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益民老人

异级同构看运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羽 发表于 2014/11/27 09:52
6楼、7楼是啥内容,看不到。

就是这张南北政脉位图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政春三月,三阴在泉则尺不应的医案:
1、南政寅正月 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医案:
陆××,女,35岁,2013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接诊。右脉弦滑上鱼际有力,左寸沉涩而关尺脉滑。寅正月属南政,厥阴在泉,少阴居左,理应右脉不应,今反而右强左弱,为阴阳交的重病。主证头痛目胀,左面麻木,口向右歪,喜暖畏冷,夜甚昼轻,舌苔黄白较厚腻,饮食二便可。为浊阴上逆,阳虚于下,乃阴盛阳虚之证。阳虚喜阳助,故昼轻,阴逢阴强,微阳不争,故夜寒独重。以白通汤:附片10克  干姜10克  葱白9茎  六剂,每日两剂,只取头煎,熬一小时,顿服。服后头痛畏冷等症候明显好转,后仍以此法治疗至痊愈。
马××,男50岁,2013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日接诊。右脉尺强寸弱,左虚大。南政厥阴在泉右尺不应,今反之,为阴阳交的重病。中风后遗症三年,左半身不遂,傻笑流涎不止,舌质淡胖多津,近来病情加重,更加足肿。乃脾湿侮肝,不制肾水。宜补脾肾火土,化痰瘀:附片30克  干姜20克  葱白9茎 黄芪120克  党参30克  白术30克  法夏15克  桃仁10克  红花5克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九日复诊,流涎好转,黄芪加为250克,干姜为30克,法夏改为生半夏。3月5日,正月二十四日复诊,流涎傻笑等证进一步好转,前方扩充:附片60克 先熬1小时  干姜30克  生姜10片  葱白9茎  黄芪300克  防风30克  麻黄10克  红参15克  白术30克  石菖蒲30克  生半夏30克  生南星10克  水蛭15克  红花6克  桃仁10克  此方接服十多剂,病情大好转,继以补阳还五汤维持。
     2、南政卯二月,少阴在泉,则尺不应医案
马××,男,70岁,2013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三接诊。头晕20天,起始咳嗽,继而头晕。住院14天,仍旧头晕不止,伴头重胀痛,两侧及后头尤甚,胸部憋闷,舌红水滑苔,脉弦细劲,两寸无力,两关尺劲指。尺寸反,病重。乃心肺气血供脑不足,脾虚湿痰上扰,宜五味子饮合天麻白术汤化栽:北五味12克  当归12克  桂圆肉12枚  淮山12克  枣仁12克  天麻12克  旱法夏12克  茯苓12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6克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三剂。3月17日,农历二月初六复诊,头晕痛好转,脉转结代,心肾阳衰显露,通脉四逆汤主之:附片12克  干姜12克  炙甘草12克  红参12克  葱白9茎  六剂,每日两剂,每剂熬60分钟,只取头煎顿服。后接服十多剂而安。
谢××,女,13岁,2013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接诊。从春节至今,月经天天不断,量多,神倦,舌胖嫩,薄白苔,右脉弦大而长,尺强寸弱,左脉洪大,尺强寸弱。宜益气止崩:黄芪60克  当归10克  炒茜根10克  乌贼骨30克  黄柏10克  龙牡各30克  炙甘草10克  炒蒲黄10克  仙鹤草30克  三剂。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复诊,服药之后,血止三天,而后量少不断,色黑有小块,神倦。卯月春气,少阴在泉,理应脉象寸强尺弱,两手平均,今反而尺强寸弱,是春气不升,相火下郁,血不归经。当升春气,辅以收涩,前方加减:黄芪60克  乌贼30克  党参30克  升麻5克  龙牡各30克  炒茜根10克  炒蒲黄10克  仙鹤草30克  知母12克  黄柏10克  桑叶10克  当归10克  炙甘草6克  十剂。未再来诊。
3、南政辰三月,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医案
马××,女63岁,2013年4月29日,农历二十日接诊。两寸弱,关尺弦紧,辰月太阴在泉则左尺不应,今反而两寸弱,两尺紧,乃春升不及,是以头晕,手足疼痛麻木,舌淡红,从肝寒论治,自拟乌麻芪活汤:天麻10克  何首乌18克  黄芪3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当归10克  防风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炙甘草5克  四剂。后守方加减十多剂痊愈。
余××,男,47岁,201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十三日接诊。主证心烦失眠,舌大暗红,两手脉弦缓,与辰月太阴在泉则左尺不应之脉相违,乃心脾阳气不足,虚阳上扰,宜桂枝甘草龙牡汤:炙甘草30克  桂枝15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三剂后眠安。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政夏三月,三阴司天则寸不应的医案
1、南政巳四月,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医案:
接上余某案,5月12日,农历四月初三复诊,告知上方服后即眠安。目前食欲不振,少寐5小时左右,夜尿三次,阴囊潮湿,睾丸下坠,性欲退。舌边尖暗红,脉虚大,右寸脉弱。大乃肾虚,右寸弱符合巳月厥阴司天右寸不应,也为右之肺脾气虚之象。治宜补益心肺气血,调和营卫而佐重镇安眠,桂枝新加汤再加龙牡:桂枝3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5片  大枣7枚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党参15克  砂仁3克  益智5克  五剂。5月19日,农历四月初十复诊,前方五剂,食欲增,尿频减性欲增,阴囊潮湿减而未愈。昨日受凉,胃脘覚冷不适,脉弦右寸较弱。前方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干姜10克。五剂。
     吴××,女,74岁,2013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初十接诊。舌唇红,薄白苔,右脉弦大而紧直上鱼际,左弦大而寸较弱,与南政巳月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相违。主证:头昏重,四肢和腰痛,心悸,心下痛而憋闷感,呃逆,饮食不香,尿黄,大便日二、三次,失眠仅能睡一小时。心之气阴虚,故左寸弱,心悸痛,失眠头昏。肺气不降,外感风邪,故头身痛而微恶风寒。宜柴胡龙牡汤调理左升右降:柴胡12克  黄芩10克  旱法夏10克  党参12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赭石30克  桂枝20克  白芍20克  茯神15克  生大黄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三剂。5月22日,农历四月十三日复诊,诸证好转,守原方三剂。5月25日,农历四月十六日复诊,叠投柴胡龙牡汤共六剂,头昏心悸腰肢疼痛递减,但短气,四肢无力,舌嫩红,薄白苔。心气虚,以桂枝新加汤缓调:桂枝30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10克  白参12克  生姜6片  大枣9枚  三剂。
2、南政午五月,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医案
唐××,女,65岁,2013年6月6日,农历巳四月二十八日初诊。右脉弦大劲指直上鱼际,尺脉尤甚;左脉弦劲寸沉不上鱼际,与巳四月厥阴司天右寸不应相违,舌光红无苔。
主证,足无力,足底后跟痛,小腿常缩筋,神倦思睡。口干不欲饮,汗少,饮食二便可。高血压病史六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维持在160/90  巳月厥阴司天,反而右强左较弱,乃左右气机升降失常,相火下郁。宜柴胡龙牡汤和解少阳升降。柴胡12克  黄芩10克  法夏12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6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赭石30克  桂枝10克  制大黄10克  杜仲12克  枸杞15克  兔丝15克  龟板15克  茯苓10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三剂。
6月11日,农历五月初四复诊。柴胡龙牡汤加滋养肝肾药,腿渐有力,足后跟痛好转。脉象如前,舌红生少许薄白苔。正当五月初头,且左之肝肾素来阴虚,故脉象不因少阴气化而转移也。仍守方五剂。
按:平人四季脉象的转换有一个渐变过程,故月初的少阴脉气变化不太明显。而且因为有些病气顽固的关系,或者体质关系,脉象也难以接受变化。
李××,男,65岁,2013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五初诊。两手脉洪大,两寸弱,舌嫩红水滑苔。素来阳衰阴盛体质,受寒即咳喘,以小青龙汤取效。此次咳喘四天,汗多口不渴。寒饮內盛,虽当南政盛夏脉象,也当温药,以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30克  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  北细辛10克  三剂后咳喘好转,汗减少,续与小青龙汤重用半夏和五味子治之。
马×,女,43岁,2013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初六初诊。脐周痛,大便稀溏,一天。舌淡红,薄白苔,脉沉细,少阴虚寒,宜四逆汤加葱白:附片10克  干姜10克  葱白4茎  炙甘草10克  六剂,一日两剂,只取头煎顿服。
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五复诊。投上方脐痛便溏好转。受凉小腹胀,手掌麻木,目瞀,右脉弦细尺无力,左脉弦而稍大于右。五月盛夏,反见春脉,肝阳不及,以乌麻芪霍汤:何首乌12克  天麻6克  黄芪12克  藿香5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防风6克  白术10克  川椒3克  小茴香5克  炙甘草5克
6月28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三诊。前方服后,小腹胀和目瞀手麻均好些。胸憋闷,便溏,面色黄黑,舌暗红薄白苔。脉沉弦细,盛夏反见冬春之脉,心肾肝阳均虚,上方合白通汤,即原方加附片、干姜各10克,葱白4茎。三剂。

6、南政未六月,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医案
张某,女,59岁,2013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初诊。右脉洪大有力直上鱼际,左脉洪大而寸较弱,与未六月太阴司天脉缓大不符,且右寸脉洪太过。舌胖大,薄黄白腻苔。主证面浮足肿,腰困重,目痒。乃右寸肺气壅实,而为湿热风水,吹风贪凉所致,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10g, 连翘10g, 赤小豆30g, 桑白皮10g, 杏仁10g, 桔梗6g, 甘草5g, 包谷须30g。3剂。六月十五二诊,肿退,汗多,神倦,口干,以六味地黄汤养阴敛汗止渴。
李某,女43岁,2013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初诊。右脉濡细,左缓大,与未六月太阴司天则左不应不符,舌质淡嫩,白腻苔。主证右侧腰腿痛一年,晨起痛剧,活动痛减,变天痛增,动则多汗。乃寒湿伤右之阳气。宜桂枝加附子汤:附片30g (先熬60分钟),  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15g,生姜10片 大枣10枚。3剂。六月十七日复诊,腰腿痛大减,白腻苔大退,令守原方服之愈。
周某,男,20岁,2013年6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初诊。左脉弦而寸弱,右脉弦长上鱼际,似南政未六月太阴司天则左寸不应,但脉不缓大,尤其是右脉反而弦长上鱼际。淡红舌,薄白苔。主证:面生暗红痤疮,满脸都是,间有黄疱,背部也有散发,已经四年。汗多,口稍干,眠食二便可。乃相火湿热侵犯血分,宜清热化湿,凉血解毒,银花解毒汤加减:银花30g, 紫地丁30g, 连翘20g, 水牛角30g, 丹皮12g, 土茯苓60g, 黄连5g, 生甘草10g。5剂。二诊,守方加紫草5剂。三诊,银花解毒汤初服有效,继服不效。主方六味地黄汤。四诊,痤疮稍好转,舌苔薄白,脉转弦细,宜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12g, 白芍12g, 川芎6g, 生地20g, 桃仁10g, 红花10g, 丹皮10g, 连翘12g, 天丁10g, 穿山甲5g。5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政秋三月寸不应
7、北政申七月,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医案
接上案,8月20日,农历七月十四日五诊,面部痤疮稍好转,色转红活,舌淡薄白苔,脉象转为弦缓,左强右弱。乃申七月,厥阴在泉则右不应之脉,右之肺脾气虚,左之心肝血瘀,宜益气活血,解毒散结,桃红四物汤加参芪等味:黄芪30g, 党参15g, 当归12g, 赤芍12g, 川芎10g, 生地30g, 丹皮10g, 白芷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穿山甲6g (研末分服), 天丁10g, 甘草6g。3剂。8月23日,七月十七日六诊,明显好转,左弦滑,右关尺浮,寸较弱,舌淡红,薄白苔,右之肺脾气虚,左之血瘀未活,上方再加露蜂房12g,白芷10g,5剂。8月29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八诊,面部痤疮已经大好转,仅留有色素沉着。嘱守方服至痊愈。
海某,男,65岁,2013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二初诊。两手脉滑大,均上鱼际,右强左弱,舌苔黄干。主证口渴多饮,胃脘胀,大便秘结,四肢乏力,心烦少寐。申七月厥阴在泉当右寸不应,今反之,乃阴阳易位,肝木乘脾,脾弱湿痰盛,阻碍气机,津不上承而口干神烦。宜益气健脾,化痰清肝,温胆汤加味:黄芪90g, 白术15g, 旱法夏12g, 陈皮10g, 茯苓10g, 枳壳10g, 竹茹6g, 炙甘草6g, 钩藤10g, 天麻12g, 杜仲12g, 火麻仁30g。3剂。8月21日 ,农历七月十五二诊。口干便秘,脘胀倦怠等证均好转,舌苔仍黄略干,脉缓滑大,右强左弱,守前方4剂,未再来诊。  

8、北政酉八月,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医案
赵某,男,57岁,2013年9月5日,农历八月初一初诊。左脉弦略紧,尺强寸弱,右脉弦大;左强右弱。舌嫩红,薄白苔。主证小腹痛,腹泻八天。大便黄褐色,臭气大,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少阳相火下迫,宜黄芩汤清相火:黄芩12g, 白芍30g, 炙甘草6g, 生姜5片 大枣4枚。3剂。9月8日,八月初四二诊。脉转两手关尺弦大,寸较弱,乃酉八月少阴在泉寸口不应之象。腹痛已止,肛门热除,口干苦减;但大便尚溏,日二次。舌鲜红。湿热相火未尽而兼阳明燥化伤阴,宜育阴利湿,以实大便,猪苓汤:猪苓15g, 阿胶12g, 茯苓10g, 滑石10g, 泽泻10g。4剂,未再来诊。
马某,男,63岁,2013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六初诊。左脉弦大有力,右脉弦细而劲,左强右弱,与酉八月少阴在泉脉浮而两寸不应者不符,舌胖嫩。主证头晕痛,多梦神倦,口干频饮冷水,大便秘结,尿黄,口臭。左之肝肾相火旺,肝风犯肺侮脾,故左弦右大,宜柴胡龙牡汤调其升降。柴胡10g, 黄芩10g, 旱法夏10g, 党参12, 龙骨30g, 牡蛎30g, 赭石30g, 大黄10g, 花粉15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4枚 4剂。
八月十六二诊。头晕痛稍减,睡眠精神好转,大便通畅,口稍干。左脉浮大,按之尚有力,尺强寸弱,右脉弦细,按之不绝。左强右弱。右肺脾气虚,左心肝气血逆,舌质鲜红,薄白苔,肝阴虚之象。宜陈源生柴胡龙牡汤加减,补肺脾气阴,平肝降逆。柴胡12g, 玉竹20g, 白参10g, 白芍15g, 龙骨30g, 牡蛎30g, 桂枝10g 炙甘草5克g 天麻12g 花粉10g 生姜3片 大枣3枚。4剂。
八月二十四日三诊。头晕痛,足乏力及精神均好转,左脉转和缓,右沉细弱,秋见冬脉,舌嫩而净,阴损及阳,八味地黄汤。熟地25克 淮山药12g 枣皮12g 茯苓10g 泽泻10g 丹皮10g 附片6g 肉桂5g 5剂病愈。

9、北政戌九月,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医案
海某,男,65岁,10月27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初诊。足无力,神倦乏力,大便一日四次,面色黄黑,舌苔白腻,两手脉浮缓无力,相对右强左弱,似与戌九月太阴在泉左不应相符,但脉证合参,乃太阴寒湿,脾阳被困,宜祛寒湿而扶脾阳,宜附桂理中汤加二陈,附片15g, 肉桂6g, 党参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旱法夏10g, 陈皮10g。4剂而安。
张某,女,37岁,10月10日,农历九月初六初诊。右脉浮缓,寸弱;左浮缓比右有力,浮缓乃九月太阴在泉之脉,但左强右弱,淡红舌,薄白腻苔。乃脾气虚弱而不统血,经行八天仍旧量多,色黑有块,小腹下坠感。宜益气温经和血:黄芪30g,党参30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熟地15g,香附12g,炙甘草6g,玄胡10g,艾叶6g。4剂。初十复诊,月经干净。脉浮缓,寸较弱;舌苔薄白,质稍红。头昏神倦,咽喉干痛,夜甚。中气不足,九窍为之不利。益气聪明汤:黄芪30g,党参15g,白芍12g, 黄柏10g, 蔓荆子10g, 葛根12克, 射干10g, 炙甘草6g, 菊花10g。4剂。未再来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政冬三月三阴司天尺不应
10、北政亥十月,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医案
杨某,男,69岁,2013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接诊。两手脉浮缓,尺强寸弱,右强左弱。亥十月厥阴司天,脉宜沉弦,今反而浮缓,则是初冬(后天立冬)仍见秋脉,君火不下归;舌质裂纹,薄白苔。主证:心烦躁,欲呕,头晕,行路不稳,大便溏。缘君火不下降,乃中土路阻,故食后欲呕而大便溏。当先辛开苦降和中土,半夏泻心汤:旱法夏12g,黄连3g,黄芩10g,干姜10g,炙甘草6g,党参12g,生姜3片 大枣3枚。3剂。初七复诊,大便已经正常,胸闷呕逆头晕等证大好转。脉浮缓,左强右弱,脾胃气虚,中气未复,水火交济困难,补土以扶上下交泰,六君子:党参12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旱法夏10g, 陈皮10g, 生姜3片 大枣3枚。4剂。
李××,男,65岁,2013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初八初诊。左脉虚大而寸沉,右脉虚弦。舌质暗红,薄白苔。主证彻夜失眠,头晕烦躁,大便干燥,腹胀食少。左右心脾亏虚,虚阳上扰,水火不交,宜补益心脾,交泰水火,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45g  炙甘草20g  龙骨30g  牡蛎30g  酸枣仁30g  砂仁6g  4剂。十月十六日复诊,仍失眠,每晚仅能睡一小时,头晕,脉转洪大。已经是亥十月厥阴司天,应该木火归藏,脉当沉弦,今反洪大,心火不下交于肾,肝魂失守,宜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交济心肾:黄连6g, 鸡子黄一枚, 黄芩10g, 白芍12g, 阿胶12g,  嘱先煮黄连、黄芩、白芍, 后纳阿胶和鸡子黄。3剂而安。

11、北政子十一月,少阴司天则尺不应医案
李某,女,43岁,2013年12月10日,农历十一月初八初诊。胃胀反复发作半年,近来加剧而胀痛。子十一月少阴司天脉宜沉石,今两手脉沉弦略紧,查舌质淡白,薄白粘腻苔,乃寒湿伤脾阳,宜大黄附子汤:生大黄12g  附子10g  北细辛6g,六剂,只取头煎顿服,一日两剂。十一月十八复诊,胀痛止,脉转浮大而紧,左强右弱,舌转红润,薄白苔,开始服药口干,继服不干,寒湿出表未尽,守方六剂。
苏某,女,59岁,2013年12月7日,农历十一月初五初诊。右脉浮大而紧,上鱼际不显著,左脉与右同。舌淡苔黄白而腻。主证咳喘一周,吃西药及输液,乏效。咯稀薄痰涎。味咸,清涕滂沱,尿灼热,但恶寒不发热,两肩和腰背痛,少许出汗。子十一月少阴司天,脉宜沉石,反见太阳寒化脉浮紧,寒极相火内郁故小便灼热。小青龙汤散寒治本:麻黄10g, 桂枝30g, 炙甘草10g, 干姜20g, 北细辛10g, 北五味20g, 旱法夏20g。3剂。
十一月初九二诊,身痛小便灼热咳喘浠涎递减,微有咸味。脉尚浮紧,左强右弱,舌质转红润,薄白苔。口干不饮水,神倦乏力。右属气,乏力气虚故右脉较弱,与子月脉象不符。宜补气阴,蠲寒饮,东垣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10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黄芪15g, 当归10g, 麦冬10g, 北五味10g, 北细辛3g。3剂。
十一月十四三诊,诸证大减,痰涎尚有咸味,背冷痛如掌大,大便已不结,小便不灼热,相火归位,阳气未复,寒饮未去,故背寒冷如掌大。脉浮大稍紧,左强右弱,右尺尤弱。苓甘五味姜辛汤温化:茯苓15g, 炙甘草10g, 北五味15g, 干姜15g, 北细辛6g, 旱法夏12g, 桂枝12g, 肉桂6g, 麦冬10g。3剂。
今日复诊,上方3剂已经咳止,因工作忙未来换方,微咳,守原方3剂。

12、北政丑十二月,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医案
北政丑十二月,少阴居司天右间,少阴脉气右强左弱,左尺更弱。冬三月其脉沉,结合太阴司天则脉沉缓。凡见此脉形和脉气者为正常脉象。超过限度则为病脉。
海某,女,65岁,2014年元月16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初诊。主证微咳,吐酸水,呃逆,畏冷一周。脉沉缓无力,结合病候参考,乃丑月太阴司天湿化病,脾肾阳虚也。桂附理中汤:附片10g (先熬30分钟),肉桂10g, 党参25g, 白术15g, 干姜15g, 炙甘草10g。3剂病愈。
肖某,女,60岁,2014年元月18日,农历十二月十八日初诊。脉沉缓无力,左尤其无力,舌胖嫩,白腻苔。主证咳嗽痰白,感觉胸中灼热,口酸辣而苦,不思饮食,二便少,寐少,一周。乃丑月脾虚生湿而侮肝,相火内郁。宜培土生金,以开郁热。参苓白术散: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草5g, 陈皮10g, 炒扁豆10g, 淮山药10g, 砂仁5g, 薏苡米10g, 连肉10g, 桔梗5g, 紫苑10g。5剂。 十二月二十五日复诊,咳嗽大减,胸中灼热止,饮食增,腻苔退,仍神倦四肢无力,大便溏,日5次。增加补气化湿之品:党参30g, 白术12g,茯苓10g, 炙草5g, 陈皮10g, 炒扁豆10g, 淮山药12g, 薏苡米30g, 砂仁5g, 连肉10g, 麦芽15g, 桔梗5g, 紫苑12g。5剂。
海某,男,66岁,2014年元月2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初诊。昨日中午边吃饭边看书,卒然心下梗塞感,气冲呃逆胸痛。左脉沉缓寸涩,右弦缓。心脾气血虚,加之看书佐餐伤心脾而肝气逆。宜桂枝甘草汤,桂枝入心,甘草入脾,桂枝又能平肝气之冲逆,甘草缓急:桂枝60g  炙甘草30g  3剂。十二月二十五日二诊,胸痛好转而未愈,气短胸阳不展,脉缓不沉,心脾肾阳气俱不足,宜通脉四逆汤:附片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葱白9茎  党参12g  嘱熬一小时顿服,一日两剂。 十二月二十八日三诊,好转而未愈,脉缓,舌苔水滑,水寒上逆,加丁香,柿蒂,茯苓:附片10g, 干姜10g, 炙甘草6g, 葱白9茎, 柿蒂10g, 公丁香5g, 茯苓10g。3剂病愈。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气客主加临,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体现气化的异级同构的法则。司天在泉为岁气也叫“岁主”,是上级,四间气为步气,是下级。级别不同,却有相同的运行规律。
  经言“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这就是司天主持上半年气化,在泉主持下半年气化的根据。因上半年的主气是木火,司天之气对木火起做调控作用,故为上半年气化的主宰。而下半年的主气是土金水,在泉之气对土金水起做调控作用,故为下半年气化的主宰。司天在泉定位,则左右四间气的客主加临也就落实下来。无论岁气或间气,都有客主加临的同样规律,都有主胜逆客胜从的法则。所以六气的客主加临,包括司天在泉在内,按步气运行,每步两个月,又分为天地各一个月之气,实际上也就是按月律来论证六气变化的。子午之纪少阴司天,丑未之纪太阴司天,寅申之纪少阳司天,卯酉之纪阳明司天,辰戌之纪太阳司天,这六大纪都是同一级别,其客主加临的气化虽然各不相同,但以月律来论述气化规律是相同的。所以南北政以月律气化来解释四时正常少阴脉象是完全可行的。
运气相临之气化也体现异己同构的法则。中运主持全年的气化称为“宗”是上级。司天在泉分司上下个半年的气化称为“司”是下级。级别虽然不同,但都有五行相克相生的从逆规律。六气客主加临,有主胜逆客胜从的规律,运气相临,也有天刑,不和,小逆,天顺的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8: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异级同构属于假设推演的法则,并不具有必然性。如年月同律,但应该以月律为准,年律只做参考。总而言之,五运六气以月律的气化来阐述的内容比比皆是。
   检索《灵枢.禁服》原文里,有明显的南北政信息:“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南北政脉象也是随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而变化的五脏平脉。春夏上半年为南政,秋冬下半年为北政。如果认为必然有以年为单位的南政年和北政年,那么南北政脉象根本无法确定,更谈不上运用。
    木运年并非全年皆春,火运年并非全年皆夏,土运年并非全年皆下雨,金运年并非全年皆秋,水运年并非全年皆冬。因五运既然有太过不及,那么六气施化就有多少。比如木运太过则春气多,木运不及,则春气少。更有运气相临的千变万化。只有观察一年四季或五季六季的气化现象,才是靠得住的。在《内经》运气七篇里论述四季月令的气化现象比比皆是。如《气交变大论》说:“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这就是讲的五运主时的气化。又如《六元正纪大论》说:“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瞑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这既是讲中运与时运的某一运的气化相同,也是讲时运与季节及月份的气化相同。所以总结为“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意即观察运气变化应该以时运及月份为主。气化的级别越大或越小的预测都难以掌握。比如人的生死,要预测哪年哪月哪日哪刻的生死是不可能的。要是医生真的有这样的能耐,那就不是医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异级同构原理也是一种模式推理,是从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模式。为什么说年月同律应该以月律为主,就是因为月律的气化实在。我们生活在一年四季,五季,六季里,可以亲切地感受到四季春夏秋冬,五运五季的春夏和长夏秋冬,六气六季的风热火湿燥寒的气化是客观存在的。其胜复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把这种经验感受用干支符号抽象出来,就有推演的以年为单位的五运六气。推演出来的的理论只是理想的模式,并不完全可靠。因为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大化,只能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上一个甲子与下一个甲子循环周期的定点不在一个层次,气化不可能完全一样。比如远古的甲子与历代及现代的甲子的气候肯定不一样,亿万年前的寒武纪的气候与现在的气候不一样吧。既然从古至今,气化循环渐变,怎么又能预测未来呢?同样的道理,日与时刻与月令虽然同律,也不可能精确预测。所以我说气化的级别越大或越小的预测都难以掌握。
发表于 2014/12/4 1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才是治病的金针,为何舍本求未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6: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内经才是治病的金针。但内经的作者早已作古,虽然金针摆在那里,现代中医能否拿得起用得上,谈何容易。例如南北政之说是内经治病的金针,但什么是南北政,南北政脉象是怎样的,却是千古疑案,古往今来,就连《医宗金鉴·运气要旨》也说不明白,希冀后之贤达参详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