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第十五节 《内经》自相矛盾举隅-《<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⑷心绝对不能受邪,一受邪人就死:心包代心受邪,所以温病学中有“逆传心包”一词。

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章虚谷:“《内经》言:心为一身之大主而不受邪,受邪则神去而死。凡言邪之在心者,皆心之包络受之。盖包络为心脏之衣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⑸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二十三》:“手少阴,心经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也。经虽分二,藏实一原,但包络在外,为心之卫;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乃精神之所舍,其藏坚固,邪不可伤,伤及于心,无不死者。故凡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外之包络耳。然心为君主之官,而包络亦心所主,故称为心主。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腧,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腧焉。详义出《本腧篇》。”

杨鹏举校注《灵枢经》:“《类经》二十卷第二十三注:‘手少阴,心经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也。经虽分二,藏实一原。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腧,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腧焉。’考本书《本输》篇之‘心出于中冲,中冲者,手中指之端也……手少阴也。’和本篇上段之‘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都在‘中指之端’,而中冲穴位则属于‘心主之脉’的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脉是心之包络,心之附庸,从《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此心包络所流’来判断,其不是一个脏器,仅仅是心之比较大的脉络而已。每个脏腑只有一个‘腧’穴,当‘腧’出现在心包络,自然心脉就不能再有‘腧’了,故‘手少阴之脉独无腧’。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类似古代帝王,对其同姓氏则封某人为某地之王,但是此王仅仅管辖某地,并在皇帝统领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译:黄帝说:手少阴经脉,独无腧穴,为什么?岐伯说:手少阴,是心脏的经脉,也是五脏六腑的大主宰,心神之所潜藏,它的器质坚固,外邪不能侵入,如外邪侵入,就会损伤心脏,心脏受伤则神散去,神散就死了。因此各种外邪滞留在心脏的,都在心脏的包络部位上,心包络,是心脏所主宰的经脉,既然有它代替心脏受邪,所以手少阴独无腧穴。(《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

发表于 2014/12/16 1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段话是从五行相生来论述药性的正与偏。《素问·五藏生成》这段话是从五行相克来论述药性的正与偏。其实五行生克制化能够维持,就能生化。五行生克制化不能维持则害物。并无矛盾。
发表于 2014/12/16 1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生化正常者自然能生。若生化太过则伤害本化之筋脉,其余相仿。
如咸能入肾补肾,多食过度则伤心脉(指咸寒),故脉凝泣而变色。其余相仿。

又,肝色青,宜食甘。是说肝气胜则乘胜脾土,所以宜食甘味补脾以御肝邪。
心色赤,宜食酸。是说心气胜,则耗夺肝木母气,所以宜酸味补母气。
发表于 2014/12/16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xueqier 于 2014/12/16 21:10 编辑

    学习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和粒是矛盾的现象,但是在光上是统一的。内经上的很多东西,看似相互矛盾,但是都是有道理的。内经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很多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也不一样,所以希望不要轻易的冠以矛盾二字。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内经上为什么这样说。益民老人的分析方法,就正确些。
   学习中医,不是单纯的考据,更重要的是内证和临床实践。内经,是中华祖先们在准确精深的内证观察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字字千金,作为后辈,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如果不具备条件,就不要妄加评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这种矛盾也使《内经》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此外,《素问·阴阳类论》忽然冒出一个肝脏最贵的说法,也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应理解为确有过这种说法。心开窍于目(《素问·解精微论》)、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于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说并存等也是早期配属不统一的证明。

【自注】心开窍不一的经文如下:

开窍于耳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

在窍为舌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开窍于目说:“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素问·解精微论》

粗查《内经》时代的文献,可知当时原有不同说法。请看《淮南子》和《管子》等书中的有关文字。

《淮南子·精神训》说:“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xi),各有经纪。”

《管子·水地》有:“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

又,前引《白虎通·性情篇》涉及纬书《春秋元命苞》。其中说:

“目者肝之使……鼻者肺之使……耳者心之候……阴者肾之泻……口者脾之门户……。或曰:口者心之候,耳者肾之候。或曰:肝系于目,肺系于鼻,心系于口,脾系于舌,肾系于耳。”

总之,今《内经》遗留的五脏开窍不统一,是两汉学者(包括医家)看法始终不一的痕迹。

关于五脏开窍的不同说法,古人综合文献最多的是《五行大义》。其中说:

“《孝经拔神契》云:肝仁故目视,肺义故鼻候,心礼故耳司,肾信故窍泻,脾智故口诲。《太平经》云:肝神不在,目光不明;心神不在,唇青白;肺神不在,鼻不通;肾神不在,耳聋;脾神不在,舌不知甘味。……脾心肺三脏及候各有异说。《甲乙》以鼻应肺;道家以鼻应心。《管子》以鼻应脾。《甲乙》应肺者,鼻以空虚纳气,肺亦虚而受气故也。道家鼻主心者阳也。《甲乙》以肺应口;道家以肺应口与《管子》同。《甲乙》以肺应口者,口是出纳之门,脾为受盛之所,口能论说,脾能消化,故以相通。道家以肺应口者,肺金也,金能断割。口有牙齿,亦能决断,是金象也。《管子》之意恐亦然也。《甲乙》以舌应心,道家以舌应肺,《管子》以舌应下窍。《甲乙》以舌应心者,凡资身养命莫过五味,辨了识知莫过乎心。……道家以舌应肺者,肺者,阴也……舌与地通。《管子》舌应下窍者,以心能分别善恶,故通下窍、除滓秽也。”(丛书集成本《五行大义》,1939年,商务印书馆版,55~56页

显然,不但五脏和九窍配属有多种说法,《五行大义》的解释也大多牵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注】

⑴《素问·阴阳类论》忽然冒出一个肝脏最贵的说法:经文云:“孟春始至,黄帝……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主之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王冰注:“五中,谓五脏。……东方甲乙,春气主之,自然青色内通肝也。《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故曰青中主肝也。然五行之气,各旺七十二日,五积而乘之,则终一岁之数三百六十日,故云治七十二日也。夫四时之气,以春为始,五脏之应,肝脏合之,公故以其脏为最贵。‘从容’,谓安缓比类也。帝念《脉经·上下篇》阴阳比类形气,不以肝脏为贵,故谓公之所贵,最其下也。”

《素问注证发微》:“此雷公以阴阳诸经,惟肝为贵,而帝则非之也。‘阴阳’者,阴经阳经也。《五中》者,古经篇名。见前篇。公言春主甲乙,其色青,内主于肝,肝治七十二日,是肝脉主时,为一岁之首,其脏宜为最贵。帝言即念《上下经》,有《阴阳》、《从容》诸篇,则为最下,而非最贵者也。”

《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七》:“孟春始至,立春日也。……五中,五内也。何藏最贵,欲见所当重也。四时之序,以春为首,五藏之气,惟肝应之,故公意以肝藏为最贵,盖指厥阴也。《上、下经》,古经也。《阴阳》、《从容》,其篇名也。帝谓念此经义,则贵不在肝,盖特其最下者耳。”

《素问直解》:“四时之气,始于孟春,黄帝……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即人身经脉之道,五行在中,主于五脏,今五中所主,何脏最贵?……五行之木,在时为春,在干为甲乙,在色为青,在中主肝。孟春始至,肝木之气,治七十二日,是肝脉之主时,则肝脏最贵也。《疏五过论》云: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却念上下经,即上经下经也。阴阳从容,即揆度阴阳也,从容揆度,则子所言贵,最其下也,而有至贵者在焉!”

《素问考注》:“案:‘上经’,言天之阴阳;‘下经’,言人之从容。以此二者相合,而研究其理,则肝藏何足贵乎?只要在活活泼看耳。张以‘阴阳’、‘从容’共为篇名,恐非是。”

《素问补识》:“帝问何藏最贵,雷公答以肝藏,帝谓‘子所言贵,最其下也’,然终篇帝亦未言何藏最贵。天雄按:五藏贵贱,按五行生克之理。以主时者为贵,反之者则为贱,五时递迁,贵贱相移,故五藏之中,无常贵常贱者。此《藏气法时论》所谓‘更贵更贱’也。时当孟春始至,雷公答以肝藏,正未可非,而乃谓之‘最下’可乎?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此类是也。……
王云‘从容,谓安缓比类也。帝念《脉经》上下篇阴阳比类形气,不以肝脏为贵。’马云:‘帝言即念上下经有《阴阳》《从容》诸篇。’高云:‘《疏五过论》云: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却念上下经,即上经下经也。阴阳从容,即揆度阴阳也。从容揆度,则子所言贵,最其下也,而有至贵者在焉。’天雄按:上下经,即《上经》《下经》,阴阳从容,当是古经二篇名。‘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疑《阴阳》是《上经》篇名。‘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疑《从容》是《下经》篇名。……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是黄帝责雷公学之未精,令再熟读《上经》《下经》中的《阴阳》《从容》等篇也。”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孟春:农历春季之首月为孟春。孟春始至,谓立春之日。五中所主:即五藏主时。主时:孙鼎宜说:‘谓正当主此春时。’从容:谓比类分析。”

金栋按:春乃四时之序首,肝藏应之,故雷公言“其藏最贵”,然帝非之而云“最其下”,但全篇帝终未言不知何故“最其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译:①在立春的这一天,黄帝……向雷公问道:按照阴阳的分析方法和关于经脉的理论,以及五脏主时的规律,你认为哪一脏最重要?雷公回答说:春季属甲乙木,其色青,在五脏中主肝,肝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当令的时候,我认为肝脏是最重要的。黄帝道:我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来体会,你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最次要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②正月立春这一天,黄帝……向雷公提问说:阴阳分属的类别,经脉运行的道路,五脏都各有所主,其中哪脏最贵重?雷公回答说:春季为四时之首,在五行属甲乙木,在五色中主青色,在五脏中主肝脏,旺治共七十二日,是肝脉所主时令,我认为肝最贵重。黄帝说:但读《上经》、《下经》、《阴阳》、《从容》等的记载,你所说最贵重的却是最下的。(《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⑵心开窍于目:《素问·解精微论》:“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

《太素·卷第二十九·水论》:“心为五脏身之总主,故为专精。目为心之通窍。”

王冰注:“专,任也。言五脏精气,任心之所使,以为神明之府,是故能焉。神内守,明外鉴,故目其窍也。”

《素问注证发微》:“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专精之外窍也。”

《素问吴注》:“五脏各有其精,心能专一之,故云五脏之专精。精专于心,神发于目。”

《类经十八卷·疾病类八十》:“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故为五藏之专精。目即专精之外窍也。”

《素问集注》:“五脏主藏精者也。心者,五脏六腑之主,故为五脏之专精。心开窍于目,故目者,心之窍。”

《素问直解》:“五脏之精,心为之主。故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五脏之精,随心气而注于目,故目者,其窍也。”

《素问考注》:“案:‘目’为肝之所主,然其眸子所见者,是心之所主也。故曰其窍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专精: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所以说心是五脏的专精。亦即心专主五脏之精。”

金栋按:俗话说“眼精(神)是心灵的窗户”,盖谓此也。

语译:心是五脏的专精,而目是它的外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