,在体表上点刺放血,瞬时见效,迅速解决问题。医学研究既以治疗为目的,面对疾病,不知道治疗的医学不是太尴尬了吗?
  任何疾病的表现,都是人体的自卫功能与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人殊则病异,体魄不同表现也就各自不同。中医把这些表现称之为"证"--生了病的"证明",根据并通过这种证明,进行扶正驱邪。所谓"扶正",就是弥补不足,矫正太过;所谓"驱邪",就是恢复机体平衡。它不同于西医的消灭病因,而只是"驱"走病因。中医认为在我们这个大自然中,正与邪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邪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驱除。所以对抗治疗并不能消灭病因。我们用药物杀灭了冠状病毒,出来的冠状病毒变体,反而更厉害了。现在,已经知道的在人体里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已达一百多种。因此,人类不应该、也不可能消灭微生物。因为,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人类。我们现在采取与微生物对抗的各种消炎药--抗菌素,其结果不仅是伤害人体自身内部的微生物平衡,而且还为人类"创造"越来越多的病原体。昨天是非典病毒,今天是禽流感病毒,明天是什么?谁能知道。
  现代医学,医与药脱节。大量的药物,使医师不知道用什么药来治病最为适合。例如几十种降压片,谁也不知道来看病的患者要使用那一种是最适合。有的人用遍所有的降压药而没有一种合适的,反而遭受很多药物的污染--患者成了医师用药的试验场。我的朋友魏先生,说他夫人患高血压症,曾发过轻度中风,治愈后一直在吃降压片。最近服北京零号出了问题--胃痛,到医院检查说是胃炎,使用降压药不合适之故。于是,他试用了很多降压药,有七八元一片的,服后都有胃痛,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一个相熟的医师与他说:"你夫人开始用的是什么降压片?"答:"尼麻地平。"说:"何不一试?"果然,二元多100片的尼麻地平片服后没有胃痛了。这说明,由于人殊体异,使得西医临床用药很难形成系统的经验--此人适合的药物,不一定适合于彼人。现代医学陷入这样一个医不知药的尴尬的困境:医师面对病人的症状,不知道用那一种药物最适合该病人,只能把他当作试验品。如果按现在这样,只认价高处方用药,魏君就永远找不到他所需要的药物了。
  现代医学科目越分越细,针对一种症状,可以不断发展新的科目,例如:前列腺专科、糖尿病专科、高血压专科、不孕不育专科……等等。这样的分法,眼科也可以分成白内障专科、虹膜专科、角膜专科、黄斑专科……等等。我的一个朋友患白内障做手术,术后施用了一些比较贵重的消炎药。因他原有肝炎病史,肝功能不好。消炎药造成肝中毒而导致肝昏迷,不久就去世了。眼科医师只顾医眼而忘记了顾肝,缺乏疾病的整体治疗观念:治好了眼,治死了人。现在,西方医学界已经认识到现代专科医学的尴尬,正在提倡发展全科医学。他们要求每一个做临床医师的,都必需具有全面的整体的医学知识。因为,随着将来社会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家家户户都需要全科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当家庭医学顾问。头痛顾头脚痛顾脚的分科医学,不利于人的保健和治疗。因此,必将要求大多数临床一线的医师具备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而不是做某科的专家。
  中医内科恰恰具备这种全科医学的知识和条件。问题在于中医师不能从课堂里批量"生产"。因为,中医的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必须来自临床。我不反对课堂教学,因为学中医首先需要课本知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课堂里出来的只能算做"半成品",难能成为"正品"。许多被分配到农村里去的中医学院的毕业生,结果都变成了半罐子的西医。因为,他们缺乏有经验的老中医长期的临床指导。优秀的中医师只能从临床中产生,只能靠老中医手把手施教带出来。没有老中医手把手的师承教授,任何中医学院的学生都很难成为"正品"的中医师。从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多少可以成为"正品"呢?很难预料。因为,天赋是一种决定的因素,后天的努力也是一种决定的因素,老医师面授的能力和努力也是一种决定因素。可以预见,中华医学知识必将成为全球人类的保健常识;中华医药必将给世界人类带来健康;中医中药将成为世界上最紧缺的资源。因此,发展中华医学将是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