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44|回复: 0

胶姜汤案两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12: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一
女,27

2013.11.23    初诊
    近一年多,经期小腹痛、腰痛、乳房胀痛,经量少、色黑,淋漓不尽,行经一周;目前非经期,小腹和腰仍痛。
    舌淡红,苔红白夹杂。
    右寸沉,关略弦,尺沉微。
    左寸沉细弦,关沉细弦涩,尺沉细弱涩。
处方:胶姜汤
     生地30g   白芍15g  当归15g  川芎10g  阿胶15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3剂   500ml黄酒+750ml水,煮取600ml药液,去药渣,入阿胶烊消,分温三服。

2013.12.3     二诊
    腰痛、小腹痛消失,唯脐左侧时有轻痛。现未至经,余症不知是否改善,未察舌脉,守方3剂。
    二诊时患者要求开一些‘珠珠药’(方言,即西药片剂),这是经济条件所限,此方3剂划价65元(包括黄酒),本地一般西药一小袋才几元。

思路:

1)方证对应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原文:“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胶姜汤主之”。
    胶姜汤方:阿胶三两  地黄六两  芎藭二两  生姜三两,切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先煮六味,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淋漓不尽、行经一周,经色黑→‘陷经漏下,色黑如块’,此处‘漏下’,个人理解为‘如雨滴断续而下,而非崩漏’。
2)脉象分析
    左脉一派阴血虚弱之象,尤其是肝血和肾阴;右脉寸关基本正常,尺沉微,右尺侯肾阳,提示肾阳不足,结合左脉,此处肾阳不足当为标,根本则是阴血虚弱,导致阳气减少、阳无所附,故方中使用大剂量滋阴补血药,辅以生姜、黄酒、炙甘草,而没选用干姜、附子之类大热之药。

    延伸:在《伤寒杂病论》中,滋阴时凡是用到生地者,皆有辛温之药相伍,如炙甘草汤中的清酒、生姜、桂枝,肾气丸中的炮附子、桂枝、酒下,胶艾汤中的艾叶、清酒,胶姜汤中的生姜、清酒。由此推测,如果汤剂中的生地用于滋阴,煎煮时当有清酒(多数人认为类似于现在的黄酒),否则疗效可能会降低,甚至无效。进而联想到后世的四物汤,仅以水煎煮,且使用更加滋腻的熟地,药效究竟怎样?

巧合的是,当天紧接其后给另一位患者用了同样的方子,如下:

案二
女,42
2013.11.23  初诊
    右腰酸痛,夜重,活动时得舒,有时小腹牵连腰痛,半年;每次行经一周,经量少,色偏黑,一年多;偶尔头晕。
    舌淡红,苔薄白,舌体略大
    右寸沉小,关尺常;
    左寸沉细弱,关弦小涩,尺沉小涩。
    处方:如上,3
    未复诊,听他人转述,病情得解。

    上二例有共同特征,脉象——左脉皆有沉细小弱涩之象,症状——都有行经期长和经色黑的表现,故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